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播種 實踐開花 換屆結果--廣西民建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情況
發布時間:2007-04-30 08:47:17
|
作者:
2003年12月,根據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奇葆同志的批示,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向各黨派區委提出《關于在全區各民主黨派成員中系統地開展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的建議》以后,我委常委會迅速討論作出了《關于在全區會員中系統地開展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的決定》,我委和各市委會都成立了領導小組,發揮領導班子、老會員、機關專干和會員骨干的不同作用,緊緊圍繞“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做老一輩優良傳統和高尚風范的傳承者,做鞏固和發展政治交接成果的實踐者”這一主題開展活動。  從時間和內容上,廣西民建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2004 年正確理解政治交接的深刻含義,2005年以紀念民建成立60周年和抗戰勝利60周年為契機傳承民建優良傳統,2005~2006年以學習中共中央3個有關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文件和組織換屆為契機加強自身建設。通過這三個階段的活動,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對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主題的認識和理解不斷深化,活動的成效落實在參政議政、社會服務、自身建設等方面,更在2005年以來的市級組織和省級組織換屆中得到集中體現。  民建廣西區委開展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的活動內容和取得的成果,可以用三句話概括歸納一是多彩活動播撒政治交接的種子,二是實踐汗水澆開政治交接的花朵,三是圓滿換屆收獲政治交接的果實。  一、多彩活動播撒政治交接的種子  要把政治交接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在會員思想深處生根發芽,需要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適合它生長的條件。  1.以說理教育扎牢思想的“根”。2004年以來,我委和各市組織舉辦學習班、報告會、演講會、專題研討會、座談會等超過120次,近6000人次參加,64人次參加了民建中央、中央社院和廣西社院的系統學習,支部也普遍進行了一次以上的專題活動,在會員中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說理教育。在這個環節中,民建廣西區委主委、副主委分片包干,到區委會和11個市作巡回專題宣講。向會員宣講政治交接的意義、民建的優良傳統、與中共合作共事、我國政黨制度優越性和客觀必然性等,進一步提高會員的思想認識。  2.以形象教育展示主題的“形”。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是理性的提煉、歷史的總結。大部分會員對它們的形成、發展并未親歷,缺乏感性認識。廣西民建組織根據這種情況和各地的實際,有的放矢地組織會員、會員骨干約20批次300多人次參觀區內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看專題圖片展覽、相關影視節目等。桂林市委組織會員參觀紅軍突破湘江紀念碑、紅軍標語樓,感受“紅軍有路不能走,又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新中國解放之路”;后來又到“新時期英雄戰士”李向群生前所在的部隊參觀學習,了解了他家富不忘報國、立志獻身國防事業、最后犧牲在抗洪前線的事跡。這兩次活動對會員特別是企業界會員觸動很大,他們說:“新中國是流血犧牲換來的,國家的和平、安定、發展也是有人犧牲的,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一定要致富思源,多為社會作貢獻。”  3.以典型教育樹立學習的“樣”。以人物展示民建的時代風貌,以典型作為學習的榜樣,以先進樹立追趕的目標。我委非常注意及時總結會員中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的事跡和經驗,除了充分利用會內刊物《廣西民建》、《民訊》、民建中央網站等進行了宣傳報道外,還特別注意利用新聞媒體,如《廣西日報》、廣西電視臺、《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上海證券報》等省級和中央重要媒體、都市類報紙和專業報紙,以及新浪網、搜狐網等門戶網站,宣傳參政議政、社會服務、自身建設的工作成果。近年來,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對我委有關工作的報道逐年增多,2006年達到148篇。2005、2006年,我委連續兩年榮獲民建中央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二等獎。這些報道不僅提高了我委知名度,廣大會員也很受鼓舞,進一步增強了會的凝聚力。  4.以自我教育提高會員的“識”。自我教育是民建三大優良傳統之一。廣西民建各級組織通過《廣西民建》等開展征文活動,舉行演講比賽,請老會員現身說法,出板報、辦展覽等。在活動中,作者和讀者,演講者、報告者和聽眾,都受到了教育。  在紀念民建成立60周年的系列活動及其他重要節日慶祝會、聯歡會上,我委組織會員自編自演了配樂詩朗誦《光輝歷程》、《我們在春天里歌唱》、粵曲對唱《肝膽相照六十年》、取材于社會服務工作的小品《美麗的任豆樹》等等,這些節目反映了民建的工作,貼近會員心聲,表達了共同情感,富有感染力,很多老會員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一位參加活動的中共廣西區委統戰部的領導稱贊說:“文藝演出喜聞樂見,政治交接寓教于樂,形式、效果都很好。”  二、實踐汗水澆開政治交接的花朵  廣西民建會員關心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很高的政治熱情。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提高了廣西民建組織整體作用的發揮,為我委履行參政黨職能、搞好自身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成績明顯。2006年我委分別榮獲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政府頒發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國家科技部授予的“全國星火科技先進集體”稱號。1988年以來我委已獲得10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  1.參政議政履行職能。2006年市、縣換屆后,民建會員兩人當選為南寧市和百色市副市長,6人當選各市政協副主席。全區民建會員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424人,比2005年增加15.53%。擔任政府和司法機關副處以上領導職務的17人。目前已擁有一批水平較高的專家學者,大大提高了我委參政議政的能力。  我委以發展作為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確立了“圍繞中心,整合力量,開拓創新,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2003年以來,我委獨立承擔并完成的中共廣西區委重大調研課題4項,參與了3項課題的聯合調研工作。在2004-2006年自治區政協會議上,提交集體提案28件,大會發言17件,1件被評為優秀提案,3件列為自治區政協主席、副主席重點督辦提案,2004年首次在民建中央招標課題中中標。2005、2006年,我委領導在自治區人大會議上領銜提出9項立法建議,其中5項被列為正式議案,列入自治區人大和政府的立法計劃。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已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  反映社情民意是本會發揮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的重要內容和基礎性工作。近年來,我委建立并完善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編輯與報送制度反饋機制、通報機制和激勵機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04年,我委信息工作獲民建中央三等獎,2005年、2006年分獲全區統戰信息工作三等獎和二等獎。  從代表性人士在政府、司法、人大、政協參政議政,到普通會員通過反映社情民意履行職能,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參政議政格局的形成,進一步堅定了民建會員走中國特色政治道路的信念,鞏固了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  2.社會服務打造品牌。我委打造了社會服務工作的兩個“品牌”:生態和教育扶貧、“百企入縣”活動。10多年來我委引進愛德基金會無償援助資金2580萬元在廣西開展生態扶貧、抗洪救災等,引進民建會員企業及與民建有關的企業的資金281萬元在貧困地區援建了13所學校。“百企入縣”活動從2002年開展以來,區委會和各市委會共組織了200多家(次)區內外民建會員企業到區內各縣(區、市)考察、洽談、投資,廣大會員在各自崗位上也積極為活動獻計出力,全會引進合同資金超過33億元,實際到位投資金額21億元。2006年4月,民建廣西區委響應民建中央的號召,啟動“思源工程”,民建企業界會員及所聯系的企業認捐820萬元,已實施的超過300萬元。“思源工程”成為“百企入縣”活動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支撐。  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獻計出力,組織、參與了多起抗洪救災、擁軍慰問、扶貧助學、“三下鄉”活動等等。梧州市委僅統計捐款額在10萬元以上的會員(企業)的公益捐款,2003年以來就達到330萬元。  廣大會員特別是企業界會員踴躍參與“思源工程”等公益活動,充分表明政治交接實踐活動激發出企業界會員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強烈愿望,“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已成為他們的共識;同時,標志著民建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所做公益事業從零散捐助向集約和主動捐助的重大轉變,也是我委組織程度提高、整體作用更大發揮的體現。  3.自身建設“內強素質”。自身建設內容廣泛,這里介紹機關建設和理論研究。實踐證明領導正則班子正,班子正則機關正,機關正氣能直接地影響到廣大會員。在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委組織撰寫了《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參考提綱》,并舉辦了全區專干開展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培訓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從2003年以來加大了機關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設愛國、團結、敬業、創新的機關文化,以《公務員法》要求機關干部,在機關營造團結、和諧的工作氛圍,機關高效運轉,干部樂業敬業,機關各部門的工作都受到民建中央的表彰。良好的氛圍不僅使機關成為專干的“家”,更是廣大會員的“家”。  除了黨建理論研究外,我委參與了《廣西民主黨派簡史》、《中國多黨合作的八個里程碑》的撰稿,出版發行了盧湖山主委的專著《筆墨點滴》,編印了《廣西民建風采》畫冊。這幾本書對于多黨合作歷史、理論、民主黨派工作方面都有較為深入的論述,對于指導多黨合作事業和參政黨建設特別是民建工作有很強的針對性,必將為今后了解歷史、開展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借鑒。  三、圓滿換屆收獲政治交接的果實  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兩年后,迎來了2005年、2006年市級組織的換屆年。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玉林和貴港分別召開了代表大會或者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機構,順利地完成了換屆,進一步推進了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同時,防城港、賀州兩個市成立市委會,欽州市委籌委會以及百色市總支也成立了。無論是市委會換屆還是籌備成立新的市委會,我們都做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管干部的原則,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集中體現了政治交接的成果。南寧市委情況比較特殊,主委缺位3年,又是最后一個換屆。但是我們的會員仍表現出很高的素質,沒有亂。特別是盧湖山主委親自動員之后,大家迅速統一了思想,不管是普通會員、參加會議的代表,還是因工作需要從領導班子退下來的同志,都對換屆工作給予大力支持,盡管新的常委會只保留了一位同志,新的班子依然高票當選。  2006年8月15日,中共廣西區委劉奇葆書記對廣西各民主黨派區委會換屆工作的批示指出,換屆是一次集中的政治交接,從思想上到組織上全面進行。他要求各民主黨派的領導干部要十分重視,講政治、顧大局,確保換屆圓滿成功,所有黨派干部,都應經得起換屆的檢驗。我委于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兩次召開常委會會議,進行民主生活會,學習討論劉奇葆書記的批示精神。從盧湖山主委到各位副主委和每位常委都暢談了自己的認識,并表示要以“責在人先、利居眾后”來要求自己,從自身做起,起表率作用,在換屆工作中顧全大局,以會的事業為重,服從組織安排,尊重群眾的意見,正確對待換屆中個人的進退留轉。他們說,組織上換人了,思想上仍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在換屆中維護組織的統一和團結,努力通過換屆提升整個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一位已擔任兩屆常委的老教授深有感觸地說:“教育實踐成果主要體現在真誠、自覺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品好,領導集體團結、堅強、和諧。非常高興看到有一批人品好、能力強的同志接上來。”  開展政治交接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豐碩成果,提供了思想武器、組織保障、人才儲備和理論指導,將激勵我們進一步發揮優勢、體現特色,在新世紀新階段履行參政黨職能、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更大的成績,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