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個人提案]趙躍進:關于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建議
發布時間:2015-01-23 09:59:14
|
作者:
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科技服務業已成為當今世界科技與經濟相結合中發展最快、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舉措。
一、我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省科技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已成為一個年營業收入近800億元(2010),從業人口20多萬人的重要產業。目前,已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公共機構與民間機構互補發展的格局。浙江現共有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2家、省重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102家,已累計建設80個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2013年省技術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05.75億元;投入運行的各類孵化器已達144家,總面積456萬平方米,累計畢業企業3970家;全省共有專利代辦機構49家,從業人員2000余人,其中專利代理人640人;建立了12個省級特色工業設計基地,入駐工業設計企業523家,專職從事工業設計人員6837人,實現設計服務收入12.3億元。
但總體上我省科技服務業還處于發展初期,存在著總體規模偏小、市場主體發育不健全、服務機構專業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務業態較少、缺乏知名品牌、發展環境不完善、復合型人才缺乏等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對科技服務業的政策扶持仍不到位。
一是政策針對性不夠,還不能完全適應科技創新服務這一特殊產品市場化的要求,對小微科技服務業的金融支持、人才激勵優惠政策還處于空白。二是政策覆蓋面不廣,對研究開發實體或者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企業有優惠政策,而對科技服務機構沒有優惠政策。三是政策實施效果不佳,原則性的鼓勵較多,實質性、操作性的較少,有的政策難以落地。
(二)科技服務業總體規模仍然偏小。
我省科技服務業近年來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與北京、廣東等先進地區存在不少差距,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如,2012年,我省科技服務業生產總值為345.16億元,約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2013年,研發經費817.27億元,從業人員8.26萬人。而2013年北京科技服務業生產總值1444.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7.4%,研發經費支出1200.7億元,從業人員35.1萬人。
(三)科技服務業市場發育仍然不足。
一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科技服務業發展機制尚未建立,科技服務業市場競爭不充分,信息不對稱,區域分割、行業壟斷等現象仍然存在。二是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骨干科技服務機構。大多數科技服務機構規模較小,服務內容單一,業務定位不清晰,質量意識、品牌意識不強,缺乏特色業務,存在短期行為。三是科技服務行為不規范,無序和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違規操作現象時有發生。
(四)科技服務業專業人才仍較匱乏。
科技中介機構缺少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營銷、管理等專業的綜合性人才。一方面,服務機構難以從市場上尋覓到滿意的從業人才,高校在學科上缺乏與科技服務業相關的專業設置,科技服務業專業人員缺乏供應渠道。社會上相關領域的繼續教育培訓也很少,從業人員缺乏系統專業的繼續教育途徑。另一方面,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骨干科技服務機構。許多科技服務機構規模小,經營能力差,對高素質服務人才缺乏吸引力。
二、加快我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我省應逐步調整科技服務業的發展路徑,將科技服務業列入現代服務業的主要產業來培育,進一步優化科技服務業的市場化運作環境以有效激發服務活力,從而有效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和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我省經濟轉型升級。
(一)加強對科技服務業的宏觀研究與指導。
一是明確其在區域創新體系中的地位,提高對科技服務業重要性的認識。二是盡快規范和統一科技服務業的分類體系和統計口徑。建立科技服務業統計類目,統一分類體系和統計口徑,建立有效的數據采集與統計制度,以利于長期跟蹤研究。三是加強宏觀指導與規劃。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服務業發展中的宏觀管理、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市場培育、規范運行等方面的積極推動和引導作用,大力開展科技服務機構調研、發展戰略及政策法規研究,并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
(二)加大財政投入和政府購買力度。
設立科技服務業發展專項基金,根據我省科技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發展基金,用于骨干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高端科技服務人才的培養,對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研發、轉化有重大貢獻的科技服務機構給予支持;補助購買科技服務的各類企業。建立重點科技服務業發展目錄,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在投入政策、信貸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推進政府購買公共科技服務的力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倡導各級政府將專業服務需求外部化,支持公共科技服務發展,并明確在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優先采用國內專業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產品。
(三)推動大型企業、高校等建立獨立的研發機構。
鼓勵技術平臺剝離出去,成立獨立法人或獨立核算的研發機構,推進重點實驗室、大型科技儀器中心等公共技術平臺建設,推動優質資源共享,優化各類創新資源,建立聚集優秀科技服務人才,集科技研發與技術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專業科技服務機構。制定扶持科技服務外包的政策,引導各類企業將重心放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將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基礎性、共性、非核心的科技業務剝離出來外包給專業的科技服務機構,政府則對發包的各類企業實行補助。
(四)加快建設具有我省特色的科技服務業集群。
結合各地市的特色產業,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業適度集聚發展。以發展樓宇經濟為載體,以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為核心,配套建設科技服務一條街、科技咨詢大廈等科技服務業集群。圍繞先進特色制造業基地建設,配套發展與其緊密相關的專業技術服務業,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技術服務業集群。促進先進制造業與專業技術服務業的互動融合發展。
(五)加快引進和培養科技服務業的高端品牌和專業人才。
加快科技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促進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的合作,引進和發展工程咨詢、高新科技、認證評估、創業投資服務、技術檢測、會展策劃等知識密集型中介機構,做大做強科技服務行業龍頭企業,打造我省科技服務品牌。實施高端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對符合我省發展科技服務需要的科技評估師、創作設計師、金融家、投資家、律師、經紀人等高端專業人才復合性人才,制訂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引導高校加強與科技服務業發展相關的專業學科建設,加大對科技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培育一批高端復合管理型和專業服務型人才隊伍。
一、我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省科技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已成為一個年營業收入近800億元(2010),從業人口20多萬人的重要產業。目前,已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公共機構與民間機構互補發展的格局。浙江現共有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2家、省重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102家,已累計建設80個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2013年省技術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05.75億元;投入運行的各類孵化器已達144家,總面積456萬平方米,累計畢業企業3970家;全省共有專利代辦機構49家,從業人員2000余人,其中專利代理人640人;建立了12個省級特色工業設計基地,入駐工業設計企業523家,專職從事工業設計人員6837人,實現設計服務收入12.3億元。
但總體上我省科技服務業還處于發展初期,存在著總體規模偏小、市場主體發育不健全、服務機構專業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務業態較少、缺乏知名品牌、發展環境不完善、復合型人才缺乏等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對科技服務業的政策扶持仍不到位。
一是政策針對性不夠,還不能完全適應科技創新服務這一特殊產品市場化的要求,對小微科技服務業的金融支持、人才激勵優惠政策還處于空白。二是政策覆蓋面不廣,對研究開發實體或者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企業有優惠政策,而對科技服務機構沒有優惠政策。三是政策實施效果不佳,原則性的鼓勵較多,實質性、操作性的較少,有的政策難以落地。
(二)科技服務業總體規模仍然偏小。
我省科技服務業近年來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與北京、廣東等先進地區存在不少差距,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如,2012年,我省科技服務業生產總值為345.16億元,約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2013年,研發經費817.27億元,從業人員8.26萬人。而2013年北京科技服務業生產總值1444.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7.4%,研發經費支出1200.7億元,從業人員35.1萬人。
(三)科技服務業市場發育仍然不足。
一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科技服務業發展機制尚未建立,科技服務業市場競爭不充分,信息不對稱,區域分割、行業壟斷等現象仍然存在。二是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骨干科技服務機構。大多數科技服務機構規模較小,服務內容單一,業務定位不清晰,質量意識、品牌意識不強,缺乏特色業務,存在短期行為。三是科技服務行為不規范,無序和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違規操作現象時有發生。
(四)科技服務業專業人才仍較匱乏。
科技中介機構缺少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營銷、管理等專業的綜合性人才。一方面,服務機構難以從市場上尋覓到滿意的從業人才,高校在學科上缺乏與科技服務業相關的專業設置,科技服務業專業人員缺乏供應渠道。社會上相關領域的繼續教育培訓也很少,從業人員缺乏系統專業的繼續教育途徑。另一方面,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骨干科技服務機構。許多科技服務機構規模小,經營能力差,對高素質服務人才缺乏吸引力。
二、加快我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我省應逐步調整科技服務業的發展路徑,將科技服務業列入現代服務業的主要產業來培育,進一步優化科技服務業的市場化運作環境以有效激發服務活力,從而有效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和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我省經濟轉型升級。
(一)加強對科技服務業的宏觀研究與指導。
一是明確其在區域創新體系中的地位,提高對科技服務業重要性的認識。二是盡快規范和統一科技服務業的分類體系和統計口徑。建立科技服務業統計類目,統一分類體系和統計口徑,建立有效的數據采集與統計制度,以利于長期跟蹤研究。三是加強宏觀指導與規劃。充分發揮政府在科技服務業發展中的宏觀管理、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市場培育、規范運行等方面的積極推動和引導作用,大力開展科技服務機構調研、發展戰略及政策法規研究,并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
(二)加大財政投入和政府購買力度。
設立科技服務業發展專項基金,根據我省科技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發展基金,用于骨干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高端科技服務人才的培養,對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研發、轉化有重大貢獻的科技服務機構給予支持;補助購買科技服務的各類企業。建立重點科技服務業發展目錄,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在投入政策、信貸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推進政府購買公共科技服務的力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倡導各級政府將專業服務需求外部化,支持公共科技服務發展,并明確在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優先采用國內專業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產品。
(三)推動大型企業、高校等建立獨立的研發機構。
鼓勵技術平臺剝離出去,成立獨立法人或獨立核算的研發機構,推進重點實驗室、大型科技儀器中心等公共技術平臺建設,推動優質資源共享,優化各類創新資源,建立聚集優秀科技服務人才,集科技研發與技術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專業科技服務機構。制定扶持科技服務外包的政策,引導各類企業將重心放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將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基礎性、共性、非核心的科技業務剝離出來外包給專業的科技服務機構,政府則對發包的各類企業實行補助。
(四)加快建設具有我省特色的科技服務業集群。
結合各地市的特色產業,加快推進科技服務業適度集聚發展。以發展樓宇經濟為載體,以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為核心,配套建設科技服務一條街、科技咨詢大廈等科技服務業集群。圍繞先進特色制造業基地建設,配套發展與其緊密相關的專業技術服務業,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技術服務業集群。促進先進制造業與專業技術服務業的互動融合發展。
(五)加快引進和培養科技服務業的高端品牌和專業人才。
加快科技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促進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的合作,引進和發展工程咨詢、高新科技、認證評估、創業投資服務、技術檢測、會展策劃等知識密集型中介機構,做大做強科技服務行業龍頭企業,打造我省科技服務品牌。實施高端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對符合我省發展科技服務需要的科技評估師、創作設計師、金融家、投資家、律師、經紀人等高端專業人才復合性人才,制訂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引導高校加強與科技服務業發展相關的專業學科建設,加大對科技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培育一批高端復合管理型和專業服務型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