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鋼:用魚和魚網拷貝富翁
發布時間:2007-04-26 17:18:56
|
作者: 記者 陸梅紅
“我既要送魚,還要送魚網,我把創業方法和技術送給他們來拷貝富翁” 李建鋼是浙江天寶坊黃金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提到他不能不提一件事,2006年12月的《中國殘疾人雜志》封面,刊出了李建鋼到殘疾人徒弟開的金店作現場指導的一張照片。李建鋼沒有想到,只是因為他為殘疾人做了一些平凡的事,就榮幸地上了封面,而且被評為全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貢獻的先進個人。浙江省僅兩人獲此殊榮,并且此獎10年評一次,含金量自然非同小可。 李建鋼的思維和理念與他的年齡一樣年輕、新鮮,對慈善事業也有一套獨特的理念。他1993年創業,1994年還是創業維艱之時,就開始做公益事業了。因為當時自己也非常需要有人幫助,他想如果有人幫我就好了,由此他想到了去幫助別人。他從慰問老人、干點力氣活開始,然后幫困助殘,捐款捐物,并隨著企業的日益壯大,把這份“幫助人”的事業一直堅持下來。他在企業建立了助殘扶貧領導小組,自任組長;與省市殘聯合作,于2000年和2002年兩次舉辦殘疾人金銀首飾銷售和加工技能培訓班,共培訓49人;2002年5月,無償提供天寶坊300平方米場地和師資,開辟培訓基地,對全省19名殘疾人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強化培訓。結業時,學員不僅獲得省勞動廳頒發的鑒定和加工金銀飾品技工證書,每人還獲得李建鋼贈送的價值2000元的加工工具和工作臺。這19人遍布全省各地,其中許多人都開了自己的金店。 “我感覺承擔社會責任不在于企業的大小,財富的多少。這個社會上有許多貧窮的人也在互相幫助,因此,做慈善事業并不需要等到賺了很多錢才開始。我年輕,有力氣,沒有錢,搬搬東西總可以吧。”于是從簡單的慰問到殘疾人的技能培訓再到助學,李建鋼的慈善事業和他的企業一樣同步發展。如今,李建鋼正在新昌籌建一個扶貧基地,因為新昌是山區,經濟不發達。李建鋼自己不光助學結了許多對子,還準備擴大規模,把扶貧事業做得更大一些。 “做公益事業要看你拿出多少錢,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幫助別人應以物質為基礎,精神為紐帶,既要有效又要深入持久,沒有物質的捐贈看不到效果,但只是捐了一筆錢是不能持久的。”在李建鋼眼里,幫助別人有許多種。一種是物質的,所謂送人一條魚,對于老弱病殘和失學兒童雪中送炭,這些占了40%。但對于有能力發展的年輕人,就應該送魚網,占60%。“如果你今天送他50萬元,說不定過幾天他花掉了,只剩下30萬元,又過幾天只剩下20萬元,然后花完了,他又等著伸手要下一筆錢了,這對于社會來說沒有好處。”李建鋼很年輕,正因為年輕,他的慈善方式和前輩有所不同,他最想送的還是技術和自己的創業方法。魚和魚網都得給,與其捐一筆錢,為什么不把成功復制出來,這樣比單純地捐錢不是更有效嗎? 他經常去各個場所演講,講自己的經歷、創業方法、企業管理經驗及對人生的感悟,他希望用這張網讓更多人“釣”到自己的魚,而不是等別人送魚。為此,李建鋼成功地復制出了一個創業的典型--李建國,一個姓名與他聽起來像是親兄弟的殘疾人。 2000年,李建鋼向紹興市殘聯提出要招收殘疾人徒弟,李建國幸運地被選中。他在天寶坊學了兩年,學到了全套加工技術,2002年自己開店。開始生意不太好,兩個月后,轉了個地方開了新店。李建鋼非常關心他,多次給予指導,其間又招呼李建國到天寶坊培訓基地參加培訓。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李建國終于闖出了自己的一條新路。李建鋼現在還時常踏著青石板路,到李建國的金店看看。 這個成功在李建鋼看來比單純送錢意義更大。他說,做公益事業需要造血和輸血相結合,教會別人特別是殘疾人一種技能,一種生存能力,讓他們自立,這對于他們是一種激勵。“幫助別人是一種裂變。他自立了又會幫助別人,從艱苦環境中走出來的人尤其會如此。可以把幫助人的精神傳開去,這比一個人的力量要大不知多少倍。” “誠信不是我想不想要、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現代社會生存的基本要素” 做金銀飾品加工最忌缺量,一只三錢重的戒指送去翻新,交付時只剩兩錢半了,清洗過的金飾品足足瘦了一圈,清洗液中的沉淀物就是驚人的利潤。為了破除這一損人利己陋習,李建鋼在創辦天寶坊時就定下了一條規矩:“以誠信迎顧客,以誠信立市場。” “黃金、寶石貴重,顧客一下子難以斷定其內在工藝和質量,因而信譽在我們這一行尤其重要,這是黃金珠寶業中的第一位大事。”無論小生意還是大生意,李建鋼和員工總是以誠相待,在加工、經營中從不“做手腳”,因此,天寶坊招徠了越來越多的顧客。 創業初期良好的口碑,給天寶坊帶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天寶坊營業大樓地處紹興鬧市區的府橫街軒亭口,原來的房子是向私人租的,由于李建鋼的誠心和天寶坊的誠信,房東姚先生認定這位小伙子是誠信創業的有志青年,因而租房的4年中每年都不加租金,這為天寶坊的艱苦創業開了一個好頭。10多年來,在天寶坊,從沒發生過一次因公司信譽不佳而受顧客責難的事。2002年,李建鋼被中共紹興市委宣傳部和市工商局推薦為全市誠信典型的惟一代表,在浙江省政研會組織的一次會議上介紹誠信之旅。2003年4月,紹興市商業銀行首次向誠信企業授出200萬元信用貸款,得到了這筆貸款的是天寶坊,做擔保的就是天寶坊良好的信譽。自2002年紹興市政府開展每年一次的“市區最佳商貿服務企業”評選以來,天寶坊年年獲此稱號。在許多獎牌中,李建鋼最看重的是“浙江省誠信企業”這塊牌子,他特意將這塊金字招牌放大,高懸在天寶坊門口,他希望員工明白,這是一種莊嚴的承諾,一種告誡,更是一種無處不在的監督。 李建鋼說,“誠信不是我想不想、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一種現代社會基本的生存法則。如果我不誠信,那朋友會看不起我,家人會教育我。誠信應該是一種習慣,如果你不誠信,那你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李建鋼創業時有許多同行,有一些人弄虛作假,偷工減料,當時可能得了小利,回過頭來看,“現在你基本上已經看不到這批人了。”李建鋼風趣地說。“誠信不一定一開始就會有很大的好處,弄虛作假可能得一時的好,但那只是暫時的,而誠信卻是長久的。創業時是艱辛的,但一旦做出誠信來,回報卻是驚人的。現代社會,如果你不誠信,不要說發展,能不能生存都是一個問題。” 成功的要素究竟是什么?李建鋼講得最多是“學習”兩字,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我,幫助別人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大,而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對自我也是一種壓力,如果你自己不提高,也就不能長久地去幫助別人。 而現在,風華正茂的李建鋼最想說的是:“從社會賺了多少跟為社會做了多少相比,后者很重很重。”
(本網站注:李建鋼系紹興民建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