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75周年,也是民建先賢施復亮先生誕辰125周年。為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引領,重溫多黨合作歷史,5月9至5月12日,民建市委會赴民建發祥地重慶開展“循跡溯源”主題教育活動,與重慶民建聯合拍攝紀念民建先賢施復亮先生的短視頻,并與當地民建交流會務。民建市委會專職副主委王紅霞,市直四支部主委周志平、副主委葉蘇玲、部分骨干會員參加活動。
尋根溯源 不忘初心
在西南實業大廈——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舊址陳列館,金華民建一行實地學習了民建為什么成立、民建如何成立以及民建成立后的發展歷程,身臨其境地回望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民建先賢們為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內外獨裁,在重慶發起成立民主建國會,從此投身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光輝歷史。陳列館里以大量的圖片、文字、雕塑等展示了那段崢嶸歲月,讓會員們深有感觸。
在曾家巖50號周公館舊址、桂園,會員們學習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在重慶談判期間的工作情況,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國民黨統治區這個特殊環境中歷經艱辛,培育和形成的偉大紅巖精神。這里也見證著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和衷共濟、共商國是的光輝歷史。
在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大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仔細觀看展覽、認真聆聽,深入了解、回顧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及統一戰線廣大成員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探索改革路、奮進新征程的動人故事。 在民建展區,陳列著很多珍貴的照片與歷史文物,反映了民建成立以來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風雨同舟,為中國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做出的重要貢獻。走進特園,“康莊”即在眼前,著名民主人士鮮英曾居住在此。鮮英字特生,所居宅院故名“特園”。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等領導人在此居住和會見各民主黨派領袖、知名人士和社會賢達,大家在此暢所欲言、共商國是。特園見證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開展統戰工作的歷史,見證了中國多個民主黨派走過的歷史道路,娓娓道出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必然性。
攜手合作 紀念先賢
為紀念民建先賢施復亮先生誕辰125周年,民建市委會帶領市直四支部會員,前往重慶南山取景,拍攝施復亮先生在重慶支持抗戰為主題的微電影。影片的拍攝得到了民建重慶市委會的大力支持,重慶南岸區民建專門聯系了符合故事情景的拍攝場地,微電影的女主角也由重慶南岸民建會員楊媛媛擔任。
故事背景為施復亮帶著家人離開家鄉浙江金華葉村,與葉波澄協商創辦上海進化書局。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不斷升級, 1940年將書局遷往抗戰時期大后方印刷出版的中心重慶,并改名為南方印書館,施復亮任總編輯、代總經理,鐘復光參與編輯和財務工作。在重慶期間,施復亮多次得到周恩來副主席的教育幫助,積極參加各種群眾性的政治活動,揭露國民黨的假抗戰、真反共的陰謀,為抗戰到底、爭取最后勝利獻計獻策、奔走宣傳。
在重慶南山的拍攝現場,劇組當天拍攝了其中愛國民主人士聚會的片段,故事以給施復亮、鐘復光夫婦即將出生的孩子取名字為切入點,演繹了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名字的由來,再現了當時抗戰大后方重慶的緊張時局,講述了重慶各界民主進步人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幫助下堅持抗戰、堅持斗爭的故事。當天下午,金華、重慶兩地民建會員抱著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各自分工、攜手合作,圓滿完成了拍攝任務。拍攝現場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大家在拍攝過程中既增進了友誼,又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
交流座談 共謀發展
在重慶南岸區,金華民建與重慶南岸民建舉行了交流座談。王紅霞介紹了金華民建近年來在組織建設、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打造的亮點、特色和品牌。民建重慶南岸區委會專職干部羅欣介紹了重慶南岸區基本概況和南岸民建工作情況。會上,與會人員分別進行了自我介紹,并就企業發展、業務合作等方面進行了交流。雙方一致表示,要加強溝通聯絡,進一步促進雙方交流和友誼,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弘揚先賢精神和民建優良傳統,為地方經濟、民建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后,金華民建一行前往民建南岸區委會同心實踐基地,學習南岸民建創新聯農助農方式,助推鄉村產業振興的先進經驗和優秀做法。
學習交流期間,金華民建一行還與重慶大足民建交流會務,參觀了重慶人民大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