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自浙江兩地入選全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以來,2023年科創貸款余額破6000億元,年內兩地已推動20余家科創企業上市。然而,五個長三角試點城市一年僅召開一次相關工作會議,這一現狀,被省政協委員、民建嘉興市委會專職副主席章純敏銳地捕捉到,進而引出“深化科創金融改革,打造高標準科創金融先行引領區”提案,建議統籌建立省市聯動和長三角試點市間區域協同機制。
除了長三角信息資源集中于上海、杭州,信貸市場分割、產業引導基金局限本市,“一地創新、多城共享”的效果遠未實現,章純還發現,浙江省與試點市兩級聯動、杭嘉試點市之間聯席聯動發展機制尚未建立,政府引導基金資金沉淀普遍存在,政府產業基金投早投小方面明顯不足,知識產權質押評估和處置方面有待突破,科創金融風險分擔機制有待健全。
“南京率先探索建立了省市區三級聯動,凝聚科創金融合力,推進混合型科創票據科創金融產品模式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我們可以借鑒,在省級層面成立省科創金融改革領導協調小組,加強對試點市的指導,推進金融部門出臺制定政策措施,金融機構總行總部與浙江省簽署戰略協議并制定行動方案。”章純表示,兩個試點市之間可舉辦“高質量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推進大會”,加強聯動和經驗交流。她建議杭州市概念驗證中心向縣市聯動,使創新主體能夠更準確地評估專利的技術可行性。
章純認為,科創金融區域協同方面,G60科創走廊建設的聯動機制值得借鑒。“通過央地聯動、區域協同,要有效依托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高端技術轉移平臺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上的優勢,加強橫向合作。”她建議積極爭取上海股權交易中心浙江分中心的建立,探索財政補貼跨區域協同機制,嘗試跨區域產業引導基金的投資新模式。
完善科創金融保障體系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章純建議試點市發揮國有資本的引領帶動力量,鼓勵國投公司發科創債,將募集資金以股權形式投資科創企業,有效激活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領域的精準支持和資金直達;籌劃設立以企業、民間為主要來源的“耐心基金”,建立分級分類資助體系,重點支持長三角“2035”(即20~35周歲)的青年科研人員潛心科研;以及加強科創金融人才引育,完善中介服務體系。本報記者 趙琦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2024年1月26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