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辜勝阻:一個提案造就風險投資黃金十年
發布時間:2008-03-04 17:19:32
|
作者:
日前,民建中央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了“全國政協風險投資提案十周年紀念座談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榕明、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樓志豪和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證監會、民建中央等相關部門的領導,一批風險投資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出席了座談會,回顧了1998年由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提出的全國政協風險投資一號提案的背景、意義、對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產生的影響,探討了當前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主持了座談會,他在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創新型國家建設,離不開企業技術創新和民眾的創業創新活動,離不開風險投資事業的健康發展。風險投資的功能并不單純地在于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及其產業化的資金短缺問題,而是可以形成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一套較為完備的制度功能體系。從總體來看,風險投資制度之所以對創新型國家建設重要,是因為它有獨特的五大制度功能:  一是要素集成功能。任何一種產業的發展,都是資本、土地、勞動、信息、技術和管理等多種生產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風險投資過程中,接受投資的風險企業普遍采用員工持股和股票期權制度,以此來充分調動人力資本的潛能。風險投資能把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管理、市場等各種經濟資源集成一個系統,形成有效配置,提高要素使用效率。  二是篩選發現功能。為了降低風險,風險投資公司通常吸納了技術、金融和管理等各方面專業人才,并根據創業者的素質、投資項目和技術的市場前景、產品的獨特性和環境威脅抵抗能力等多項標準進行篩選和評估,并做出投資決策。因此,風險投資的決策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市場篩選的過程。風險投資的項目選擇強化了投資者的競爭,突出了市場決定的功能。  三是企業培育功能。風險投資的過程本事就是一個不斷培育企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促使其不斷成熟的過程。形象地說,風險投資就是把“雞蛋孵化成小雞”的過程。據統計,2007年,242家上市的中國企業中有VC/PE支持背景就有94家,約占40%。搜狐、阿里巴巴、百度等企業的成長,以及張朝陽、馬云、李彥宏為代表的中國第三代企業家的崛起和成長,都離不開風險投資的企業及企業家培育功能。  四是風險分散功能。高技術企業創新活動往往是“成三敗七、九死一生”,這就決定了創新活動的組織形式和資金來源不同于一般的經營行為。風險投資家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與創業者共同承擔創新科技企業所面臨的技術、市場、財務與管理等方面的風險;風險投資的運作一般采取有限合伙制的形式,通過組建風險投資基金,廣泛吸收社會閑散資金,從而提供了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風險社會化承擔機制。  五是資金放大功能。風險投資公司把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大公司、共同基金、富有的個人和外國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組成風險投資基金,通過專業的運作對急需資金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并獲得高額回報。以有限合作制建立起來的風險投資資金,一般合伙人在基金中的投入通常只為1%,風險投資因此獲得了100倍的資金放大。可以說,風險投資是“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具有資金放大的功能。  回顧過去,我國風險投資走過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特別是1998年民建中央向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提交《民建中央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掀起了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的一輪熱潮,同時促進了中國新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中國新的一輪創業高潮,催生了一大批依靠風險投資、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的中國第三代企業家,也培育了一批發展較快、實力較強的本土風險投資企業和風險投資家。2007年,我國風險投資總額比上年增加82.7%。具有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支持的近百家中國上市企業,融資總額達340.53億美元,風險投資事業取得突破性發展。展望未來,今后的十年將會是我國風險投資“從弱到強”、充滿機遇的十年。第一,從宏觀經濟發展的勢頭看,我國經濟仍將保持穩步較快的增長;第二,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背景下,技術創新和創新創業企業將越受重視,風險投資將獲得一個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第三,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和完善,特別是創業板的推出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將使風險投資獲得最方便、最主要的退出渠道,直接推動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和壯大;第四,經過了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社會各界對風險投資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加強、風險投資市場逐步規范、相關法律不斷完善、風險投資人才素質不斷提高、風險投資家不斷涌現、投資結構和投資策略不斷優化,為中國風險投資走向成熟和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辜勝阻呼吁,要以長遠眼光和全局視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力推進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充分發揮風險投資的制度功能,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的風險投資家、企業家和科技人才,活躍創新創業活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使我國早日步入創新型國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