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多黨合作事業取得顯著進展--寫在各民主黨派省委會和省工商聯換屆之際
發布時間:2007-05-09 12:20:10
|
作者: 記者 蘇曉春 通訊員 楊衛敏 鄒志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國政黨制度的一大特點和優點。5年來,在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各級黨委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肝膽相照,同舟共濟,共同推動多黨合作實踐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
中共浙江省委把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加強我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大事來抓,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相關制度。中共浙江省委先后于2003年、2005年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并于2004年、2006年分別組織督查活動,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在新世紀新階段邁出了新步伐。 中共浙江省委積極支持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工商聯知情出力、履行職責。全省各級黨委認真貫徹重大問題協商于決策之前的原則,縣以上黨委普遍建立了重大問題的協商和通報制度。5年來,中共浙江省委召開協商會或委托有關部門召開協商會、通報會、座談會達73次;省委主要領導外出調研,多次邀請各民主黨派省委會主委或省工商聯會長同行,注重傾聽他們的意見。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部門和民主黨派、工商聯的對口聯系制度。自2002年以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工商聯共向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調研報告1200余篇,在人大、政協會議上提出議案、提案32000多件。全省約有1400余名民主黨派骨干、無黨派代表人士擔任政府及司法機關部門的特約人員,發揮著民主監督作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工商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渠道不斷得到拓寬,進一步推進了黨委和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在中共浙江省委和全省各級黨委的重視支持下,不斷涌現的黨外代表人士和黨外干部,已成為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各級人大代表中有黨外人士6875人,各級政協委員中有黨外人士12381人。全省縣以上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和司法機關領導班子中黨外干部已達815人。在全省實施的黨外后備干部“十百千工程”,更是為多黨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在中共浙江省委及全省各級黨委的支持下,我省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工商聯,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和社會聯系廣泛的優勢,大力開展各項社會服務和扶貧幫困活動,加強與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聯絡,為促進我省的現代化建設和推動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積極貢獻。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全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共開展各類社會服務活動3600多次,5萬多人次參加,捐建各類學校250多所,共引薦境外和國外捐贈項目5038個,捐贈金額24.36億元人民幣,引進投資17.88億美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包括到國內講學)208人次。 與此同時,在中共浙江省委和全省各級黨委的支持下,我省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以思想建設為核心的自身建設也不斷得到加強。多黨合作政治格局在我省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我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