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欄目
-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中國教育報】凝心聚力促公平 篤實奮進提質量
——兩會內外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2022-03-14 12:33:33
|
作者: 中國教育報記者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的教育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提出“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引發了兩會內外熱議。
關鍵詞
立德樹人
【報告原聲】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淮安市教育局局長皇甫立同:我們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加自覺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讓家國情懷在學生內心深處扎根。要完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工作體系,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加強家校育人共同體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陳曉紅: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要構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格局,引導教師打造“經典紅課”和系列慕課,引導高校建立本科、研究生及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完整培養鏈條,使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學生成長發展全過程。
【會外連線】
天津市南開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建昆:多年來,天津市南開區全系統持續開展“以周恩來為人生楷模”教育活動,并逐步將這一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合。今年,南開區將通過品牌活動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堅定、人格高尚、情懷深厚的校長隊伍和教師隊伍。同時,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師生共同發展、全面發展鋪路、筑臺、搭橋。
關鍵詞
優質均衡
【報告原聲】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是實現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可以使邊遠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教育得到極大改善。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通過建立“城幫鄉,全覆蓋”的城鄉“校聯體”教育網絡,著力提高鄉村優質教育覆蓋面,提升鄉村學校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為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育資源的規劃布局應改變靜態的地理思維,注重與人口流動的匹配性,資源配置要形成動態。建議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分配制度,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經費的義務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會外連線】
上海市崇明區大公中學校長陳儉:崇明區大公中學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自2021年入選上海市第二輪義務教育“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后,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對我們學校開展精準托管,兩校實現了黨建互進、管理互商、師資互贏等多方面的交流與發展,充分激發了學校轉型發展的內驅力,縮小了城鄉學校辦學水平差距,使得農村學生享受到了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
關鍵詞
教師工資待遇
【報告原聲】
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加強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在職培訓與待遇保障。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教師尤立增: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這是“強基固本”之策。各級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優化財政投入結構,把改善與提高教師待遇作為教育財政投入的重點戰略,優先保障對義務教育教師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教師的工資投入。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師范大學校長劉仲奎:綜合性大學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走“小而精”的路子,也可以和當地師范大學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提升教師培養質量。地方師范院校要提升培養精準度,按需培養,補齊基礎教育師資短板,緩解鄉村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為鄉村教育振興輸送大批優秀的師資。
【會外連線】
湖南省懷化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侯小平:近年來,懷化用心用情關愛教師,除不折不扣兌現政策規定的教師工資收入外,還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總收入,在教師購房、出行、就醫、購物等方面給予優先優惠。下一步,懷化將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氛圍,整合優化尊師重教政策,切實讓廣大教師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獲得感。
關鍵詞
減負
【報告原聲】
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落實“雙減”,需綜合施策,持續用力。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治標”已取得重要進展。下一步,還需在“治本”上下功夫,著力強化校內教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發揮好考試評價的引領作用,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的統籌,形成育人合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朱曉進:建議同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與“雙減”政策落地,提升教育健康發展內驅力。同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和校內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夯實教育教學主陣地。同步推進政策配套與工作開展,做好安全與保障工作,統籌部署落實與風險防范的關系。
【會外連線】
廣西南寧市五象新區第一實驗小學校長黃世忠:學校將會繼續積極踐行“雙減”政策,讓學習在學校里、在課堂上真正發生,全方位開設質優價廉的課后學業輔導以及素質拓展類課程,減少家長焦慮和經濟負擔,提高課后服務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雙減”變“雙贏”。
關鍵詞
學前教育
【報告原聲】
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副總督學楊善竑:未來學前教育的發展應是“普及普惠安全優質”,這就要進一步壓實政府責任。幼兒園教師編制問題影響著學前教師隊伍穩定性,是困擾學前教育的瓶頸,同時我們也期待學前教育法的正式出臺。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當前,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十分必要和緊迫。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上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一方面拓展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方式,鼓勵不同主體通過多種形式辦園,以增加有效供給,緩解普惠性資源不足問題;另一方面調整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結構,擴大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的覆蓋面,多為老百姓提供“離家近一點、價格低一點、質量好一點”的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會外連線】
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姜元韶:近年來,青島市堅持政府主導、綜合施策,推進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擴增。2020年至今全市普惠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公辦率保持在50%以上。近期,青島市委、市政府制定基礎教育優質資源擴增計劃,到2025年公辦率將提升至60%,所有區市均達到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標準。
關鍵詞
縣域普通高中
【報告原聲】
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龍川縣田家炳中學校長李舒強:政府部門應在教育投入上向縣中傾斜;從政策導向上下功夫,如“雙一流”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標,實施指標到縣;切實加強招生計劃和錄取過程管理,落實高中階段縣域內招生,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嚴防“掐尖”現象;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提升學校的自主管理權。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必須嚴格控制“野蠻招生”,包括“掐尖”招生、跨區域招生,卡住招生的關鍵點。省級人民政府和地市一級人民政府要切實擔當起責任,嚴格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嚴禁高中階段跨地市招生,以重振縣中教育;對高中跨地市招生問題突出的省份,要進行教育生態治理問責。
【會外連線】
福建省連江尚德中學校長李新疆: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各地辦好縣域普通高中。在縣域內,要對區位優勢并不明顯的普通高中予以政策傾斜。在招生方面要公平競爭,要禁止重點高中從鄉鎮高中挖名優教師和優秀生源,推動縣域內各高中穩步發展、優質發展。
關鍵詞
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
【報告原聲】
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門縣雁池鄉蘇市完小校長王懷軍:為了促進縣域特殊教育更好發展,建議加大對縣域特殊教育學校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的配套設施,對殘疾適齡兒童青少年實現“應入盡入”。逐步增加縣域特校教師的編制數,規范送教上門工作,進一步篩選送教對象,真正讓送教上門有實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應該以推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為目標,從兩方面對民辦教育進行規范:一是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民辦學校應加強黨的建設,遵守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政策規定,推進自律管理,實現規范發展、安全發展基礎上的健康發展。二是規范地方政府管理行為。地方政府部門應按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準確、完整、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穩慎,精準施策。
【會外連線】
浙江省溫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鄭煥東:溫州在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方面,堅持系統規范,從黨的建設、登記管理等方面構建規范的政策體系;堅持規劃引領,出臺民辦教育發展規劃,防范野蠻發展、無序發展;堅持改革創新,創新開展民辦學校辦學水平星級評定。今后,溫州將推動民辦教育從量的發展轉向質的提升,打造民辦教育現代治理水平高地和高質量發展高地。
關鍵詞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報告原聲】
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校長梅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繁榮的重要載體。國家統編教材就是我們學習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工具,只有溝通才能讓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賞,才能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掌握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讓少數民族孩子們走向世界,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海霞:普通話水平測試覆蓋群體規模較大,而且參與測試的人群或將通過新聞、文藝影視作品等發聲,或教書育人、肩負立德樹人使命,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負有重要的輿論引導責任。應特別重視考試大綱的科學性、導向的正確性、內容的貼近性,在朗讀備選材料中增加中國故事的比重很有必要。
【會外連線】
河北省教育廳語言文字工作處處長韓文:河北將聚焦農村地區和重點人群,進一步加快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通過打造河北省漢字書寫大會、“新聲”大學生語言文化藝術節等特色品牌活動,促進全省語言文字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職業教育
【報告原聲】
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作為從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代表,我一定要把政府工作報告中“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的精神貫徹好、落實好,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關鍵在人才,不僅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要堅持以產業發展戰略需求為導向,圍繞高端裝備、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產業,深化產教融合,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的職教聯盟、行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
【會外連線】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暉:近年來,學校充分利用地方統籌支持力度大、多元協同推進體系完善等有利條件,發揮信息技術等特色優勢,強化政校行企合作,唱好融入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三部曲”,為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精準適用人才,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關鍵詞
高等教育
【報告原聲】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中西部高校占全國高校總數的半數之多,是中西部全面振興的戰略內生力量。沒有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興,就無法全面縮小區域差異、城鄉差異,就無法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我們要將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成效轉化為區域經濟的支撐能力,走出一條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務地方,具有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的特色發展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蘭州大學將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和急需專業人才培養,強化實施本研貫通人才培養計劃,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充分發揮學校基礎學科優勢,依托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聚焦“卡脖子”關鍵技術,加強“有組織的科研”,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源源不斷的戰略性、稀缺性優秀人才。
【會外連線】
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主任陸根書: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創新發展;健全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積極構建高等教育分類體系,推進不同區域、層次、類型高等教育協調發展。尤其要更大力度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促進中西部高等教育集群發展,推動中西部高校融入區域創新體系,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
關鍵詞
高校招生
【報告原聲】
高校招生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力度。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長期以來,我國中西部及農村地區高等教育基礎差、底子薄、欠賬多,千萬學子對“上好大學”,尤其是“在家門口上好大學”充滿了熱切期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校招生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力度”,這是促進教育公平、讓教育更好惠及全民的重要舉措,必將為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高校要主動與中西部地區“結對子”,本科招生計劃向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開設適應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具有行業特色的學科專業,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要實現招生專業全覆蓋,加大研究生支教團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指標支持力度,鼓勵更多畢業生到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就業創業。
【會外連線】
安徽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聶全高:安徽師范大學每年都有面向新疆等西部地區和省內農村地區的本科招生專項,同時還有為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定向培養教師的招生專項。作為師范大學,我們還積極為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培養更多優秀師資,不斷推動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關鍵詞
協同育人
【報告原聲】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學生的成長與培養,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底色,學校教育是核心、是主體,社會教育是保障、是環境。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急需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特別是“雙減”政策落實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向同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一起向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職業教育是跨界培養人才的過程,首先需要產業行業的大力支持與協同。同時,要消除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固有偏見,讓學生家長愿意選擇職業教育,還需要從家庭層面進行發力。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讓職業教育“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才能辦出讓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會外連線】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椒山初級中學校長師加祥:我校一直堅持“家校同心,共育成才”育人理念,呼吁“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最終實現學生成人、成才,家長素質提升,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我們還定期召開家委會會議和家長會,探討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破解教育難題。
(采寫:本報記者 劉琴 高毅哲 林煥新 高眾 唐琪 焦以璇 董魯皖龍 彭詩韻 王家源 于珍 張欣 禹躍昆 王陽 徐德明 任朝霞 陽錫葉 周仕敏 孫軍 龍超凡 蔣亦豐 周洪松 劉盾 馮麗 方夢宇 尹曉軍)
關鍵詞
立德樹人
【報告原聲】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淮安市教育局局長皇甫立同:我們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加自覺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讓家國情懷在學生內心深處扎根。要完善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工作體系,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加強家校育人共同體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工商大學黨委書記陳曉紅: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要構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格局,引導教師打造“經典紅課”和系列慕課,引導高校建立本科、研究生及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完整培養鏈條,使黨史學習教育貫穿學生成長發展全過程。
【會外連線】
天津市南開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建昆:多年來,天津市南開區全系統持續開展“以周恩來為人生楷模”教育活動,并逐步將這一活動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融合。今年,南開區將通過品牌活動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政治堅定、人格高尚、情懷深厚的校長隊伍和教師隊伍。同時,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師生共同發展、全面發展鋪路、筑臺、搭橋。
關鍵詞
優質均衡
【報告原聲】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是實現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可以使邊遠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教育得到極大改善。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通過建立“城幫鄉,全覆蓋”的城鄉“校聯體”教育網絡,著力提高鄉村優質教育覆蓋面,提升鄉村學校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為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育資源的規劃布局應改變靜態的地理思維,注重與人口流動的匹配性,資源配置要形成動態。建議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分配制度,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經費的義務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會外連線】
上海市崇明區大公中學校長陳儉:崇明區大公中學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自2021年入選上海市第二輪義務教育“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后,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對我們學校開展精準托管,兩校實現了黨建互進、管理互商、師資互贏等多方面的交流與發展,充分激發了學校轉型發展的內驅力,縮小了城鄉學校辦學水平差距,使得農村學生享受到了更加優質公平的教育。
關鍵詞
教師工資待遇
【報告原聲】
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加強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在職培訓與待遇保障。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中學教師尤立增: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這是“強基固本”之策。各級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優化財政投入結構,把改善與提高教師待遇作為教育財政投入的重點戰略,優先保障對義務教育教師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教師的工資投入。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師范大學校長劉仲奎:綜合性大學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走“小而精”的路子,也可以和當地師范大學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提升教師培養質量。地方師范院校要提升培養精準度,按需培養,補齊基礎教育師資短板,緩解鄉村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為鄉村教育振興輸送大批優秀的師資。
【會外連線】
湖南省懷化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侯小平:近年來,懷化用心用情關愛教師,除不折不扣兌現政策規定的教師工資收入外,還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總收入,在教師購房、出行、就醫、購物等方面給予優先優惠。下一步,懷化將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氛圍,整合優化尊師重教政策,切實讓廣大教師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獲得感。
關鍵詞
減負
【報告原聲】
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落實“雙減”,需綜合施策,持續用力。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治標”已取得重要進展。下一步,還需在“治本”上下功夫,著力強化校內教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發揮好考試評價的引領作用,加強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的統籌,形成育人合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朱曉進:建議同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與“雙減”政策落地,提升教育健康發展內驅力。同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和校內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夯實教育教學主陣地。同步推進政策配套與工作開展,做好安全與保障工作,統籌部署落實與風險防范的關系。
【會外連線】
廣西南寧市五象新區第一實驗小學校長黃世忠:學校將會繼續積極踐行“雙減”政策,讓學習在學校里、在課堂上真正發生,全方位開設質優價廉的課后學業輔導以及素質拓展類課程,減少家長焦慮和經濟負擔,提高課后服務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雙減”變“雙贏”。
關鍵詞
學前教育
【報告原聲】
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副總督學楊善竑:未來學前教育的發展應是“普及普惠安全優質”,這就要進一步壓實政府責任。幼兒園教師編制問題影響著學前教師隊伍穩定性,是困擾學前教育的瓶頸,同時我們也期待學前教育法的正式出臺。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當前,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十分必要和緊迫。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高度上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一方面拓展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方式,鼓勵不同主體通過多種形式辦園,以增加有效供給,緩解普惠性資源不足問題;另一方面調整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結構,擴大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的覆蓋面,多為老百姓提供“離家近一點、價格低一點、質量好一點”的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
【會外連線】
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姜元韶:近年來,青島市堅持政府主導、綜合施策,推進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擴增。2020年至今全市普惠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公辦率保持在50%以上。近期,青島市委、市政府制定基礎教育優質資源擴增計劃,到2025年公辦率將提升至60%,所有區市均達到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標準。
關鍵詞
縣域普通高中
【報告原聲】
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龍川縣田家炳中學校長李舒強:政府部門應在教育投入上向縣中傾斜;從政策導向上下功夫,如“雙一流”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標,實施指標到縣;切實加強招生計劃和錄取過程管理,落實高中階段縣域內招生,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嚴防“掐尖”現象;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提升學校的自主管理權。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必須嚴格控制“野蠻招生”,包括“掐尖”招生、跨區域招生,卡住招生的關鍵點。省級人民政府和地市一級人民政府要切實擔當起責任,嚴格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嚴禁高中階段跨地市招生,以重振縣中教育;對高中跨地市招生問題突出的省份,要進行教育生態治理問責。
【會外連線】
福建省連江尚德中學校長李新疆: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各地辦好縣域普通高中。在縣域內,要對區位優勢并不明顯的普通高中予以政策傾斜。在招生方面要公平競爭,要禁止重點高中從鄉鎮高中挖名優教師和優秀生源,推動縣域內各高中穩步發展、優質發展。
關鍵詞
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
【報告原聲】
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規范民辦教育發展。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門縣雁池鄉蘇市完小校長王懷軍:為了促進縣域特殊教育更好發展,建議加大對縣域特殊教育學校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的配套設施,對殘疾適齡兒童青少年實現“應入盡入”。逐步增加縣域特校教師的編制數,規范送教上門工作,進一步篩選送教對象,真正讓送教上門有實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應該以推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為目標,從兩方面對民辦教育進行規范:一是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民辦學校應加強黨的建設,遵守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法律政策規定,推進自律管理,實現規范發展、安全發展基礎上的健康發展。二是規范地方政府管理行為。地方政府部門應按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準確、完整、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穩慎,精準施策。
【會外連線】
浙江省溫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鄭煥東:溫州在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方面,堅持系統規范,從黨的建設、登記管理等方面構建規范的政策體系;堅持規劃引領,出臺民辦教育發展規劃,防范野蠻發展、無序發展;堅持改革創新,創新開展民辦學校辦學水平星級評定。今后,溫州將推動民辦教育從量的發展轉向質的提升,打造民辦教育現代治理水平高地和高質量發展高地。
關鍵詞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報告原聲】
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校長梅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繁榮的重要載體。國家統編教材就是我們學習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工具,只有溝通才能讓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賞,才能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掌握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讓少數民族孩子們走向世界,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海霞:普通話水平測試覆蓋群體規模較大,而且參與測試的人群或將通過新聞、文藝影視作品等發聲,或教書育人、肩負立德樹人使命,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負有重要的輿論引導責任。應特別重視考試大綱的科學性、導向的正確性、內容的貼近性,在朗讀備選材料中增加中國故事的比重很有必要。
【會外連線】
河北省教育廳語言文字工作處處長韓文:河北將聚焦農村地區和重點人群,進一步加快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通過打造河北省漢字書寫大會、“新聲”大學生語言文化藝術節等特色品牌活動,促進全省語言文字事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職業教育
【報告原聲】
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作為從事高等職業教育工作的代表,我一定要把政府工作報告中“讓更多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讓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輩出”的精神貫徹好、落實好,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中,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關鍵在人才,不僅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要堅持以產業發展戰略需求為導向,圍繞高端裝備、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產業,深化產教融合,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的職教聯盟、行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
【會外連線】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暉:近年來,學校充分利用地方統籌支持力度大、多元協同推進體系完善等有利條件,發揮信息技術等特色優勢,強化政校行企合作,唱好融入產業、服務產業、引領產業“三部曲”,為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精準適用人才,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關鍵詞
高等教育
【報告原聲】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中西部高校占全國高校總數的半數之多,是中西部全面振興的戰略內生力量。沒有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興,就無法全面縮小區域差異、城鄉差異,就無法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我們要將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成效轉化為區域經濟的支撐能力,走出一條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務地方,具有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的特色發展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蘭州大學將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和急需專業人才培養,強化實施本研貫通人才培養計劃,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充分發揮學校基礎學科優勢,依托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聚焦“卡脖子”關鍵技術,加強“有組織的科研”,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源源不斷的戰略性、稀缺性優秀人才。
【會外連線】
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主任陸根書: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創新發展;健全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積極構建高等教育分類體系,推進不同區域、層次、類型高等教育協調發展。尤其要更大力度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促進中西部高等教育集群發展,推動中西部高校融入區域創新體系,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
關鍵詞
高校招生
【報告原聲】
高校招生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力度。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大學黨委書記盧克平:長期以來,我國中西部及農村地區高等教育基礎差、底子薄、欠賬多,千萬學子對“上好大學”,尤其是“在家門口上好大學”充滿了熱切期盼。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校招生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力度”,這是促進教育公平、讓教育更好惠及全民的重要舉措,必將為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高校要主動與中西部地區“結對子”,本科招生計劃向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開設適應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具有行業特色的學科專業,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要實現招生專業全覆蓋,加大研究生支教團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指標支持力度,鼓勵更多畢業生到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就業創業。
【會外連線】
安徽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聶全高:安徽師范大學每年都有面向新疆等西部地區和省內農村地區的本科招生專項,同時還有為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定向培養教師的招生專項。作為師范大學,我們還積極為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培養更多優秀師資,不斷推動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關鍵詞
協同育人
【報告原聲】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代表委員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學生的成長與培養,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底色,學校教育是核心、是主體,社會教育是保障、是環境。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急需加強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特別是“雙減”政策落實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向同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一起向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職業教育是跨界培養人才的過程,首先需要產業行業的大力支持與協同。同時,要消除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固有偏見,讓學生家長愿意選擇職業教育,還需要從家庭層面進行發力。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讓職業教育“有學頭、有盼頭、有奔頭”,才能辦出讓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會外連線】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椒山初級中學校長師加祥:我校一直堅持“家校同心,共育成才”育人理念,呼吁“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最終實現學生成人、成才,家長素質提升,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我們還定期召開家委會會議和家長會,探討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破解教育難題。
(采寫:本報記者 劉琴 高毅哲 林煥新 高眾 唐琪 焦以璇 董魯皖龍 彭詩韻 王家源 于珍 張欣 禹躍昆 王陽 徐德明 任朝霞 陽錫葉 周仕敏 孫軍 龍超凡 蔣亦豐 周洪松 劉盾 馮麗 方夢宇 尹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