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代表、委員為我省“五水共治”成績 紛紛點贊,呼吁建立長效機制打造百年工程
昔日垃圾滿河,而今黑臭漸退; 曾經居民隨意排污,現在他們悉心呵護
早報“民間河長”上任270天的 心里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河長”
代表、委員為我省“五水共治”成績 紛紛點贊,呼吁建立長效機制打造百年工程
□本報記者 霍翟羿 吳佳妮 錢祎 文/攝
說到2014年的浙江,“五水共治”是個繞不開的話題;而把“五水共治”這個拳頭攥起來的大拇指“治污水”,更是這一年治水工作的重頭戲。
在昨天省“兩會”現場,如何讓“五水共治”成為百年工程,怎樣讓浙江的每條“黑臭河”早日變清渠,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焦點。
同樣,昨天,“五水共治”也引發了早報微信群粉絲們的熱烈討論,大家紛紛出謀劃策,希望讓本報記者把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帶進“兩會”現場。
“五水共治”一直是本報持續關注和報道的重點。2014年,杭城為47條城市河道摘掉了“黑臭帽”,而本報記者作為這47條河道中神龍橋河的“民間河長”,也和許許多多人一起,見證了這條河道的改變。
2014年4月17日,47條河道的“民間河長”走馬上任;今天,神龍橋河黑臭退去,斷頭河打通工程完工,生態治理工程步入正軌。
9個月以來,神龍橋河,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治水
樣本
從滿河垃圾到黑臭漸退,水質改變清晰可見
神龍橋河在杭州城北拱墅區,東起上塘河,西至電廠熱水河,總長2100米,河道平均寬度10米左右。
2014年4月17日,我站在神龍橋河邊。這里的河面上漂浮著肉眼可見的油漬和垃圾,部分河面甚至因為水下群聚的紅蟲變了顏色。
河道兩邊緊靠著河岸的是一排排民居房,各種各樣的小吃店、小作坊、理發店臨河而開,一根根排水管把居民的生活污水排進河里,肆無忌憚地污染著這條河。
在工作人員眼里,神龍橋河是杭城幾條最難治理的河道之一——2100米,對于一條城市河道來說,已經算很長了,而神龍橋河周邊居民眾多,違章建筑扎堆,該怎么治理,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根據省測繪局污染源探查所得的數據顯示,那段時間,每天約有1400噸污水排入這條河中。
這條河,該怎么治理?作為“民間河長”,有什么是我力所能及的?那一天,我想了很多。
如今的神龍橋河,黑臭已經漸漸退去,在2014年下半年通過了黑臭河道“摘帽”預驗收。一眼望去,雖然河水還算不上清澈,但已經見不到油污和垃圾了,也沒有管道在排放黑臭污水。
這一切,和許多人的努力分不開:拱墅區城管局截污清水辦的工程師劉金峰,這一年來一直和我保持聯系,每次我去神龍橋河,都會和劉工交流,分享自己眼中河道的點滴變化;皋亭社區的工作人員,也一直在向周邊居民宣傳,同時徹查私自排污現象;在河邊的居民,也漸漸開始保護這條家門前的河道,亂扔垃圾、亂倒污水的現象也漸漸減少。
雖然神龍橋河的水質還未盡如人意,但如今已經脫離了黑臭河的行列。我相信,不久之后,這條河就能真正“返清”。
從斷頭河到河道通暢,經歷了一道道難關
2015年1月19日下午,我站在神龍橋河邊,看著上塘河里引來的河水,流進剛被挖開的神龍橋河道里。幾個月前,這里還是一塊被填實的土坡,擋在神龍橋河和上塘河之間,讓神龍橋河成為了一條“斷頭河”。
隨著河水漸漸上漲,這段剛挖開的河道里的河水,也和神龍橋原來的河水齊平。架設在神龍橋河底的曝氣增氧管,也開始工作,冒出一串串的小氣泡,冒到河面上,泛出一圈圈漣漪。
打通斷頭河,可以說是讓神龍橋河“返清”最重要的一步——河道通暢后,河底的水生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長,整條河道的曝氣增氧系統也能正常工作,慢慢建立一個擁有自凈能力的生態系統,讓河道具有自己消化污水的能力,消去的黑臭不會再反復。
說起來,這段施工,也經歷了很多道難關。
挖通十幾米河道,聽起來很簡單,但在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打通工程和周邊居民的生活緊密相關:這里矗立著兩根電線桿,關系到周邊皋亭社區不少居民的供電,想要開挖,必須先給這兩根電線桿“搬個家”。但怎么搬、往哪里搬才能不影響周邊居民的供電,這些都是“技術活”,需要工程單位和供電部門進行溝通后才能動工。
經過本報報道后,供電部門和工程建設部門一起遷移了電線桿,但在開挖過程中,卻又遇到了意外——原來,這里還埋設著一條污水管道。這里的雨污水管道系統曾經過多次改造,因此開挖之前,工作人員對這條污水管一無所知。
還好,機智的工作人員馬上想出了解決方案——用水泥給這條污水管穿上一層“衣服”,把這條污水管保護起來,這樣,既能打通河道,又不至于對污水排放系統造成影響。
就在前天,斷頭河打通工程完工,上塘河水被引進了這段河道,剩下的,就是河岸道路還原等小修小補的工作了。
從隨意排污到愛護河道,點滴細節見證居民改變
前天下午,和我一起站在河邊,看神龍橋斷頭河打通工程完工的,還有神龍橋河邊的居民老張。
老張是安徽人,在河邊住了好幾年了,前些年在城北的一些工地上打工,后來在斗門橋一帶開了個小店。他的身上,有神龍橋河沿岸居民的縮影——這里80%以上的居民都是外地人。
冬日下午陽光明媚,老張一邊看工作人員施工,一邊慢悠悠地嗑著瓜子,不一會手里就攥起了一把瓜子殼。
換在以前,也許老張會隨手把手里的瓜子殼往河里一丟,不過現在,老張把瓜子殼都扔進了旁邊飯店門口的垃圾桶。
和老張一樣,這一年,隨著本報的呼吁,這里的居民,也在點點滴滴地改變著他們的“壞習慣”。
去年4月17日,我曾親眼目睹河邊小診所的污水,直接排放進河道;如今,河邊的許多建筑包括診所、小吃店等,已經接上了新的排污管,河邊還掛起了呼吁大家保護水質、不直排污水入河的橫幅。
在神龍橋邊賣魚的攤販,也特意準備了一個白色的小桶,雖然洗魚的水還會流到地上,但魚鱗、內臟等垃圾,會專門收納到桶里,不再隨便往河里一倒。
這些小小的改變,看在眼里,也著實讓我欣喜——雖然我是這條河的“民間河長”,但在我看來,河是屬于每一個居民的,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河長”,這些細節的改變,也許不起眼,但只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我們家門口的每條河流都會清澈如初。
會場
聲音
網友原聲
@叮當貓:怎樣才能讓我們喝到放心安全的水?
@Fiona:以后碰到臺風或是暴雨,杭城還會不會“看海”?
委員建言
省政協委員、浙江天健東方工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智敏:
“五水共治”
需建立長效機制
建議分質供水確保飲用水安全
我認為,在抓“五水共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長效機制,讓“五水共治”工程扎根在各個地市,并與各地實際情況相匹配。
要進行地方立法或出臺地方政府管理條例,保護五水治理的成果。我建議可以通過立法等強硬手段,增加城鄉居民對保護五水治理成果的法制意識,對污染水域環境和破壞防洪排澇防污設施的行為要追究法律責任,這才是法制化的長效工作。
飲用水和人的健康最密切,飲用水應該要保障其更高的安全性,同時如果有直飲水,可以很大程度提高人們幸福指數,但如果水沒有分質供應,沒有任何分類,拖地洗衣服都用可以直接飲用的水,我感覺太浪費了,應該把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分開,進行分質供水。
現在自來水廠普通出來的水,可以作為生活用水。而來自優質水源的水,可以再加工作為直飲水。水價可以按照階梯的方式,政府也可以給予適當補貼,而且據我前期調研,直飲水管道比較小,相關設施設備的鋪設難度也不會太大。
2013年臺風“菲特”來的那天晚上,我特別擔心自己的車。我住在杭州城西,車子停在小區地下二樓的停車庫,我很擔心雨水灌進車庫把車給淹了,半夜起床把車子開到附近一家超市的頂樓停車場。
但是去年,我沒有這樣的擔心。可以說,從我省“五水共治”第一次電視電話會議到現在,不到一年時間,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能明顯感覺到河水變清了,原先一場大雨就積水的地方也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