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有聲促和諧--浙江省政協《政協視線》情暖民生
發布時間:2007-05-14 12:24:37
|
作者: 李宏;鮑蔓華
不久前,杭州市一位年逾7旬的老人在臨安旅游時突發腦溢血,由于當地醫院不肯出車將患者轉到杭州的大醫院進行就治,耽誤了送診的最佳時間,老人不幸離開了人世。這出悲劇在《政協視線》播出后,激發了人們對醫療衛生部門職責定位的熱烈討論,許多委員紛紛表示:醫院是救死扶傷的重要窗口,應盡一切可能挽救病人!
浙江省政協和浙江廣電集團、經濟生活頻道聯合創辦的電視欄目《政協視線》自2005年開播以來,就將貼近民生、關注民情作為欄目宗旨,兩年多過去了,《政協視線》辦出了特色,辦出了影響力,欄目的品牌效應日益顯現。
節目如何定位,是辦好《政協視線》的關鍵。原浙江省政協主席李金明在確定欄目實施方案時明確要求:“《政協視線》要為百姓和有關部門搭建一座協商、交流、參與、監督的橋梁,充分反映廣大群眾的意愿。通過《政協視線》,黨委政府可以聽到來自更多的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如何在“連心橋”上做文章?《政協視線》選擇反映社會新近發生的熱點、焦點問題,并請委員作時事點評,堅持委員視線和百姓視線相結合,關注大題材,引導大方向。一個數十人的黑勢力團伙把持南山路一帶,強行向過往車輛收取保護費。這個惡性事件在《政協視線》曝光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市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僅1個月就破案,一舉摧毀了黑勢力團伙。關注大病兒童的醫療保障、敦促城西居民生活區化工項目停建……一期期節目緊扣“連心橋”,得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提案、信息、民情熱線、各專委會開展的調研和視察等,都成為《政協視線》取之不竭的題材庫。節目在選題方面既關注社會的熱點、難點,也注重經濟社會發展的冷點、盲點,重在對問題和事件的剖析、點評和建議。每期節目播出后,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都非常重視,積極解決節目中所提到的相關問題。在《杭州廢棄礦山無人整治》的報道中,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潘圣明接受采訪,表示將加快整治速度,還當地青山綠水。《杭州天目山路加油站威脅周圍學校安全》播出后,西湖區教育局立即著手聯系石油公司協商解決方案。
《政協視線》開辦至今,鮮活的題材使政協民主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得到有機結合;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得到積極實踐;對提案辦理的追蹤報道,推動黨委、政府和政協自身工作不斷向前發展,使政協與黨政合心、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