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關于加速推進我省糧食流通產業化的建議
馬梅芝委員在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的書面發言
發布時間:2012-01-17 14:51:24
|
作者:
浙江自古來被稱為“魚米之鄉”,1999年以前,我省糧食生產基本穩定,播種面積超過2500千公頃,糧食產量超過1400萬噸,糧食供需能緊平衡。但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推進,種糧比較效益下降,我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逐年下降,2010年的糧食播種面積下降到1270千公頃,糧食產量下降到770萬噸,只有1999年的一半左右。與此同時,隨著我省常駐人口以及流動人口的增加,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的人口用糧、飼料用糧、工業用糧、種子用糧和其他用糧的需求增長較快。據糧食部門統計,最近幾年我省年糧食缺口已超過1100萬噸,需從省外甚至國外調運。按糧食調運地區分,我省每年主要從東北、內蒙古購入玉米、晚稻等400余萬噸,從江蘇、江西、安徽、湖北購入稻谷、小麥等500余萬噸,從山東、河南購入小麥、玉米等120余萬噸,從美國、巴西等國家進口糧食80余萬噸。按糧食調運方式分,我省外調糧食30%左右從水路調入,70%左右從陸路(鐵路、公路)調入。
“十一五”時期,我省糧食物流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等組成的糧食運輸體系,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糧食批發市場建設、糧食加工企業發展以及糧食物流信息系統建設都有良好的發展。但是,我省糧食安全也存在問題。一是我省糧食需求量大,每天要運入3萬多噸糧食,而且遠離主產區,運距長、運輸成本高,“北糧南運”的運力瓶頸一直存在,短期內難以解決。二是糧油企業低、小、散,缺乏龍頭企業。“十一五”期間我省的糧食調控取得很好成績,但同時也影響了糧油企業做強做大。缺乏糧油龍頭企業是確保我省糧食安全的一條短腿。三是經營粗放,效率較低,糧食流通市場環節多、成本高、效益低。四是信息化建設滯后,檢測體系建設滯后。五是糧食流通產業化發展處于初始階段,市場化程度與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相比嚴重滯后。“十二五”期間,為確保糧食安全,亟須發展我省糧食流通產業,為此建議:
(一)高度重視我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進一步做好我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規劃及實施工作。我省要緊緊抓住國家“北糧南運”海上大通道建設的契機,依托深水港優勢和完善、便捷的陸路運輸網絡,按照市場化要求整合和優化配置糧食物流資源,努力提高糧食流通信息化水平,構建一個集糧食儲運、批發、加工和信息“四位一體”的全省糧食流通網絡體系。要打破糧食調運瓶頸,構建“公、鐵、水”聯運的格局,降低糧食流通成本。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關于扶持全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民以食為天”。糧食產業歷來是各級政府予以大力扶持的政策性產業。進入新時期以來,我省已從糧食主產區成為糧食主銷區,這一趨勢已不可逆轉。因此,要從我省的現狀特點出發,出臺扶持全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政策,省財政應每年安排億元以上的糧食流通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我省糧食流通產業做強做大。
(三)加快培育糧食流通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糧食流通加工支柱產業。以規劃和政策為引導,鼓勵重點糧食龍頭企業做強做大。要改造和提升糧食收儲傳統產業,引進主產區糧食企業在浙落戶,大力發展糧食加工園區,鼓勵發展糧食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使之成為全國物流集散地。
(四)加大省外糧食基地建設,進一步深化與產糧區的產銷合作機制。目前,我省雖然已經和東北、江蘇、安徽、江西、山東等產糧區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糧食供求關系,建有省外糧食基地300多萬畝,但和全省糧食需求量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省外糧食基地建設,確保我省糧油安全。
(五)加強糧食流通產業隊伍建設。設立人才培訓基金,加強糧食流通產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加快引進糧油管理和技術人才,培養能熟練運用國際規則和信息化技術、具備現代物流管理和策劃技能的人員。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作用,滿足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需要。
“十一五”時期,我省糧食物流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等組成的糧食運輸體系,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糧食批發市場建設、糧食加工企業發展以及糧食物流信息系統建設都有良好的發展。但是,我省糧食安全也存在問題。一是我省糧食需求量大,每天要運入3萬多噸糧食,而且遠離主產區,運距長、運輸成本高,“北糧南運”的運力瓶頸一直存在,短期內難以解決。二是糧油企業低、小、散,缺乏龍頭企業。“十一五”期間我省的糧食調控取得很好成績,但同時也影響了糧油企業做強做大。缺乏糧油龍頭企業是確保我省糧食安全的一條短腿。三是經營粗放,效率較低,糧食流通市場環節多、成本高、效益低。四是信息化建設滯后,檢測體系建設滯后。五是糧食流通產業化發展處于初始階段,市場化程度與我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相比嚴重滯后。“十二五”期間,為確保糧食安全,亟須發展我省糧食流通產業,為此建議:
(一)高度重視我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進一步做好我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規劃及實施工作。我省要緊緊抓住國家“北糧南運”海上大通道建設的契機,依托深水港優勢和完善、便捷的陸路運輸網絡,按照市場化要求整合和優化配置糧食物流資源,努力提高糧食流通信息化水平,構建一個集糧食儲運、批發、加工和信息“四位一體”的全省糧食流通網絡體系。要打破糧食調運瓶頸,構建“公、鐵、水”聯運的格局,降低糧食流通成本。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關于扶持全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民以食為天”。糧食產業歷來是各級政府予以大力扶持的政策性產業。進入新時期以來,我省已從糧食主產區成為糧食主銷區,這一趨勢已不可逆轉。因此,要從我省的現狀特點出發,出臺扶持全省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政策,省財政應每年安排億元以上的糧食流通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我省糧食流通產業做強做大。
(三)加快培育糧食流通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糧食流通加工支柱產業。以規劃和政策為引導,鼓勵重點糧食龍頭企業做強做大。要改造和提升糧食收儲傳統產業,引進主產區糧食企業在浙落戶,大力發展糧食加工園區,鼓勵發展糧食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使之成為全國物流集散地。
(四)加大省外糧食基地建設,進一步深化與產糧區的產銷合作機制。目前,我省雖然已經和東北、江蘇、安徽、江西、山東等產糧區建立了比較穩定的糧食供求關系,建有省外糧食基地300多萬畝,但和全省糧食需求量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省外糧食基地建設,確保我省糧油安全。
(五)加強糧食流通產業隊伍建設。設立人才培訓基金,加強糧食流通產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加快引進糧油管理和技術人才,培養能熟練運用國際規則和信息化技術、具備現代物流管理和策劃技能的人員。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作用,滿足糧食流通產業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