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感謝一路有您,我的民建組織
發布時間:2015-11-17 11:40:10
|
作者: 張桂萍
1996年,我加入民建,新會員學習班里我個子最小、年齡最小。如今,不知不覺已經有18年了。這些年來,民建的關愛、鼓勵讓我成熟,讓我前進。
政治選擇
加入民建實屬緣份。1996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一次領導在向我布置工作任務時,恰有朋友來訪。來者正是民建市委會趙杰秘書長和方靜芬老師,他們正是來考察我單位的一位民建培養期會員。趙秘書長熱情地向我介紹了民建發展史、黨派性質及民建組織的基本情況,加上兩位老師親切和藹的笑臉,使我突然發生一種感覺——“我找到家了”!這種親切、真實而強烈的感覺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剛入會時,很多同學、同事不理解,大家對民主黨派的認識不深。好多人問我,民建是干什么的?你這么年輕怎么不入共產黨呢?我就說,民建是個黨派,是多黨合作制度的組成部分,是共產黨的友黨,與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榮辱與共、肝膽相照。這十六字方針堅定了我的信念,這么多年來,也使我對之有了更深的體會。加入民建后,我時時以民建會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已,因為很多人對民主黨派的認識不深,我想每個黨派成員都應該成為一面旗幟,那么必將樹立民主黨派的良好形象。
組織發展
記得1996年我剛入會時,全市民建會員只有400多人,十幾個支部。會員的構成主要有國企、工商、銀行、醫院等單位的會員,個體、私有經濟界的會員很少。隨著黨的統戰事業的發展,我們民建人員得到迅速的發展,一大批年輕人、高學歷、高職稱、高層次人才的進入,尤其是私營企業家的加入,給我們組織帶來了生機,壯大了力量,推動了我們民建事業快步的發展。如今,全市民建會員早已突破千人,基層組織也達到五十多個。我從入會時的機關事業支部到成立江北綜合支部再發展到江北綜合總支(又分化成三個支部),我本人也由一名支部普通會員成長為江北綜合總支委員、二支部主委、民建市委會委員。
支部活動
入會初期,支部成員來自市區各個單位,活動不太容易到齊,形式也相對比較簡單,但大家的熱情很高。聚在一起學習、交流,令我從老會員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成立江北支部后,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就更多樣化了,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有些活動也邀請家屬參加,各支部也經常聯誼,活動時氣氛非常活躍,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即嚴肅又輕松,在陳述和爭論中,大家做為黨派成員走在一起,更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令大家時常難忘的是,市委會張明華主委曾二次參加我們的支部活動,為基層組織建設鼓勁指航。張主委常說,我們民建會員不論職務高低,都是兄弟姐妹,令大家感到無比的親切。
參政議政
因民建的身份,2004年,我被當選為寧波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為我參政議政開啟了新的征程,也讓自已做為一名民主黨派人士對參政議政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擔當意識。我經常深入社區,了解情況,聽取意見,一件件一樁樁都記入民情日記,形成代表建議或議案。看到一件件可能有我的一份推動而得到落實的事,哪怕是一盞紅燈、一個公廁、一個城中村的改造整治,我都感到非常的欣慰和快樂。在認真撰寫建議的過程中,我看待問題的眼光和思路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準確推斷事實發展的正確方向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現在雖然不再擔任代表委員,但參政議政做為民主黨派成員的一項重要政治職責,我時刻銘記在心。
將近二十年,我從一個剛畢業參加工作不久的毛燥丫頭成長為一個比較成熟地看待和思考問題的基層領導干部,也從當年的新會員變成了老會員,我很自豪自已的成長。在民建這個溫暖的家里,我得到了很多關愛。
感謝一路有您——我的民建組織!
政治選擇
加入民建實屬緣份。1996年,我剛參加工作不久,一次領導在向我布置工作任務時,恰有朋友來訪。來者正是民建市委會趙杰秘書長和方靜芬老師,他們正是來考察我單位的一位民建培養期會員。趙秘書長熱情地向我介紹了民建發展史、黨派性質及民建組織的基本情況,加上兩位老師親切和藹的笑臉,使我突然發生一種感覺——“我找到家了”!這種親切、真實而強烈的感覺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剛入會時,很多同學、同事不理解,大家對民主黨派的認識不深。好多人問我,民建是干什么的?你這么年輕怎么不入共產黨呢?我就說,民建是個黨派,是多黨合作制度的組成部分,是共產黨的友黨,與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榮辱與共、肝膽相照。這十六字方針堅定了我的信念,這么多年來,也使我對之有了更深的體會。加入民建后,我時時以民建會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已,因為很多人對民主黨派的認識不深,我想每個黨派成員都應該成為一面旗幟,那么必將樹立民主黨派的良好形象。
組織發展
記得1996年我剛入會時,全市民建會員只有400多人,十幾個支部。會員的構成主要有國企、工商、銀行、醫院等單位的會員,個體、私有經濟界的會員很少。隨著黨的統戰事業的發展,我們民建人員得到迅速的發展,一大批年輕人、高學歷、高職稱、高層次人才的進入,尤其是私營企業家的加入,給我們組織帶來了生機,壯大了力量,推動了我們民建事業快步的發展。如今,全市民建會員早已突破千人,基層組織也達到五十多個。我從入會時的機關事業支部到成立江北綜合支部再發展到江北綜合總支(又分化成三個支部),我本人也由一名支部普通會員成長為江北綜合總支委員、二支部主委、民建市委會委員。
支部活動
入會初期,支部成員來自市區各個單位,活動不太容易到齊,形式也相對比較簡單,但大家的熱情很高。聚在一起學習、交流,令我從老會員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成立江北支部后,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就更多樣化了,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有些活動也邀請家屬參加,各支部也經常聯誼,活動時氣氛非常活躍,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即嚴肅又輕松,在陳述和爭論中,大家做為黨派成員走在一起,更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令大家時常難忘的是,市委會張明華主委曾二次參加我們的支部活動,為基層組織建設鼓勁指航。張主委常說,我們民建會員不論職務高低,都是兄弟姐妹,令大家感到無比的親切。
參政議政
因民建的身份,2004年,我被當選為寧波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為我參政議政開啟了新的征程,也讓自已做為一名民主黨派人士對參政議政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擔當意識。我經常深入社區,了解情況,聽取意見,一件件一樁樁都記入民情日記,形成代表建議或議案。看到一件件可能有我的一份推動而得到落實的事,哪怕是一盞紅燈、一個公廁、一個城中村的改造整治,我都感到非常的欣慰和快樂。在認真撰寫建議的過程中,我看待問題的眼光和思路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準確推斷事實發展的正確方向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現在雖然不再擔任代表委員,但參政議政做為民主黨派成員的一項重要政治職責,我時刻銘記在心。
將近二十年,我從一個剛畢業參加工作不久的毛燥丫頭成長為一個比較成熟地看待和思考問題的基層領導干部,也從當年的新會員變成了老會員,我很自豪自已的成長。在民建這個溫暖的家里,我得到了很多關愛。
感謝一路有您——我的民建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