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浙江日報]代表委員暢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抓統籌 抓創新 抓執行
發布時間:2015-01-23 11:26:37
|
作者:
本報記者 翁浩浩
【代表委員名片】
吳建榮 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南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方勇軍 省人大代表、溫州市發改委主任
施雪龍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余杭區南苑街道高地社區黨委書記
隗斌賢 省政協常委、省科協副主席
范柏乃 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管理系主任
【報告摘要】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提升發展活力。
省級部門行政權力從1.23萬項精減到4236項,省級實際執行的行政許可事項從1266項減少到322項,金融風險防范機制不斷創新,“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相關改革提速……
過去一年,我省改革發展的藍圖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條條務實舉措,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抓統籌:下好一盤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社會領域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新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路線圖已經繪就。
“目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整體推進的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關聯性、綜合性、系統性、配套性和風險性顯著增強。”隗斌賢委員認為,這需要深謀遠慮、統籌兼顧,又要權衡利弊、審時度勢,選好突破口,形成強大的協同力與驅動力。比如政府、市場和社會協同發展,非公經濟發展遇到的壟斷行業把守的“鐵門”、帶有附加限制性要求的“玻璃門”、進去又被擠出來的“彈簧門”這“三重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需要站在更高層面反復研究論證,敢想、敢試、敢干。
方勇軍代表認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關系。從最初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現在的發揮決定性作用,傳遞出一個強烈信號:要真正把市場推到前臺。“過去常說摸著石頭過河,但改革進入深水區后,更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安排。”方勇軍代表說,如“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就是帶有政府頂層設計性質的改革實踐,其核心是放權、便民。唯有自上而下的統籌總攬,才能讓改革向更深層次推進。
吳建榮代表說,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需要用一種全局的眼光來通盤考慮。這其中,該嚴管的就嚴管,如針對污染環境等違法活動,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同時,該放手的就放手,比如簡政放權。“去年,我省省級實際執行的行政許可事項從1266項減少到322項,這個數據令人欣喜。”他認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防止“中梗阻”,比如省級部門權力下放了,如果市級部門沒有相應下放,基層企業和群眾仍然無法享受改革紅利。
抓創新:激活一池水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打破固有體制機制,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吳建榮代表認為,改革越到深水區,越需要政府創新管理方式,一方面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活力;另一方面,要及時修改或廢除不適應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比如新型墻改費和散裝水泥專項費用,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制訂的標準,不僅不適應現在的情形,而且會增加社會和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和負擔。”
隗斌賢委員認為,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引領體制機制創新。他說,面對“三期疊加”和中等收入陷阱,特別是新一輪產業與技術革命興起,迫切需要政府抓緊實施戰略布局,加快制訂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規劃,創新體制機制,為企業和產業發展營造公平、開放、有序、法治和穩定的環境。浙江要以創新創業為動力,重視高端制造業,積極推動知識資本跨越發展和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知識鏈、創新鏈、技術鏈、產業鏈良性互動。
“從我省過去一年實踐看,全面深化改革已取得一定實效。”方勇軍代表認為,浙江充分發揮市場這一最有效、最靈活的資源配置方式,營造充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引導民營資本進入壟斷企業,切實解決民資所遇到的“彈簧門”和“玻璃門”問題,激發了社會資本活力。不過,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一些部門思想較為保守,“比如一些省級投融資公司,資產負債率較低,難以有效發揮投融資的平臺作用”。
抓執行:橫下一條心
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阻力也會增加,如何增強執行力顯得尤為重要。
范柏乃委員認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要真正落到實處,關鍵要實現“三個轉變”。首先,實現由政策引領向法律推動的轉變。以往比較注重政策引領,有時缺乏強制力和穩定性。浙江有很多好經驗好做法,如“四張清單一張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應該以立法形式固定下來,確保長期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其次,實現由政府引領向公民推動轉變。改革涉及利益再分配、再調整,有了公民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就有了強大動力。第三,由非系統化改革向立體化改革轉變。注重各系統改革的相互協調融合,建立科學的動態評估機制,不斷優化改革路徑。
施雪龍代表認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既要加強頂層設計,也要強化末端治理。如何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關鍵在于肯不肯執行、能不能執行。從基層實踐看,一些改革創新舉措在推進過程中還會遇到不少難點。如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進展有待加快;像社區減負問題,雖然牌子減少了,但一些地方工作量沒減下來。“改革是一個大課題,要穩步推進,真正落地,讓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紅利,這是基層干部群眾的心聲。”
【代表委員名片】
吳建榮 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南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
方勇軍 省人大代表、溫州市發改委主任
施雪龍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余杭區南苑街道高地社區黨委書記
隗斌賢 省政協常委、省科協副主席
范柏乃 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管理系主任
【報告摘要】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提升發展活力。
省級部門行政權力從1.23萬項精減到4236項,省級實際執行的行政許可事項從1266項減少到322項,金融風險防范機制不斷創新,“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相關改革提速……
過去一年,我省改革發展的藍圖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條條務實舉措,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抓統籌:下好一盤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社會領域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新的一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路線圖已經繪就。
“目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和整體推進的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關聯性、綜合性、系統性、配套性和風險性顯著增強。”隗斌賢委員認為,這需要深謀遠慮、統籌兼顧,又要權衡利弊、審時度勢,選好突破口,形成強大的協同力與驅動力。比如政府、市場和社會協同發展,非公經濟發展遇到的壟斷行業把守的“鐵門”、帶有附加限制性要求的“玻璃門”、進去又被擠出來的“彈簧門”這“三重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需要站在更高層面反復研究論證,敢想、敢試、敢干。
方勇軍代表認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關系。從最初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到現在的發揮決定性作用,傳遞出一個強烈信號:要真正把市場推到前臺。“過去常說摸著石頭過河,但改革進入深水區后,更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安排。”方勇軍代表說,如“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就是帶有政府頂層設計性質的改革實踐,其核心是放權、便民。唯有自上而下的統籌總攬,才能讓改革向更深層次推進。
吳建榮代表說,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需要用一種全局的眼光來通盤考慮。這其中,該嚴管的就嚴管,如針對污染環境等違法活動,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同時,該放手的就放手,比如簡政放權。“去年,我省省級實際執行的行政許可事項從1266項減少到322項,這個數據令人欣喜。”他認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要防止“中梗阻”,比如省級部門權力下放了,如果市級部門沒有相應下放,基層企業和群眾仍然無法享受改革紅利。
抓創新:激活一池水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打破固有體制機制,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吳建榮代表認為,改革越到深水區,越需要政府創新管理方式,一方面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活力;另一方面,要及時修改或廢除不適應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比如新型墻改費和散裝水泥專項費用,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制訂的標準,不僅不適應現在的情形,而且會增加社會和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和負擔。”
隗斌賢委員認為,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引領體制機制創新。他說,面對“三期疊加”和中等收入陷阱,特別是新一輪產業與技術革命興起,迫切需要政府抓緊實施戰略布局,加快制訂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規劃,創新體制機制,為企業和產業發展營造公平、開放、有序、法治和穩定的環境。浙江要以創新創業為動力,重視高端制造業,積極推動知識資本跨越發展和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知識鏈、創新鏈、技術鏈、產業鏈良性互動。
“從我省過去一年實踐看,全面深化改革已取得一定實效。”方勇軍代表認為,浙江充分發揮市場這一最有效、最靈活的資源配置方式,營造充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引導民營資本進入壟斷企業,切實解決民資所遇到的“彈簧門”和“玻璃門”問題,激發了社會資本活力。不過,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一些部門思想較為保守,“比如一些省級投融資公司,資產負債率較低,難以有效發揮投融資的平臺作用”。
抓執行:橫下一條心
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各種阻力也會增加,如何增強執行力顯得尤為重要。
范柏乃委員認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舉措要真正落到實處,關鍵要實現“三個轉變”。首先,實現由政策引領向法律推動的轉變。以往比較注重政策引領,有時缺乏強制力和穩定性。浙江有很多好經驗好做法,如“四張清單一張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應該以立法形式固定下來,確保長期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其次,實現由政府引領向公民推動轉變。改革涉及利益再分配、再調整,有了公民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就有了強大動力。第三,由非系統化改革向立體化改革轉變。注重各系統改革的相互協調融合,建立科學的動態評估機制,不斷優化改革路徑。
施雪龍代表認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既要加強頂層設計,也要強化末端治理。如何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關鍵在于肯不肯執行、能不能執行。從基層實踐看,一些改革創新舉措在推進過程中還會遇到不少難點。如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進展有待加快;像社區減負問題,雖然牌子減少了,但一些地方工作量沒減下來。“改革是一個大課題,要穩步推進,真正落地,讓群眾充分享受改革紅利,這是基層干部群眾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