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招待會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時間:2008-03-07 14:10:19
|
作者: 民建會員楊揚/攝影
據人民網報道,3月6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舉行記者招待會,我國八個民主黨派領導人在中外記者面前首次集體亮相,講述他們作為參政黨與中國共產黨一起合作共事的經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出席記者招待會。  在答記者問間,有美國之音記者提問:“建國之初,民主黨派在新政權里聯合政府有議員,當時并無執政黨和參政黨之分,可是40年之后,到了1989年,民主黨派變成了所謂的參政黨,請問各位主席,參政黨地位是永久性的不可變更的嗎?為什么?”陳昌智主席就這一問題作了回答。  陳昌智主席說:“中國的政黨制度,有它自身的特點。剛才你在表述的時候,已經表述了政黨制度的特點。中國共產黨執政,民主黨派參政,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有一個歷史的過程。它是由歷史特殊的條件,它是由一個國家的國情,它是由一個國家的性質所決定的。我們這個政黨,中國民主建國會建立于1945年,那時國民黨執政搞獨裁、搞內戰,所有的黨派都反對獨裁、反對內戰,因而和共產黨的宗旨和共產黨的思想一致了。自然而然就和共產黨走到一塊了。曾經有人說共產黨現在掌權了,所以說,你們只能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我說不對,需要很好的學習我們各個黨派的歷史。我們在解放以前,在國民黨掌權的時候,我們并沒有說要去接受國民黨的領導,當時我們就在我們的文件里清楚地寫下了接受共產黨的領導,那時候共產黨沒有掌權。如果愿意的話,可以翻閱一下我們黨派的歷史。”  “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們各民主黨派親眼所見,現在可以說世界人民所見,共產黨能夠領導這個國家,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這個國家。除此之外,沒有一種政治力量可以擔負起這個讓中國繁榮昌盛、讓中國人民富裕生活的歷史任務。因此,回答你,我們認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使中國人民的地位不斷提高,使中國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這是全世界所公認的。”陳昌智主席精彩的回答博得現場一片掌聲。    在此之前,陳昌智主席還就民建的一些情況,作了如下簡要介紹: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下午好。以前和朋友們見面多數是在安全生產事故處理的通報會上,今天是作為一個黨派的負責人和朋友們見面,我也正在實現這個角色的轉變。我是去年12月在民建九大上接替了我的前任成思危同志,被選為民建中央的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一個參政黨。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于1945年12月。60多年來,我們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創偉業,為推動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為推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朋友們都應該很清楚了,民建的特點就是以經濟界人士組成為主,和經濟界人士有廣泛的聯系。我舉幾個數據可以說明,我們的成員在去年底是10.8萬人,到現在超過11萬了。其中75%是經濟界人士,有62.9%是企業界的人士。企業界中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還有廠長,占了我們會員總數的13.9%。大家可以從我這幾個數據里面清楚地看出,中國民主建國會主要是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  “由于我們構成的特點,或者說由于我們民建會的特點,就決定了我們把經濟建設、把經濟工作作為了我們參政議政的重要內容。我們在很多方面,比如說經濟如何又好又快地發展,如何做到節能減排,如何改革財政和金融體制,如何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如何幫助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等等,我們都提出過很多的意見和建議。當然我們也很關心社會發展的問題,關心民生的問題。關于社會保障、關于農民工的問題,還有關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我們都做過很多的調查研究。”  “另外,我們在工作中創造了“一個工程、兩個論壇”的品牌。“一個工程”就是思源工程,我們組織我們的廣大會員投身到扶貧開發的事業中去的工程。這個工程,我們還成立了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去年成立的時候,募集捐款達到4000多萬,2月29號,我們就思源工程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可能有的朋友都到了會場。在這個會上,我們再次募集捐款4000多萬,而且我們已經在扶貧的工作中投入了2000多萬元。”  “兩個論壇一個是風險投資論壇,一個是非公經濟發展論壇。第一個論壇我們已經舉辦了9屆,第二個論壇我們已經舉辦了5屆。在國務院有關部委的支持下,在一些省政府的支持下,這兩個論壇已經成為促進風險投資事業、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高峰會議。”  “今后我們的工作,我想是圍繞“一個中心”,做到“兩個提高”。“一個中心”就是以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重要任務為中心,我們的參政議政工作就是要圍繞這個中心進行。“兩個提高”,一個是提高我們履行參政黨職能的水平;再一個就是提高我們自身建設的能力。時間關系,我不多說。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