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在舟山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市政協常委、民建市工委專職副主委劉娜代表市工委作題為《加快實施城市有機更新行動 全力提升現代海洋城市品質》口頭發言。
城市有機更新,為的是以“更新之力”再造發展“生命力”,賦能城市新活力。近年來舟山不斷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步伐,舊房變新樓、老路變新道、舊巷變新街等變化可觸可感。但相較周邊城市,我市在推動城市漸進式更新的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整體規劃統籌不強。整治提升工程缺乏系統規劃性和前瞻性。二是城市宜居不足、個性欠缺。具有舟山特色的海洋名人歷史文化挖掘不夠,公共空間還需進一步拓展。三是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緩慢。數字賦能城市治理較為薄弱,城市建設與治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為此,建議:
一、提升更新精度,實現城市體檢全覆蓋
一是完善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從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等方面創設指標體系,明確功能定位,確定更新重點,查擺問題短板,科學制定專項改造計劃。二是運用城市肌理先進理念。突出“海”味,確定有機更新地塊的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用地性質、開發強度和建筑風貌等主要規劃指標,打造山、海與現代感一體融合的特色城市。三是建立城市體檢專業團隊。構建城市體檢專家、城市體檢觀察員、城市體檢志愿者三維共建的城市體檢體系,從城區到街區、社區,為住房、小區配套設施安全等諸多關系群眾住行的問題精準“把脈”“問診”“開方”。
二、提升更新溫度,實現城市品質再提升
一是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推動清潔能源公交全覆蓋,及早布局輕軌與高鐵無縫銜接。做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減少“馬路拉鏈”現象。開展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提升行動,加強公共衛生應急設施建設,實施城市安全韌性建設工程。二是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加強人口過密地區功能疏解,增設城市書房、休閑驛站、郊野公園等公共便民空間。進一步活化利用好定海古城人文歷史遺存,打造舟山濱海景觀長廊環線,推進具有舟山辨識度的彩色景觀打造,以城市更新彰顯特色風貌。三是補齊產城融合發展短板。在保持城市文化“原味”的基礎上培育新功能、植入新業態,讓老街區成為新網紅。合理改造城市棕地,注重項目設計改造的精確度,使棕地改造產生更好的綜合效應。通過城市有機更新推動土地再利用,不斷優化城市產業空間布局,引導我市現有產業改造升級。
三、提升更新速度,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
一是推進綠色低碳集成改革。加快發展海洋綠色低碳項目,不斷提升治理修復效能引領,大力發展藍碳經濟。實施城市綠色低碳建設工程,探索建立適度超前、低碳安全的綠色基礎設施體系,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二是堅持數字賦能城市治理。推進“城市大腦”建設,統籌規劃建設“物聯、數聯、智聯”共享統一的城市數字底座,推動國土空間基礎信息與住建、城管、水務等智慧管理平臺融合共享。推進城市治理“一網統管”,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三是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推動形成以注重質量效益、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政府、企業、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開發建設新格局,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城市有機更新,形成政府與市場協同聯動機制,為城市有機更新提供長效動力。
同時,千島共富委員行融媒直播也第一時間傳遞了民建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