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堅定信念 風雨同行
發布時間:2015-12-14 14:09:40
|
作者: 陳 瑜
七十年,相對于漫長的歷史長河,只是浪花一朵;相對于古老的人類發展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間;但是對于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到令世人矚目的今天卻是波瀾壯闊、難已忘懷的;對于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肝膽相照、同心同行的光輝歷程來說,這是堅貞不渝、彌足珍貴的。
長夜漫漫,何時達旦?當辛亥革命讓最末一代王朝垮塌之后, “五四”揭開了現代文明的啟蒙之幕。一時社會發展風云激蕩,各種新思潮層出不窮,一些愛國人士都希望能從中找到救治中國的真理,各種政黨社團如雨后春筍蓬勃興起。任何一個政黨的成立,都代表著一個階層的利益,表達著一部分人的理想、信念和訴求。抗日戰爭的烽火中,一些先進的民族工商業者也積極投身抗日民主運動,這其中就有以黃炎培為首的中華職教社和以胡厥文為代表的遷川工廠聯合會及其與他們相聯系的文教界上層知識分子和民族工商業者。1945年的重慶風云詭譎,人民迎來了八年抗戰的偉大勝利,內戰的陰霾卻仍籠罩上空。當時的民族工商業者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摧殘下,已瀕于破產境地。冬天的陪都濃霧蔽日,但是抑制不了人民對金色陽光的渴望。“生活在山國的人民渴望太陽,這山國美麗的稀客/將用她千萬支金色的纖長的金手/撩起這人間的灰色囚衣”(江村《灰色的囚衣》)。為團結自救,爭取光明前途,12月16日在重慶白象街西南實業大廈民主建國會正式宣告成立。但是這個新興的政黨卻飽受摧殘,一系列愛國民主運動都遭到了國民黨統治集團的打擊迫害。中原板蕩,遍地兵戈。在“校場口”、“滄白堂”、“下關”等事件中,民建與國民黨反動勢力開展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在血與火的戰斗洗禮中,民建逐漸意識到“中間道路”走不通。國家危難,考驗著朝廷,也考驗著人民。1948年4月30日,中國共產黨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的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硝煙彌漫的歷史的天空下,這嘹亮的號角像閃電劃破長空。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中共發出這個強而有力的聲音,正符合各民主黨派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面對這樣重要的歷史時刻,需要睿智而清醒的抉擇。人們常說:一個缺乏自省精神的人,算不上一個正直、無畏和高尚的人。同樣的,一個缺乏自省精神的黨派,也不會是一個有希望的團體。于是,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民建“贊同中共‘五一’號召的決議”像一只海燕勇敢地沖出暴風雨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從此將民建帶入全新的發展道路,標志著民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完成了從愛國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轉變。
選擇需要政治上的清醒,堅持則需要信念的堅定。信念是一種內驅力,是堅強的精神支柱,是一種使人執著向前走的品格,更是生命的動力與奮斗的目標。歷史前進的道路不可能會一帆風順的,唯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信念才能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荊棘中勇敢前行。鄧小平曾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其實,最初黃炎培先生也不是沒有過擔憂。他去延安考察,和毛澤東主席在窯洞促膝談心就坦然說:“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親眼所見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家,不少單位都沒能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力。初時聚精會神,無人不用心不賣力,歷時長久,惰性發作,到風氣養成,雖大力無法扭轉,且無法補救。……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但是毛澤東主席當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共產黨給出的答案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民建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同步同向、互相促進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同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接受中共‘五一’號召后,民建積極參加國統區“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等政治斗爭,聲援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解放前夕,民建通過多種渠道,以各種方式向廣大群眾、特別是工商界介紹解放戰爭形勢,介紹解放區情況,宣傳解釋中共經濟政策,安定人心等工作,為迎接解放和建立新中國作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后,發動會員貫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積極投入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及貫徹八字方針,推動會員參加社會主義教育活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民建還積極參加了新政協的籌備和《共同綱領》的制定,并把《共同綱領》作為民建的政治綱領;雖然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民建各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后,民建事業也在改革開放中恢復發展和基本政治制度引領下與時俱進:發揮本會密切聯系經濟界的特點和優勢,推動會員新辦企業、安置待業青年、開展咨詢培訓、支邊扶貧、服務社會等工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從這樣的歷史軌跡看,無論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工商界家喻戶曉的“聽、跟、走”口號,還是改革開放初期“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再到80 年代堅持把中共的理論路線與民建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的基本經驗,以及后來提出的建會目標,都深刻體現了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政治立場。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 無論形勢如何變化,無論遇到多大困難挫折,民建都始終做到了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立場不變,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政治態度不變,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奮斗精神不變。
70年來,幾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帶領全國人民,行進在民族解放和復興的道路上。“于悲愴屈辱中“站起來”,自改革開放中“富起來”,在搏風擊浪中“強起來”,現在,更是讓人民在現代化征程中“幸福起來”。這是一條自信清醒、奮斗進取的強國之路。是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民族復興之路,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同頻共振的親密合作之路。團結才有力量,堅定才有信心,堅持才會勝利。
撫今追昔。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民建的前輩們,曾留下了金戈鐵馬、浴血奮戰的足跡;在新中國的建設大潮中,曾寫下了激情四射、富有鼓舞力的華章。崎嶇命運和民族災難,是我們值得珍惜的精神財富。先賢業績和歷史功勛,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力量源泉。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脈絡在歲月的長河中起伏綿延,愛國主義構成了我們民族靈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關鍵內容,也是我們民建會的核心精神,愛國主義深情在一代代民建人的血脈中激蕩涌流,不同歷史階段彰顯著不同的時代內涵。70年前民建先輩們堅持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國內反動勢力的黑暗統治,是愛國;70年后,廣大會員滿懷熱情地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也是愛國。在薪火相傳的愛國主義傳統中,我們必須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最重要的是自覺地把愛國熱情化作勤奮工作和刻苦學習的強大動力,把個人的成長進步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之中。“風物長宜放眼量”,新的時期,我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已翻開新的篇章,民主政治的道路將越走越寬。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念,積聚正能量,共創多黨合作事業的美好明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出更大的貢獻。
長夜漫漫,何時達旦?當辛亥革命讓最末一代王朝垮塌之后, “五四”揭開了現代文明的啟蒙之幕。一時社會發展風云激蕩,各種新思潮層出不窮,一些愛國人士都希望能從中找到救治中國的真理,各種政黨社團如雨后春筍蓬勃興起。任何一個政黨的成立,都代表著一個階層的利益,表達著一部分人的理想、信念和訴求。抗日戰爭的烽火中,一些先進的民族工商業者也積極投身抗日民主運動,這其中就有以黃炎培為首的中華職教社和以胡厥文為代表的遷川工廠聯合會及其與他們相聯系的文教界上層知識分子和民族工商業者。1945年的重慶風云詭譎,人民迎來了八年抗戰的偉大勝利,內戰的陰霾卻仍籠罩上空。當時的民族工商業者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摧殘下,已瀕于破產境地。冬天的陪都濃霧蔽日,但是抑制不了人民對金色陽光的渴望。“生活在山國的人民渴望太陽,這山國美麗的稀客/將用她千萬支金色的纖長的金手/撩起這人間的灰色囚衣”(江村《灰色的囚衣》)。為團結自救,爭取光明前途,12月16日在重慶白象街西南實業大廈民主建國會正式宣告成立。但是這個新興的政黨卻飽受摧殘,一系列愛國民主運動都遭到了國民黨統治集團的打擊迫害。中原板蕩,遍地兵戈。在“校場口”、“滄白堂”、“下關”等事件中,民建與國民黨反動勢力開展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在血與火的戰斗洗禮中,民建逐漸意識到“中間道路”走不通。國家危難,考驗著朝廷,也考驗著人民。1948年4月30日,中國共產黨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的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硝煙彌漫的歷史的天空下,這嘹亮的號角像閃電劃破長空。在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中共發出這個強而有力的聲音,正符合各民主黨派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面對這樣重要的歷史時刻,需要睿智而清醒的抉擇。人們常說:一個缺乏自省精神的人,算不上一個正直、無畏和高尚的人。同樣的,一個缺乏自省精神的黨派,也不會是一個有希望的團體。于是,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民建“贊同中共‘五一’號召的決議”像一只海燕勇敢地沖出暴風雨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從此將民建帶入全新的發展道路,標志著民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完成了從愛國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轉變。
選擇需要政治上的清醒,堅持則需要信念的堅定。信念是一種內驅力,是堅強的精神支柱,是一種使人執著向前走的品格,更是生命的動力與奮斗的目標。歷史前進的道路不可能會一帆風順的,唯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信念才能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荊棘中勇敢前行。鄧小平曾說:“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其實,最初黃炎培先生也不是沒有過擔憂。他去延安考察,和毛澤東主席在窯洞促膝談心就坦然說:“我生60多年,耳聞的不說,親眼所見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家,不少單位都沒能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力。初時聚精會神,無人不用心不賣力,歷時長久,惰性發作,到風氣養成,雖大力無法扭轉,且無法補救。……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但是毛澤東主席當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共產黨給出的答案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民建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同步同向、互相促進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同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接受中共‘五一’號召后,民建積極參加國統區“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等政治斗爭,聲援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解放前夕,民建通過多種渠道,以各種方式向廣大群眾、特別是工商界介紹解放戰爭形勢,介紹解放區情況,宣傳解釋中共經濟政策,安定人心等工作,為迎接解放和建立新中國作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后,發動會員貫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積極投入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以及貫徹八字方針,推動會員參加社會主義教育活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民建還積極參加了新政協的籌備和《共同綱領》的制定,并把《共同綱領》作為民建的政治綱領;雖然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民建各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后,民建事業也在改革開放中恢復發展和基本政治制度引領下與時俱進:發揮本會密切聯系經濟界的特點和優勢,推動會員新辦企業、安置待業青年、開展咨詢培訓、支邊扶貧、服務社會等工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從這樣的歷史軌跡看,無論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工商界家喻戶曉的“聽、跟、走”口號,還是改革開放初期“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再到80 年代堅持把中共的理論路線與民建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的基本經驗,以及后來提出的建會目標,都深刻體現了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政治立場。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 無論形勢如何變化,無論遇到多大困難挫折,民建都始終做到了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立場不變,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政治態度不變,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奮斗精神不變。
70年來,幾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帶領全國人民,行進在民族解放和復興的道路上。“于悲愴屈辱中“站起來”,自改革開放中“富起來”,在搏風擊浪中“強起來”,現在,更是讓人民在現代化征程中“幸福起來”。這是一條自信清醒、奮斗進取的強國之路。是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的民族復興之路,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同頻共振的親密合作之路。團結才有力量,堅定才有信心,堅持才會勝利。
撫今追昔。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民建的前輩們,曾留下了金戈鐵馬、浴血奮戰的足跡;在新中國的建設大潮中,曾寫下了激情四射、富有鼓舞力的華章。崎嶇命運和民族災難,是我們值得珍惜的精神財富。先賢業績和歷史功勛,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力量源泉。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脈絡在歲月的長河中起伏綿延,愛國主義構成了我們民族靈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關鍵內容,也是我們民建會的核心精神,愛國主義深情在一代代民建人的血脈中激蕩涌流,不同歷史階段彰顯著不同的時代內涵。70年前民建先輩們堅持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國內反動勢力的黑暗統治,是愛國;70年后,廣大會員滿懷熱情地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也是愛國。在薪火相傳的愛國主義傳統中,我們必須發揚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最重要的是自覺地把愛國熱情化作勤奮工作和刻苦學習的強大動力,把個人的成長進步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之中。“風物長宜放眼量”,新的時期,我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已翻開新的篇章,民主政治的道路將越走越寬。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念,積聚正能量,共創多黨合作事業的美好明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