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紅色的火種,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綿延不息、永不熄滅的。
(一)兒時記憶中的黨員紅
在我尚未出生的時候,外公是在云南當兵的,等我蹣跚學步的時候,外公轉業回家了。印象中的童年是閑適且溫馨的,外公外婆的老房子就在中山東路上,旁邊是全寧波第一家肯德基,對面是906部隊醫院,再往前走走則是江東區青少年宮,不消多時,便走到了三江口及那個豪華地標——金光百貨。記憶中,外公非常愛我,每天中午午休和下午下班后,就把我放到他那輛自行車橫杠上,推著我,走過了三江口,走過了鼓樓,走到了中山公園。那時候的日子很慢,細細的風,夕陽下愈發傾斜的倒影,兩人一車,鳥兒跟著我們叫了一整天。
對家鄉的眷戀,大概是從小時候就栽下了種子。再長大一點后,逐漸能聽得懂一些“言外之意”了。坐在搖椅上,外婆會講起從前的故事,外公在云南當兵,那里條件很艱苦,他可能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你外公也懶,出了家門,便什么也不顧了,信一封沒有,電話就更別提了”這就是小小的我聽到的一些小小的“抱怨”。只不過,外公從來沒提到過當兵的故事,倒是很喜歡給我講毛主席,講紅軍,講長征,教我背毛主席的詩詞。小小的腦袋并不能聽得懂那些戰役兵法,詩詞倒是如同照相機一般,唰地一下就印入腦海。
家庭聚餐環節,外公便喊我“才藝展示”。表弟經常用一首電子琴彈奏蒙混過關,而“五音不全”的我并沒有太多才藝,這時外公便發話到,“你背詩吧,背毛主席的詩”。我隨即脫口而出,“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一首接著一首,一開始親戚們還饒有興致地鼓掌,到后來就紛紛拿起了筷子,只留下我還陶醉在詩歌的韻味里。
我那會一定不知道,我背誦的是怎樣一段氣勢磅礴又驚心動魄的歷史,只記得在抑揚頓挫的吐字中,我熱血沸騰,氣韻綿長。我并不清楚那就是愛國心萌芽的瞬間,而不清楚的記憶卻還依稀記得外公愈加縹緲的眼神,望向遠方,望向記憶深處,望向那片來自天上的彩云之南,復雜的季風交替到來,讓高原上徘徊的云朵,有了最豐富多彩的變化,而最耀眼的就是那一抹深情的中國紅。
多年后,當我回憶起這些片段,我逐漸理解那種眼神,外公是奔赴祖國邊疆千千萬萬個兵中的一個,是扎根在平凡崗位數十載千萬萬萬的黨員中的一個,千千萬萬的愛國將士從故事中走來,又將自己融入歷史的故事里去,化作春泥,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
(二)民建先賢的赤子心
2011年,彼時,恰好是兩岸蜜月期,大學剛好有赴臺交換生的項目,帶著對探尋歷史的好奇,我第一時間就報名了并來到臺灣世新大學報到。隔著一道淺淺的海峽,我感受到兩岸之間的深刻淵源和同心同行的強烈愿望。由于前去交換的學生大多主修金融、會計等經濟學科,金融學老師往往對我們特別“照顧”,課上會在我們座位前后不斷徘徊,用眼神示意我們回答問題;課下也時常“留堂”,請我們聊一聊兩岸的本科學生在經濟學方面學習的不同感受;而周末和春假期間,他甚至自費驅車載我們去臺北故宮博物院、野柳海岸等地觀光,一路上娓娓道來臺灣經濟發展歷史及鄉土人情。
就在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實業家俞佐宸的名字。作為老蔣故鄉人,老師很驕傲地提及他的祖籍也是浙江寧波,從寧波的歷史再到寧波的先賢,他甚至比我知道的更多。他說,“我們寧波出了很多名人啊,包玉剛、俞佐宸、包達三、董杏生、曹光彪……寧波商人有文化,思想開放,善于學習。”我被老師說的熱血澎湃,一種家鄉自豪感涌上心頭,回到宿舍便查起了甬商的歷史。
自明清以來,浙東賢達名士、思想文化大家頻出,同時也孕育出了諸多經世濟民的商界巨子,成就富庶江南的高光地帶。1907年,實業家俞佐宸從寧波咸恒錢莊學徒起步,刻苦勤勉,潛心創業,隨著投資范圍的擴大,開始擔任寧波錢莊、銀行、棉紗業三個同業公會理事長,抗日戰爭初期及抗戰勝利后出任寧波總商會會長。1949年寧波解放前夕,國民黨威脅和利誘俞佐宸去臺灣,然而他毅然拒絕,留在寧波繼續經營工商企業,并率先垂范,帶頭申請和豐紗廠、太豐面粉廠、寧波冷藏公司等多家企業公私合營,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為當地乃至浙江的工商業界起了個好頭,促進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81年,與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王寬誠聯合倡議,于甬、港設立甬港聯誼會,任寧波甬港聯誼會會長,致力寧波開放開發建設。
在閱讀這位民族實業先驅的事跡中,我看到“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任民建浙江省委副主委、寧波市委主委”幾行字,聯想到高中政治課本中提及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下子豁然開朗、鮮活貫通了。
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的民建人關注和致力于改善國計民生,深入基層、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憑借一腔愛國熱血和專業實力,成為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親密戰友。
2011年初讀文獻的我,第一次直觀生動地感受到民建先賢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百折不撓的歷史擔當。十一年后,面對機緣的“叩門”,我堅定地遞交入會申請書,與許許多多的民建人一道,誦讀先賢先輩的故事,感受步履四海、心系祖國的桑梓情懷,積極履行參政議政、服務社會的職能,在習近平總書記給祖籍寧波的香港企業家回信中汲取精神力量。
而時間過去了那么久,我仍然記得,在海峽的這頭和那頭,老師眼里的淚光,和鄉愁牽連著的“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情。”
(三)全力奔跑的時代紅
我加入民建的時間不長,在這一年半里,我讀過、看過、交流過一個個秉承“愛國、民主、建設、團結、創新、奉獻”理念,在各自專業領域閃閃發光的民建人的榜樣故事。他們在中國紅的精神感召下,全力奔跑、行程萬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縱不得至,心亦往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我望向歷史深處,從窯洞對到中國民主建國會的成立,從踴躍捐獻飛機大炮到協助國家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從小平會五老熱氣騰騰的火鍋宴到中信光大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從建議將多黨合作寫入憲法到大力倡導推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從舉全會之力抗災救災到為緩解中小微企業困境呼吁減稅降息,千千萬萬的民建人從歷史長河中走來,帶著使命,帶著熱愛,奔涌而來。
緊盯制造業細分產品市場,有寧波伏龍同步帶有限公司等4家民建會員企業抓住機遇、突出重圍,摘得第八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等榮譽;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能,2023年度有多篇參政議政、理論研究課堂獲省級優秀成果,內容涵蓋人民民主實踐探索、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等;聚焦服務社會,楊麗華、胡勇等一批批優秀民建人將大統戰責任扛上肩,繼續譜寫民建新篇章。
紅色的血液,承一脈流淌,照亮前行的路。于我而言,從外公的耳濡目染中追隨五角星的光,在民建先賢的故事里體悟滾滾向東的華夏江河,在新一代民建人的擔當里找到乘風破浪、為國奮斗的時代意義。中國紅,是所有民建人血脈里永不褪色的赤誠,我,也一樣。
(作者:陳潔晶,民建寧波鄞州區六支部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