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系統部署,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在這樣重要的歷史節點,浙江應該交出怎樣的答卷?
最近舉行的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全會強調,要永葆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勇氣和銳氣,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全會清晰畫出了浙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施工圖”“路線圖”。
在浙江,沿江百姓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搶潮頭魚靠拼命”。潮頭推擁、驚險恢宏,與潮共舞、踏浪爭雄的弄潮兒,展現著高超技藝與過人膽識。只有勇于追浪,才能收獲江海的饋贈。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勇做時代的弄潮兒,乘風破浪“身姿矯健”,一往無前“出手不凡”。
面對新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弄潮兒該如何奮勇爭先?
弄潮兒前行的動力是什么?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2016年,在杭州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的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這句宋詞信手拈來,贊揚不畏艱險、勇立潮頭、敢于勝利的“弄潮”精神。
生生不息的“弄潮”精神,始終涌動在浙江人的血脈里。回想改革開放之初,浙江手里的“牌”并不好,在自然資源等方面無優勢可言。然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從100多億元增長到去年的超8萬億元,在全國的排名從十多位升到第四位。
回望二十多年前,在經歷經濟快速發展之后,浙江面臨“成長的煩惱”。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正在生產的缺電、正在建設的缺錢、正在招商的缺地。在他的親自擘畫下,浙江走上“八八戰略”指引的道路。二十多年來,浙江發展的“含綠量”越來越足,含金量越來越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進入新時代的十多年來,浙江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5個萬億臺階,到去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311元,連續39年居各省區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連續11年呈縮小態勢。變化是肉眼可見的。浙江鄉村經常“美上熱搜”,連一些外國博主都被吸引,感慨“浙江鄉村為何那么美麗和富裕”。
從自身看,浙江的變化可謂“逆天改命”;放在全國看,浙江交出的成績單十分亮眼。浙江是如何做到的?其密碼無外乎“改革”二字。
對此,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就作出過深刻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之路就是改革創新之路”。
有一個扎著麻花辮、愛笑的溫州姑娘,被研究浙江經濟的人百提不厭。她叫章華妹。1980年12月11日,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為她頒出了全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由此,浙江民營經濟逐漸如繁花般怒放。今天,浙江民營經濟已經如浪奔浪流,600多萬浙商遍布全國、200多萬浙商闖蕩世界。
同樣,回望“八八戰略”的誕生,我們就會發現,這正是“發展”與“改革”之間的一問一答。習近平同志針對新世紀浙江發展遭遇的新的“成長的煩惱”,作了深入調研和深邃思考,將改革的理念、方法、要求貫穿于實施“八八戰略”全領域、全方位、全過程。
義烏是世人觀察浙江的一扇窗口。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多次到訪義烏小商品市場。當時,義烏發展面臨融資、進出口通關等難題。針對這些體制機制上的不適應,習近平同志生動形象地指出,小孩子成長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給成長快的孩子換上一件大衣服”。在他的推動下,浙江對義烏史無前例地下放管理權限。義烏,依靠改革名揚海內外。
新時代十多年來,改革一直在路上。浙江以“八八戰略”為總綱領,先后推出“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數字化改革、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等全局性重大改革。據統計,浙江累計獲批改革試點600多項,400多項改革經驗從浙江走向全國。
到浙江各地走一走,你就知道改革的烙印有多深。我們在采訪中注意到,面臨一項工作,很多浙江黨員干部都習慣問幾個問題——“能不能做得有些不一樣?”“還可不可以更好一些?”“在國內拿得出手嗎?”這些提問,反映出的是大家敢于改革、敢于突破的勇氣。
何以最浙江?唯有改革。改革是浙江大地上最激動人心的樂章,是浙江點石成金的“魔法棒”。
先行者的使命何在?
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寄予厚望,賦予浙江打造“重要窗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光榮使命,勉勵浙江“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期間,賦予浙江“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新定位新使命,強調要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續寫新篇。
浙江唯有挺膺擔當,義無反顧地扛起責任。
先行者,理念要先導。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了6個年頭、1600多個日日夜夜,在省域層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八八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浙江精心擘畫的省域發展的全面規劃和頂層設計。先行者,就要突出全面對標,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不折不扣落實。先行者,就要突出以“八八戰略”為統領,堅持好、運用好“八八戰略”蘊含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場觀點方法。
先行者,做事要爭先。別人在做的事,浙江要做得更好;別人還沒開始做的事,浙江要先做起來。就拿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來說,沒有先例可循,也無可借鑒經驗。浙江必須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和推進共同富裕的痛點堵點,加快打造更多標志性成果,讓群眾獲得感更強。同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浙江必須走在前,得高分。
先行者,迎難要先上。變化多端的潮向、起伏不定的浪濤,弄潮兒需與浪濤搏擊。行進至今,“低垂的果子”都摘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面對“既要、又要、還要”的多目標追求和“兩難”“三難”甚至“N難”的重重約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只有啃下一塊塊難啃的“硬骨頭”,將相互糾纏牽絆的難點卡點破解打通,才能打開浙江發展新境界。“勇立潮頭”之后,如何“永立潮頭”更是值得深思。
新的“成長的煩惱”如何破除?
成長便避免不了煩惱。本世紀初,浙江率先遇到“成長的煩惱”。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為解決“成長的煩惱”開出了“總藥方”——“八八戰略”,辟出了一條發展的光明大道。
如今,浙江在新的發展階段遇到新的“成長的煩惱”:不僅面臨著資源要素缺乏、發展動能減弱、發展空間受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四大難題”,還存在著科技自立自強、產業轉型升級、民營經濟創新蝶變、統籌安全發展的“四道關口”。
解決煩惱,關鍵還是在于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對照三中全會《決定》,浙江全量梳理貫徹落實的改革項目380多項,謀劃提出14項牽一發動全身的攻堅性改革。
有三個關鍵詞尤為重要。
牛鼻子。大綱帶動小目,舉一綱而張萬目。經濟體制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比如,浙江要破解新的“成長的煩惱”,就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爬過科技創新這道坎,就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比如,如何進一步擦亮民營經濟這張“金名片”,浙江提出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努力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獨角獸企業,持續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新優勢。
協奏曲。今天的改革關聯性、互動性越來越強,它不是“個打個”地解決單個問題,而是要“串連串”地解決多個問題,更加需要整體謀劃、系統布局,集成發力。比如,營商環境的優化,就涉及法治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要素環境等方方面面,需要改革建立全鏈條、全天候、全過程的為企服務新生態。為此,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浙江,提出要讓“高效辦成一件事”成為常態,讓各類企業在浙江享受到一流的營商環境。
金標準。人心標準就是改革的金標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是價值旨歸。在此次改革中,圍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持續創新生育、養育支持政策和養老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公共服務供給機制,著力構建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等等,瞄準的是群眾的急難愁盼。
再過十年浙江將會怎樣?
浙江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為2035年的浙江“畫像”:實現“三個再”“五個更”的奮斗目標,在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制度型開放等方面取得新的實質性突破,在民營經濟、綠色發展、民生福祉等方面取得新的大幅度提升,推動經濟總量、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等再上一個新臺階、實現一個大躍升,實現更充分、更全面、更先進、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省域先行全新局面,再展浙江“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雄風。
“三個再”和“五個更”,明確標注了浙江前行的坐標。仔細研讀“再”和“更”這兩個字,意味深長。
連續性。改革不是“競速賽”,而是一場“接力跑”。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是抓改革的必需做法。沒有一勞永逸的領先,也不會有一蹴而就的蛻變。
所謂“一而再,再而三”,“再”就意味著要在此前工作的基礎上再努力沖刺。“更”意味著一事接著一事辦,一錘接著一錘敲,努力做到越來越好。
突破性。改革不是在原地打轉,不是低水平重復,而是要有重大突破,帶來顯著變化。這正是人們期待改革的原因之一。“再”和“更”都說明,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提出的改革舉措,經過落地實施,一定會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突破。
如果把改革比作攀峰,最需要的就是登山者拿出不畏艱難、越挫越勇的勁頭。面對一道道改革難題,需要有超乎以往的“闖勁”,主動打破壁壘,讓發展齒輪精準咬合,進而打開一道道活力的“閘門”,讓噴薄而出的源頭活水凝聚成創新創業創造的不竭能量。
持久性。改革不是“畢其功于一役”,而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再”和“更”都表明,發展永不止步,改革未有窮期。
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需要我們創新打法,擔當實干,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到位,讓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精神有效落地,不斷積累量變推動質變。對每一個黨員干部而言,都應當做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用一項項改革的“工筆畫”繪就浙江發展的“大寫意”。
“不是錯過了前五年還有后十五年,而是趕不上這個時間表,耽誤了前五年就沒有后十五年的機會和境遇,失之交臂,悔之晚矣”,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曾這樣論述歷史機遇期。現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鼓蕩起強勁的東風,重大的歷史機遇就在我們眼前。
浙江的美好明天,就在我們手中!
(來源:《浙江日報》2024年8月26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