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4500萬,這是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我國失能失智老人數量。為了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2016年,社保“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應運而生。截至2022年末,全國已覆蓋49個城市、1.7億人,超120萬人享受長護險待遇。
“目前符合長護險待遇享受條件的人員僅占總人口的4‰左右,且以老年人為主,影響了參保積極性。”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會主委陳小平接受銀柿財經采訪時建議,擴大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指以長期處于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保障對象,重點保障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的制度。
在2016年和2020年,我國先后在兩批共計49個城市試點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陳小平在調研中發現,長護險在各地具體實踐中仍然面臨試點范圍偏窄、保障范圍較為單一、籌資風險仍然存在以及服務供給有待優化等問題,離‘兜好底’的目標仍有差距。
在試點范圍方面,陳小平直言,目前的試點存在局限性,很難提供可有效復制的經驗,且無法形成完善的監管機制。
據了解,眼下各試點城市都在積極嘗試切合本地實際情況的長護險政策,待遇給付方式也不盡相同,大部分試點城市以提供上門服務為主,部分城市還向失能家庭發放護理補貼。
“建議明確長護險與衛健老年護理需求評估、老年人能力評估和殘疾人等級評估的政策邊界,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和部門評估結果互認機制,保證全面覆蓋的情況下避免重復享受。”陳小平表示。
如何打破單一的籌資渠道,實現資金多元參與,是推行長護險制度需要破解的另一難題。陳小平指出,從短期來看,醫保基金結余和財政補貼基本能夠滿足長護險試點的啟動基金需要,但從長期看,醫保資金支付壓力不斷增加,財政難以長期補貼,長護險籌資將難以持續,基金使用保障存在風險。
調動商業保險公司的積極性,讓長護險和商業保險統籌發揮協同作用,這在陳小平看來也非常必要,“應該鼓勵有條件的省建立健全以政策性長護險為主體,通過商業保險設計推出中高端長護險產品作為補充,實現兩者錯位發展,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需求”。
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加快培養專業照護人才隊伍是其中關鍵一環。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長護險重在解決護理人員和經費問題,目前試點地區尚未形成健全的經辦管理和服務體系,尤其照護服務資源普遍缺乏,護理人員隊伍缺口大、專業性弱。
社會認同低、薪酬待遇低、職業發展空間有限,導致養老服務行業人員招不來、留不住,特別是具有醫養結合技能的長期護理服務人員十分緊缺。對此,陳小平建議,應加強現有護理人員隊伍建設,加大護理人才開發力度。“
一是要加大對現有護理人員隊伍財政補貼力度,在財政安排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項目經費中,適度提高養老護理員補助支出;二是要進一步發展高層次全日制護理專業教育,培養高端護理人才,重視高層次的全日制護理專業的教學,可以把老年護理單獨列為一個專業,提高專業化程度。”陳小平最后表示。
(來源:銀杮財經客戶端,記者王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