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青年時報]副市長看電視不愛聽“白搭” 建議整改方言節目
發布時間:2010-01-29 19:12:09
|
作者: 見習記者 方莉 文 趙舒靜 漫畫
“團成一團,圓潤離開。”去年末,因為這句方言,滬上掀起小小風波,一名聽眾要求主持人不要說上海話,結果遭到主持人的諷刺。和那名聽眾一樣,省政協委員、臺州市副市長趙躍進也反對方言節目在廣播電視中泛濫。在此次省“兩會”上,趙躍進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電視臺方言類節目管理的建議,認為浙江的方言類節目該好好“治治”了。
不規范的方言節目屢禁不止
“我不愛看方言節目。”雖然是臺州本地人,但趙躍進卻并不愛看本地方言節目,并且平時也不常說臺州方言,“現在都在推行普通話,我們當然要響應號召”。
臺州首個方言類新聞節目叫《阿福講白搭》,主持人是臺州市黃巖區人,因此,節目采用的是黃巖區方言,和杭州的《阿六頭說新聞》一樣,節目收視率一直節節攀升。主持人阿福也漸成家喻戶曉的明星。
“這種節目,臺州本地南邊能聽懂,北邊如仙居、天臺、三門等地不大能聽懂。”趙躍進告訴記者,臺州不同于杭州,各區的方言雖大同小異,但仍有不同:“玉環、椒江、臨海、溫嶺,無論你采用哪一個方言,總會有部分受眾聽不懂。不僅是臺州,全省全國都一樣,方言本身就有嚴重局限性。”
2007年4月1日起,《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正式施行。
《辦法》第十二條規定:“廣播電視播音確需使用方言的,應當報經國家或者省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準,并在規定時間內播放;電視播放的,還應當加配規范漢字字幕。”
至此,黃金時間晚上7點到9點,很多方言類節目不再與觀眾見面了。這也是浙江首部關于語言文字的地方性法規。不僅如此,去年,國家廣電總局通過官方網站重申的“限制方言令”指出,除地方戲曲片外,電視劇應以普通話為主,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普通話。
然而,兩級禁令仍不太起作用,不規范的方言節目還是屢禁不止。“我在外地出差,一開電視,放的就是當地的方言節目,這些節目時間長、數量多,但完全聽不懂。”在不停地轉換頻道中,趙躍進按捺不住了,他決定今年要在省“兩會”上提提意見。
建議全省方言節目“大體檢”
趙躍進認為,方言節目波及到了社會生活,影響到了社會主流用語,其中夾雜了一些很不規范的方言用法,對大眾特別是對青少年的用語有誤導作用。“我認為方言節目可以適度適量地在電視和廣播上播出,但不應該成為主流節目,有些頻道竟在黃金時段重磅推出方言節目,我覺得是不合適的。”
上海主持人事件之后,“團成一團,圓潤離開”,這句“圓潤”的臟話不久后出現在了百度百科里,也隨之成為了滬上乃至全國的“流行語”,方言節目遭受又一波抨擊。
趙躍進認為,方言在本地所凸現的優越感,造成了外來流動人員在語言表達、語言理解和文化溝通中的弱勢地位,儼然成為新聞信息接受中的弱勢群體。電視節目傳播對象范圍的局限性與受眾接受信息中的不平等,無疑造成了傳播中的歧視現象,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他建議,省廣播電視局要對全省方言類節目進行一次專項整治活動,各級廣播電視管理部門和播出機構應加強方言類節目的日常監測工作,對方言類節目未在規定時段播放、未加配規范漢字字幕、節目語言及節目整體品格庸俗、低俗等問題,要加大查處和整改力度。
主持人:我們說的是百姓語言
方言類新聞一直都被視作是電視新聞中的“異類”,但隨著“阿六頭”、“小馬說交通”等節目的成功推出,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方言節目的發展,也很快有了固定的受眾群。
小小濤是個杭州小伢兒,在他兩歲時,背得最熟的不是自家電話號碼,而是杭州最火的一檔方言節目熱線電話,這檔節目他每天必看,受到環境和節目的影響,從他能熟練說話起,就開始滿口杭州話。不過,這并沒有影響他日后的語言發展,進入幼兒園后,他改掉了常說杭州話的習慣,今年六歲的小小濤,剛剛在學校里還獲得了小小演講家稱號。
《小馬說交通》是杭城電視媒體唯一一檔權威的交通服務欄目,通過電視、廣播多平臺播出,主持人小馬時而杭州話時而普通話,這種生動有趣的解說方式,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粉絲。
“我覺得方言節目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小馬不贊成壓制方言節目,他以戲曲舉例:“越劇、川劇、粵劇等戲曲都是說方言的,難道就因為他們方言的局限性,就要壓制它?”
對于許多人認為方言節目有排擠外地人的嫌疑,小馬有自己的看法:“許多外地司機問我,為什么在節目里說杭州話,我告訴他們,許多乘客都說杭州話,這也是幫外地人融入杭州,讓他們有一種學習杭州話的渠道。”
不過,小馬也承認,確實有些地方的方言節目過于低俗:“我認為好的方言節目應該是說老百姓想說的話,關心老百姓關心的事。有些方言節目里,確實會出現不適合主持人說的話,這是方言節目應該盡量避免的。”
不規范的方言節目屢禁不止
“我不愛看方言節目。”雖然是臺州本地人,但趙躍進卻并不愛看本地方言節目,并且平時也不常說臺州方言,“現在都在推行普通話,我們當然要響應號召”。
臺州首個方言類新聞節目叫《阿福講白搭》,主持人是臺州市黃巖區人,因此,節目采用的是黃巖區方言,和杭州的《阿六頭說新聞》一樣,節目收視率一直節節攀升。主持人阿福也漸成家喻戶曉的明星。
“這種節目,臺州本地南邊能聽懂,北邊如仙居、天臺、三門等地不大能聽懂。”趙躍進告訴記者,臺州不同于杭州,各區的方言雖大同小異,但仍有不同:“玉環、椒江、臨海、溫嶺,無論你采用哪一個方言,總會有部分受眾聽不懂。不僅是臺州,全省全國都一樣,方言本身就有嚴重局限性。”
2007年4月1日起,《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正式施行。
《辦法》第十二條規定:“廣播電視播音確需使用方言的,應當報經國家或者省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準,并在規定時間內播放;電視播放的,還應當加配規范漢字字幕。”
至此,黃金時間晚上7點到9點,很多方言類節目不再與觀眾見面了。這也是浙江首部關于語言文字的地方性法規。不僅如此,去年,國家廣電總局通過官方網站重申的“限制方言令”指出,除地方戲曲片外,電視劇應以普通話為主,一般情況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標準普通話。
然而,兩級禁令仍不太起作用,不規范的方言節目還是屢禁不止。“我在外地出差,一開電視,放的就是當地的方言節目,這些節目時間長、數量多,但完全聽不懂。”在不停地轉換頻道中,趙躍進按捺不住了,他決定今年要在省“兩會”上提提意見。
建議全省方言節目“大體檢”
趙躍進認為,方言節目波及到了社會生活,影響到了社會主流用語,其中夾雜了一些很不規范的方言用法,對大眾特別是對青少年的用語有誤導作用。“我認為方言節目可以適度適量地在電視和廣播上播出,但不應該成為主流節目,有些頻道竟在黃金時段重磅推出方言節目,我覺得是不合適的。”
上海主持人事件之后,“團成一團,圓潤離開”,這句“圓潤”的臟話不久后出現在了百度百科里,也隨之成為了滬上乃至全國的“流行語”,方言節目遭受又一波抨擊。
趙躍進認為,方言在本地所凸現的優越感,造成了外來流動人員在語言表達、語言理解和文化溝通中的弱勢地位,儼然成為新聞信息接受中的弱勢群體。電視節目傳播對象范圍的局限性與受眾接受信息中的不平等,無疑造成了傳播中的歧視現象,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他建議,省廣播電視局要對全省方言類節目進行一次專項整治活動,各級廣播電視管理部門和播出機構應加強方言類節目的日常監測工作,對方言類節目未在規定時段播放、未加配規范漢字字幕、節目語言及節目整體品格庸俗、低俗等問題,要加大查處和整改力度。
主持人:我們說的是百姓語言
方言類新聞一直都被視作是電視新聞中的“異類”,但隨著“阿六頭”、“小馬說交通”等節目的成功推出,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方言節目的發展,也很快有了固定的受眾群。
小小濤是個杭州小伢兒,在他兩歲時,背得最熟的不是自家電話號碼,而是杭州最火的一檔方言節目熱線電話,這檔節目他每天必看,受到環境和節目的影響,從他能熟練說話起,就開始滿口杭州話。不過,這并沒有影響他日后的語言發展,進入幼兒園后,他改掉了常說杭州話的習慣,今年六歲的小小濤,剛剛在學校里還獲得了小小演講家稱號。
《小馬說交通》是杭城電視媒體唯一一檔權威的交通服務欄目,通過電視、廣播多平臺播出,主持人小馬時而杭州話時而普通話,這種生動有趣的解說方式,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粉絲。
“我覺得方言節目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小馬不贊成壓制方言節目,他以戲曲舉例:“越劇、川劇、粵劇等戲曲都是說方言的,難道就因為他們方言的局限性,就要壓制它?”
對于許多人認為方言節目有排擠外地人的嫌疑,小馬有自己的看法:“許多外地司機問我,為什么在節目里說杭州話,我告訴他們,許多乘客都說杭州話,這也是幫外地人融入杭州,讓他們有一種學習杭州話的渠道。”
不過,小馬也承認,確實有些地方的方言節目過于低俗:“我認為好的方言節目應該是說老百姓想說的話,關心老百姓關心的事。有些方言節目里,確實會出現不適合主持人說的話,這是方言節目應該盡量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