-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張雨委員代表民建浙江省委會的發言
——關于發展我省低碳經濟的幾點建議
低碳經濟目前已成為國內外的熱點話題之一,很多國際大都市以建設發展低碳城市為榮。發展低碳經濟,對于能源資源相對貧乏、環境容量有限的浙江而言意義重大,這是加快推進我省發展方式轉變、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彎道超越”、“提檔進位”的重要途徑。
一、正確認識發展低碳經濟的挑戰和機遇
浙江是經濟大省、資源小省,面臨著資源、環境等多重壓力。如果碳排放一旦成為國家控制的指標,則我省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是空前的,但也為我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當前,我省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主要難題有:
(一)能源資源貧乏。浙江是能源小省,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供給主要依靠從外省調入或進口。2008年凈調入和進口能源13745萬噸標準煤,一次能源自產率僅為3.5%。其中調入和進口煤炭13114萬噸,煤炭自給率僅為0.1%,進口和調入原油2297萬噸,天然氣調入量17.7億立方米。
(二)煤炭消費為主。煤炭在浙江終端能源消費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如工業鍋爐和火力發電耗煤量大。目前,煤炭在全省能源品種消費結構中比例占到62%,盡管近年來浙江能源消費結構有所調整,但煤炭消費總量仍在高位盤整。2008年,全省煤炭消費13028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
(三)能耗強度偏高。浙江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為主,成本代價過高。2008年,浙江年耗能5000噸以上的1311家重點用能企業能源消費4552萬噸標準煤,占全社會用能的30.1%,占工業用能的41.3%。其中寧波臨港大工業中鋼鐵、造紙、化工的能耗強度分別為7.6、5.2、2.4噸標煤/萬元增加值,遠超過全省萬元GDP能耗0.78噸標準煤,以及全省重點用能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2.35噸標準煤的水平。
(四)大氣污染加重。近幾年來,我省機動車保有量增長迅速,機動車廢氣已成為城市空氣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寧波2008年民用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60萬輛,所產生的總碳氫、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至少達到6.70萬噸和36.64萬噸。杭州預計到2010年,機動車保有量將超過169萬輛,主城區和蕭山、余杭兩區二氧化碳排放量各將超過41萬噸/年。
(五)低碳意識薄弱。盡管低碳觀念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但公眾的低碳意識仍然比較薄弱,對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知識和方法了解不多,要把低碳真正落到生產和生活中,仍有不小的行動阻力,公民的低碳意識尚未真正樹立。
二、扎實推進浙江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低碳經濟是第五次經濟浪潮,必將給社會經濟生活各個層面帶來巨大變化。我省應創造條件,率先突破,積極搶占低碳經濟發展先機。
(一)抓住機遇,盡快研究發展低碳經濟的路線圖。根據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與浙江實情,要把構建低碳強省作為今后發展的戰略重點。一是結合我省“十二五”規劃的編制,盡早制定中長期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和低碳強省發展路線圖,確立今后各發展階段推進低碳發展的目標、途徑和工作重點,明確一系列重點支持的優先領域和重大項目,為低碳發展提供戰略導向。二是著手設立低碳經濟試驗區。可安排一些低碳經濟重點開發項目,從資金、技術、稅收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傾斜。三是積極爭取國家級低碳經濟試驗區,向國家多爭取一些低碳經濟試驗和推廣項目,這將對國家及我省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二)加強組織領導,抓緊出臺相關政策。一是成立省低碳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牽頭負責低碳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包括研究全省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研究低碳經濟開發、推廣、對外合作、技術引進等重大政策,組織協調解決低碳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困難等。二是抓緊出臺扶持激勵政策。有關部門要就發展低碳經濟政策、技術、應用等問題作出專題研究,從稅收、信貸、土地、產業等方面,對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提出具體支持意見,特別是對新能源和高效節能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給予激勵政策。三是探索碳指標交易制度。用政策、經濟等手段合理控制碳排放速度,嘗試進行碳指標交易,逐步推行區域碳排放額度逐年遞減和減排量交易制度。
(三)著力發展低碳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要提高“高碳”產業準入門檻,嚴格控制高碳排放產業的引進和進一步擴張。二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突出抓好汽車、鋼鐵、石化、電力、造紙、紡織等重點耗能行業的節能降耗,用高新技術、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生產工藝,提高現有生產能力的能源利用水平,堅決淘汰高耗能產業。三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重點優勢領域,加快實施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并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光源。
(四)大力發展低碳技術,提升科技創新水平。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的關鍵因素之一。一是重視低碳技術研究開發。加快對燃煤高效發電技術、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脫碳與去碳等技術研發,力爭在關鍵技術和關鍵工藝上有重大突破,形成技術儲備,為低碳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二是加大科技推廣應用。加快建立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資源,扶持新能源、節能減排、生態環保裝備制造業,努力提高關鍵設備國產化率,加快成熟技術和工藝的轉化利用。三是加快技術引進與合作。要加強地區間、國際間交流與合作,促進發達地區和國家的技術轉讓,積極爭取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的機會,實現低碳技術發展的“跨越式”進步。
(五)加強宣傳認識,推動全民參與。低碳經濟是一項新生事物,需要大力宣傳倡導,增強全民低碳意識。一是培養全民低碳意識。政府應帶頭實行節能減排,企業要強化社會責任的履行,生產出低碳節能的商品,做低碳消費的引領者;消費者從自身做起,把低碳文明的消費變成自覺行動,做低碳消費方式的推動者。二是廣泛宣傳教育。要利用電視、報紙、影像等各種媒介,宣傳普及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的知識,讓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形成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三是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樹立節能、減排、降耗、適度的消費觀念,適當控制私家車數量,鼓勵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和非機動車出行,大力推廣節能家電、保溫住宅,倡導居民使用清潔能源。
發言人工作單位和主要職務 界 別
余姚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 民建
主題詞:低碳 經濟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