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a>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聯誼報]為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浙江政協·民生論壇”聚焦居民飲水安全
發布時間:2015-01-23 09:42:58
|
作者: 本報記者 鄭銳
高舉的雙手,托起對水源保護的希望;肺腑的諍言,道出百姓對飲水安全的期待。1月20日,在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開幕的當日,省政協舉行了第六次、也是2015年第一場“浙江政協·民生論壇”,議題為加強飲用水源保護,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主持會議并講話。副省長熊建平到會聽取意見并講話,省政協副主席陳加元、陳艷華、陳小平及秘書長陳榮高出席會議。
“浙江政協·民生論壇”作為省政協圍繞民生問題議政建言、協商討論的常態化履職平臺,自今年起將從每季度一次改為每月一次。而在省政協全會期間舉辦民生論壇尚屬首次,69名省政協委員、列席省政協全會同志通過自愿報名的方式參加此次論壇,就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建言獻策。
源頭項目管控嚴一點
源頭,源頭!說起飲水安全,委員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盯在了水源地保護上。
“供水是第一生命線,目前我省水源地保護面臨水源單一、規劃滯后等壓力。”省政協委員、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葉碎高建議,科學編制水源地保護規劃,對源頭地區建設產業園區等項目進行嚴格控制,加大對源頭地區企業清潔生產的監管,確保水源地清水長流。
一番肺腑之言,引起了委員們的強烈共鳴。省政協委員、省地質礦產研究所原所長胡勇平呼吁,要加強水源保護責任體系建設,完善生態獎勵制度,加大監管和配套建設,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常年從事環境研究的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吳良歡認為,水源地的土壤環境深刻影響著水質,為此要建立水源地土壤環境數據庫,強化目標管理和預警機制,做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深入研究土壤利用新技術。省政協委員、湖州市圖書館副館長錢志遠呼吁給予水源地居民生活補償,獎勵上游地區的環境貢獻。
機制創新力度大一點
如何創新體制機制,成了委員們討論中的一個熱點話題。
環保、建設、水利等部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信息不暢。針對“九龍治水”這一情況,省政協常委、寧波市政協副主席李太武呼吁,完善法律制度,制定專門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條例,統一機構,明確職責,統籌安排,整合資源,加強協作,構建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程安全責任體系。
“我們的很多標準嚴重滯后,比如檢測重金屬的標準還是早年的。”省政協委員、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姚建華建議,針對居民飲水安全,盡快出臺專門的標準體系,加強檢測、分析和預警能力。對此,省政協委員、浙江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旭深表贊同,他提出我省應通過地方法規,制定出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對飲水安全實行最高端保護。
保障飲水安全,市場化的路子值得一試。對此,省政協常委、省知聯會副會長陳煥昌等建議,像碳排放交易那樣,實行總量控制,搭建水交易平臺,通過市場手段來管理,達到誰污染誰付錢、誰節約獎勵誰的目的。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管理系主任范柏乃還建議,建立公眾參與的監管機制、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機制,改進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機制,并推進水資源交易的市場化、證券化。
分質供水實施快一點
分質供水,這一名詞在討論中不斷被委員們所提及。它是指以自來水為原水,把自來水中生活用水和直接飲用水分開,另設管網,直通住戶,實現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分質、分流,達到直飲的目的,并滿足優質優用、低質低用的要求。
“再不發言,我的建議要被其他委員們講完了。”省政協委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費君清的話逗樂了全場。他認為,要在概念上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與飲用水區別開來,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給予細化。這一觀點得到了省政協委員、省注冊稅務師協會會長邢幼平的“力挺”,他認為區分的關鍵在于專項規劃的建立和細分標準的確立。
拿著經過精心修改的提案,省政協委員、浙江天健東方工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智敏有備而來,她認為分質供水有利于加強飲水安全,按需求不同使用水源的方式不但節約水源也減少了水處理的費用,是大勢所趨。為此要創新供水方案,深化水處理技術,制定階梯水價,將5%的自來水進行深加工,以管道煤氣的形式,建立獨立供水系統,通過專門的管網送水上門,供居民直接飲用。
“要規范養殖業”、“要加強水污染網格化監控管理”、“要加大宣傳,營造節水護水氛圍”……討論中,共有20名委員及全會列席同志爭相拋出了觀點和建議。來自省環保廳、建設廳、水利廳、省衛生計生委等省直有關部門16位負責人,認真聽取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積極回應,坦誠交流,表明態度。通過協商討論,彼此增進共識。
喬傳秀指出,要充分認識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把保障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決策,是建設“兩美”浙江的重大舉措,抓住了當前群眾關注的重中之重民生問題,把飲用水安全當作大事要事來抓,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決心大、力度強、成效優,惠及全省人民和浙江長遠發展。
喬傳秀強調,保障飲用水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堅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綜合治理,特別是要堅持以法治的思維和法治的方式來管理好、保護好、保障好,真正讓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要大力在全社會營造人人愛水、人人節水、人人惜水、人人不污染水的濃厚氛圍。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要持續發揮優勢,為省委省政府各項舉措特別是“五水共治”決策的實施,盡其所能,履行職責,規范自身行為,推動飲用水安全這個目標更快實現。
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主持會議并講話。副省長熊建平到會聽取意見并講話,省政協副主席陳加元、陳艷華、陳小平及秘書長陳榮高出席會議。
“浙江政協·民生論壇”作為省政協圍繞民生問題議政建言、協商討論的常態化履職平臺,自今年起將從每季度一次改為每月一次。而在省政協全會期間舉辦民生論壇尚屬首次,69名省政協委員、列席省政協全會同志通過自愿報名的方式參加此次論壇,就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建言獻策。
源頭項目管控嚴一點
源頭,源頭!說起飲水安全,委員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盯在了水源地保護上。
“供水是第一生命線,目前我省水源地保護面臨水源單一、規劃滯后等壓力。”省政協委員、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葉碎高建議,科學編制水源地保護規劃,對源頭地區建設產業園區等項目進行嚴格控制,加大對源頭地區企業清潔生產的監管,確保水源地清水長流。
一番肺腑之言,引起了委員們的強烈共鳴。省政協委員、省地質礦產研究所原所長胡勇平呼吁,要加強水源保護責任體系建設,完善生態獎勵制度,加大監管和配套建設,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常年從事環境研究的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吳良歡認為,水源地的土壤環境深刻影響著水質,為此要建立水源地土壤環境數據庫,強化目標管理和預警機制,做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工作,深入研究土壤利用新技術。省政協委員、湖州市圖書館副館長錢志遠呼吁給予水源地居民生活補償,獎勵上游地區的環境貢獻。
機制創新力度大一點
如何創新體制機制,成了委員們討論中的一個熱點話題。
環保、建設、水利等部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信息不暢。針對“九龍治水”這一情況,省政協常委、寧波市政協副主席李太武呼吁,完善法律制度,制定專門的飲用水安全保障條例,統一機構,明確職責,統籌安排,整合資源,加強協作,構建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程安全責任體系。
“我們的很多標準嚴重滯后,比如檢測重金屬的標準還是早年的。”省政協委員、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姚建華建議,針對居民飲水安全,盡快出臺專門的標準體系,加強檢測、分析和預警能力。對此,省政協委員、浙江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旭深表贊同,他提出我省應通過地方法規,制定出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對飲水安全實行最高端保護。
保障飲水安全,市場化的路子值得一試。對此,省政協常委、省知聯會副會長陳煥昌等建議,像碳排放交易那樣,實行總量控制,搭建水交易平臺,通過市場手段來管理,達到誰污染誰付錢、誰節約獎勵誰的目的。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管理系主任范柏乃還建議,建立公眾參與的監管機制、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機制,改進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機制,并推進水資源交易的市場化、證券化。
分質供水實施快一點
分質供水,這一名詞在討論中不斷被委員們所提及。它是指以自來水為原水,把自來水中生活用水和直接飲用水分開,另設管網,直通住戶,實現飲用水和生活用水分質、分流,達到直飲的目的,并滿足優質優用、低質低用的要求。
“再不發言,我的建議要被其他委員們講完了。”省政協委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費君清的話逗樂了全場。他認為,要在概念上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與飲用水區別開來,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給予細化。這一觀點得到了省政協委員、省注冊稅務師協會會長邢幼平的“力挺”,他認為區分的關鍵在于專項規劃的建立和細分標準的確立。
拿著經過精心修改的提案,省政協委員、浙江天健東方工程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智敏有備而來,她認為分質供水有利于加強飲水安全,按需求不同使用水源的方式不但節約水源也減少了水處理的費用,是大勢所趨。為此要創新供水方案,深化水處理技術,制定階梯水價,將5%的自來水進行深加工,以管道煤氣的形式,建立獨立供水系統,通過專門的管網送水上門,供居民直接飲用。
“要規范養殖業”、“要加強水污染網格化監控管理”、“要加大宣傳,營造節水護水氛圍”……討論中,共有20名委員及全會列席同志爭相拋出了觀點和建議。來自省環保廳、建設廳、水利廳、省衛生計生委等省直有關部門16位負責人,認真聽取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積極回應,坦誠交流,表明態度。通過協商討論,彼此增進共識。
喬傳秀指出,要充分認識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把保障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決策,是建設“兩美”浙江的重大舉措,抓住了當前群眾關注的重中之重民生問題,把飲用水安全當作大事要事來抓,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決心大、力度強、成效優,惠及全省人民和浙江長遠發展。
喬傳秀強調,保障飲用水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堅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綜合治理,特別是要堅持以法治的思維和法治的方式來管理好、保護好、保障好,真正讓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要大力在全社會營造人人愛水、人人節水、人人惜水、人人不污染水的濃厚氛圍。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要持續發揮優勢,為省委省政府各項舉措特別是“五水共治”決策的實施,盡其所能,履行職責,規范自身行為,推動飲用水安全這個目標更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