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團體提案]加快構建浙江指數 做活做強浙江板塊
發布時間:2018-02-07 15:05:18
|
作者:
在深化供給側改革中,我省推出了以推動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為核心的“鳳凰行動”計劃。2017年,我省有87只新股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占比20%,創歷史最高紀錄。新上市企業中行業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80%以上。截止2017年底,浙江上市A股累計有403只,資本市場累計融資達1.2萬億元,“浙江板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走出了一條金融與實體并重的共融共生之路,成為浙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強大的推動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浙江板塊”代表了浙江產業的成功、浙江科技創新的成就以及浙江經濟模式的未來。
“浙江板塊”發展到當前階段,急需建立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以便在交流中形成相對穩定的機制,提高我省的制度性話語權。即選取在境內上市的浙江A股公司為標的樣本股,與指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和證券研究所合作開發一個“浙江指數”,以此“晴雨表”來評估“浙江經濟發展情況”,進一步推動做強做活“浙江板塊”,以上市公司為火車頭帶動浙江產業群發展壯大。
一、構建“浙江指數”的重大意義
1、構建“浙江指數”是監測浙江省上市企業發展狀態和趨勢的需要,是把握浙江板塊發展特征和規律的需要。“浙江指數”能為我省管理部門全面審視浙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工具和視野,能夠較好地反映浙江在先行先試過程中不斷涌現的新事物、新特點,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找準差距、把握趨勢,推動示范區的長足發展。
2、科學編制“浙江指數”,有利于及時向省內企業展示我省各行業龍頭企業創新發展中的好做法、好經驗,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我們有必要把這種“產業優勢和區域優勢”的有效結合模式發揚下去,積極帶動浙江各優勢產業傳承發展,更要培育出更多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3、構建“浙江指數”,有利于提升全社會對浙江的認識、有效宣傳浙江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上市公司整合產業鏈和創新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4、編制與發布“浙江指數”,是向國際社會展示浙江經濟創新能力的最佳方式。能夠在引導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集聚、全面及時了解反映科技企業對資本市場訴求、推動上市公司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升在上市公司群體中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5、編制和運作“浙江指數”,是增強浙江板塊上市公司開展資本運作的有效金融工具。有利于盤活上市公司資源,實現上市公司股東價值,也有利于推動我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
二、構建“浙江指數”的具體對策建議
1、要前瞻性、戰略引導性地開展“浙江指數”的整體構建工作。“浙江指數”要在深入研究浙江經濟發展路徑和發展規律、總結全球產業鏈集聚、科技創新中心的內涵特征基礎上,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為指導,開展研究和編制工作。比如浙江指數的一級指標“產業發展”中,除了包括產業規模指標外,還應當設置效益、結構和輻射帶動等指標,矯正當前實踐中部分地區單純以GDP為導向的錯誤理念,引導各地回歸以創新為驅動,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議在“創新創業環境”下單獨設置“社會環境”指標,旨在反映浙江所在區域的城市品質和宜居宜業環境,體現“產城融合”的先進理念。
2、要符合浙江發展實際、體現浙江特色地開展“浙江指數”的內容構建工作。浙江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創新發展的“排頭兵”,新事物、新現象、新模式、新機制不斷出現。不能簡單地基于一個固化的指標體系常規合成指數方法,那樣很難全面描述和及時監測浙江這樣一個日新月異、跨越發展的地區。可以借鑒“中關村指數”、“上海國企改革指數”、央視財經50指數等的編制經驗,“浙江指數”要形成一套開放式指標體系,既包括了監測浙江各區域發展狀況的常規指標,也應當納入產業集群、創新能力、創新創業環境、國際化、科技金融、民營經濟等具有浙江特色的指標,設置10個一級指標,并涵蓋30個二級指標和100個三級指標。通過幾個重要的側面來表征浙江發展的動態、內在能力與發展趨勢,從不同角度更為細致地刻畫浙江的創新發展。
3、要資源開放、獨立客觀地開展“浙江指數”的流程構建工作。“浙江指數”的研究和編制需要廣納智慧。建議由第三方智庫機構、指數公司、交易所、證券研究所、公募基金公司組織一批持續關注科技、具有較為豐富研究經驗的研究人員聯合開展攻關;聘請一批科技創新和統計計量領域的知名學者深度參與;邀請浙江省內資深的上市公司高管和金融機構參與。指數的編制過程,特別是在數據采集方面,需要尋求更多監管機構、不同層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4、要每年堅持定期更新、及時發布“浙江指數”并積極推進“浙江指數基金化”運作實施工作。建議盡快啟動浙江指數的研究、編制工作的招投標工作,盡快面向社會首次正式對外發布“浙江指數2017”,并組織每年“浙江指數”的發布會。建議構建指數之初就積極與市場化運作的公募基金溝通“浙江指數基金化運作”(主要是開發ETF基金)的“市場路徑”和商業合作事項,力爭形成政府、企業家、投資者三方共贏的局面。
“浙江板塊”發展到當前階段,急需建立一個完整的指標體系,以便在交流中形成相對穩定的機制,提高我省的制度性話語權。即選取在境內上市的浙江A股公司為標的樣本股,與指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和證券研究所合作開發一個“浙江指數”,以此“晴雨表”來評估“浙江經濟發展情況”,進一步推動做強做活“浙江板塊”,以上市公司為火車頭帶動浙江產業群發展壯大。
一、構建“浙江指數”的重大意義
1、構建“浙江指數”是監測浙江省上市企業發展狀態和趨勢的需要,是把握浙江板塊發展特征和規律的需要。“浙江指數”能為我省管理部門全面審視浙江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工具和視野,能夠較好地反映浙江在先行先試過程中不斷涌現的新事物、新特點,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找準差距、把握趨勢,推動示范區的長足發展。
2、科學編制“浙江指數”,有利于及時向省內企業展示我省各行業龍頭企業創新發展中的好做法、好經驗,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我們有必要把這種“產業優勢和區域優勢”的有效結合模式發揚下去,積極帶動浙江各優勢產業傳承發展,更要培育出更多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3、構建“浙江指數”,有利于提升全社會對浙江的認識、有效宣傳浙江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上市公司整合產業鏈和創新資源,實現合作共贏。
4、編制與發布“浙江指數”,是向國際社會展示浙江經濟創新能力的最佳方式。能夠在引導全球高端要素資源集聚、全面及時了解反映科技企業對資本市場訴求、推動上市公司國際化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提升在上市公司群體中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5、編制和運作“浙江指數”,是增強浙江板塊上市公司開展資本運作的有效金融工具。有利于盤活上市公司資源,實現上市公司股東價值,也有利于推動我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
二、構建“浙江指數”的具體對策建議
1、要前瞻性、戰略引導性地開展“浙江指數”的整體構建工作。“浙江指數”要在深入研究浙江經濟發展路徑和發展規律、總結全球產業鏈集聚、科技創新中心的內涵特征基礎上,以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為指導,開展研究和編制工作。比如浙江指數的一級指標“產業發展”中,除了包括產業規模指標外,還應當設置效益、結構和輻射帶動等指標,矯正當前實踐中部分地區單純以GDP為導向的錯誤理念,引導各地回歸以創新為驅動,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建議在“創新創業環境”下單獨設置“社會環境”指標,旨在反映浙江所在區域的城市品質和宜居宜業環境,體現“產城融合”的先進理念。
2、要符合浙江發展實際、體現浙江特色地開展“浙江指數”的內容構建工作。浙江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創新發展的“排頭兵”,新事物、新現象、新模式、新機制不斷出現。不能簡單地基于一個固化的指標體系常規合成指數方法,那樣很難全面描述和及時監測浙江這樣一個日新月異、跨越發展的地區。可以借鑒“中關村指數”、“上海國企改革指數”、央視財經50指數等的編制經驗,“浙江指數”要形成一套開放式指標體系,既包括了監測浙江各區域發展狀況的常規指標,也應當納入產業集群、創新能力、創新創業環境、國際化、科技金融、民營經濟等具有浙江特色的指標,設置10個一級指標,并涵蓋30個二級指標和100個三級指標。通過幾個重要的側面來表征浙江發展的動態、內在能力與發展趨勢,從不同角度更為細致地刻畫浙江的創新發展。
3、要資源開放、獨立客觀地開展“浙江指數”的流程構建工作。“浙江指數”的研究和編制需要廣納智慧。建議由第三方智庫機構、指數公司、交易所、證券研究所、公募基金公司組織一批持續關注科技、具有較為豐富研究經驗的研究人員聯合開展攻關;聘請一批科技創新和統計計量領域的知名學者深度參與;邀請浙江省內資深的上市公司高管和金融機構參與。指數的編制過程,特別是在數據采集方面,需要尋求更多監管機構、不同層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4、要每年堅持定期更新、及時發布“浙江指數”并積極推進“浙江指數基金化”運作實施工作。建議盡快啟動浙江指數的研究、編制工作的招投標工作,盡快面向社會首次正式對外發布“浙江指數2017”,并組織每年“浙江指數”的發布會。建議構建指數之初就積極與市場化運作的公募基金溝通“浙江指數基金化運作”(主要是開發ETF基金)的“市場路徑”和商業合作事項,力爭形成政府、企業家、投資者三方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