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追憶民建歷史 盡展參政情懷——記可敬可愛的老一輩杭州民建會員
發布時間:2015-12-14 14:23:05
|
作者: 焦素紅
緣起
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七十年的歲月,人活七十古來稀,當年民建杭州市委會成立時最早的一批民建老會員已經所剩無幾了,目前在民建杭州市委會成立之前即加入民主建國會的第一批15人中,也只有徐壽松徐老在世,并且已經98歲高齡了。五十年代入會的老會員許多已經離世,所以對仍然健在者的訪談具在搜尋史料,搶救文獻的重大意義。
去年在民建杭州市委會的一次主委會上,副主委徐土松建議市委會抓緊時間采訪這批老會員,留下影像資料,進行搶救性的拍攝,否則將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徐主委的建議一拋出,立刻贏得在座各位領導的一致贊同。今年市委會宣傳處即作為慶祝民建成立七十周年的一項大活動來落實。
目前我們陸陸續續對會的十幾位老會員進行采訪,留下了他們口述歷史的珍貴資料,通過對他們的采訪接觸,真切地了解到他們走過的不凡歷程:創業時艱辛奮斗、抗戰時顛沛流離、建國后運動改造、文化大革命中痛苦折磨、改革開放后活力煥發。雖然他們容顏已變老,進入耄耋之年,但跟著共產黨走的赤誠之心依然不變,這就是民建老會員、老工商業者的集體寫照。讓我了解了老一輩民族工商業者的成長歷程,還原了許多歷史真相,讓那段歷史更加鮮活起來,讓人受益匪淺。
歷經坎坷 矢志不渝
民主建國會是由一部分愛國民族工商業家和知識分子組建的政黨,民建杭州市委會成立之初大部分會員是私營工商業者,他們當初大都從事茶行、絲織印染、造紙、制革、交通運輸、商業等傳統的老行業,是我國現代民族工商業創業奠基人,他們整個的人生經歷都很相似:大多都是苦出身,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協助父輩從商,小的十二三歲,大的十五六歲就出來當學徒或跟著父輩學做生意,期間身歷了艱辛創業、抗戰時的顛沛、戰后重建與危機、新中國成立后的私私合營到公私合營,以及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與心情舒暢的改革開放歲月。可以說每個時期他們經歷的苦難和挫折是我們這一輩人不可想象的,現在孩子還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年齡他們已經開始打拼生活,在戰亂中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業,在解放后通過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改造都“捐獻”給國家,在隨后的日子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被冠以“資本家”的帽子,被批斗,被游街,被隔離審查,工資扣發,身心受盡了折磨,家里僅剩的財產都被造反派抄走,家中一貧如洗。他們戴著資本家的帽子被發配做最底層的工作,比如原工商聯副主席紙業老板吳春達文化大革命時被下放至杭州江干百貨商店當營業員,原工商聯副主委鈕冠雄,由汽車運輸行的老板下放到車間當裝卸工,一干就是十幾年。他們自己身心受盡折磨除外,最讓他們痛苦的是由于他們的資本家身份,還連累到子女的前途,這期間正值他們的子女就學找工作時期,孩子升學由于成分不好沒有學校要,只能下鄉插隊,到邊疆。等到了改革開放時期,他們也已經到了暮年,壯志未酬,便匆匆謝幕。
即便是這樣,他們不計個人得失,依然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給他們平反恢復名譽,并對“三小工商業者”進行補助,迎來了改革開放經濟大發展的好時候。正如鈕冠雄老會員在回憶中說的那樣,我這一生,始終是對中國共產黨是有信念的。“第一,新中國成立前夕,人們都說共產黨要共產的,當時上海的地下黨給我們送材料,宣傳共產黨是保護工商業者的,并不是要消滅的,這樣就有一個信念:共產黨不會消滅我們。第二,新中國成立后,國家號召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就是十六字方針,用來指導我們,恢復經濟時期也這樣實行了。第三,后來提出要求:聽毛主席放,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組織我們學習受教育,“聽、跟、走”成了我們的一個信條。第四,1953年中央發出“一化三改造”的總路線,當時毛主席講話中說到:只要人民還有困難的時候,誰做的好事,而且一直做下去,決不半途而廢,那么人民和人民政府是不會忘記你的,不會不給你出路和效力機會的。這是后來支撐我的一個重要思想信念。所以,公私合營時黨采取合資改造政策,和平改造,采取包下來,包到底的政策,我都堅定的跟黨走。“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組織上又提出: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我照樣跟著做。這些年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蠻清楚的,我個人的得失也無所謂,我只要堅信黨的領導。文化大革命那樣子弄,人的尊嚴都沒有了,我之所以活到今天,能堅持靠的就是這些。”
學習改造 愛國愛會
采訪的十幾位老領導、老會員都已經八九十歲高齡了,他們參加民建后的一些經歷主要是從建國后到八十年代初這段時間,這段時期民建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根據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的路線任務制定相應的政治綱領,民建的主要職能更多地體現在加強思想改造和自我教育上。
建國初期,我國主要針對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民建所聯系的民族工商業者也正是改造的對象。從建國后,他們歷經了私私合營、公私合營、三反五反、反右派斗爭、大躍進,四清運動,到后來的文化大革命,他們思想上都有個不接受、思想苦悶到逐步接受的過程,這時候就靠黨和政府、民建和工商聯共同開展的思想教育工作,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解放他們的思想包袱。
從民建杭州市委會第二任主委鄭志新的自述能很清晰的看到各時期學習改造,思想發生轉變的過程。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開始。作為私營企業主就一些問題進行坦白交待,并接受工廠職工檢舉揭發,當時思想斗爭激烈,五反結束后,聽了譚震林同志的報告,才清除了思想障礙,穩定了情緒,后來在一次座談會上,聽了中共中央統戰部長李維漢的講話:工商業者在肅清五毒之后,要抬起頭來走路。教育大家克服消極思想。在參加全國工商聯籌備會議的途中,在南京作短暫逗留,上海市市長陳毅在玄武湖接待了大家,他為大家做了形勢任務和統一戰線的報告,從抗美援朝的勝利談到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闡明要消滅的是資產階級,而不是資本家本人。對資本家要團結、教育、改造,使其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希望五反后,積極經營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事業,為國家作出貢獻。陳市長一席話,語重心長,使“我”終身難忘。
1955年冬,全國工商聯召開執委會,會議前夕,毛主席邀集全體執委座談,要求工商業者“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的命運,走社會主義道路”。毛主席的這一教導,對于我來說,真是振聾發聵。進一步激起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響往。回憶在舊社會,受在座大山的壓迫,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解放后生產發展,生活安定。正如周總理曾說過的:“普度眾生,同登彼岸”。于是,我與同業一起,提出制茶行業公私合營的問題,在省政協禮堂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代表同業向領導表示:“合營后我們一定守職盡責,服從公方”。并代表杭州市私營工業接受公私合營批準書。這時全場歡聲雷動,我從內心深處歡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并牢記不論在任何困難下,永遠不忘記今天。
1959年我赴京參加民建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主要是學習文件,聽聽、看看,和風細雨,采取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三自”和不抓辮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方針。在外無壓力,內有思想交鋒的學習討論中,通過和風細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確實解決了我不少思想深處的疙瘩問題。會議期間,劉少奇接見了大會常務主席,作為一小時的親切講話,就工商界關心的定息、高薪、年老體弱退職退休、病假工資等問題,闡明了黨對工商業者“包一頭,包到底”的政策,同時教育工商業者要一心一意改造,奔社會主義,要“顧一頭,一邊倒”,不要三心二意,為個人利益分心。這次大會的確是一次團結的大會,是工商業者自我教育的大會,大家認為這次會議開得心情舒暢,身心愉快。
從民建婦女支部主任、原工商聯主席徐祖潮夫人繆佩珍的回憶中了解到:我會在1956年成立的家屬支部(80年代更名為婦女支部)也是民建會開展思想教育活動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項工作。婦女支部主要由原工商業者的家屬組成,把她們組織起來一方面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另一方面可以支持她們的丈夫投身社會主義改造,樹立堅定跟黨走的信念,同時可以發揮婦女半天邊天的作用,為社會服務做許多工作。
從這些老領導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思想工作做得非常細致到位,還有就是民建所聯系的這些工商業者一直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以“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行動綱領指導著實踐,體現出了老民建會員們愛國愛會的高尚情懷。
德行高遠 可親可敬
通過這次采訪與十幾位民建的老領導、老會員親密接觸,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機會,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他們勤勞善良、正執真誠、自尊自強、積極樂觀、忍辱負重,當年支撐他們安身立命的良好素養,依然體現在舉止言談中。令人感動的是,他們雖然一生經歷過苦難曲折、委屈,乃至不平的待遇,卻心胸豁達,對自己隨時代大潮起落沉浮的命運無怨無悔,對我們國家自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事業高度認同,對民建事業依然關心熱愛。
每一次我們約訪老會員,他們都會非常認真的對待,他們認為這是組織交給他們的一項政治任務,一定要認真完成好,甚至許多老會員自從接到我們的電話起,就好幾天睡不好覺,陷入深深的往事追憶之中,心情難以平復。只要他們身體還算硬朗,就會自己坐著公交車,穿戴整齊地來到市委會接受采訪。許多次采訪完畢,他們都會很客氣地首先對我們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并且說得那么真切,我們聽后,很惶恐和不解,并對他們說:應該我們好好謝謝你們,占用你們的時間和精力,配合我們的工作。后來我才知道他們說謝謝你們后面的心境:我們對他們的采訪,并把他們的經歷作民建歷史的一部分記錄下來,他們認為這是組織對他們的高度認可。并對能把他們的歷史記錄下來表示感謝。
每一次敲開老會員的家門,他們就象見到親人一樣熱情好客,老會員徐壽松,他已經是九十多歲的老人,身材瘦小,背也駝了,每次到他家,他都忙著給我們拿糖果、飲料,出門時還一定讓你把沒吃完的糖果帶走,勾起了我許多兒時甜蜜的回憶,心里暖暖的。采訪建德第一位主委諸葛槐,我們從杭州趕過去要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在路上就打電話問我們怎么還沒來,等我們到時已經在門外迎接我們,交談中對市委會還健在的幾位老領導思念不已,讓我們一定把他的問候帶給幾位老領導。
他們是“活到老學到老”的踐行者,我們到家里采訪過的老領導邵義彬、吳春達、余杭第一位主委董鴻洲,建德第一位主委諸葛槐、老會員吳亮等,他們家里都擺著許多書籍報刊雜志,每天都要戴上老花鏡讀報看書好幾個小時,采訪中對當前的國家政治經濟形勢了如指掌;對民建會刊期期都看,并做收藏保存,對民建的工作動態十分了解和關心,看了真讓我們這些民建后輩感動和受教育,內心更加敬重他們。
他們的心態知足平和,這也是他們長壽的一個密訣。鈕冠雄老先生為自己一生編寫的幾句話,很能代表他們的共同心境:“苦頭吃足、干勁十足、榮譽滿足、地位上足、衣豐食足、生活富足、比上不足、知足常樂”。他們也十分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鈕老還特意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寫下來,其實也是其他老會員的生活寫照:
勞保享享,西湖蕩蕩,公交乘乘,景點游游,照相拍拍,電腦擊擊,手機打打,電視看看,書報閱閱,麻將搓搓。
適當鍛煉,增強體質,穿著樸素,煙酒不沾,賭博不涉,合理飲食,補充營養,延緩衰老,子女孝順,闔家和睦,人間天堂,心情舒暢,無比幸福,頤養天年。
后記
老先生們的回憶多姿多彩,細節真實生動:家庭創業背景、管理運行模式、行業道德規范、認識并加入民建的情節、思想轉變的歷程、民建工作的點點滴滴,匯聚編織出一幅20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的杭州社會風情畫卷,勾勒出一片杭州民建歷史的經緯。我們將他們的“親歷、親見、親聞”的重要歷史事件和具有教育意義的史料,以口述實錄的方式,予以搶救性記錄、整理、匯編、保存,將出版《十個老會員口述杭州民建歷史》影像資料,口述視頻資料也將通過杭州民建網站點播,文字整理稿通過《杭州民建》會刊摘登。
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七十年的歲月,人活七十古來稀,當年民建杭州市委會成立時最早的一批民建老會員已經所剩無幾了,目前在民建杭州市委會成立之前即加入民主建國會的第一批15人中,也只有徐壽松徐老在世,并且已經98歲高齡了。五十年代入會的老會員許多已經離世,所以對仍然健在者的訪談具在搜尋史料,搶救文獻的重大意義。
去年在民建杭州市委會的一次主委會上,副主委徐土松建議市委會抓緊時間采訪這批老會員,留下影像資料,進行搶救性的拍攝,否則將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徐主委的建議一拋出,立刻贏得在座各位領導的一致贊同。今年市委會宣傳處即作為慶祝民建成立七十周年的一項大活動來落實。
目前我們陸陸續續對會的十幾位老會員進行采訪,留下了他們口述歷史的珍貴資料,通過對他們的采訪接觸,真切地了解到他們走過的不凡歷程:創業時艱辛奮斗、抗戰時顛沛流離、建國后運動改造、文化大革命中痛苦折磨、改革開放后活力煥發。雖然他們容顏已變老,進入耄耋之年,但跟著共產黨走的赤誠之心依然不變,這就是民建老會員、老工商業者的集體寫照。讓我了解了老一輩民族工商業者的成長歷程,還原了許多歷史真相,讓那段歷史更加鮮活起來,讓人受益匪淺。
歷經坎坷 矢志不渝
民主建國會是由一部分愛國民族工商業家和知識分子組建的政黨,民建杭州市委會成立之初大部分會員是私營工商業者,他們當初大都從事茶行、絲織印染、造紙、制革、交通運輸、商業等傳統的老行業,是我國現代民族工商業創業奠基人,他們整個的人生經歷都很相似:大多都是苦出身,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協助父輩從商,小的十二三歲,大的十五六歲就出來當學徒或跟著父輩學做生意,期間身歷了艱辛創業、抗戰時的顛沛、戰后重建與危機、新中國成立后的私私合營到公私合營,以及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與心情舒暢的改革開放歲月。可以說每個時期他們經歷的苦難和挫折是我們這一輩人不可想象的,現在孩子還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年齡他們已經開始打拼生活,在戰亂中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業,在解放后通過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改造都“捐獻”給國家,在隨后的日子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被冠以“資本家”的帽子,被批斗,被游街,被隔離審查,工資扣發,身心受盡了折磨,家里僅剩的財產都被造反派抄走,家中一貧如洗。他們戴著資本家的帽子被發配做最底層的工作,比如原工商聯副主席紙業老板吳春達文化大革命時被下放至杭州江干百貨商店當營業員,原工商聯副主委鈕冠雄,由汽車運輸行的老板下放到車間當裝卸工,一干就是十幾年。他們自己身心受盡折磨除外,最讓他們痛苦的是由于他們的資本家身份,還連累到子女的前途,這期間正值他們的子女就學找工作時期,孩子升學由于成分不好沒有學校要,只能下鄉插隊,到邊疆。等到了改革開放時期,他們也已經到了暮年,壯志未酬,便匆匆謝幕。
即便是這樣,他們不計個人得失,依然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給他們平反恢復名譽,并對“三小工商業者”進行補助,迎來了改革開放經濟大發展的好時候。正如鈕冠雄老會員在回憶中說的那樣,我這一生,始終是對中國共產黨是有信念的。“第一,新中國成立前夕,人們都說共產黨要共產的,當時上海的地下黨給我們送材料,宣傳共產黨是保護工商業者的,并不是要消滅的,這樣就有一個信念:共產黨不會消滅我們。第二,新中國成立后,國家號召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就是十六字方針,用來指導我們,恢復經濟時期也這樣實行了。第三,后來提出要求:聽毛主席放,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組織我們學習受教育,“聽、跟、走”成了我們的一個信條。第四,1953年中央發出“一化三改造”的總路線,當時毛主席講話中說到:只要人民還有困難的時候,誰做的好事,而且一直做下去,決不半途而廢,那么人民和人民政府是不會忘記你的,不會不給你出路和效力機會的。這是后來支撐我的一個重要思想信念。所以,公私合營時黨采取合資改造政策,和平改造,采取包下來,包到底的政策,我都堅定的跟黨走。“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組織上又提出: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我照樣跟著做。這些年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蠻清楚的,我個人的得失也無所謂,我只要堅信黨的領導。文化大革命那樣子弄,人的尊嚴都沒有了,我之所以活到今天,能堅持靠的就是這些。”
學習改造 愛國愛會
采訪的十幾位老領導、老會員都已經八九十歲高齡了,他們參加民建后的一些經歷主要是從建國后到八十年代初這段時間,這段時期民建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根據中國共產黨不同時期的路線任務制定相應的政治綱領,民建的主要職能更多地體現在加強思想改造和自我教育上。
建國初期,我國主要針對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民建所聯系的民族工商業者也正是改造的對象。從建國后,他們歷經了私私合營、公私合營、三反五反、反右派斗爭、大躍進,四清運動,到后來的文化大革命,他們思想上都有個不接受、思想苦悶到逐步接受的過程,這時候就靠黨和政府、民建和工商聯共同開展的思想教育工作,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解放他們的思想包袱。
從民建杭州市委會第二任主委鄭志新的自述能很清晰的看到各時期學習改造,思想發生轉變的過程。1952年,三反五反運動開始。作為私營企業主就一些問題進行坦白交待,并接受工廠職工檢舉揭發,當時思想斗爭激烈,五反結束后,聽了譚震林同志的報告,才清除了思想障礙,穩定了情緒,后來在一次座談會上,聽了中共中央統戰部長李維漢的講話:工商業者在肅清五毒之后,要抬起頭來走路。教育大家克服消極思想。在參加全國工商聯籌備會議的途中,在南京作短暫逗留,上海市市長陳毅在玄武湖接待了大家,他為大家做了形勢任務和統一戰線的報告,從抗美援朝的勝利談到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闡明要消滅的是資產階級,而不是資本家本人。對資本家要團結、教育、改造,使其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希望五反后,積極經營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事業,為國家作出貢獻。陳市長一席話,語重心長,使“我”終身難忘。
1955年冬,全國工商聯召開執委會,會議前夕,毛主席邀集全體執委座談,要求工商業者“認清社會發展規律,掌握自己的命運,走社會主義道路”。毛主席的這一教導,對于我來說,真是振聾發聵。進一步激起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響往。回憶在舊社會,受在座大山的壓迫,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解放后生產發展,生活安定。正如周總理曾說過的:“普度眾生,同登彼岸”。于是,我與同業一起,提出制茶行業公私合營的問題,在省政協禮堂召開的一次會議上,代表同業向領導表示:“合營后我們一定守職盡責,服從公方”。并代表杭州市私營工業接受公私合營批準書。這時全場歡聲雷動,我從內心深處歡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并牢記不論在任何困難下,永遠不忘記今天。
1959年我赴京參加民建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主要是學習文件,聽聽、看看,和風細雨,采取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三自”和不抓辮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方針。在外無壓力,內有思想交鋒的學習討論中,通過和風細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確實解決了我不少思想深處的疙瘩問題。會議期間,劉少奇接見了大會常務主席,作為一小時的親切講話,就工商界關心的定息、高薪、年老體弱退職退休、病假工資等問題,闡明了黨對工商業者“包一頭,包到底”的政策,同時教育工商業者要一心一意改造,奔社會主義,要“顧一頭,一邊倒”,不要三心二意,為個人利益分心。這次大會的確是一次團結的大會,是工商業者自我教育的大會,大家認為這次會議開得心情舒暢,身心愉快。
從民建婦女支部主任、原工商聯主席徐祖潮夫人繆佩珍的回憶中了解到:我會在1956年成立的家屬支部(80年代更名為婦女支部)也是民建會開展思想教育活動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項工作。婦女支部主要由原工商業者的家屬組成,把她們組織起來一方面接受社會主義改造,另一方面可以支持她們的丈夫投身社會主義改造,樹立堅定跟黨走的信念,同時可以發揮婦女半天邊天的作用,為社會服務做許多工作。
從這些老領導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思想工作做得非常細致到位,還有就是民建所聯系的這些工商業者一直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以“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行動綱領指導著實踐,體現出了老民建會員們愛國愛會的高尚情懷。
德行高遠 可親可敬
通過這次采訪與十幾位民建的老領導、老會員親密接觸,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機會,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他們勤勞善良、正執真誠、自尊自強、積極樂觀、忍辱負重,當年支撐他們安身立命的良好素養,依然體現在舉止言談中。令人感動的是,他們雖然一生經歷過苦難曲折、委屈,乃至不平的待遇,卻心胸豁達,對自己隨時代大潮起落沉浮的命運無怨無悔,對我們國家自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事業高度認同,對民建事業依然關心熱愛。
每一次我們約訪老會員,他們都會非常認真的對待,他們認為這是組織交給他們的一項政治任務,一定要認真完成好,甚至許多老會員自從接到我們的電話起,就好幾天睡不好覺,陷入深深的往事追憶之中,心情難以平復。只要他們身體還算硬朗,就會自己坐著公交車,穿戴整齊地來到市委會接受采訪。許多次采訪完畢,他們都會很客氣地首先對我們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并且說得那么真切,我們聽后,很惶恐和不解,并對他們說:應該我們好好謝謝你們,占用你們的時間和精力,配合我們的工作。后來我才知道他們說謝謝你們后面的心境:我們對他們的采訪,并把他們的經歷作民建歷史的一部分記錄下來,他們認為這是組織對他們的高度認可。并對能把他們的歷史記錄下來表示感謝。
每一次敲開老會員的家門,他們就象見到親人一樣熱情好客,老會員徐壽松,他已經是九十多歲的老人,身材瘦小,背也駝了,每次到他家,他都忙著給我們拿糖果、飲料,出門時還一定讓你把沒吃完的糖果帶走,勾起了我許多兒時甜蜜的回憶,心里暖暖的。采訪建德第一位主委諸葛槐,我們從杭州趕過去要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在路上就打電話問我們怎么還沒來,等我們到時已經在門外迎接我們,交談中對市委會還健在的幾位老領導思念不已,讓我們一定把他的問候帶給幾位老領導。
他們是“活到老學到老”的踐行者,我們到家里采訪過的老領導邵義彬、吳春達、余杭第一位主委董鴻洲,建德第一位主委諸葛槐、老會員吳亮等,他們家里都擺著許多書籍報刊雜志,每天都要戴上老花鏡讀報看書好幾個小時,采訪中對當前的國家政治經濟形勢了如指掌;對民建會刊期期都看,并做收藏保存,對民建的工作動態十分了解和關心,看了真讓我們這些民建后輩感動和受教育,內心更加敬重他們。
他們的心態知足平和,這也是他們長壽的一個密訣。鈕冠雄老先生為自己一生編寫的幾句話,很能代表他們的共同心境:“苦頭吃足、干勁十足、榮譽滿足、地位上足、衣豐食足、生活富足、比上不足、知足常樂”。他們也十分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鈕老還特意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寫下來,其實也是其他老會員的生活寫照:
勞保享享,西湖蕩蕩,公交乘乘,景點游游,照相拍拍,電腦擊擊,手機打打,電視看看,書報閱閱,麻將搓搓。
適當鍛煉,增強體質,穿著樸素,煙酒不沾,賭博不涉,合理飲食,補充營養,延緩衰老,子女孝順,闔家和睦,人間天堂,心情舒暢,無比幸福,頤養天年。
后記
老先生們的回憶多姿多彩,細節真實生動:家庭創業背景、管理運行模式、行業道德規范、認識并加入民建的情節、思想轉變的歷程、民建工作的點點滴滴,匯聚編織出一幅20世紀20年代至80年代的杭州社會風情畫卷,勾勒出一片杭州民建歷史的經緯。我們將他們的“親歷、親見、親聞”的重要歷史事件和具有教育意義的史料,以口述實錄的方式,予以搶救性記錄、整理、匯編、保存,將出版《十個老會員口述杭州民建歷史》影像資料,口述視頻資料也將通過杭州民建網站點播,文字整理稿通過《杭州民建》會刊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