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a>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四種精神”
發布時間:2010-10-20 09:29:51
|
作者: 義烏總支 朱曉棠
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國內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同時各類體制還不夠完善,改革在繼續深入,社會的經濟迅速發展,思想觀念迅速更新,社會思潮空前活躍,各種文化交織、融合,形成各種思想相互沖擊、各種價值觀相互激蕩的局面。這種情況下,社會價值理念既存在價值取向多樣化,也有新舊價值觀轉變而形成的價值真空,甚至出現理想信念危機。一些錯誤的價值觀趁虛而入,受其影響,少數人開始把謬誤當真理、把庸俗當有趣、把腐朽當神奇。有的人奉行腐朽落后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有的人推崇官僚主義,有的人迷信拜金主義和物質主義,有的人以善為恥、以惡為榮。如果不去積極主動地彌補糾正、整合引導,就會影響社會和諧,甚至出現社會動蕩。
此時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到一個共同的精神旗幟下來的需要,是進一步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需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有四個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一個包含了靈魂、精髓、主題和基礎的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它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和道路。
作為民建會員,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結合民建的實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研究和梳理民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弘揚“四種精神”是成思危主席在民建建會60年時提出的,后經大會審議又寫入了會的章程,可以看作為民建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四種精神”是指:發揚民主精神,積極參與政治文明建設。發揚團結精神,共同維護穩定和諧的政治局面。發揚創新精神,努力創建學習型參政黨。發揚奉獻精神,大力提倡為國出力為會爭光。
“民主”二字列于我會的名稱之上,已經高度體現了我會對民主的深刻認識。民主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人民群眾的普遍要求,是現代政治組織最為核心的靈魂,也是現代社會最普遍的公認價值觀。胡錦濤總書記在世界法律大會開幕式前,接見與會代表時說,“中國將繼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公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會對外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切實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參政黨職能,會內要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堅持民主協商,平等議事,博采民意,匯聚共識,為會的發展增強合力,提供動力。
“團結就是力量”是婦孺皆知的真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服務,是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責。我們既要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努力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做好摯友和諍友;又要深入實際,傾聽會員呼聲,反映會員的意見和要求,解決會員困難,做好會內的團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振興的動力,是事業永葆生機的源泉。我們要堅持創新理念、創新思路、創新環境、創新機制,既要在會的工作中不斷探索組織建設、履行職能、服務社會等各方面的實踐創新,又要在本職崗位、自身事業的發展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發展永無止境,創新也就永無止境。
奉獻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奉獻精神的實質,是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滿足社會需要貢獻自己的力量?;仡欀袊锩同F代化建設的各個時期,李大釗為追求真理而捐軀;白求恩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殉職;董存瑞為人民解放而犧牲;鄧稼先為科學事業而獻身。在奉獻中,他們將自己融進了民族和國家的肌體,并獲得了新的生命,永遠光照人間。民建也一直有樂于奉獻的優良傳統,從民建成立之初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到新中國成立后民建工商業者以實際行動支援國家建設,再到本世紀“思源工程”活動的開展,全會上下在抗洪搶險、抗擊非典、抗擊冰雪災害、抗震救災過程中的優異表現,無一不是發揚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發揚奉獻精神,首先要能夠在本職崗位上,通過不同的形式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要敬業、樂業、勤業,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為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奉獻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另一方面,還要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對社會弱勢群體貢獻愛心。民建會員由經濟界人士及其他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很多會員比普通百姓先一步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取得巨大的個人成就,“致富思源,富而思進”,他們更有責任幫扶落后,回報社會,服務他人。奉獻要發自內心,要量力而行。為了利益回報而奉獻是“投資”甚至“投機”,不是真的奉獻。真正的奉獻精神是一種真誠自愿、不求報答的給予,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種忘我的境界,是一種無私的品格,也是各民主黨派值得珍惜的優良傳統和價值理念。
民主和團結是政治協商工作的兩大主題,作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參政黨,在政治協商制度下開展工作,也必然要堅持民主和團結兩大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共同的事業就是共同的奮斗目標,實現共同的目標,需要有共同的意志、共同的行動。共同意志和行動的基礎是團結。團結凝聚力量,民主成就偉業。增進團結就要發揚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團結。發揚民主必須以維護團結統一為根本目的,團結統一又是民主基礎上的團結統一。只有發揚民主,才能切實增強對共產黨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事業認同和情感認同,才能真正維護團結統一。離開民主來談團結統一,也只能是經不起考驗的假團結和假統一。充分有效的社會主義民主,有助于人的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是創新的重要內因。充分有效的社會主義民主,能夠激發人創造潛能的發揮,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充分有效的社會主義民主,還能使創新的成果得到推廣和實現共享。民主革命時期民建先輩追求民主,為民主事業奉獻一切。新時期,民建更應發揮與經濟界聯系密切的特性和優勢,圍繞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奉獻更多。
總而言之,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不忘民建的優良傳統,發揚“四種精神”,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科學價值觀,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充分認識我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為把民建建設成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組織上鞏固、制度上健全、充滿活力的、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此時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社會思潮,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到一個共同的精神旗幟下來的需要,是進一步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需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有四個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一個包含了靈魂、精髓、主題和基礎的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它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和道路。
作為民建會員,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要結合民建的實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研究和梳理民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弘揚“四種精神”是成思危主席在民建建會60年時提出的,后經大會審議又寫入了會的章程,可以看作為民建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四種精神”是指:發揚民主精神,積極參與政治文明建設。發揚團結精神,共同維護穩定和諧的政治局面。發揚創新精神,努力創建學習型參政黨。發揚奉獻精神,大力提倡為國出力為會爭光。
“民主”二字列于我會的名稱之上,已經高度體現了我會對民主的深刻認識。民主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人民群眾的普遍要求,是現代政治組織最為核心的靈魂,也是現代社會最普遍的公認價值觀。胡錦濤總書記在世界法律大會開幕式前,接見與會代表時說,“中國將繼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公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會對外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切實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參政黨職能,會內要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堅持民主協商,平等議事,博采民意,匯聚共識,為會的發展增強合力,提供動力。
“團結就是力量”是婦孺皆知的真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服務,是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責。我們既要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努力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做好摯友和諍友;又要深入實際,傾聽會員呼聲,反映會員的意見和要求,解決會員困難,做好會內的團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振興的動力,是事業永葆生機的源泉。我們要堅持創新理念、創新思路、創新環境、創新機制,既要在會的工作中不斷探索組織建設、履行職能、服務社會等各方面的實踐創新,又要在本職崗位、自身事業的發展上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發展永無止境,創新也就永無止境。
奉獻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奉獻精神的實質,是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為滿足社會需要貢獻自己的力量?;仡欀袊锩同F代化建設的各個時期,李大釗為追求真理而捐軀;白求恩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殉職;董存瑞為人民解放而犧牲;鄧稼先為科學事業而獻身。在奉獻中,他們將自己融進了民族和國家的肌體,并獲得了新的生命,永遠光照人間。民建也一直有樂于奉獻的優良傳統,從民建成立之初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到新中國成立后民建工商業者以實際行動支援國家建設,再到本世紀“思源工程”活動的開展,全會上下在抗洪搶險、抗擊非典、抗擊冰雪災害、抗震救災過程中的優異表現,無一不是發揚奉獻精神的生動寫照。發揚奉獻精神,首先要能夠在本職崗位上,通過不同的形式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要敬業、樂業、勤業,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為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奉獻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另一方面,還要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對社會弱勢群體貢獻愛心。民建會員由經濟界人士及其他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很多會員比普通百姓先一步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取得巨大的個人成就,“致富思源,富而思進”,他們更有責任幫扶落后,回報社會,服務他人。奉獻要發自內心,要量力而行。為了利益回報而奉獻是“投資”甚至“投機”,不是真的奉獻。真正的奉獻精神是一種真誠自愿、不求報答的給予,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種忘我的境界,是一種無私的品格,也是各民主黨派值得珍惜的優良傳統和價值理念。
民主和團結是政治協商工作的兩大主題,作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參政黨,在政治協商制度下開展工作,也必然要堅持民主和團結兩大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的共同事業,共同的事業就是共同的奮斗目標,實現共同的目標,需要有共同的意志、共同的行動。共同意志和行動的基礎是團結。團結凝聚力量,民主成就偉業。增進團結就要發揚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團結。發揚民主必須以維護團結統一為根本目的,團結統一又是民主基礎上的團結統一。只有發揚民主,才能切實增強對共產黨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事業認同和情感認同,才能真正維護團結統一。離開民主來談團結統一,也只能是經不起考驗的假團結和假統一。充分有效的社會主義民主,有助于人的思想解放,而思想解放是創新的重要內因。充分有效的社會主義民主,能夠激發人創造潛能的發揮,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充分有效的社會主義民主,還能使創新的成果得到推廣和實現共享。民主革命時期民建先輩追求民主,為民主事業奉獻一切。新時期,民建更應發揮與經濟界聯系密切的特性和優勢,圍繞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奉獻更多。
總而言之,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不忘民建的優良傳統,發揚“四種精神”,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科學價值觀,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充分認識我們所肩負的歷史責任,為把民建建設成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組織上鞏固、制度上健全、充滿活力的、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