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提案:農村環境污染防治 亟待關注
發布時間:2008-03-05 08:21:51
|
作者:
提案背景: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承受著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帶來的巨大壓力,與工業和城市的環境污染治理程度相比,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尤為突出。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制約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農民收入的穩步增加和農村生態環境的妥善保護,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和加強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防治。
提案摘要:
一、摸清我國農村環境的總體狀況,編制《國家農村環境污染防治規劃》。應盡快開展對我國農村環境質量狀況的全面調查,查清包括農村土壤、水和大氣在內的農村基本環境要素質量的情況,全面準確地掌握全國農村環境質量的總體狀況、污染類型、分布特點、污染范圍、污染程度、污染種類及其來源,在此基礎上編制《國家農村環境污染防治規劃》。
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應加快推廣節約型技術,全面實施好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化肥機械化深施、精準化施肥、診斷施肥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加快高效節約機械的研發,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推廣低容量噴霧技術。大力發展農村沼氣項目,把養殖場建成清潔能源中心、有機肥供應中心和廢棄物處理中心。實施規模農業生態建設。積極推廣農業清潔生產,將實行農業清潔生產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 
三、增強全社會的農村環境保護意識,培養農民群眾良好的生活習慣。應把農村改廁作為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的治本措施,積極探索農民群眾自主管理的村莊保潔機制,對農村生活垃圾普遍實行定點封閉式堆集,有條件的地區應推廣“村收集、鄉鎮運輸、縣處理”的處理模式。
四、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事業的投入。應加大中央財政資金用于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轉移支付力度,明確資金的渠道、用途和部門責任,落實資金,加強監管。
五、建立農業生態補償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戶采用清潔生產方式,在對農業生產者進行補貼時將補貼與農戶是否采用了節約型、友好型的農業技術相掛鉤,對采用了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施用有機肥等肥料合理使用技術的農戶給予補貼,對選用了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藥的農戶給予補貼,對畜禽糞便進行資源化處理利用的規模化養殖場也應給予補貼。
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制定具有強制性的防治農村環境污染的政策法規。
七、完善統籌城鄉環境保護工作的體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