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黃小杭呼吁:浙江世界遺產要有零突破
發布時間:2008-01-18 19:04:41
|
作者: 記者 李敏 葉海 通訊員 陳江英 朱修萍
黃小杭,公眾視野里的他并不陌生。“新建杭州大學”、“保留浙江展覽館、搶救優秀現代建筑”……這些進入輿論的呼聲,讓大家逐漸熟悉了這位對參政議政深懷熱情的委員。 正在召開的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民建浙江省委會提交了“迎接浙江世界遺產零的突破”的團體提案和大會發言,這已是民建省委會自2000年以來第10次追蹤呼吁浙江“申遺”問題。該提案主要執筆人正是九屆省政協常委、十屆省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黃小杭。
  世界遺產,浙江的“軟肋” 經過多年的努力,浙江申遺有了重大進展,從2008年起,一批浙江優勢項目陸續進入正式申報、實地考察和投票決定的關鍵階段。 早在2006年國家公布了新的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其中建設部主管的自然遺產30項,浙江為零。浙江經濟實力名列全國前茅,但世界遺產卻是浙江發展中遲遲未能解決的弱項和“軟肋”。現在爭創企業國際名牌已經成為政府、企業的共識,爭創自然、文化國際名牌涉及一個景區、一座城市,影響不亞于一個企業。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四位一體的發展中,要進一步重視世界遺產的意義,堅決克服部份地方存在的“可有可無”和“畏難退縮”情緒。新一屆政府要傳好申遺的“接力棒”,擔負重任,加速前進。 申遺必須做好哪四件事?黃小杭委員心里有譜:一是成立申遺領導小組;二是制定浙江申遺的規劃;三是制定保護世界遺產的地方性法規;四是成立申遺專家委員會,保證申遺的科學性和規范化,避免走彎路。
浙江申遺項目可“三梯隊”進行 黃小杭認為浙江可進行三梯隊申遺項目的準備。首要的是,加快推進丹霞地貌、大運河、西湖等項目正式申遺。 中國推出的2008年項目是福建土樓、江西三清山;2009年是嵩山歷史建筑群、五臺山。2010年以后的名單未定,但自然遺產的首選項目是丹霞地貌(包括浙江永康的方巖、江山的江廊山);文化遺產的首選項目是陸上絲綢之路,備選項目有大運河(包括浙江段)、杭州西湖等,同列備選項目的還有全國10多個項目。 “因此,爭取2010年申遺成功,就必須從現在起抓緊加快各項準備工作。面對群雄并起,競爭激烈,誰能搶先取決于兩點:一是申遺項目自身的優勢,符合遺產條件;二是遺產申報的積極性,各項準備工作程度。在符合遺產條件的前提下,誰主動誰就搶先。”黃小杭說得很堅決。 黃小杭委員期待,丹霞地貌可能成為2010年浙江申遺零突破的功臣。 而大運河,它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并稱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在浙江境內有120多公里。2004年,國家文物局提出并啟動大運河申遺,近幾年籌備進展順利,浙江段走在全國前列。 西湖,它是中國超一流的風景名勝區,近幾年通過綜合治理,西湖更加美麗,政府積極申遺。因此,西湖成為2010年之后浙江單獨申遺的最有希望者。黃委員認為,當務之急是在綜合保護工程基礎上,以世界遺產為標準,進一步治理西湖。 另外,黃小杭提到的第二、第三梯隊申遺項目,包括良渚遺址江南水鄉古鎮,雁蕩山,海上絲綢之路(包括寧波段)、天目山、上林湖越窯遺址等。
浙江申遺進入最好時期 發言里,黃小杭呼吁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浙江發展戰略中,要考慮并增加申遺的因素和要求。“未來浙江應該有一流的工業園區,一流的繁華城市,一流的自然文化遺產。” 在保護遺產上,他建議既要制止“建設性的破壞”,更要防止“保護性的破壞”。隨著科學發展觀逐步落實,對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的建設性破壞已經相當程度上被制止,而同時以“保護”的名義,卻對文物古跡毀真跡改建假古董,對文物景點過度商業、旅游開發,或任真跡風雨飄搖而大肆投資建仿古景點等現象時有發生。而世界遺產的要求是維護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 浙江申遺正逐步進入最好時期。近十年來,民建省委會對浙江申遺先后十次建言獻策,希望到2020年能有3—5處世界遺產。黃小杭委員認為,浙江申遺成功指日可待。
人物名片 在政協參政議政舞臺上,黃小杭孜孜耕耘,五年里共撰寫并被采用約40篇建言獻策稿件。 黃小杭先后從事過經濟、新聞工作,下派掛職負責城建、交通、環保、旅游等部門。較長時間的秘書、記者和參政議政經歷,使他習慣于思考黨委、政府關注的焦點難點問題,平時潛心調研,自己動手寫稿。他在每年的省政協會議上都提交兩篇大會發言。 關注社會熱點,為人民群眾鼓與呼,是黃小杭建言獻策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