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華常委代表民建中央發言: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發布時間:2008-07-09 10:45:03
|
作者:
服務外包作為世界經濟新一輪加工方式革命和產業轉移的潮頭,發展異常迅猛。目前,全球財富1000強中95%的企業已經制定了服務外包戰略,去年全球服務外包業務支出總計超過12萬億美元。作為新興產業,服務外包對于渴望迅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發展中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數據顯示,制造業的增值最高不超過15%,而服務外包業的增值則高達100%。服務外包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來料加工制造業的20倍,而資源和能源消耗只有制造業的20%。從促進就業看,服務外包業是人才資源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 我國服務外包業發展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印度。印度的服務外包比我國早起步10年左右,去年印度服務外包業務總額高達481億美元,是我國的24倍。我國的主要差距在于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不足:一是缺乏清晰的產業定位,甚至概念都很模糊,我們雖然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方針,但政策體系、要素配置體系還沒有脫離以制造業為重心的框架。二是缺少專門的支持政策和優惠政策,只能“左靠右靠”借其他產業優惠政策的光,因而常常受其他產業門檻的阻礙。三是教育培訓體系不適應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實際要求。我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雖然多,但大多知識結構單一、專門技能差,只有大約10%的工科大學畢業生能夠勝任服務外包企業的工作。四是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有待提高。國際發包企業一直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存在一定憂慮,阻礙了設計研發服務外包向中國轉移。五是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缺乏權威性的行業組織,加上企業規模小、產業聚集度低,還未形成“中國服務”品牌的國際影響和競爭力。 為此,呼吁把發展服務外包業提升到國家產業發展的戰略層面,盡快明確定位,完善政策,營造環境,像支持軟件產業那樣大力推進服務外包業發展。建議制定國家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對該行業給予獨立定位,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鼓勵服務外包企業聯盟,組建服務外包企業協會,注重打好“整體牌”,鼓勵采取企業聯盟和企業協會的方式對外接單,擴大接單能力,提高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