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a>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材料]陳小平委員的發言
發布時間:2010-01-29 00:00:00
|
作者:
陳小平委員的發言
——關于浙江高鐵經濟發展的若干建議
目前,隨著一批高速鐵路和鐵路樞紐的開工建設,浙江進入了歷史上鐵路建設項目最多,投資額最大,進度最快的時期。2009年,甬臺溫鐵路和溫福鐵路正式通車,“三線一樞紐”即滬杭、杭甬和寧杭三條客運專線及杭州鐵路樞紐全部開工建設,2010年浙江還將加快以“七線兩樞紐”為重點的鐵路項目建設。至2012年,浙江的高速鐵路將達到1200公里,占全國高速鐵路規劃總里程的十分之一,有望成為我國高速鐵路通車里程最長的省份。高速鐵路網的建設將對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變化和深遠影響,浙江的“高鐵經濟”已經呈現,我們應牢牢抓住高速鐵路網建設的歷史機遇,推進高速鐵路網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平臺。
一、高速鐵路建設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分析
1. 有利于浙江接軌上海,加快融入長三角。作為長三角重要的組成部分,浙江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整個長三角地區,特別是區域發展中心城市——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高速鐵路網建成后,杭州至上海的運行時間縮短到半小時,杭州南京間運行時間只需1小時,杭州到寧波只需40分鐘,形成了長三角主要城市間“1至2小時交通圈”和除舟山外全省鐵路2小時交通圈。高速鐵路的建設將增強浙江與上海以及長三角其他省份的經濟聯系強度,形成“同城效應”,是浙江接軌大上海的重要保障,也有效鞏固了浙江在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地位。
2. 促進我省城鄉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高速鐵路網建設有利于加強區域內的分工協作和經濟技術交流,優化資源配置,合理產業布局,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強化省內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輻射能力,產業集聚將進一步加強,對區域內以至全國、全球生產要素的吸引力都會增大,有助于帶動我省西部欠發達地市的發展,加快我省城市化進程。
3. 促進我省第三產業的發展。高速鐵路帶來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將直接推動我省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高速鐵路建成后,由于旅行時間的縮短、客流運輸量的增加、旅游設施的完善將使旅游業的輻射面進一步擴大,從而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游客,推動浙江旅游業的加速發展,同時也會給餐飲住宿、商業、交通、物流、金融、房地產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促進我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4. 帶動高鐵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高速鐵路本身是高科技發展的產物,涉及電子、信息、材料、航空、環保等一系列高新技術領域,高速鐵路的建設必將推動我省機械、電氣化、鐵路控制軟件、信號系統、建筑、建材等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浙江企業在緊固件、軸承、電工電器等領域實力雄厚,在相關的鐵路、車輛配套產品方面,浙江企業將面臨著巨大的商機。
5. 增加勞動就業機會。高速鐵路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其維護和運營也需要新增崗位與部門,同時高速鐵路的建成促進了我省產業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也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必然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6. 改變出行方式,減小交通壓力。高速鐵路在速度、運輸能力、安全性與舒適性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在200-1000公里的距離范圍內,與航空、公路相比高速鐵路的總旅行時間是較短的,是性價比最高的運輸方式,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高速鐵路網的建設,將使區域內的鐵路網更加靈活,浙江與全國的客貨交流將更加便捷,尤其是實現客貨分線運營,將釋放既有線路能力,緩解貨運能力緊張狀況,滿足地方貨運量增長的需要,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總體上看,高速鐵路的建設將對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機遇與挑戰并存,高鐵的建設也將加劇部分行業的競爭,對部分浙江產業的發展形成新挑戰。主要表現為:一是高速鐵路的建設將對公路客運和航空中短程客運市場帶來較大的沖擊;二是高速鐵路使地區生產要素在加速流動的同時,也會促使資金、人才、信息向發展環境優越、行政效能高的區域聚集,高速鐵路的建設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浙江高鐵經濟發展的建議
1. 統一思想認識,增強機遇意識。要充分認識高鐵經濟的重要意義,把高鐵經濟發展作為當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課題,加強對高速鐵路建設的統一協調力度,加大對高鐵經濟的研究力度,充分認識高速鐵路建設對我省產生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進一步探討高鐵經濟發展的有效對策,抓住高速鐵路網建設的歷史機遇,合力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與高鐵時代的接軌。
2. 完善交通網絡,推進高鐵樞紐地區發展。省內交通網絡要主動對接高速鐵路,做好城際鐵路、公路客運、地鐵、城市公交等交通的線路規劃和站點設置,設計規劃交通樞紐,使交通站點設置與高速鐵路站點充分銜接,真正實現零換乘、零對接,高效分流高速鐵路開通后的人流。推進高鐵樞紐地區發展,合理規劃,精心建設,在高鐵樞紐地區積極發展商業服務、娛樂休閑、商務辦公、創意產業、文化展示等,努力打造舒適、宜人、便捷的城市公共空間。
3. 做強做大浙江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質。深度挖掘旅游資源,創新旅游品種,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完善旅游設施建設,不斷豐富旅游服務的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進一步優化旅游環境,提升旅游品質。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采取專業旅游推介會、主流新聞媒體傳播浙江旅游形象等形式,主動進行目的地旅游形象宣傳和旅游產品促銷,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我省休閑旅游。
4. 積極推進產業接軌,提升產業競爭力。針對我省高速鐵路建設相關的配套產業,制定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信息、搭建平臺,為行業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服務。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服務業,加快場站、倉儲設施等物流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現代物流基地,培育一批有實力的骨干現代物流企業,推動現代物流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分享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動帶來的收益。同時,要以高速鐵路網的建設為契機,加大對我省傳統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扶持力度,更好地發揮我省產業的比較優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5. 加快打造都市經濟圈,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打造杭嘉湖紹經濟圈,制定出臺促進都市經濟圈緊密融合的制度,促進產業鏈經濟發展,以及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要加快浙江優勢產業發展,突顯產業優勢,實現錯位發展,積極推進我省產業梯度轉移,優化產業布局。
6. 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構筑人才高地。高速鐵路的建設將使人才的快速流動呈現常態化,人才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要鞏固和不斷強化現有的人才隊伍,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增強人才吸引力,加快引進我省急需的各種緊缺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加快構筑人才高地。要通過完善人才的市場配置機制,改變傳統的引才觀念,變“剛性”引進為“柔性”聚集,進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項目相結合的柔性引進機制,為浙江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發言人工作單位和主要職務 界 別
浙江省政協常委 民建
民建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杭州市委會主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主題詞:高鐵經濟 發展 建議
——關于浙江高鐵經濟發展的若干建議
目前,隨著一批高速鐵路和鐵路樞紐的開工建設,浙江進入了歷史上鐵路建設項目最多,投資額最大,進度最快的時期。2009年,甬臺溫鐵路和溫福鐵路正式通車,“三線一樞紐”即滬杭、杭甬和寧杭三條客運專線及杭州鐵路樞紐全部開工建設,2010年浙江還將加快以“七線兩樞紐”為重點的鐵路項目建設。至2012年,浙江的高速鐵路將達到1200公里,占全國高速鐵路規劃總里程的十分之一,有望成為我國高速鐵路通車里程最長的省份。高速鐵路網的建設將對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變化和深遠影響,浙江的“高鐵經濟”已經呈現,我們應牢牢抓住高速鐵路網建設的歷史機遇,推進高速鐵路網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平臺。
一、高速鐵路建設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分析
1. 有利于浙江接軌上海,加快融入長三角。作為長三角重要的組成部分,浙江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整個長三角地區,特別是區域發展中心城市——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高速鐵路網建成后,杭州至上海的運行時間縮短到半小時,杭州南京間運行時間只需1小時,杭州到寧波只需40分鐘,形成了長三角主要城市間“1至2小時交通圈”和除舟山外全省鐵路2小時交通圈。高速鐵路的建設將增強浙江與上海以及長三角其他省份的經濟聯系強度,形成“同城效應”,是浙江接軌大上海的重要保障,也有效鞏固了浙江在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地位。
2. 促進我省城鄉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高速鐵路網建設有利于加強區域內的分工協作和經濟技術交流,優化資源配置,合理產業布局,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強化省內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輻射能力,產業集聚將進一步加強,對區域內以至全國、全球生產要素的吸引力都會增大,有助于帶動我省西部欠發達地市的發展,加快我省城市化進程。
3. 促進我省第三產業的發展。高速鐵路帶來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將直接推動我省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高速鐵路建成后,由于旅行時間的縮短、客流運輸量的增加、旅游設施的完善將使旅游業的輻射面進一步擴大,從而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游客,推動浙江旅游業的加速發展,同時也會給餐飲住宿、商業、交通、物流、金融、房地產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促進我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4. 帶動高鐵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高速鐵路本身是高科技發展的產物,涉及電子、信息、材料、航空、環保等一系列高新技術領域,高速鐵路的建設必將推動我省機械、電氣化、鐵路控制軟件、信號系統、建筑、建材等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和升級。浙江企業在緊固件、軸承、電工電器等領域實力雄厚,在相關的鐵路、車輛配套產品方面,浙江企業將面臨著巨大的商機。
5. 增加勞動就業機會。高速鐵路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其維護和運營也需要新增崗位與部門,同時高速鐵路的建成促進了我省產業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也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必然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6. 改變出行方式,減小交通壓力。高速鐵路在速度、運輸能力、安全性與舒適性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在200-1000公里的距離范圍內,與航空、公路相比高速鐵路的總旅行時間是較短的,是性價比最高的運輸方式,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高速鐵路網的建設,將使區域內的鐵路網更加靈活,浙江與全國的客貨交流將更加便捷,尤其是實現客貨分線運營,將釋放既有線路能力,緩解貨運能力緊張狀況,滿足地方貨運量增長的需要,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總體上看,高速鐵路的建設將對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機遇與挑戰并存,高鐵的建設也將加劇部分行業的競爭,對部分浙江產業的發展形成新挑戰。主要表現為:一是高速鐵路的建設將對公路客運和航空中短程客運市場帶來較大的沖擊;二是高速鐵路使地區生產要素在加速流動的同時,也會促使資金、人才、信息向發展環境優越、行政效能高的區域聚集,高速鐵路的建設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浙江高鐵經濟發展的建議
1. 統一思想認識,增強機遇意識。要充分認識高鐵經濟的重要意義,把高鐵經濟發展作為當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課題,加強對高速鐵路建設的統一協調力度,加大對高鐵經濟的研究力度,充分認識高速鐵路建設對我省產生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進一步探討高鐵經濟發展的有效對策,抓住高速鐵路網建設的歷史機遇,合力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與高鐵時代的接軌。
2. 完善交通網絡,推進高鐵樞紐地區發展。省內交通網絡要主動對接高速鐵路,做好城際鐵路、公路客運、地鐵、城市公交等交通的線路規劃和站點設置,設計規劃交通樞紐,使交通站點設置與高速鐵路站點充分銜接,真正實現零換乘、零對接,高效分流高速鐵路開通后的人流。推進高鐵樞紐地區發展,合理規劃,精心建設,在高鐵樞紐地區積極發展商業服務、娛樂休閑、商務辦公、創意產業、文化展示等,努力打造舒適、宜人、便捷的城市公共空間。
3. 做強做大浙江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質。深度挖掘旅游資源,創新旅游品種,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完善旅游設施建設,不斷豐富旅游服務的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進一步優化旅游環境,提升旅游品質。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采取專業旅游推介會、主流新聞媒體傳播浙江旅游形象等形式,主動進行目的地旅游形象宣傳和旅游產品促銷,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我省休閑旅游。
4. 積極推進產業接軌,提升產業競爭力。針對我省高速鐵路建設相關的配套產業,制定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信息、搭建平臺,為行業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服務。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服務業,加快場站、倉儲設施等物流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設現代物流基地,培育一批有實力的骨干現代物流企業,推動現代物流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分享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動帶來的收益。同時,要以高速鐵路網的建設為契機,加大對我省傳統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扶持力度,更好地發揮我省產業的比較優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5. 加快打造都市經濟圈,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打造杭嘉湖紹經濟圈,制定出臺促進都市經濟圈緊密融合的制度,促進產業鏈經濟發展,以及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要加快浙江優勢產業發展,突顯產業優勢,實現錯位發展,積極推進我省產業梯度轉移,優化產業布局。
6. 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快構筑人才高地。高速鐵路的建設將使人才的快速流動呈現常態化,人才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要鞏固和不斷強化現有的人才隊伍,采取各種優惠政策增強人才吸引力,加快引進我省急需的各種緊缺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加快構筑人才高地。要通過完善人才的市場配置機制,改變傳統的引才觀念,變“剛性”引進為“柔性”聚集,進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項目相結合的柔性引進機制,為浙江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發言人工作單位和主要職務 界 別
浙江省政協常委 民建
民建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杭州市委會主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主題詞:高鐵經濟 發展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