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這個決策事關一個大國的碳排放控制目標中央新年出招淘汰十大落后產能
在陣痛中展示中國經濟質的提升
落后產能和產能過剩互為關聯,治理宗旨是減少重復建設
什么是落后產能?
專家指出,落后產能可以從兩個角度加以考察。一是根據生產的技術水平進行判斷。所謂落后產能,就是指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的技術水平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生產能力。
二是從生產能力造成的后果進行判斷。如果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的污染物排放、能耗、水耗等技術指標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則該生產能力就是落后產能。名詞解釋我國淘汰落后產能時間表
這個決策事關一個大國的碳排放控制目標
中央新年出招淘汰十大落后產能
在陣痛中展示中國經濟質的提升
落后產能和產能過剩互為關聯,治理宗旨是減少重復建設
話題背景: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要求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針對輕工、電力、煤炭、焦炭、鐵合金、電石、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紡織等十大產業的相關準入門檻都已經或即將制定出臺。
此次下決心淘汰落后產能,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步驟,但淘汰落后產能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厘清什么思路、采取何種措施、運用怎樣的方法,將淘汰落后產能的最大功效發揮出來,并減少由此帶來的產業震蕩。
1月27日,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浙大歐洲研究中心主任李金珊教授,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劍鋒做客本報《財經三人吧》,為我們深入解讀中央淘汰落后產能政策背后的深意。
觀點碰碰車
落后產能不等于過剩產能
“二者又不能完全割裂、非此即彼”
吧主:落后產能的淘汰與退出是社會熱點話題,中央及各級政府也已將這項工作提升到戰略高度,然而,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克服的困難遠比想象的要多。請問二位嘉賓,這一決策出臺的背景是怎么樣的?我國落后產能問題為什么如此突出?淘汰落后產能與我國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有什么關聯性?以及金融危機沖擊的壓力和創新的動力,為什么沒能刺激它們改造技術和更新設備?
徐劍鋒:在討論落后產能時有人經常將其與過剩產能相混淆。與落后產能是個技術判斷不同,產能過剩是個市場判斷,超過市場需求(實際產出)一定程度的產能是過剩產能。在金融危機前,我國絕大多數工業行業產銷兩旺,產品銷售率處于很高的水平。但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工業各行業的需求急劇下降,生產能力普遍超過市場需求,企業普遍開工不足。
落后產能與過剩產能并非是完全割裂、非此即彼的。在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過剩的產能一般包括落后產能;而落后產能的淘汰、退出能夠改變市場的供求關系,減輕產能過剩的程度。
國家這個時候提出結構調整,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不僅可以有效遏制行業盲目發展的勢頭,減少重復建設;同時,淘汰掉的落后產能,可以為先進產能騰出更多市場空間。
李金珊: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節能減排、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眼下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基本度過了高消耗、高排放階段,正逐步把低碳經濟作為發達國家制衡發展中國家的有力武器。淘汰落后產能對我國碳排放控制目標關系重大。
我國落后產能問題比較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要素價格扭曲、市場淘汰落后產能的力較弱。我國相對較低的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資源價格、資金價格不能完全反映其真正的價值和社會成本,在沒有支付資源和環境等社會成本的情況下,落后產能仍有較大的利潤空間,落后產能企業也沒有動力和壓力改造技術和更新設備,更不會主動退出市場。因此,淘汰落后產能最重要的方面是深化要素市場的改革,特別是要理順資源、環境、土地等要素的價格,使環境、資源等外部性成本能夠進入企業的成本函數,使落后產能無利可圖。應當通過要素市場化改革,建立起淘汰落后產能的最基本、最有力和最長效的機制。
淘汰落后產能要避免“唯規模論”
“規模大并不意味著技術水平高”
吧主:國務院召集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銀監會、央行等部門,具體部署淘汰落后產能措施,力度空前。產能過剩究竟會對我國經濟復蘇造成多大的阻礙?在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如何發揮市場的作用?如何理順資源、環境、土地等要素的價格,使環境、資源等外部性成本能夠進入企業的成本函數,并且為落后產能退出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徐劍鋒:我國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與預期目標還存在很大差距。這些措施過于強調行政手段的作用,較少采用市場經濟手段優化配置資源,過多強調懲罰限制,而較少采用正面激勵,特別是沒有解決淘汰落后產能賴以生存的深層次問題。
我國落后產能問題比較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要素價格扭曲、市場淘汰落后產能的能力較弱。因此,淘汰落后產能最重要的方面是深化要素市場的改革,建立起淘汰落后產能的最基本、最有力和最長效的機制。但是,強制性淘汰落后的標準要避免“唯規模論”,因為規模大并不意味著技術水平高,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安全性等應作為淘汰落后產能的主要指標,并健全配套制度。
李金珊:我國城鄉之間、東西部地區之間以及高收入與低收入之間存在著二元分割,造成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在農村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廉價產品反而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這就使得落后產能仍然有較大的市場空間,甚至其競爭力要超過先進的產能。近年來高耗能、高污染等重化工業產品的價格快速上漲也給落后產能提供了生存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必須采取強制性手段迫使落后產能淘汰出局。同時,淘汰落后產能政策應吸收借鑒發達國家一些成功的做法,盡快建立落后產能退出的補償機制及其實施細則,通過經濟手段激勵企業主動地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如對被淘汰企業的經濟損失給予必要的經濟補償,對在規定期限內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給予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和新項目優先審批立項,建立健全職工再就業培訓基金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淘汰落后產能蘊藏商機
“如利用自然資源開展‘碳匯’交易”
吧主:我注意到,中央將淘汰落后產能達標的情況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范圍,因為許多地方政府把企業數量的多少、產值的大小當作財政收入的保證,淘汰落后產能意味著要砍掉一部分GDP和財政收入來源。與杭州等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的落后產能調整難度將更大,這將對地方政府產生怎樣的影響?發達國家是否也經歷過這一過程,它們有什么值得借鑒的治理思路?
徐劍鋒:我國的財政體制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企業數量的多少、產值的大小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保證,淘汰落后產能對地方政府而言是砍掉了GDP和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并且對就業、居民收入等方面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事實上,淘汰落后產能還意味著機遇。正在到來的“低碳”時代,“碳金融”如影相隨。淘汰落后產能的地區不僅可以借機調整產業結構,還能在低碳經濟中挖掘商機,如利用自然資源開展“碳匯”交易,而以后在國際市場上“碳匯”交易量越來越大,這既是虛擬經濟又具有實體價值,是一塊新興產業。
李金珊:市場機制是發達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主要手段。我在美國、歐洲做訪問學者時注意到,歐美等發達國家沒有太多專門針對落后產能的政策。但這并不是說發達國家不存在落后產能,而是落后產能問題表現得并不嚴重。一是由于發達國家的整體技術水平本身就處于世界前列,二是它們的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能夠及時將不具有競爭力的落后生產能力淘汰出局。
例如美國,實行的是政府干預程度低、經濟活動自由度比較大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這些國家的市場經濟比較發達、制度比較完善,存在較少的價格扭曲,能源成本、環境成本、社會成本能夠充分反映到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因此落后產能就基本等同于成本高或質量差,技術水平落后的企業缺乏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自然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