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浙江日報]代表委員熱議海洋強省和山區經濟—“海陸聯動”共發展
發布時間:2013-01-30 14:54:48
|
作者: 記者 廖小清 通訊員 陳勇 楊泱
【代表委員名片】
省人大代表、江山市委書記 陳錦標
省人大代表、嵊泗縣縣長 虞國平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 許嵐
省政協委員、省農辦副主任 邵峰
省政協委員、衢州市糧食局局長 馬梅芝
本報杭州1月26日訊 日前,衢州“海創園”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啟動建設。這個集研發、商務、辦公于一體的科技商務綜合體,既是衢州探索人才“工作生活在杭州、創業貢獻為衢州”新模式而建設的“人才驛站”,又是衢州與杭州開展山海協作的創新與升級。
這是我省實施山海協作工程,統籌推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滿足欠發達地區老百姓迫切愿望的縮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海洋強省建設和山區經濟發展,拓展持續發展空間。這種“海陸聯動”的發展方式,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發展現代海洋產業——
向大海撈“金”
【報告摘要】大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創新開發開放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推動資源整合和要素集聚,優化布局和加快發展現代海洋產業。
【兩會熱議】這幾天,舟山代表團的代表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這是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戰略以后,我國首個頒布的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戰略性區域規劃。在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又作出部署。
虞國平說,最近,舟山已提出發展規劃,到2020年,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到2030年左右,建成國家級新區。
地處東南沿海的浙江,山海并立。兩年前,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舉措。如今,浙江海洋經濟發展風生水起。以嵊泗為例,借著近年來發展海洋經濟的東風,通過構建海洋產業體系,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去年全縣海洋經濟總產出達到118億元,海洋經濟增加值51.8億元,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80%。
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虞國平認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魚網”織好,只有把基礎工作做扎實,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撈金捕魚”。他說,當務之急,就是做好基礎設施和產業平臺建設,加速港航物流、船舶產業、海洋工程、現代海洋漁業等海洋產業的發展,推進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和現代海洋產業的建設。
扎實推進山區發展——
到山區掘“礦”
【報告摘要】扎實推進山區發展,以改善山區發展條件、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重點,實施人口內聚外遷、基礎設施改善、產業集聚轉型、公共服務提升、生態屏障建設、生態旅游發展、低丘緩坡開發、人才科技支撐、特色園區開發等工程。
【兩會熱議】“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省情,決定了浙江后發優勢在山區,山區發展大有潛力。談起山區經濟的發展,馬梅芝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她說,為全省乃至華東地區創造巨大生態價值的山區,經濟發展也呈現出服務經濟比重上升、社會發展差距縮小和旅游人數增加的喜人局面。
如何進一步加快我省山區經濟發展?馬梅芝認為,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的“馬太效應”日益顯現的背景下,必須實施一系列重大舉措,不斷創新山區發展模式。
馬梅芝建議,進一步加強對山區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和資金保障,加大山區特色產業補助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山區現代農業、綠色制造業、生態休閑旅游業等特色產業。同時,要圍繞加快轉變山區經濟發展方式,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關系,嚴把產業項目能耗、環保準入關,提高產業發展準入門檻,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
馬梅芝認為,在人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當下,可以把山區生態休閑度假旅游作為重要產業,既可以保持生態優勢,又能形成山區經濟發展新優勢。
邵峰建議,山區要進一步重視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優質的服務,把他們留在家鄉發展。
深入開展山海協作——
海陸齊聯手
【報告摘要】深入開展山海協作,大力支持欠發達地區提升發展能力,加大對少數民族集中區域的扶持,推動山區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
【兩會熱議】背山面海,把劣勢化為優勢。如今,我省既擁有藍色的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又有一份綠色的山區經濟發展藍圖。但是,山區經濟相對欠發達,沿海資源缺乏的現狀仍難以完全改變。
“沿海有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我們山區有生產資源和自然生態等長處。”在陳錦標看來,“海陸聯動”將是今后發展中不變的主題,雙方在協作中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陳錦標告訴記者,截至去年底,江山市已引進山海協作項目24個,總投資21.07億元,到位市外投資額12.54億元。去年,江山還與紹興縣政府簽訂了《共建山海協作產業園框架協議》,并列入省級首批共建山海協作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已經引進9家億元以上企業。
引進來,更要留得住。為此,江山制定了“山海協作企業”綠卡制度,為來江山投資的山海協作企業主頒發“創業綠卡”,企業主在子女入學、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與江山城區居民同等待遇。
許嵐在為山海協作成效感到高興的同時,建議進一步擴大山海協作的范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科技項目對接、產業對接、資源共享、人才引進等方面出臺一些支持鼓勵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真正形成海陸聯動共發展的良好局面。
省人大代表、江山市委書記 陳錦標
省人大代表、嵊泗縣縣長 虞國平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 許嵐
省政協委員、省農辦副主任 邵峰
省政協委員、衢州市糧食局局長 馬梅芝
本報杭州1月26日訊 日前,衢州“海創園”在杭州未來科技城啟動建設。這個集研發、商務、辦公于一體的科技商務綜合體,既是衢州探索人才“工作生活在杭州、創業貢獻為衢州”新模式而建設的“人才驛站”,又是衢州與杭州開展山海協作的創新與升級。
這是我省實施山海協作工程,統籌推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滿足欠發達地區老百姓迫切愿望的縮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海洋強省建設和山區經濟發展,拓展持續發展空間。這種“海陸聯動”的發展方式,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發展現代海洋產業——
向大海撈“金”
【報告摘要】大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創新開發開放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推動資源整合和要素集聚,優化布局和加快發展現代海洋產業。
【兩會熱議】這幾天,舟山代表團的代表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國務院正式批復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這是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戰略以后,我國首個頒布的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戰略性區域規劃。在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又作出部署。
虞國平說,最近,舟山已提出發展規劃,到2020年,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到2030年左右,建成國家級新區。
地處東南沿海的浙江,山海并立。兩年前,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舉措。如今,浙江海洋經濟發展風生水起。以嵊泗為例,借著近年來發展海洋經濟的東風,通過構建海洋產業體系,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去年全縣海洋經濟總產出達到118億元,海洋經濟增加值51.8億元,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80%。
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虞國平認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魚網”織好,只有把基礎工作做扎實,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撈金捕魚”。他說,當務之急,就是做好基礎設施和產業平臺建設,加速港航物流、船舶產業、海洋工程、現代海洋漁業等海洋產業的發展,推進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和現代海洋產業的建設。
扎實推進山區發展——
到山區掘“礦”
【報告摘要】扎實推進山區發展,以改善山區發展條件、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重點,實施人口內聚外遷、基礎設施改善、產業集聚轉型、公共服務提升、生態屏障建設、生態旅游發展、低丘緩坡開發、人才科技支撐、特色園區開發等工程。
【兩會熱議】“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省情,決定了浙江后發優勢在山區,山區發展大有潛力。談起山區經濟的發展,馬梅芝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她說,為全省乃至華東地區創造巨大生態價值的山區,經濟發展也呈現出服務經濟比重上升、社會發展差距縮小和旅游人數增加的喜人局面。
如何進一步加快我省山區經濟發展?馬梅芝認為,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的“馬太效應”日益顯現的背景下,必須實施一系列重大舉措,不斷創新山區發展模式。
馬梅芝建議,進一步加強對山區經濟發展的組織領導和資金保障,加大山區特色產業補助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山區現代農業、綠色制造業、生態休閑旅游業等特色產業。同時,要圍繞加快轉變山區經濟發展方式,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關系,嚴把產業項目能耗、環保準入關,提高產業發展準入門檻,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強化生態環境保護。
馬梅芝認為,在人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當下,可以把山區生態休閑度假旅游作為重要產業,既可以保持生態優勢,又能形成山區經濟發展新優勢。
邵峰建議,山區要進一步重視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優質的服務,把他們留在家鄉發展。
深入開展山海協作——
海陸齊聯手
【報告摘要】深入開展山海協作,大力支持欠發達地區提升發展能力,加大對少數民族集中區域的扶持,推動山區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科學跨越。
【兩會熱議】背山面海,把劣勢化為優勢。如今,我省既擁有藍色的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又有一份綠色的山區經濟發展藍圖。但是,山區經濟相對欠發達,沿海資源缺乏的現狀仍難以完全改變。
“沿海有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我們山區有生產資源和自然生態等長處。”在陳錦標看來,“海陸聯動”將是今后發展中不變的主題,雙方在協作中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陳錦標告訴記者,截至去年底,江山市已引進山海協作項目24個,總投資21.07億元,到位市外投資額12.54億元。去年,江山還與紹興縣政府簽訂了《共建山海協作產業園框架協議》,并列入省級首批共建山海協作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已經引進9家億元以上企業。
引進來,更要留得住。為此,江山制定了“山海協作企業”綠卡制度,為來江山投資的山海協作企業主頒發“創業綠卡”,企業主在子女入學、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與江山城區居民同等待遇。
許嵐在為山海協作成效感到高興的同時,建議進一步擴大山海協作的范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科技項目對接、產業對接、資源共享、人才引進等方面出臺一些支持鼓勵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真正形成海陸聯動共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