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guī)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jié)…
- 紀念中共中央發(fā)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xù)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yōu)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fā)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九十周年
有你才有自豪
——寫在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0周年之際
發(fā)布時間:2011-07-27 15:30:33
|
作者: 朱曉君
翻開歷史書,書上寫著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勞苦大眾走出水深火熱;欣賞著電影,電影里演著黨帶領(lǐng)人民軍隊穿過槍林彈雨;歡唱著歌曲,歌里唱著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聽老人講故事,故事里說的都是黨員的勇敢、無私、奉獻……我,出生在80年代,沒有這些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但我沐浴在黨的陽光下,時刻感受著黨的溫暖。當我打開記憶的閥門,細數(shù)曾經(jīng)雀躍的過往,一種叫做自豪的東西,從心底開始涌動……
旅程
聽媽媽說,在我還是幾個月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就帶我坐著火車去了遙遠的南方,大概是坐了4天左右,才到達目的地。對于這個,我沒有印象。在我印象中,第一次坐火車是在我7歲那年,在外婆的憐惜下,讓我回老家讀書,而我也開始我的第一次火車之旅。記得那是一種全身綠色的火車,乘坐的人很多,可能是剛好面臨開學時間,孩子特別的多,熙熙攘攘。因為上車的時間比較短,很多的人就將孩子從窗戶里塞進去。是的,這種綠皮子火車最大的特點是窗戶是不封閉的,里面沒有空調(diào)。人一多就很熱,車廂里混雜著、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氣味,像我這種小孩子是沒有位置的,想睡的時候就鉆到座位底下,醒著的時候就鉆出來透透氣,吃點干糧,再和同伴們嬉鬧下,等到到金華下火車已經(jīng)是第三天了,再坐四、五個小時的汽車,才第一次站到了我家鄉(xiāng)的大地上。因為旅程太長,父母基本上就沒有怎么回過老家,最多隔個三、五年回家看下年幼的我們。我想我應(yīng)該是屬于80年代“留守兒童”。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等到我讀完高中,考上大學,時間已經(jīng)來到了2001年,我獨自一人買了張到廣東的火車票,再次準備踏上記憶中的那片土地,我做了十足的準備,帶了許許多多的零食,外加好幾盒方便面。當我來到車站,映入眼簾的不是那一抹綠色,而是一種紅色,沒有了從窗戶上塞人的鏡頭,只有排著隊伍,緩慢前行的人群,也少去了記憶中那些大包小包。上車后,發(fā)現(xiàn)內(nèi)外的溫差很大,原來里面還開著空調(diào)。沒有了那可怕的汗味、煙味等?;疖噯恿?,而30幾個小時后,我就站在了父母的面前,我以為這已經(jīng)是很快了。
可是,當我大學畢業(yè)開始參加工作,火車又變了,它變的純白了,變的沒有了記憶中火車所應(yīng)該具有的轟隆轟隆的輪子轉(zhuǎn)動的聲音。上車后更加驚詫與它的改變,車上沒有了以往硬邦邦的座椅,全部是軟座,而且還可以旋轉(zhuǎn)掉頭呢!連餐桌都是每個座位一個,想用的時候就打開,不用的時候就合上,再也不用和以前一樣,要征得坐在兩邊乘客的同意才能使用。我沒有比較過坐動車到廣東需要的時間,因為父母都年老回到了老家。但是卻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需要前往省城杭州。在沒動車的時候,我選擇坐汽車,雖然也有火車,但是時間比汽車還久,而且沒有汽車來去自由。而現(xiàn)在則不同了,我只要花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杭州,等到事情辦好,我再花一個多小時就回到了衢州,時間也才晚上9點多。
娛樂
剛回到老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全村小孩子最喜歡去的一個地方就是老人班了,因為,那里有一臺會放動畫片的黑白電視機。每天放學,吃完飯,我們就呼朋喚友的一起到老人班,占據(jù)最有利的位置,一直坐到動畫片放完,被外婆呼喚著逼迫著,不情不愿地回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黑貓警長》、《葫蘆兄弟》、《舒克和貝塔》、《海爾兄弟》等。
后來,外婆也買了一臺17寸的彩色電視機,雖然那個時候,基本上大家家里都有了電視機,但我仍然高興的幾個晚上睡不著覺。我終于可以舒舒服服的靠在沙發(fā)上盡情的欣賞那屏幕上花花綠綠的人物和風景了。
如今,“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不管城市還是農(nó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彩電。從超平到純平,從平板到超薄,甚至液晶、等離子,無論是外觀還是畫質(zhì),都令人嘆為觀止。這兩年又開始實行數(shù)字電視,可以隨意的播放電視,還可以對播放過的電視進行回播,我家的電視也由21寸變成34寸,而且客廳和倆臥室各放一臺,人手一臺,再也不用搶遙控器了,而且坐著躺著,隨你樂意。
溝通
回老家的時候,電話是一種很難得見到的玩意兒,年幼的我們兄妹倆也不會寫信,收到父母的來信也要隔很久,向父母匯報學習成績,也總是滯后許久??吹芥?zhèn)上的電話,總是在想這個東西可真厲害,那么遠的距離都能聽到聲音,如果我也有,那我不是可以天天聽到媽媽的聲音了嗎,只可惜,我只能是想想而已。
再到讀高中的時候,很流行PP機和IC卡打電話,每次PP機一響,就趕到校門口的IC電話亭,電話亭里的生意可好了,經(jīng)常輪到的時候打過去已經(jīng)不是父母接了,人說等了很久走了,而我只能遺憾的錯過。
再后來為了聯(lián)系方便,父母狠狠心,買了一部大哥大,那可是一個很雄壯的家伙,雖然買了,可是也舍不得怎么打,就約好時間,我打過去,再隔多少時間,他們會打過來。總之,那個時候覺得打電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當然時代的變遷總是很快,一轉(zhuǎn)眼手機就成了尋常之物。到現(xiàn)在手機都不知道更新了幾回,什么直板的,翻蓋的,滑蓋的,觸摸的,什么一卡的,雙卡的,什么音樂手機,3G手機,蘋果機等都不足為奇了?,F(xiàn)在我們一家全部都用著,打電話想打就打,想聊多久就多久,再也不用像以前那么受罪了。
這樣的自豪還有很多很多,頭發(fā)花白的爺爺奶奶總是喜歡說這個不可能、那個不可能,但在我們看來這一切都太平常了,而這一切都是在你——中國共產(chǎn)黨的帶領(lǐng)下創(chuàng)造,我自豪著!我更加期待著我的兒女能夠擁有更多的自豪……
旅程
聽媽媽說,在我還是幾個月的時候,爸爸和媽媽就帶我坐著火車去了遙遠的南方,大概是坐了4天左右,才到達目的地。對于這個,我沒有印象。在我印象中,第一次坐火車是在我7歲那年,在外婆的憐惜下,讓我回老家讀書,而我也開始我的第一次火車之旅。記得那是一種全身綠色的火車,乘坐的人很多,可能是剛好面臨開學時間,孩子特別的多,熙熙攘攘。因為上車的時間比較短,很多的人就將孩子從窗戶里塞進去。是的,這種綠皮子火車最大的特點是窗戶是不封閉的,里面沒有空調(diào)。人一多就很熱,車廂里混雜著、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氣味,像我這種小孩子是沒有位置的,想睡的時候就鉆到座位底下,醒著的時候就鉆出來透透氣,吃點干糧,再和同伴們嬉鬧下,等到到金華下火車已經(jīng)是第三天了,再坐四、五個小時的汽車,才第一次站到了我家鄉(xiāng)的大地上。因為旅程太長,父母基本上就沒有怎么回過老家,最多隔個三、五年回家看下年幼的我們。我想我應(yīng)該是屬于80年代“留守兒童”。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等到我讀完高中,考上大學,時間已經(jīng)來到了2001年,我獨自一人買了張到廣東的火車票,再次準備踏上記憶中的那片土地,我做了十足的準備,帶了許許多多的零食,外加好幾盒方便面。當我來到車站,映入眼簾的不是那一抹綠色,而是一種紅色,沒有了從窗戶上塞人的鏡頭,只有排著隊伍,緩慢前行的人群,也少去了記憶中那些大包小包。上車后,發(fā)現(xiàn)內(nèi)外的溫差很大,原來里面還開著空調(diào)。沒有了那可怕的汗味、煙味等?;疖噯恿?,而30幾個小時后,我就站在了父母的面前,我以為這已經(jīng)是很快了。
可是,當我大學畢業(yè)開始參加工作,火車又變了,它變的純白了,變的沒有了記憶中火車所應(yīng)該具有的轟隆轟隆的輪子轉(zhuǎn)動的聲音。上車后更加驚詫與它的改變,車上沒有了以往硬邦邦的座椅,全部是軟座,而且還可以旋轉(zhuǎn)掉頭呢!連餐桌都是每個座位一個,想用的時候就打開,不用的時候就合上,再也不用和以前一樣,要征得坐在兩邊乘客的同意才能使用。我沒有比較過坐動車到廣東需要的時間,因為父母都年老回到了老家。但是卻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需要前往省城杭州。在沒動車的時候,我選擇坐汽車,雖然也有火車,但是時間比汽車還久,而且沒有汽車來去自由。而現(xiàn)在則不同了,我只要花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杭州,等到事情辦好,我再花一個多小時就回到了衢州,時間也才晚上9點多。
娛樂
剛回到老家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全村小孩子最喜歡去的一個地方就是老人班了,因為,那里有一臺會放動畫片的黑白電視機。每天放學,吃完飯,我們就呼朋喚友的一起到老人班,占據(jù)最有利的位置,一直坐到動畫片放完,被外婆呼喚著逼迫著,不情不愿地回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黑貓警長》、《葫蘆兄弟》、《舒克和貝塔》、《海爾兄弟》等。
后來,外婆也買了一臺17寸的彩色電視機,雖然那個時候,基本上大家家里都有了電視機,但我仍然高興的幾個晚上睡不著覺。我終于可以舒舒服服的靠在沙發(fā)上盡情的欣賞那屏幕上花花綠綠的人物和風景了。
如今,“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不管城市還是農(nóng)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彩電。從超平到純平,從平板到超薄,甚至液晶、等離子,無論是外觀還是畫質(zhì),都令人嘆為觀止。這兩年又開始實行數(shù)字電視,可以隨意的播放電視,還可以對播放過的電視進行回播,我家的電視也由21寸變成34寸,而且客廳和倆臥室各放一臺,人手一臺,再也不用搶遙控器了,而且坐著躺著,隨你樂意。
溝通
回老家的時候,電話是一種很難得見到的玩意兒,年幼的我們兄妹倆也不會寫信,收到父母的來信也要隔很久,向父母匯報學習成績,也總是滯后許久??吹芥?zhèn)上的電話,總是在想這個東西可真厲害,那么遠的距離都能聽到聲音,如果我也有,那我不是可以天天聽到媽媽的聲音了嗎,只可惜,我只能是想想而已。
再到讀高中的時候,很流行PP機和IC卡打電話,每次PP機一響,就趕到校門口的IC電話亭,電話亭里的生意可好了,經(jīng)常輪到的時候打過去已經(jīng)不是父母接了,人說等了很久走了,而我只能遺憾的錯過。
再后來為了聯(lián)系方便,父母狠狠心,買了一部大哥大,那可是一個很雄壯的家伙,雖然買了,可是也舍不得怎么打,就約好時間,我打過去,再隔多少時間,他們會打過來。總之,那個時候覺得打電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當然時代的變遷總是很快,一轉(zhuǎn)眼手機就成了尋常之物。到現(xiàn)在手機都不知道更新了幾回,什么直板的,翻蓋的,滑蓋的,觸摸的,什么一卡的,雙卡的,什么音樂手機,3G手機,蘋果機等都不足為奇了?,F(xiàn)在我們一家全部都用著,打電話想打就打,想聊多久就多久,再也不用像以前那么受罪了。
這樣的自豪還有很多很多,頭發(fā)花白的爺爺奶奶總是喜歡說這個不可能、那個不可能,但在我們看來這一切都太平常了,而這一切都是在你——中國共產(chǎn)黨的帶領(lǐng)下創(chuàng)造,我自豪著!我更加期待著我的兒女能夠擁有更多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