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團體提案]關于推進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民建浙江省委會
發布時間:2015-01-22 12:23:20
|
作者:
大數據產業是指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運營商等渠道產生的大量數據資源進行快速獲取、搜集存儲、價值提煉、智能處理和分發,從而用于企業決策支持等方面的信息服務業。繼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后,大數據正在成為一個高端的以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為主的新興產業,將對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對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深刻變革。對浙江省而言,搶抓大數據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大數據開發應用,發展大數據產業,有助于推進浙江信息技術產業集聚和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將數字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加快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根據2013年度中國信息化發展指數測算結果,2012年浙江信息化發展指數為0.855,比全國平均高0.099,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僅次于北京(1.105)、上海(1.000)、天津(0.874),位居第四,呈現增長態勢。2012年,浙江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388億元,其中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1411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007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2313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02.7萬人,規模位居全國前列。2012年全行業增加值占浙江省GDP比重的5.82%,已成為浙江省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增長的主動力。但是從總體來看,相較于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浙江省在發展大數據產業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缺乏統籌規劃。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領導。目前,還沒有一個省級層面的大數據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整體推進速度較為遲緩,政策、資金支持也較為缺乏。
(二)“信息孤島”的現象十分突出。各部門、各行業自行其是、條塊分割普遍存在,比如政府各個部門之間多套信息系統同時并行,互相之間信息資源無法共享。
(三)信息化應用不平衡。地區、行業、企業間的信息化發展程度不平衡,不少傳統行業和領域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有限,有些中小企業僅僅滿足于辦公自動化、財會電算化等基本應用。相對而言,農、林、牧、漁業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明顯較弱。
(四)與發達省市比差距大。國家級大型、骨干研發機構缺乏,政府扶持的公共研發平臺發展不快,企業研發能力不強。浙江省電子信息產業與發達省市相比差距拉大。產業規模雖位居全國第5位,但僅分別為廣東、江蘇、上海、山東這前4名的15.4%、20.6%、47.6%和63.8%,北京、上海的軟件業務收入超過浙江省三倍。浙江省與前4位差距不斷拉大,與緊隨其后的中西部地區的優勢不斷縮小,產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二、推進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進一步凝聚我省信息產業力量,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和新寬帶接入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整合和挖掘現有的信息技術優勢和數據資源價值,構建全國領先又有浙江特色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建議:
(一)成立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全面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
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牽頭,成立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省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各地市相關部門分管領導任小組成員,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大數據發展協同推進機制。在深入調研發展大數據的資源和技術基礎、研發能力、人才現狀等情況的基礎上,梳理市場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需求,明確產業發展的定位及目標,從總體上制定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統籌協調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
(二)推動數據開放,實現數據資源共享
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之間實現數據資源共享是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數據開放的意義不僅僅是滿足公民的知情權,更在于讓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生活數據自由地流動起來,這也是建立大數據平臺的關鍵所在。政府應該采取相關措施,掃除數據資源共享的障礙,推動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數據資源流動與共享。但同時也要充分注重對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保護,制定數據資源權益、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法規細則,在保護數據資源的同時,促進對數據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三)組建產業聯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發展機制
借鑒北京、上海等地區的經驗,整合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等產業鏈資源,聯合省內大數據技術應用領域的制造者、使用者與研究機構,比如阿里巴巴、浙大網新、中國電信浙江分公司、浙江大學、浙商證券等企事業單位,成立大數據產業聯盟,通過成員單位間的強強聯合,加速實現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推動企業、高校和研究院所等機構在戰略層面的有效結合,構建產學研創新平臺,強化大數據基礎和應用研究,實現資源共享、協同開發和集成創新。通過產業聯盟和產學研平臺的構建,加強對大數據領域共性技術的攻關,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
(四)出臺專項支持政策,解決產業資本瓶頸
一是加強土地政策支持。加快大數據產業專業園區建設,規劃建設配套設施,促進重大項目落戶,對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重點產業化和應用示范工程等優先保障用地。
二是出臺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大數據產業的財政投入,每年扶持資助一批獲得大數據核心技術突破并實現產業化的項目,設立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大數據企業按比例減免營業所得稅,為企業提供補貼,重點扶持核心技術部門的發展。
三是在科技創新政策方面,優先支持大數據產業相關企業參與申報863計劃項目、科技支撐項目、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電子發展基金、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等國家科技專項。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共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為企業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中相關費用支出提供一定比例補貼。
四是通過政策和資金引導,將民間資本更多地引進大數據投資基金。鼓勵相關企業加強資本市場的運作,促進形成有效的資金鏈,以資本的力量提升產業競爭力。
(五)積極引進和培養大數據產業專業人才
以大數據領域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為載體,積極引進髙端人才,重點引進一批活躍在大數據技術發展前沿、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端專業人才和團隊。同時,圍繞大數據產業所需的專業人才,建設大數據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加強政府、企業、高校、社會之間的聯合合作,構筑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面向產業的人才培養機制。
(六)結合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完善各類數據中心
結合智慧城市建設,以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交通運輸、公共安全等社會服務為切入點,加速各部門、各領域信息資源的融合共享。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逐步完善各個社會服務領域的數據中心,為建設國內一流的數據中心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根據2013年度中國信息化發展指數測算結果,2012年浙江信息化發展指數為0.855,比全國平均高0.099,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僅次于北京(1.105)、上海(1.000)、天津(0.874),位居第四,呈現增長態勢。2012年,浙江省電子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388億元,其中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1411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007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2313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02.7萬人,規模位居全國前列。2012年全行業增加值占浙江省GDP比重的5.82%,已成為浙江省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增長的主動力。但是從總體來看,相較于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浙江省在發展大數據產業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缺乏統籌規劃。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領導。目前,還沒有一個省級層面的大數據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整體推進速度較為遲緩,政策、資金支持也較為缺乏。
(二)“信息孤島”的現象十分突出。各部門、各行業自行其是、條塊分割普遍存在,比如政府各個部門之間多套信息系統同時并行,互相之間信息資源無法共享。
(三)信息化應用不平衡。地區、行業、企業間的信息化發展程度不平衡,不少傳統行業和領域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有限,有些中小企業僅僅滿足于辦公自動化、財會電算化等基本應用。相對而言,農、林、牧、漁業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明顯較弱。
(四)與發達省市比差距大。國家級大型、骨干研發機構缺乏,政府扶持的公共研發平臺發展不快,企業研發能力不強。浙江省電子信息產業與發達省市相比差距拉大。產業規模雖位居全國第5位,但僅分別為廣東、江蘇、上海、山東這前4名的15.4%、20.6%、47.6%和63.8%,北京、上海的軟件業務收入超過浙江省三倍。浙江省與前4位差距不斷拉大,與緊隨其后的中西部地區的優勢不斷縮小,產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二、推進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進一步凝聚我省信息產業力量,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和新寬帶接入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整合和挖掘現有的信息技術優勢和數據資源價值,構建全國領先又有浙江特色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建議:
(一)成立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全面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
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牽頭,成立大數據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省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各地市相關部門分管領導任小組成員,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大數據發展協同推進機制。在深入調研發展大數據的資源和技術基礎、研發能力、人才現狀等情況的基礎上,梳理市場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需求,明確產業發展的定位及目標,從總體上制定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統籌協調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
(二)推動數據開放,實現數據資源共享
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之間實現數據資源共享是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數據開放的意義不僅僅是滿足公民的知情權,更在于讓大數據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生活數據自由地流動起來,這也是建立大數據平臺的關鍵所在。政府應該采取相關措施,掃除數據資源共享的障礙,推動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數據資源流動與共享。但同時也要充分注重對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保護,制定數據資源權益、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法規細則,在保護數據資源的同時,促進對數據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三)組建產業聯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發展機制
借鑒北京、上海等地區的經驗,整合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等產業鏈資源,聯合省內大數據技術應用領域的制造者、使用者與研究機構,比如阿里巴巴、浙大網新、中國電信浙江分公司、浙江大學、浙商證券等企事業單位,成立大數據產業聯盟,通過成員單位間的強強聯合,加速實現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推動企業、高校和研究院所等機構在戰略層面的有效結合,構建產學研創新平臺,強化大數據基礎和應用研究,實現資源共享、協同開發和集成創新。通過產業聯盟和產學研平臺的構建,加強對大數據領域共性技術的攻關,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
(四)出臺專項支持政策,解決產業資本瓶頸
一是加強土地政策支持。加快大數據產業專業園區建設,規劃建設配套設施,促進重大項目落戶,對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重點產業化和應用示范工程等優先保障用地。
二是出臺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大數據產業的財政投入,每年扶持資助一批獲得大數據核心技術突破并實現產業化的項目,設立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大數據企業按比例減免營業所得稅,為企業提供補貼,重點扶持核心技術部門的發展。
三是在科技創新政策方面,優先支持大數據產業相關企業參與申報863計劃項目、科技支撐項目、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電子發展基金、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等國家科技專項。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共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為企業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中相關費用支出提供一定比例補貼。
四是通過政策和資金引導,將民間資本更多地引進大數據投資基金。鼓勵相關企業加強資本市場的運作,促進形成有效的資金鏈,以資本的力量提升產業競爭力。
(五)積極引進和培養大數據產業專業人才
以大數據領域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為載體,積極引進髙端人才,重點引進一批活躍在大數據技術發展前沿、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端專業人才和團隊。同時,圍繞大數據產業所需的專業人才,建設大數據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加強政府、企業、高校、社會之間的聯合合作,構筑合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面向產業的人才培養機制。
(六)結合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完善各類數據中心
結合智慧城市建設,以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交通運輸、公共安全等社會服務為切入點,加速各部門、各領域信息資源的融合共享。通過智慧城市的建設,逐步完善各個社會服務領域的數據中心,為建設國內一流的數據中心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