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發布時間:2007-11-27 15:18:49
|
作者: 鄭富林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執政黨的重要歷史使命,也是參政黨的重要政治任務。民建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負有重要責任,并具有獨特優勢,應該而且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 樹立科學發展觀,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言獻策。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第一要務,也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第一要務。我們要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全體會員組織和發動起來,就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并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樹立科學發展觀,重點圍繞“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和我省“八八戰略”的實施,就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社會保障、金融體制改革、“三農”、就業和再就業、社會穩定等方面的問題,充分發揮本會的整體功能和群體優勢,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意見和建議。特別要認真研究繼承和創新、效率和公平、增長和發展、勞動和資本、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等一系列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大關系問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積極建言獻策。 堅持以人為本,為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獻計出力。目前,我國正進入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對于這一發展關鍵階段的特點,歸納起來有兩個:既是關鍵發展期,同時又是矛盾凸現期。民建要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抓住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組織相關力量,深入基層,深入社會實踐,利用自身優勢,幫助群眾(包括會員群眾)或政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要通過社情民意等方式,認真做好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為黨委、政府妥善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提供信息服務。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多做教育引導、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為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獻計出力。 參與社會實踐,扎扎實實做好社會服務工作。社會服務工作是民主黨派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參政議政工作的重要載體,是民主黨派面向社會層面發揮作用以造福于人民的重要途徑。在新時期,民建要進一步探索社會服務與參政議政相結合的有效辦法,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扎扎實實做好社會服務工作。 首先,要深入貫徹實施《民建中央關于加強扶貧工作的意見》,繼續推動民建的各級組織為解決“三農”問題辦實事,加大對扶貧聯系點的扶貧力度,積極開展多種形式(教育、科技、項目、就業)的支邊扶貧工作,幫助困難企業、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推動一方經濟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同時,要積極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做好“城鎮職工技能素質工程”、“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等就業和再就業的工作。 其次,要繼續貫徹落實民建中央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會議精神,利用組織優勢,積極推動東、西部的交流合作,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鼓勵和支持會員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會員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回報社會。民建中央創立的“思源工程”是民建新時期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的新舉措、新載體。開展“思源工程”,有利于充分發揮民建密切聯系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樹立民建參政黨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團結廣大民建企業界人士,以扶貧為宗旨,整合會內資源,更加有組織、有效率、有力度地開展社會服務工作;有利于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幫助廣大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民建的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要立即行動起來,積極投身于這項工程,為消除貧困、縮小城鄉差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功立業。 再次,要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在有效整合會內力量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探索與人大、政府的有關部門、兄弟黨派、社會團體等有關單位建立經常性聯系,借助于本黨派外的專家、企業家等社會力量的作用開展多形式的合作交流,拓寬社會服務渠道,形成優勢互補,在更高的層次上開展社會服務工作。 發揮知識層成員作用,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民建除經濟界人士外,還有一部分是從事教育科學文化工作的知識分子會員,他們既是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創造者,又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傳播者,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思想道德建設是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重要內容,他們對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知識層成員要努力生產出更多精品力作,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時,要充分發揮知識層成員的作用,在全社會大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倡導科學精神、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而努力,既幫助群眾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又幫助群眾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作者系民建省委會宣傳處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