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團體提案]推動我省畜牧業轉型升級助力深化“五水共治”的建議
發布時間:2018-02-07 15:12:29
|
作者: 民建浙江省委會
畜牧業是我省傳統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定和確保農牧業副食品有效、安全供應,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等方面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由于傳統畜牧養殖業“分布散、規模小、區域亂”,其排放物中COD(有機物污染參數)、NH3-N(水中氨氮含量指標)含量較高,對農村水源水系污染較大。如何妥善處置好畜牧業的水源污染和排放物污染問題是我省新時期綠色發展和生態發展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在全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大力建設“兩美”浙江,深化“五水共治”行動中,推動畜牧養殖業轉型升級,促進畜牧業綠色發展、生態發展,是治水的題中之義,是對畜牧業污染防范和治理的根本之策。
一、我省畜牧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大力推動畜牧養殖業轉型升級,全省畜牧業在“區域化布局、生態化治理、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產業化提升”上創新探索,緊盯關鍵環節,堅持精準發力,深化我省畜牧業轉型升級衡量標準,全面落實污染防治長效機制,持續深入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通過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省”、“綠色發展示范縣”、“美麗牧場”創建,出實招,出成效,有力助推了治水工作的深化。但目前還存在以下突出困難和問題有待解決。
(一)全產業鏈技術和工藝研發能力等還比較薄弱,應用技術匹配度有待提升
我省自2004年啟動生態養殖以來,逐步引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建設配套設施,采用了大量的非標設備、設施和工藝。“五水共治”專項行動開展后,更是推行“一場一策”、“一場一方案”進行科學治理、生態治理,為新設備、新設施、新工藝使用運行積累了經驗。但是,比較重污染治理,重環境打造,重技術設備,而對生態養殖設備、設施和工藝的適用性等方面的技術總結、技術提煉,還有待重視。
(二)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還處于淺層化應用水平,尚未形成體系化、標準化
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是生態養殖、減量除污的重要方面。目前難度最大的是廢水、沼液肥的處理。養殖場每天都在產生沼液肥,而使用人(種植業)實際使用消納則有作物、季節、時間、用量方面的不一樣,種植基地基本上沒有相應的配套暫存設施,沼液肥就難以持續提供消納。按照標準分污處理,經發酵沼液生物池多級處理通道難以達標排放;如果使用發酵床養殖技術,實現廢水的“零排放”,也存在困難,比如同位容易患病,異位用地較多,飼養量、飼養密度較低,相對于單位養殖效率較低。所以資源化綜合利用需要作出積極探索,尋找突破。
(三)畜牧業養殖的配套產業、市場主體、中介組織等產業鏈、服務鏈建設明顯滯后,還需進一步加強引導和培育
畜牧業從傳統轉向現代化,不僅僅是需要技術、設備和設施、工藝創新應用,還需要為這種轉型發展服務的配套產業。比如畜牧養殖的設施、設備的定型化、標準化、系列化的生產制造企業;生態養殖場規劃方面需要有一整套相應的設計標準、規范,能夠提供設計規劃專業服務;需要培育畜牧業養殖設備、設施、工藝維護、檢修服務主體,廢棄物清運加工企業,以及相適應的農業種植模式等。2017年發生在我省湖州市的偷埋病死豬事件對畜牧養殖業的中介服務組織建設和監管方面是一個警鐘。只有配套產業和服務形成一條資源化綜合利用產業鏈、服務鏈,實現100%資源化利用,廢水污水“零排放”才能真正實現。
二、推進畜牧業轉型發展的建議
(一)堅持減量與保產并舉,既要降低畜牧業環境污染風險,也要促進生產和生態和諧發展
養豬業是納入城市“菜藍子”建設的,豬肉市場供銷是食品價格指數的重要內容。經過養殖業的整治、規范和標準化,全省出欄數、飼養量、存欄數均大幅下降。據了解,目前我省大概年消耗生豬3000萬頭左右,自給供應1000萬頭左右,生豬自給供應占30%,而70%的生豬、豬肉需要依靠周邊省市調入,所以穩定必要的生豬養殖量,包括奶牛、禽蛋等,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另外,適度規模的畜牧業養殖,也是保障商品有機肥生產原料供應的一項主要來源。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大幅減少化肥、復合肥的使用水平,是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對于像衢州、麗水、溫州等地超過幾百萬畝的新墾田地來說,商品有機肥是新開墾土地肥力培育,地力提升,實現農業生產綜合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
(二)推進全產業鏈的工藝技術和設備設施改造升級,提升畜牧業的現代化能力
養殖業本質上還是要在本源上下功夫,要圍繞產業發展、配套產業成長、配套服務業形成發展做足文章。一是要以規范化、定型化、標準化、系列化設備設施研發改造和提升為重點,以生態化生產,資源高效利用,“零排放”為目標。如發酵床生態養殖技術,能夠實現養殖場廢水的“零排放”,但是這一技術還沒有總結形成一個地方的推薦或者強制執行標準。2010年發布了《浙江省生豬養殖業環境準入指導意見》,與這一意見相關聯的、相銜接的技術規范沒有跟上。二是畜牧業養殖設備、設施和系列化、標準化等方面,還需要在各類養殖企業的應用中予以總結提煉,并形成產品標準、工藝標準。從適用技術、有效技術出發,總結或研制畜牧業養殖專用設備、設施,為生產制造商提供建議。三是需要通過市場、利益鏈的形成,建設一支養殖設備、設施維護、線上線下監測監管服務市場主體,引進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原有的設施設備。
(三)深化畜牧養殖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目前,全省6千多家規模養殖業單位均已納入在線監管,養殖單位防污染意識和措施均大幅增強。在源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設施也比較完善了,但是在消費頭(消納頭),則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與之銜接,造成消納頭(種植小區、園區、家庭農場)堆漚、存放和推廣困難。建議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環境保護部門等要在農業園區、種植小區、家庭農場等種植業基地建設方面按照基地使用沼液、堆漚畜禽廢棄物的量,配置相應的存放池、堆漚場地。也可以通過第三方清運組織,牽頭簽訂沼液使用、堆漚廄肥供應協議,明確消納數量,消納時間、預先對接,給予配套設施建設補助或者在農業產業化項目上設置這一要求。
(四)創新機制,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監測監管
大力發展畜牧業養殖與監管服務業,養殖廢水處理實現“零排放”才有持續的保障。一是通過政府引導,委托環境公司、網絡監管公司等中介服務業,開展布點、設點,設備維護、運行,對意外排污情況的及時監察、報告,彌補基層畜牧獸醫系統管理任務重、人員力量不足問題。引進第三方監管機構,線上、線下即時的智能化的監管,監管信息實時共享、實時發布,能夠及時有效地監督各方履職情況,擴展服務效率和效果。二是發展服務于這一產業的裝備制造、規劃設計與第三方服務(維護維修服務、咨詢設計、智能化監管)等組織,這是保障、助推轉型升級一項主要措施。“衢州寧蓮”正在做生態牧場、美麗牧場的規劃設計,由于規劃設計機構,沒有遇到過南方牧場的設計規劃,體現了專業設計力量不足。另外,許多養殖涉及的廢水處理的設備,都是從其他領域借用過來,設備專用性匹配性都需要摸索中使用,這就需要有一支懂養殖業設備、設施與設計、安裝的專業隊伍。三是發展源頭方和消納方及時有效對接服務組織。由于消納頭分散,量大面廣,而且使用沼液、有機廄肥又不像化肥那樣簡單、方便,所以,培育清運組織,由清運組織作為源頭與消納頭中介,可以保證對接有效性,發揮專業化團隊的效率和作用。
(五)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建設更優質的市場化參與主體和中介服務組織
作為傳統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畜牧業養殖企業是一個低利企業,一個傳統農業企業要轉型為一個具有良好管理、設施、設備、工藝比較先進、現代化的企業,困難還是不少的。財政支持的重點應當放在設備、設施優化、提升與研發、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培育發展等方面。建議結合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出臺的一些政策優惠,試點建設一批企業。另外,還要大力推動生態農業、生態經營,在農業耕地、新墾耕地地力培育、已有耕地的地力退化治理,化肥(復合肥)限制過量使用等方面,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一、我省畜牧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大力推動畜牧養殖業轉型升級,全省畜牧業在“區域化布局、生態化治理、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產業化提升”上創新探索,緊盯關鍵環節,堅持精準發力,深化我省畜牧業轉型升級衡量標準,全面落實污染防治長效機制,持續深入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通過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省”、“綠色發展示范縣”、“美麗牧場”創建,出實招,出成效,有力助推了治水工作的深化。但目前還存在以下突出困難和問題有待解決。
(一)全產業鏈技術和工藝研發能力等還比較薄弱,應用技術匹配度有待提升
我省自2004年啟動生態養殖以來,逐步引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建設配套設施,采用了大量的非標設備、設施和工藝。“五水共治”專項行動開展后,更是推行“一場一策”、“一場一方案”進行科學治理、生態治理,為新設備、新設施、新工藝使用運行積累了經驗。但是,比較重污染治理,重環境打造,重技術設備,而對生態養殖設備、設施和工藝的適用性等方面的技術總結、技術提煉,還有待重視。
(二)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還處于淺層化應用水平,尚未形成體系化、標準化
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是生態養殖、減量除污的重要方面。目前難度最大的是廢水、沼液肥的處理。養殖場每天都在產生沼液肥,而使用人(種植業)實際使用消納則有作物、季節、時間、用量方面的不一樣,種植基地基本上沒有相應的配套暫存設施,沼液肥就難以持續提供消納。按照標準分污處理,經發酵沼液生物池多級處理通道難以達標排放;如果使用發酵床養殖技術,實現廢水的“零排放”,也存在困難,比如同位容易患病,異位用地較多,飼養量、飼養密度較低,相對于單位養殖效率較低。所以資源化綜合利用需要作出積極探索,尋找突破。
(三)畜牧業養殖的配套產業、市場主體、中介組織等產業鏈、服務鏈建設明顯滯后,還需進一步加強引導和培育
畜牧業從傳統轉向現代化,不僅僅是需要技術、設備和設施、工藝創新應用,還需要為這種轉型發展服務的配套產業。比如畜牧養殖的設施、設備的定型化、標準化、系列化的生產制造企業;生態養殖場規劃方面需要有一整套相應的設計標準、規范,能夠提供設計規劃專業服務;需要培育畜牧業養殖設備、設施、工藝維護、檢修服務主體,廢棄物清運加工企業,以及相適應的農業種植模式等。2017年發生在我省湖州市的偷埋病死豬事件對畜牧養殖業的中介服務組織建設和監管方面是一個警鐘。只有配套產業和服務形成一條資源化綜合利用產業鏈、服務鏈,實現100%資源化利用,廢水污水“零排放”才能真正實現。
二、推進畜牧業轉型發展的建議
(一)堅持減量與保產并舉,既要降低畜牧業環境污染風險,也要促進生產和生態和諧發展
養豬業是納入城市“菜藍子”建設的,豬肉市場供銷是食品價格指數的重要內容。經過養殖業的整治、規范和標準化,全省出欄數、飼養量、存欄數均大幅下降。據了解,目前我省大概年消耗生豬3000萬頭左右,自給供應1000萬頭左右,生豬自給供應占30%,而70%的生豬、豬肉需要依靠周邊省市調入,所以穩定必要的生豬養殖量,包括奶牛、禽蛋等,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另外,適度規模的畜牧業養殖,也是保障商品有機肥生產原料供應的一項主要來源。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大幅減少化肥、復合肥的使用水平,是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對于像衢州、麗水、溫州等地超過幾百萬畝的新墾田地來說,商品有機肥是新開墾土地肥力培育,地力提升,實現農業生產綜合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
(二)推進全產業鏈的工藝技術和設備設施改造升級,提升畜牧業的現代化能力
養殖業本質上還是要在本源上下功夫,要圍繞產業發展、配套產業成長、配套服務業形成發展做足文章。一是要以規范化、定型化、標準化、系列化設備設施研發改造和提升為重點,以生態化生產,資源高效利用,“零排放”為目標。如發酵床生態養殖技術,能夠實現養殖場廢水的“零排放”,但是這一技術還沒有總結形成一個地方的推薦或者強制執行標準。2010年發布了《浙江省生豬養殖業環境準入指導意見》,與這一意見相關聯的、相銜接的技術規范沒有跟上。二是畜牧業養殖設備、設施和系列化、標準化等方面,還需要在各類養殖企業的應用中予以總結提煉,并形成產品標準、工藝標準。從適用技術、有效技術出發,總結或研制畜牧業養殖專用設備、設施,為生產制造商提供建議。三是需要通過市場、利益鏈的形成,建設一支養殖設備、設施維護、線上線下監測監管服務市場主體,引進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原有的設施設備。
(三)深化畜牧養殖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目前,全省6千多家規模養殖業單位均已納入在線監管,養殖單位防污染意識和措施均大幅增強。在源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設施也比較完善了,但是在消費頭(消納頭),則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與之銜接,造成消納頭(種植小區、園區、家庭農場)堆漚、存放和推廣困難。建議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環境保護部門等要在農業園區、種植小區、家庭農場等種植業基地建設方面按照基地使用沼液、堆漚畜禽廢棄物的量,配置相應的存放池、堆漚場地。也可以通過第三方清運組織,牽頭簽訂沼液使用、堆漚廄肥供應協議,明確消納數量,消納時間、預先對接,給予配套設施建設補助或者在農業產業化項目上設置這一要求。
(四)創新機制,進一步加強線上、線下監測監管
大力發展畜牧業養殖與監管服務業,養殖廢水處理實現“零排放”才有持續的保障。一是通過政府引導,委托環境公司、網絡監管公司等中介服務業,開展布點、設點,設備維護、運行,對意外排污情況的及時監察、報告,彌補基層畜牧獸醫系統管理任務重、人員力量不足問題。引進第三方監管機構,線上、線下即時的智能化的監管,監管信息實時共享、實時發布,能夠及時有效地監督各方履職情況,擴展服務效率和效果。二是發展服務于這一產業的裝備制造、規劃設計與第三方服務(維護維修服務、咨詢設計、智能化監管)等組織,這是保障、助推轉型升級一項主要措施。“衢州寧蓮”正在做生態牧場、美麗牧場的規劃設計,由于規劃設計機構,沒有遇到過南方牧場的設計規劃,體現了專業設計力量不足。另外,許多養殖涉及的廢水處理的設備,都是從其他領域借用過來,設備專用性匹配性都需要摸索中使用,這就需要有一支懂養殖業設備、設施與設計、安裝的專業隊伍。三是發展源頭方和消納方及時有效對接服務組織。由于消納頭分散,量大面廣,而且使用沼液、有機廄肥又不像化肥那樣簡單、方便,所以,培育清運組織,由清運組織作為源頭與消納頭中介,可以保證對接有效性,發揮專業化團隊的效率和作用。
(五)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建設更優質的市場化參與主體和中介服務組織
作為傳統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畜牧業養殖企業是一個低利企業,一個傳統農業企業要轉型為一個具有良好管理、設施、設備、工藝比較先進、現代化的企業,困難還是不少的。財政支持的重點應當放在設備、設施優化、提升與研發、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培育發展等方面。建議結合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出臺的一些政策優惠,試點建設一批企業。另外,還要大力推動生態農業、生態經營,在農業耕地、新墾耕地地力培育、已有耕地的地力退化治理,化肥(復合肥)限制過量使用等方面,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