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團體提案]進一步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五水共治”的建議
發布時間:2015-01-27 10:19:37
|
作者: 民建浙江省委會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以治水為突破口,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略。2014年,浙江省“411”重大項目計劃安排“五水共治”項目125個,總投資估算需要4680億元,計劃年度投資超過650億元。龐大的資金需求,對于我省各級政府并不寬裕的財政來說形成了極大的壓力。雖然目前各地吸引民間資本參與“五水共治”的政策在不斷完善,投資平穩增長,投資模式方式多樣,但是其投資現狀、規模與政府的預期和“五水共治”領域資金需求之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為此,建議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出臺政策舉措,引導更多民間資本進入“五水共治”領域,切實推動此項工作持續有效地開展。
一、民間資本投資“五水共治”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行政體制障礙。行業壟斷、過多的行政性審批依然存在。民間資本相對國有資本在項目獲得、信息溝通中處于劣勢地位。二是市場制度缺失。一些領域的管制尚未放開、投融資方式還需創新、價格改革還需進一步推進,共享機制尚未形成。三是民間資本自身問題。民間資本期望能獲得快速回報,投資動力不足,缺乏長期治水的認知和信心;對資本運作、金融投資、產權交易等專業知識還很缺乏,難以適應大項目的決策和投資。
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五水共治”領域的建議
(一)實行統一市場準入,創造平等投資機會
1、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必須打破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實行統一市場準入。讓所有參與競爭的投資主體享受均等的機會、同等的待遇。
2、實行項目分類管理。建議將治水項目分為經營性、準經營性、非經營性領域以及存量資產等四類,分別在各自領域內推行不同的運行方式。
(二)完善政策引導,有效拓寬融資渠道
1、堅持“宜購則購”原則。首先是研究制定政府采購負面清單制度,在明確“非禁即入”的前提下,逐步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積極推進綠化、給水、污水、保潔和垃圾處理等治水領域的合同外包、特許經營、冠名、BOT等方式,建議在重點領域實行PPP融資模式試點。其次是優化行政審批。抓住國家簡政放權機遇,著力推進權力清單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清理涉及民間投資的行政審批事項,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的長效機制。
2、正確引導投資方向。一是在我省“五水共治”綜合規劃的基礎上,相關部門要根據市場需求,定期向社會推介一批有利于結構調整、具備發展潛力、適合民間投資參與的建設項目,并列入年度投資計劃。二是各級政府應指導民間投資主體依法履行投資建設手續,建立規范的產權、財務、用工等制度,引導民營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樹立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統計部門要加強對民間投資的統計工作,投資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要做好民間投資監測和分析,合理引導民間投資。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行金融創新,在現有排污權、經營權可以抵押貸款的基礎上,改進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如投融通、財金通、水利貸等,滿足各種治水主體的需要。完善對民間投資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應加大對“五水共治”領域民間投資的支持力度,可考慮采用發行理財產品、組織銀團貸款、債券融資、金融租賃等方式,改革和完善相應的審批流程,制定針對性強的貸款政策和管理辦法。
(三)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價格杠桿作用
1、設定合理回報機制。如果沒有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做保障,民間資本投資意愿很難變為現實的投資行動。回報率可設置為高于銀行存款利率而低于銀行貸款利率的合理區間。政府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善類似經濟效益不好的項目,如在非經營性項目和準經營性項目無法通過市場交易收回投資時,政府可通過建立公共收費制度、補貼制度、購買服務制度等必要的投資補償機制。
2、建立科學監管機制。一是明確政府的監管職能。主要包括:制定有關政府管制的制度和辦法、推進和完善特許經營制度、打破壟斷公開招標、執行價格監管、制定和監督質量標準、對進入和退出市場進行管制。二是構建有效的互動機制。構建一個由政府、民間投資者和公民組成的互動機制。政府提供激勵、獎勵和懲罰,給民間投資者設定基本活動規則;公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其利益訴求并借助一定的渠道監督民間投資者,同時也對政府加以監督,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四)實行公開信息發布,構建更多信息渠道
利用政府信息網絡,定期向社會發布政策信息、投資信息、市場供求狀況信息等,大力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到“五水共治”領域。建立完善的、社會化的信息服務體系,鼓勵信息中介服務企業的發展,為民間資本提供有效的投資信息。加強服務對接,不斷完善企業技術需求庫、科研院校項目庫、專家庫等“三庫”建設,加快推動本地企業科研院校的有效、深入對接。建立民營企業家的聯誼交流平臺,使投資意愿強烈的民營企業更好地共享有關投資信息。
一、民間資本投資“五水共治”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行政體制障礙。行業壟斷、過多的行政性審批依然存在。民間資本相對國有資本在項目獲得、信息溝通中處于劣勢地位。二是市場制度缺失。一些領域的管制尚未放開、投融資方式還需創新、價格改革還需進一步推進,共享機制尚未形成。三是民間資本自身問題。民間資本期望能獲得快速回報,投資動力不足,缺乏長期治水的認知和信心;對資本運作、金融投資、產權交易等專業知識還很缺乏,難以適應大項目的決策和投資。
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五水共治”領域的建議
(一)實行統一市場準入,創造平等投資機會
1、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必須打破行業壟斷和市場壁壘,實行統一市場準入。讓所有參與競爭的投資主體享受均等的機會、同等的待遇。
2、實行項目分類管理。建議將治水項目分為經營性、準經營性、非經營性領域以及存量資產等四類,分別在各自領域內推行不同的運行方式。
(二)完善政策引導,有效拓寬融資渠道
1、堅持“宜購則購”原則。首先是研究制定政府采購負面清單制度,在明確“非禁即入”的前提下,逐步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積極推進綠化、給水、污水、保潔和垃圾處理等治水領域的合同外包、特許經營、冠名、BOT等方式,建議在重點領域實行PPP融資模式試點。其次是優化行政審批。抓住國家簡政放權機遇,著力推進權力清單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清理涉及民間投資的行政審批事項,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的長效機制。
2、正確引導投資方向。一是在我省“五水共治”綜合規劃的基礎上,相關部門要根據市場需求,定期向社會推介一批有利于結構調整、具備發展潛力、適合民間投資參與的建設項目,并列入年度投資計劃。二是各級政府應指導民間投資主體依法履行投資建設手續,建立規范的產權、財務、用工等制度,引導民營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樹立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統計部門要加強對民間投資的統計工作,投資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要做好民間投資監測和分析,合理引導民間投資。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行金融創新,在現有排污權、經營權可以抵押貸款的基礎上,改進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如投融通、財金通、水利貸等,滿足各種治水主體的需要。完善對民間投資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應加大對“五水共治”領域民間投資的支持力度,可考慮采用發行理財產品、組織銀團貸款、債券融資、金融租賃等方式,改革和完善相應的審批流程,制定針對性強的貸款政策和管理辦法。
(三)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價格杠桿作用
1、設定合理回報機制。如果沒有合理的投資回報機制做保障,民間資本投資意愿很難變為現實的投資行動。回報率可設置為高于銀行存款利率而低于銀行貸款利率的合理區間。政府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善類似經濟效益不好的項目,如在非經營性項目和準經營性項目無法通過市場交易收回投資時,政府可通過建立公共收費制度、補貼制度、購買服務制度等必要的投資補償機制。
2、建立科學監管機制。一是明確政府的監管職能。主要包括:制定有關政府管制的制度和辦法、推進和完善特許經營制度、打破壟斷公開招標、執行價格監管、制定和監督質量標準、對進入和退出市場進行管制。二是構建有效的互動機制。構建一個由政府、民間投資者和公民組成的互動機制。政府提供激勵、獎勵和懲罰,給民間投資者設定基本活動規則;公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其利益訴求并借助一定的渠道監督民間投資者,同時也對政府加以監督,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四)實行公開信息發布,構建更多信息渠道
利用政府信息網絡,定期向社會發布政策信息、投資信息、市場供求狀況信息等,大力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到“五水共治”領域。建立完善的、社會化的信息服務體系,鼓勵信息中介服務企業的發展,為民間資本提供有效的投資信息。加強服務對接,不斷完善企業技術需求庫、科研院校項目庫、專家庫等“三庫”建設,加快推動本地企業科研院校的有效、深入對接。建立民營企業家的聯誼交流平臺,使投資意愿強烈的民營企業更好地共享有關投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