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會務動態
專題專欄
《浙江民建》
會務動態
我的位置:主頁  > 會務動態
歷史回望:改革開放中的中國民主建國會
發布時間:2008-12-12 08:49:10
  |  
作者: 廖振振 陶曉瓊 鄭娟娟
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翻開了改革開放歷史新篇章。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的偉大革命。3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   與此同時,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開啟了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的歷史新階段。30年中,隨著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民建乘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十六字方針指引下,結合形勢發展的需要和自身實際,團結和帶領廣大成員,以高度的愛國熱情和政治責任感,認真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活動,不斷拓展對外聯絡工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30年中,民建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從恢復活動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走過了崢嶸歲月而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取得了自身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多黨合作制度得到恢復和發展,為民建帶來嶄新的發展機遇。30年中,民建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努力參與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  ?。ㄒ唬﹪@改革開放主題,建言獻策水平不斷提高   1、民建三大、四大期間。在三大、四大間的十年中,民建各級組織和成員用自己的行動,努力實踐三大提出的“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創造性地開展參政議政工作,找到了發揮成員特長、為四化建設貢獻力量的有效途徑。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剛剛恢復組織的民建的建言獻策就從“小平會五老”開始。1979年1月17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不久,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約見胡厥文、胡子昂、榮毅仁、周叔?|、古耕虞五位民建、工商聯老同志,“五老”中有四老是民建成員。“五老”就改革開放、發揮原工商業者作用、利用外資等問題提出的建議,受到鄧小平的肯定。在同年6月召開的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上,鄧小平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中國階級關系的新變化,宣布摘掉資本家階級的帽子,并科學界定了新時期民主黨派的社會基礎和性質,為新時期堅持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以及各民主黨派的發展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廣大民建成員的愛國熱情空前迸發,積極投身到現代化建設中。   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在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對民族資產階級各項政策的同時,圍繞經濟改革和經濟建設,結合各自實際,開展全國性調查研究,先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交了《關于搞好我國制筆工業調整工作的意見》、《增加細桿鉛筆產量多創外匯的建議》、《關于常州市工業發展情況的報告》、《關于進一步加強設備管理工作的建議》、《關于扶植和振興中藥事業的建議》、《關于恢復和發展傳統食品的建議》、《關于改革茶葉管理、流通體制的建議》、《關于充分發揮人民銀行對宏觀經濟控制和調節作用的建議》、《關于加快和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受到重視和采納。民建各級地方組織也廣泛開展了群眾性獻計獻策活動。   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逐步朝著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中共中央都向民主黨派和黨外人士通報情況、征求意見。民建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諍友,本著肝膽相照的精神,認真履行民主監督職能,寓民主監督于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之中,坦誠地提出意見和建議。據有關資料統計,1979年初到1986年底,民主黨派領導人出席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召集的各種協商會33次,超過了“文革”前17年的總和。1981年12月,在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期間,胡厥文、胡子昂就加強新時期統一戰線工作問題,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議,受到高度重視。1983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整黨,民建中央立即向地方組織發出通知,要求把幫助中共整黨作為全會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在中共中央統戰部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88歲高齡的胡厥文書面發言,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就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草案,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黨外人士征求意見。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就我國經濟體制存在的問題,改革的思路,如何參與改革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討論,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經參加協商會的孫曉村向胡耀邦等領導人反映后,得到了充分肯定。同時,民建還以參加人大、政協和政府工作的方式,直接參與國家重大問題的協商決策和決策的執行,以及執行情況的監督。到1988年,民建有1140人擔任各級人大代表,3030人擔任各級政協委員。一批成員在政府和司法機關任職,21人擔任副省長、副市長,34人擔任正副廳局長。1988年2月,馮梯云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副部長,這是“文革”以后第一位非中共黨員擔任的副部長。這些同志肩負人民的重托、組織的期望,認真負責地履行職責,發揮了應有作用。   另外,民建也積極參與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1980年9月,黃涼塵參加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公開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工作。伴隨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私營經濟的發展被社會各界所關注。孫起孟、孫曉村、湯元炳、陳銘珊、萬國權、馮梯云等在全國政協常委會上作了聯合發言,強調要加強對私營經濟情況的調查和理論研究,以此作為制定政策、法律的可靠基礎。1988年3月,在進行典型調查后,湯元炳、陳銘珊、馮梯云在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上再次聯合發言,贊成在憲法中增加私營經濟的內容,并從政策措施及法律法規等方面提出11條具體建議,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高度評價。此后,民建、工商聯先后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關于私營企業若干稅收政策的規定》的修改討論,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2、民建五大、六大期間。1987年10月召開的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確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出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方針、任務和要求。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民主黨派履行參政議政職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領域,同時新的形勢對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88年6月,民建召開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了民建的基本職能是政黨職能,把發揮參政黨職能作為自身的根本職責,對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推動作用。   這期間,根據國家治理整頓、深化改革的方針,民建發揮與經濟界密切聯系的特點和優勢,注意發揮整體功能,傾聽會內外專家學者的意見,發動地方組織和成員廣泛開展經濟領域的專題調研活動,向中共和政府提出許多政策性建議,先后提出了《關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若干政策問題的建議》、《關于綜合治理長江上游水土流失的建議》、《關于加快西北經濟發展若干建議》、《關于當前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建議》等。1990年,民建中央認真分析了體制轉軌中一度出現的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的情況,經過深入調查,形成調查報告和專題材料162份,邀請有關專家學者進行論證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關于當前商品流通中若干問題的建議》,受到充分肯定。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一直是民建參政議政活動中長期關注的重點問題。1993年,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在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民建中央作了《把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作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中心環節來抓》的大會發言。4月,由孫起孟帶隊的調查組赴武漢調查研究后,形成《成功屬于勇于改革創新的人們》的調查報告,得到王兆國的高度評價,并在《經濟日報》全文發表。此后幾年中,民建各級組織就國有大中型企業深化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問題,廣泛地開展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民建中央在全國政協八屆二次會議上又作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途徑》的大會發言,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關于促進企業改革,搞活國有經濟的意見和建議。另外,為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從1993年4季度開始,民建中央組織會內力量進行調研,召開座談會,并于1994年5月,與經濟日報社共同舉辦“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流動的問題與對策研討會”,將會議成果歸納成《關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流動問題的思路與對策的建議》,送中共中央、國務院。在1995年的全國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上,提出《關于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促進農業科技進步》的提案。同時,一些地方組織選擇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議,引起中共中央、國務院重視。   1988年開始,中共中央通過舉行黨外人士座談會、民主協商會、情況通報會、高層次小范圍的談心活動等方式,與各民主黨派進行民主協商,民建參與協商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發展。在參與協商前,民建都要進行調研和討論,先后就價格、工資改革方案、關于進一步清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關于教育發展和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搞好國營大中型企業、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據不完全統計,五大期間,民建中央和省級地方組織向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地方黨委和政府提出的調查報告、意見、建議,以及在政協提案、發言共計1638件。六大期間,民建中央參與了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主要文件的討論。   在各級人大和政協組織中,民建成員通過發言、提案等形式積極反映群眾意見,提出有關國家大政方針的建議和批評,是民建發揮參政和監督作用的又一有效途徑。民建在全國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上首次以黨派名義作了題為《在堅持的前提下逐步完善、豐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大會發言,在以后的幾次全國政協大會上,又相繼作了題為《貫徹中共中央〈意見〉,繼續加強自身建設》、《貫徹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精神,在民建全會開展為“質量、品種、效益年”獻計出力活動》、《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的大會發言,在全國政協七屆五次會議上首次以民建中央的名義提出《為貫徹中共十三屆八中全會精神,抓緊實施科技、教育興農的發展戰略,建議充分發揮農業中專優勢,參加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的提案,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對建議給予肯定并接納。1993年后,民建中央先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交了《改革現行宴會,移風易俗,促進兩個文明建設》、《關于加快長江中游——華中地區開放開發的若干建議》、《關于三峽庫區移民安置問題的幾點意見》、《關于嚴格控制公款購小汽車,加強廉政建設建議案》、《關于貫徹執行民主黨派成員擔任政府及司法機關領導職務的政策建議》等建議和提案,幫助中共改進工作、加強領導,促進廉政建設,為保證治理整頓、深化改革順利進行,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這個時期,民建成員被推薦到各級人大、政協,各級政府及司法機關擔任領導職務的數量逐年增加。到1997年6月底,在全國縣級以上政府和司法機關擔任領導職務的成員共1209人,各級人大代表2143人,政協委員11241人,擔任各種特邀職務的2852人,他們參加國務院和有關部委及地方政府進行的治理整頓、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等專項調查組的工作,為民建發揮監督作用開拓了新渠道。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孫起孟曾提出,民建的參政議政工作,要在專題調查研究的同時,向反映社情民意和參與法制建設延伸。五大期間,民建成員中的各級人大代表,把履行職責同民建的工作結合起來,收到良好的效果。陳邃衡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作了《治理整頓公司必須一抓到底》的發言,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重視。1994年10月,馮克煦在民建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強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建立信息交流制度。各級組織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開始起步,并作出了一定成績。多個省級組織先后召開了信息工作會議,制定條例、創辦刊物、建立網絡,在實際工作中,反映了一批有份量、有價值的信息。1995年4月,民建寧波市委反映成員中的原工商業者當前生活狀況面臨困難,孫起孟批示進行全面調查。民建中央將調查結果整理成《原工商業民建成員對生活困難反映強烈》的情況反映,受到中共中央統戰部的重視。之后,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妥善解決部分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問題的通知》,對解決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起到了積極作用。民建還就水質污染和防治、我國糧食生產等問題提出建議,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在民建中央和各級組織的重視下,經過幾年努力,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得到了較大發展。民建中央宣傳部每年都編發大量來自地方組織和會員的信息,連年在全國政協信息工作評比中獲獎。   五大、六大期間,民建積極參與民主法制建設,先后就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及實施提出意見。民建在《中外合資企業審計暫行辦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過程中,提出了建議,還參與了全國人大議事規則、私營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私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民事訴訟法、著作權法、收養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協商研究工作,對公司法、教育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臺灣同胞投資法、勞動法、國家賠償法、國家勛章榮譽稱號法、銀行法、國家出版法等法律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見。1992年12月,孫起孟提出,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將討論修改憲法,這是一件大事,民建應當積極參與。1993年1月,民建中央邀請部分會內外法律工作者座談修憲問題后,深入開展了調查研究。2月22日,民建中央委托李崇淮在七屆全國人大第三十次常委會上發言,建議將我國的多黨合作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寫進憲法。3月1日,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關于在憲法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建議》。3月6日,在中共中央召開的民主協商會上,孫起孟再次就修改憲法向江澤民面陳民建中央的建議,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采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正式寫入八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使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長期實踐中共同創造的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國家的根本大法中得到確定,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3、民建七大以來。民建七大順利進行政治交接后,為發揮專門人才優勢,民建中央于1998年成立了經濟工作委員會等6個專門委員會,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為民建的參政議政工作作出貢獻。1999年6月,民建中央召開參政議政工作會議,提出了站好位置、選準角度、發揚傳統、發揮特色的方針,有力地推動了全會的參政議政工作。這期間,民建注重發揮整體優勢,進行參政議政課題招標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上下貫通、各方面密切聯系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   七大期間,民建各級組織圍繞國家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企改革、“三農”問題、西部大開發、加快發展風險投資事業、發展虛擬經濟、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金融改革、實現可持續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規范證券市場、建立誠信體系、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等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成員作了大量調查研究,提出了《關于推進鄉鎮企業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共同發展的建議》、《下大力氣擴大農村消費市場》、《加大科教興農力度,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切實增加農民收入》、《關于遼寧老工業基地經濟結構調整的建議》、《關于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若干建議》、《西部大開發與西部大開放》、《關于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的考察報告》、《關于制定“十五”計劃的若干建議》等建議和意見,得到了中共和政府的重視,也受到了社會的好評。   總結參政議政工作的實踐,民建認識到,參政議政不能僅僅靠個人的聰明才智,更重要的是發揮集體力量。所以,在2002年12月民建八大提出要調動十方面的力量來加強參政議政,實現中委會、常委會、專職副主席、工作部門、專委會、地方組織、虛擬網絡、會外專家、政府部門、學術機構十個方面力量的整合,集全會的智慧,共同做好參政議政工作。隨后,成立了由340位成員組成的9個專門委員會,每個專門委員會每年至少承擔一個課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在專門委員會下按產業分類設立了7個專業組,共有171位成員。2007年12月,民建九大在9個專門委員會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發揮各自優勢,通過參與課題調研,組織國內外考察,舉辦研討會、交流會等方式,提出提案和建議。每年確定重點調研專題,由專職副主席牽頭,組成專題調研組,形成調研報告,提交民建中央全會審議,并轉化成報送中共中央的意見建議和政協提案。2002年至今,已完成19項重點調研報告。   八大期間,民建向中共和政府提出書面建議和報告5000多件,其中,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書面建議15件,涉及人民幣匯率、貿易摩擦、房地產、外匯儲備、中小企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石山地區石漠化專項防治工作的建議》、《對管好和用好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建議》、《關于青藏鐵路考察后有關工作的建議》、《關于保護我國大豆產業并提高其競爭力的建議》等,經中央領導批示后轉交有關部門辦理,取得了一定效果。與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成聯合調研組,赴內蒙古、吉林和遼寧等地調研遼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提出的具體建議得到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并批復給相關部門辦理。2002年至今,民建每年向中常委會議報告對當年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對第二年經濟工作的建議,經中常委會議討論后,形成《民建中央關于當前經濟工作的建議》,以協商會發言和專題報告等形式提出,供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參考。九大以來,陳昌智、張榕明、馬培華、張少琴、辜勝阻牽頭,圍繞民建中央確定的“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解決工薪階層住房問題研究”、“推進我國能源價格體制改革問題研究”、“依靠技術創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等重點調研專題,到8個省市深入調研,走訪了相關部委,形成了調研報告。   在參政議政實踐中,民建初步形成了金融、風險投資、企業管理、社會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等優勢領域,并逐步擴展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住房保障、產業政策、區域經濟、環境保護、國際貿易、現代服務業、創意產業、老齡事業等方面,將組織上的界別特色變成參政議政、發揮作用的優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體現了民建的參政能力與自身價值。七大以來,民建中央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144件、發言31件,全國政協民建界別委員共提交提案8026件。1998年3月,在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上,民建中央提交了《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被列為大會“一號提案”,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為促進提案的具體化,民建中央舉辦了多個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專題研討會,又與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聯合舉辦研討會,共商進一步推動風險投資事業發展的良策,并聯合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關于當前發展風險投資事業的幾點建議》。中共十六大報告中采納了虛擬經濟和風險投資的理念,并作為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指導方針中的一個重要內容。2006年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民建中央提交了《關于盡快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的提案》,被列為“一號提案”,受到普遍關注。此外,提出的《對管好和用好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建議》也受到中共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2007年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我國廉租房制度建設的建議》,經溫家寶批轉建設部后,建設部部長專程率隊與民建中央領導共同研究落實事宜。此后,國務院頒布的《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吸納了其中4條建議。2008年7月,民建中央提出的《關于加強農村環保工作的建議》,溫家寶給予充分肯定。   民建中央從戰略高度、用創新的思維對待自身特色問題,創新工作載體和平臺,搭建深入社會、深入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使參政議政工作向社會延伸。發起于1998年的“中國風險投資論壇”,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了10屆,成為國內風險投資領域規模最大、層次較高的盛會。從2003年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現已連續舉辦了6屆,有力地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地方的招商引資工作。兩個論壇的成功舉辦,拓展了民建參政議政實踐的新途徑,社會影響逐年擴大,已經成為民建的知名品牌。   同時,民建各級組織進一步重視履行民主監督職能,在不同層次和各個方面努力推進民主監督工作的開展。到2008年6月,民建成員任各級人大代表2920人、政協委員14443人,各級特邀(約)職務的3831人。他們認真履行職責,在民主監督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民建中央及地方組織積極參加中共和政府舉行的民主協商會、座談會和情況通報會,參與重大決策、重要問題的協商討論,求真務實地發表意見,許多建議得到采納。2001年,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召開前夕,民建中央就《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征求意見稿)》提出了修改意見,其中有5點被吸收。七大以來,民建先后就“十五”計劃綱要、政府工作報告、憲法修改、司法體制改革、國際收支平衡、“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構建和諧社會、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等重大決策進行討論,坦誠進言,受到重視。   反映社情民意在民建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中進一步發揮作用。七大后,民建社情民意工作的力度進一步加大,為中共和政府提供了決策參考,在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2002年中共中央召開的座談會上,民建關于解決部分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的建議受到高度重視。隨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戰部、財政部、民政部聯合發出《關于進一步解決部分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問題的通知》。同年,張榕明到中央統戰部參加了關于解決原工商業者生活待遇問題座談會。年底,民建中央就文件落實情況作了調查,并于2003年向中共中央提交了《關于采取切實措施,有效解決原工商業者生活困難問題的提案》。為了進一步做好社情民意工作,提高質量和水平,2006年6月,民建中央召開了全國社情民意工作會議,通過了《民建中央關于加強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見》,推動了社情民意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之后,編印了《民建中央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手冊》,每年舉辦一次省級組織社情民意工作人員培訓班,在《民訊》開辟了經驗交流專欄,建立了素質較高、能夠積極發表意見、熱心參政議政工作的社情民意特邀員隊伍。有許多意見、建議得到了中共和政府的重視和采納。據不完全統計,八大期間,民建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向民建中央報送社情民意信息8254篇,經編輯加工向全國政協等有關方面報送2457篇,全國政協采用323篇,有44篇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領導批示。 2008年,民建中央反映社情民意546篇,《對汶川地震后經濟形勢分析的情況反映》等7篇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領導批示,為高層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建議和參考材料。   這期間,民建積極參與了國家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工作。七大后,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報送了《關于依據中共十五大精神修改憲法的幾點建議》,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評價。在九屆二次全國人大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民建提出的將鄧小平理論作為國家指導思想,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我國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等建議都包含在內。民建依靠中央和省級組織的法制委員會,開展調查研究,先后組織了對合同法、證券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高等教育法、立法法、公司法、婚姻法、行政許可法、物權法、公司法、反壟斷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法、對外經貿法等法律草案或修正案的研討,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及時報送全國人大及有關部門,受到重視和采納,為國家法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通過參政議政促進發展是參政黨的第一要務。如何圍繞國家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服務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發揮密切聯系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調動全會的力量,履行參政議政職能,已成為近年來民建中央著力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圍繞選準課題、精心組織、提高質量的要求,民建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   (二)服務于發展中心,竭誠為社會服務   開展社會服務,是參政黨履行職能的重要實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實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民建的社會服務工作空間更為廣闊,呈現出勃勃生機。民建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服務于發展中心,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事業心,發揮密切聯系經濟界的特點和優勢,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活動,取得了很大成效。   1、民建三大、四大期間。民建三大以后,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依照“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圍繞國家的工作重點,有組織地廣泛開展為四化建設服務活動。這段時期,民建的社會服務工作主要以支邊扶貧、咨詢培訓、興辦企業為主要途徑,為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培養人才、安置就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支邊扶貧一直是民建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大多經濟不發達、科學文化落后。為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事業提供經濟咨詢和工商專業培訓,使他們盡早脫貧致富,是民建為四化建設服務的重要領域。1982年7月,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發出通函,要求各級地方組織到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經濟咨詢工作,并于1983年3月,召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咨詢工作座談會。遵循“實事求是,盡力而為,拾遺補缺,講求實效”的方針,民建各級組織成員以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之長,到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考察,提供咨詢服務,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提高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培訓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于1983年建立了東、中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同西部地區的對口支援協作關系,使支邊扶貧工作有組織、有成效地廣泛開展。從1984年到1988年,每年一次的西北5省區協作會議,成為民建、工商聯全國性支邊扶貧工作會議。1986年,上海民建與寧夏民建對固原地區的4個縣進行宏觀咨詢考察后,提出了《關于寧夏固原地區4縣脫貧致富的咨詢考察綜合報告》,開拓了以政策性咨詢為重點的支邊扶貧新途徑。1987年3月,民建、工商聯與國家民委組成聯合扶貧工作小組,在廣西百色4個縣建立了扶貧聯系點,為地區經濟發展規劃論證、解決企業生產技術問題、提高經濟效益、培訓人才、發展支柱產業,做了大量工作。1987年4月,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召開經濟咨詢工作會議,把“加強組織、開展聯合、發揮優勢、講求實效”作為今后經濟咨詢服務工作的方針,進一步推動了民建、工商聯的經濟咨詢工作。   在為四化服務的過程中,民建廣大成員表現出強烈的報國熱情和主人翁責任感,廣泛開展了工商專業培訓,為國家、企業和社會培訓各類有用人才。1981年6月,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召開培訓工作座談會,制定了“揚長避短、拾遺補缺、穩步前進、講求實效”的培訓工作方針。各地加強領導和組織,紛紛成立了培訓工作機構,結合當地實際,根據社會需要,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有的開辦業余學校,舉辦短期培訓班,有的舉辦巡回講座,以師帶徒言傳身教,形式靈活多樣,培訓對象范圍、課程內容十分廣泛,不單傳授知識技能,還特別注意對學員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職業道德教育。由于多層次、多形式辦學,靈活機動、因地制宜,不占國家編制、不請撥經費,以學養學、學以致用,急社會之所需、補國家之不足,因而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民建、工商聯的辦學工作,成為進入新時期以來最具創造性的活動之一,多次受到中共黨委和政府的表彰。四大期間,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與北京市民建、工商聯在京聯合舉辦“現代經濟知識講座”38次,宣傳經濟體制改革,每次都有上千聽眾,引起很大反響。1986年,上海市民建、工商聯創辦了全國第一所民辦財經類成人高等教育學校——上海工商學院,并于 1992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成人教育先進學校。為配合部隊做好人才培養工作、軍民共建精神文明,1983年以來,一些地區的民建、工商聯組織密切配合當地部隊舉辦各類專業培訓班,受到部隊官兵的歡迎和好評。在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的工作中,民建、工商聯各級組織注意把咨詢服務與培訓人才結合起來,積極為少數民族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到1988年,民建創辦各類學校213所,舉辦各類培訓班7419期,接受教育的達226萬多人(次),還自編了多種教材。初步形成了以工商經濟專業為主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絡。1985年10月,在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為四化建設服務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表彰大會上,民建、工商聯有96人被表彰,占被表彰總數的24%。   民建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積極行動起來,興辦企業,安排就業,為四化出力,為發展經濟獻策。1979年,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打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進一步做好進出口貿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各項統戰政策的落實,上海的原工商業者心懷感激之情,希望將多余款項用于為四化建設。經過反復醞釀,上海市工商界愛國建設公司正式成立,參加集資的946人主要是民建、工商聯成員,集資款高達5535萬多元。上海愛建公司成立后,各級地方組織起而仿效。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胡子昂擔任董事長的中國工商經濟開發公司正式成立,充分發揮全國工商界人士作用,采取多形式,通過多渠道,在多層次、多領域開展內外經濟活動,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987年4月,萬國權任董事長的中國工商經濟咨詢公司正式成立。從80年代初開始,民建、工商聯各級地方組織也先后創辦了各類工商企業。到1985年底,已有各類企業1300多戶,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1986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科委組織實施“星火計劃”后,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立即著手研究和部署為實施“星火計劃”服務的工作,三次發出配合實施“星火計劃”的通知。在以后的4年里,民建、工商聯成員以所在企業、單位為基礎,面向城市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少數民族地區,向各類工商企業提供咨詢服務15000多項,帶來經濟效益約12億元。為了加強管理,引導企業健康發展,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于1986年6月召開全國企業工作會議,制定加強企業管理工作條例,使各地方組織對所屬企業的管理有章可循。民建和工商聯興辦的這類公司,不僅為國家當時的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為以后民營企業的創辦和發展,推動經濟體制的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很大,撥亂反正后的幾年間,大批知識青年回城,平均每年需要安置700多萬人就業,就業困難成為當時國家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為此,民建在1979年6月召開的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上,提出《廣開就業門路,培養就業能力》的提案,并充分發揮成員優勢,興辦或協助創辦了多種形式的集體企業,拓寬就業渠道。北京市民建、工商聯協助有關部門創辦了著名的“大碗茶”和稻香村食品廠等街道企業,后又創辦了天橋建筑公司。許多地方把已經離退休的民建成員組織起來,利用他們的一技之長,組成“四化服務隊”,奔赴各地開展經濟咨詢和各種技能的培訓,協助創辦集體企業。截止1982年底,各地民建、工商聯共組織6000多名成員,自辦集體企業208家、合辦133家、協辦3003家,安置待業青年9萬多人。在1982年8 月舉行的全國發展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安置城鄉青年就業先進表彰大會上,有兩家民建、工商聯創辦的企業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   2、民建五大、六大期間。五大以后,民建適應新形勢要求,咨詢培訓工作以提高質量為重點,取得新發展;扶貧開發工作以辦實事為指導思想,拓展了新領域。各級組織和成員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助殘、助學、幫困等社會公益活動,為民建參與精神文明建設拓展了渠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這期間,民建利用自身特色,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廣大成員立足本職,以做好崗位工作的實績服務社會,奉獻祖國。   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提出,要把全部經濟工作切實轉到提高經濟效益的軌道上來,國務院將1991年定為“質量、品種、效益年”。為此,民建在全會開展“為質量、品種、效益年獻計出力”活動,各級組織和成員迅速行動,提建議、獻良策,辦實事、作貢獻,搞得有聲有色,富有成果。很多退休成員不顧年邁體弱,發揮余熱,盡其所能,為原所在企業或技術力量薄弱的街道、鄉鎮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鶎又Р吭诨顒又薪M織成員為所在企業、行業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僅就1991年9月份的不完全統計,民建各級組織和成員為所在地區、行業、企業進行技術革新、開發新產品959項,為改善經營管理、增產節約、增收節支提出各種建議10027條,有4632條被采納,實現的經濟效益近5億元。舉辦各類培訓班、學習班、講座共736期,參加培訓人員達54190人(次)。在活動中,涌現出一批為國貢獻不計名利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受到社會各方面好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各級組織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方針,不僅為參政議政開辟了更廣闊的道路,而且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其中,抓實、抓深、抓活,使廣大成員受到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1988年3月,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智力支邊協調領導小組正式成立。民建中央與多個部門協作,積極組織會內外力量,組成智力支邊考察團,經過實地調查研究,形成考察報告,對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貴州畢節的改革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受到當地重視,并協助當地實施。1990年,為推動“星火計劃”和“科技扶貧”工作,民建中央深入黔西南自治州8個縣市,實地考察了一批開發項目,并承擔其中兩項。民建中央還將貴州畢節地區、黔西南苗族、布衣族自治州,廣西百色和南寧天等縣部分地區作為長期聯系的扶貧點。1991年,又將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扶持少數民族貧困縣的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定為直接聯系點。根據扶貧工作需要,地區間的協作組織機構也不斷發展。繼西北5省區建立常設的智力支邊協調組后,又建立起西南4省區協作機構、由上海市民建、工商聯負責的11省市參加的咨詢信息協作網絡及東北3省協作網絡。在智力支邊中,民建堅持把經濟、技術咨詢服務同培訓結合起來,“兩個文明一起抓”。1988年,民建中央籌組了連同廣西壯族自治區多個部門參加的調研小組,深入到廣西百色地區,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加速發展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的調查報告,送交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和國家教委。之后,民建中央向各級組織發出通函,號召開展對少數民族地區、鄉鎮企業進行職業教育情況的調查。1989年間,民建中央又組織深入廣西、甘肅、貴州、四川、山東以及京、津、唐等十幾個地區,對在西南和西北地區建立少數民族培訓基地的可行性進行了探討,共寫出調查報告11份,籌建了西南和西北兩個少數民族培訓中心,為鄉鎮企業、老少邊窮地區大力培訓科技和管理人才,留下一支“不走的咨詢服務隊伍”。在1993年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召開的全國智力支邊扶貧經驗交流暨表彰大會上,民建有12個集體和15位個人獲獎。   為了更好地適應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廣泛需要,積極有效地推動工作,民建于1991年4月將咨詢培訓部更名為“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部”,并從自身實際出發,適應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滿足不同需求,拓寬教學領域,探索培訓新路子。民建各級組織積極協助國家教委等政府有關部門,以培訓初、中級工商專業人才為主,開展對職工崗前、在崗和轉崗培訓,鄉鎮企業人員培訓,面向老少邊窮地區的實用技術、管理培訓,軍地兩用人才培訓等工作。截止1991年,共培訓各級各類人員180多萬人次,各地興辦各級各類學校208所。為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傳播新興科學專業知識,培養高層次新型建設人才,民建各級組織還舉辦大量現代化管理方法培訓班和企業經營管理講座,幫助企業管理適應從生產型向經營型的重大轉變,提高競爭能力。同時還組織有關國有資產評估、特區投資環境、股票證券知識等講座,舉辦高層次的經濟問題研討班,開展涉外經濟所需的業務培訓和大學后的繼續教育。民建在發揮自身優勢做好培訓工作的同時,還向精神文明建設的更廣闊領域作了探索。1991年,民建中央聯合江蘇等多個地方組織,選擇一些精神文明建設比較有特色的市、縣、區、企業,就如何貫徹兩個文明一起抓的方針,進行了調查研究。孫起孟根據蘇州調查和其他地區調查情況所寫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經開會研討修改后,分送中共中央有關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并在《黨建》雜志上發表。1991年6月,民建中央在北京召開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工作會議,回顧總結了10年來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工作和經驗,討論研究了在新形勢下進一步開展工作的指導思想、任務和工作部署,對于進一步發揮參政黨作用,推動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工作,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   3、民建七大以來。為把社會服務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民建中央于2001年召開社會服務工作會議,總結各地的成功經驗,提出社會服務工作是參政議政重要實踐的指導思想,進一步推動了工作的開展,對社會服務工作的重點作了調整。之后,民建把扶貧支邊、咨詢培訓與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相結合,在幫助貧困地區調整經濟結構、培養人才以及促進東西部合作等方面進一步拓寬工作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效。八大后,民建中央按照“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工作方針,努力探索社會服務工作的有效途徑,積極開展智力扶貧、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職業教育、社會公益等方面的活動。   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是民建社會服務工作新拓展的領域,在北方沙塵暴治理、南方石漠化治理、城市垃圾污水處理和農村新能源開發等方面,向政府提出建議,幫助籌劃項目、引進技術、聯系外資,受到社會好評。民建中央在河北豐寧建立的生態保護林得到水利部和林業總局的大力支持,發展良好。協助中共和政府實施再就業工程,是社會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據不完全統計,七大期間,民建各級組織及一些成員共培訓下崗職工3224萬人(次),會員企業先后吸納20萬名下崗職工再就業,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促進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立足本職、奉獻社會,積極參與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等社會公益活動,興辦各類學校共170所,助建希望學校211所。民建中央舉辦希望學校骨干教師暑期培訓班4期,培訓了十多個省份、十幾個民族的骨干教師近百人。   為鼓勵和引導廣大成員特別是企業家會員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投身扶貧和公益事業,民建中央于2005年12月啟動實施了“思源工程”,發起人捐款1300萬元。2007年,成立了“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得到了會內外企業家及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認捐款共4256萬元。民建各級組織通過“思源工程”和基金會這個載體,在扶貧開發、智力支邊、幫困助學、抗害救災、咨詢培訓等方面,為消除貧困、縮小城鄉差距不懈努力,春雨計劃、揚帆計劃等11個項目已全部啟動實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八大期間,民建各級組織共建立扶貧聯系點115個,開展為“三農”辦實事活動1000多次,為貧困地區修建沼氣池4200個,修建人畜飲水工程415個,助建希望學校400所,建生態林80多萬畝,發動會員企業安置農村轉移勞動力及城市下崗職工再就業30余萬人,無償支持扶貧縣建設資金1150萬元。多次組織專家、企業家到兩個扶貧縣及相關地區考察,就縣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石漠化治理等提出建議。貫徹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協調組織東部地區與西部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對口幫扶與合作,有力地推動了西部地區的扶貧開發、生態建設、捐資助學、勞動力轉移就業等工作。參與職業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豐碩成果。與湖北省政協聯合舉辦了“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論壇”。一些地方組織和成員開辦了職業教育院校和不同類型的職業教育培訓班,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各類人才83萬人,為提高勞動者素質,解決畢業生、農民工、下崗職工就業問題作出了貢獻。2008年,陳昌智、馬培華、張少琴、辜勝阻先后4次到貴州省黔西縣和河北省豐寧縣調研,幫助研究產業升級、農民增收、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一系列問題,落實重點幫扶項目。民建的會員企業家及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向黔西縣投資466萬元,帶動當地有關方面投入資金1001.4萬元,支持和幫助黔西縣災后重建,發展種植、養殖、旅游等產業和教育事業,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提高民建各級組織援建的500多所學校的教育水平,實施了“園丁培訓計劃”,今年首期培訓班就對其中的62位校長和骨干教師進行了培訓,收到良好效果。   當國家和民族面臨重大事件考驗時,民建都以極大的愛國熱情與人民群眾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在抗洪搶險、抗擊非典、抗擊冰雪災害、抗震救災過程中,民建成員紛紛慷慨解囊,踴躍捐款,全力支援災區。在19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期間,民建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向災區捐贈人民幣4124.6萬元,港幣1008.9萬元,物品價值876.2萬元,衣被毛毯等10.4萬件?!胺堑洹逼陂g,民建中央帶領全會積極參加抗擊非典,各級組織、廣大成員捐款捐物價值達1.4億元,為戰勝非典作出了貢獻。2008年初,南方十多個省市遭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民建各級組織積極行動,協助中共和政府做好抗災工作。民建中央充分利用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這一平臺,向會內外企業家和愛心人士發起倡議,開展“思源·冰雪援助行動”,募集救災資金1010余萬元,衣物價值43萬多元。民建14個省級組織捐款達1165萬元,捐贈棉被300件,蠟燭140箱。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民建中央迅速反應,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及時發出了《關于做好抗震救災及捐款捐物工作的通知》,提出舉全會之力支援抗震救災。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迅速行動,截至2008年8月,通過各種渠道向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總計5.9億元。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共收到捐款捐物5757.9萬元,并以全部發往災區。災區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更是表現突出,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在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上,民建中央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光榮稱號。  ?。ㄈ┲铝τ谧鎳y一大業,拓展對外聯絡新局面   聯絡工作是民建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拓寬工作渠道,提高參政議政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開放使民建的聯絡工作重新煥發了活力。30年來,民建的聯絡工作走過了一個從點到面,由弱到強,從定向聯絡到多層面、全方位、大格局開展的發展歷程。民建圍繞中共中央的工作中心,密切配合政府工作,積極參與人民外交,宣傳我國的對外政策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為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謀求發展、將鞏固愛國統一戰線與經濟建設緊密結合,積極貢獻力量。   1、民建三大、四大期間。逐漸恢復活動后,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愛國統一戰線“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精神指導下,民建積極開展對外聯絡工作,為改革開放服務。這個時期,民建聯絡工作的特點就是同為經濟建設服務緊密聯系,根據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穿針引線、鋪路搭橋,協助政府引進資金、人才、技術設備,促進貿易往來和經濟發展。   1979年成立的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發揮了重要作用。民建以此為契機,緊緊把握改革開放政策,積極開展聯絡工作,招商引資。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很多官員不懂與國外打交道的規則,又缺乏懂經貿的外語人才。民建的老一輩們利用過去的影響和同國外的聯系,積極開展對外經貿聯絡,為我國企業牽線搭橋。據不完全統計,三大期間,經民建、工商聯牽線搭橋達成協議的各種項目有337項,總金額達2億多美元。四大期間,協助政府引進資金達19.6億多美元。僅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聯絡委員會就與政府有關部門及進出口公司聯系商談各種業務項目167項,涉及美英法等12個國家和地區。   民建和工商聯還利用同臺灣、香港、澳門工商界有歷史淵源的特點,本著“加深友誼,了解情況,宣傳政策,擴大合作,反映意見”的方針,以臺、港、澳工商界人士為工作重點,開展海外統一戰線工作。1979年11月,應香港渣打銀行總經理布朗的邀請,孫起孟等赴香港參加香港經營管理協會舉行的年會。在會議上,他們熱情宣傳大陸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政府招商引資的政策,并就合作的具體方法和途徑與有關方面進行了探討。1980年11月,應香港中華總商會的邀請,以胡子昂為團長的工商界代表團訪問香港。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內地工商界第一次組團訪問香港,受到香港工商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1983年1月,應澳門中華總商會和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廠商聯合會、香港工業協會的邀請,以胡子昂為團長的全國工商聯代表團,赴澳門、香港訪問。在香港期間,代表團先后與香港中外工商社團和中外銀行界、工商界人士會晤,廣交朋友,聽取意見,宣傳國內的大好形勢、國家經濟建設和實現祖國統一的方針政策,并就香港與內地的貿易和經濟合作以及技術交流等問題,誠摯坦率地交換了意見。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代表團草簽了聯合聲明。27日,胡厥文、胡子昂向新聞界發表講話,“這不僅是中英兩國歷史上的大事和好事,也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大事和好事,為全世界樹立良好的典范”。次日,民建中央在京主要領導成員就聯合聲明草簽召開了座談會。1987年3月,泰國民族黨下議院議員代表團應民建中央邀請來我國進行訪問,民建中央領導人與該代表團進行了會談。同年12月,應泰國民族黨主席、政府副總理差猜·春哈旺的邀請,民建中央以陳邃衡為團長、馮梯云為副團長的代表團,對泰國進行了友好回訪,建立了兩黨之間的友好往來和合作基礎。民建自恢復工作到1983年,先后接待了14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2.7萬多人(次),到1988年6月,又接待了約3萬人(次)。這期間,許多成員還通過參加人大、政協、政府以及工商聯出訪的機會,進行聯絡工作。在聯絡工作中,幫助一部分海外同胞解決了許多歷史遺留問題,消除了一些海外人士對大陸現狀和政策的猜疑與顧慮,發揮了特殊作用。   2、民建五大、六大期間。五大后,民建貫徹“放寬視野,廣交朋友,宣傳政策,爭取人心”的方針,致力于為祖國統一大業服務。這一時期,民建與海外工商界的聯誼活動有了新發展,利用成員優勢,開展層次不同、形式各異的海外聯誼工作,進一步宣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增強海外華人、華僑的民族自尊心和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為擴大開放、增進對外經濟貿易往來、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了大量工作。   香港回歸前,為促進香港平穩過渡,民建中央和一些地方組織積極開展工作,加強了與在港會員會友的聯系。1991年11月,民建在深圳舉行香港工商界朋友聯誼會,邀請部分在港成員、會友參加,通過介紹、座談和參觀,使在港會員加深了對祖國的了解,增強了保持香港穩定、實現平穩過渡和繁榮發展的信心和責任感。民建中央還和福建、廣東、江西、廣西、上海、貴州等地方組織舉辦聯誼活動,多次接待香港工商界人士訪問團、香港佛山工商聯會訪問團等來內地訪問。1995年11月,在港會員、會友60余人組成香港工商界人士訪京團在民建成立50周年之際來京訪問。1996年9月,民建邀請在港成員、會友40多人到廣西南寧、北海參觀訪問,舉行聯誼活動。1997年9月,邀請在港成員、會友參觀訪問江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并同江西省政府舉行座談,就發展兩地經濟貿易合作交換意見。這些活動對密切彼此往來,促進香港人士積極參與內地的經濟發展和建設,加強聯系、增進了解、溝通情況,協助中共和政府做好香港回歸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民建還通過民間交往的途徑,進一步開展同國外和港澳地區工商界人士的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活動。福建、廈門等地的民建成員海外關系眾多,親友多為工商界人士,民建組織一方面積極發揮經濟咨詢機構作用,一方面鼓勵支持成員做好“家族聯絡”工作,以“多途并進”的方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協助聯系,牽線搭橋,為三胞探親訪友、回國觀光,投資建廠、技術交流等提供方便,協助政府做好改善投資環境等工作,為加快內地及沿海經濟特區的建設與發展作了大量有益工作和嘗試,取得顯著成效。僅廈門一地就通過經濟咨詢機構協助開辦十幾個合資企業,引進資金1億多美元。六大期間,據不完全統計,河北、遼寧、上海、廣西、江西、貴州等地方組織和成員引進項目160多個,資金3.44億美元,6億多港幣,6億多人民幣,房地產開發項目協議金額20多億元人民幣,為這些地區經濟的發展添磚加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通過友好交往,增進相互了解,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1988年9月,應保加利亞農民人民聯盟邀請,組成以孫起孟為團長的民建中央代表團赴保加利亞訪問。這次訪問是中保兩國民主黨派的第一次最高級接觸。訪問期間,孫起孟和保農聯書記坦切夫進行了誠摯友好的會談。兩黨簽署了《1988-1997年中國民主建國會和保加利亞農民人民聯盟合作和建立經常聯系的協定書》。訪問期間,保共中央領導人會見了民建中央代表團。這次訪問的圓滿成功,擴大了民主黨派的宣傳和影響,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政治制度和政黨間的相互了解,加強了兩國和兩黨間的友誼。   中共中央14號文件頒布實施以后,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多黨合作,1992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決定邀請民主黨派負責人參加重要國事和外事活動。這是中共中央采取的一個重大舉措,為多黨合作增添了新的內容,體現了民主黨派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也為民主黨派在國事外事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創造了條件。1993年9月,榮毅仁應邀對葡萄牙、西班牙進行正式訪問。在訪問中,榮毅仁向葡、西領導人介紹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的同時,還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的情況。1994年1月,丹麥社會民主黨代表團訪華,萬國權等會晤了代表團成員。1997年5月,成思危隨同李瑞環在葡萄牙、希臘、德國等3國進行友好訪問。1997年10月,應泰國商業部高級顧問西林·帕他努泰女士邀請,以朱元成為高級顧問、馮克煦為團長、一些民營企業家會員為團員的中國工商經濟咨詢公司代表團訪問了泰國。此外,民建領導人還多次參加國家主席、國務院領導人舉行的迎送外國元首級來賓儀式,參加同外賓的會見和會談。同時,民建成員參加所在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和人民團體所組織的外事活動也日益增多。在這些活動中,民建成員積極宣傳、介紹中共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人民政協和統一戰線組織的性質、任務、地位、作用,以及民主黨派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的歷史,發揮了民建參與人民外交活動的積極作用。   3、民建七大以來。1997年中共召開了十五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民建聯絡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打開了局面,這一時期是民建聯絡工作較為活躍的時期。2005年,為了加強聯絡工作,拓寬工作思路,民建中央赴8個省市進行調研,總結了地方組織開展聯絡工作的經驗,遵循“廣交朋友,促進合作,擴大影響,穩步開拓”的工作方針,于同年6月召開民建全國聯絡工作會議,之后通過《民建中央關于加強聯絡工作,促進參政能力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推動了民建聯絡工作的發展。   圍繞“維護港澳穩定,祖國統一,振興中華”這一主題,民建積極開展多層次的聯絡工作,努力發揮與港澳臺聯系廣泛的優勢,開展同港澳臺地區以及華人工商界人士的經濟、貿易和技術交流活動,為他們到內地進行投資合作及參與公益事業牽線搭橋,把聯絡工作與參政議政、社會服務有機結合。多年來,民建中央領導每年利用訪問港澳機會,廣泛接觸社會各界人士,鞏固和加強與居住在港澳會員會友的聯系,先后組織法學家訪問團、企業家訪問團、大學校長訪問團赴香港訪問,與港澳工商團體、教育界、法律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同時,邀請港澳工商界人士和會友組成訪問團組,到內地考察經濟和教育事業發展情況。2008年,組織內地學術界、經濟界人士代表團訪問了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等機構,受到中共中央及有關部門的肯定。為促進祖國統一,針對“臺獨”勢力的分裂活動,民建中央開展“反獨促統”工作,通過多種方式、渠道和載體,加強與臺灣經濟界、教育界、文化界的交流,擴大了影響。1998年10 月, 應臺北市教育會理事長夏惠汶的邀請, 以馮克煦為團長的職業教育工作者交流考察團赴臺灣訪問。1999年7月, 民建中央以中國工商經濟有限公司培訓中心的名義邀請臺北市教育會教育研究訪問團到大陸訪問,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祖國大陸方方面面的認識和了解。七大期間,先后在大陸臺灣舉辦或參與了4次兩岸經濟合作研討會。八大期間,組團赴臺訪問5次,接待臺灣訪問團20次,就中小企業融資、發展證券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金融衍生品創新、老齡福祉等課題進行研討,兩岸三地共有專家學者900多人次參加,相互之間加深了了解,密切了聯系,增進了友誼,特別是開展了與臺灣南部地區的交流。九大以來,開展對臺商企業的工作調研,接待6個來自港臺的訪問團組80人次。以股指期貨為主題,舉辦了“2008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組織大陸老齡人口問題專家訪問團赴臺灣出席“2008兩岸老齡福祉問題研討會”,深入開展多層次的爭取人心工作。對外聯絡委員會與民建福建省委會聯合舉辦了“海峽兩岸經貿發展前景研討會”,提出了在閩南地區成立國家級“農業合作先行試驗區”以及設立專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發展基金等建議。   對外聯絡的工作思路進一步拓寬,加強了與國外工商界的聯系,建立友好往來關系。這期間,民建先后組織經濟界人士赴美國、芬蘭、瑞典、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等國考察,接待了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泰國、哥倫比亞等國的多批友人,為推動人民外交,促進經濟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開展了海外培訓,與美國舊金山美中交流協會、加拿大加中科技交流中心合作,先后組織會員企業家和民建省級組織的專職副主委、秘書長共70多人,赴美國、加拿大接受市場經濟知識、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公共事務管理的相關培訓。2008年,接待了來自美國、意大利等7國金融界、教育界和聯合國發展署的官員,就促進環境保護、中小企業發展及加強中外企業合作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推進了國際交流。   同時,加強了對內聯絡。民建各級組織與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聯系,民建與兄弟黨派、社會團體的聯系,民建中央和地方組織的聯系,中央專門委員會與地方組織專門委員會的聯系,民建的東、中、西部組織的聯系,地方組織之間的聯系,民建組織與成員所在單位的聯系,會員之間的聯系等進一步加強。通過密切合作,提高了聯絡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民建中央還與地方組織、學術機構聯合開辦建華課堂,開展教學培訓活動,為企業家搭建了學習交流平臺。通過聯絡工作與社會服務、參政議政工作相結合,積極建言獻策,使參政議政工作融入各個職能部門和專門委員會的工作之中。



二   30年改革開放,為民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實踐舞臺和發展機遇。民建在30年的偉大實踐中,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不懈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績,對參政黨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也不斷深入。在1997年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的把民建建設成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組織上鞏固、制度上健全、充滿活力的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參政黨的建設目標,得到了全會的高度認同。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民建按照建黨目標,以政治交接為主線,以提高能力為核心,通過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工作思路,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進展。   (一)堅持不懈加強思想建設,政治上日益成熟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急劇變化,民建緊跟時代步伐,為建設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的參政黨不懈努力。30年來,民建的思想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思想理論建設不斷加強,政治把握能力不斷提高,在政治上的表現也愈益成熟。   1、民建三大、四大期間。民建三大后,為實現工作重點的轉移,引導成員為四化建設多作貢獻,民建中央注意做好成員的思想工作,調動成員為四化建設服務的積極性。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廣大成員一方面渴望為國家振興作貢獻,一方面由于“左”的思想影響、特別是政策的不落實,引起一部分成員的憂慮和不安。針對這種情況,各級組織積極協助政府落實政策,了解情況,反映問題,提出建議,切實幫助成員解決實際問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努力創造為四化建設服務的客觀環境。1984年1月,民建中央成立了落實政策工作組,對中央委員的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向中共和政府反映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建議,使政策逐一得到落實。   與此同時,民建組織成員認真學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文件,開展時事政策教育,幫助成員提高認識,主動為國分憂。為配合各地的學習教育工作,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從1980年4月到1985年底,出版了《服務與學習》月刊,及時傳達中共和政府的信息,交流成員在學習和為四化服務中取得的經驗,指導基層的工作。各項政策的落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成員的積極性。三大期間,民建成員為四化建設服務的熱情空前高漲,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作出顯著成績,受到各級政府的表彰。   民建四大以后,為了保證和推動為四化建設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于1984年4月召開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確定了新形勢下改善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針、任務和要求。1985年,為了更好地從各自實際出發加強宣傳思想工作,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各自成立了宣傳職能部門,宣傳機構開始分署辦公。同時,《民訊》在???8年之后,于1986年1月正式復刊。四大期間,廣大成員立足本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了骨干帶頭作用,許多成員作出了優異成績,受到各種表彰和獎勵累計2萬人(次),500多人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2、民建五大、六大期間。1989年,中共中央14號文件的制定與頒發,標志著我國的多黨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民主黨派參政黨地位的確立,進一步激發了民建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的歷史責任感和政治熱情,更加積極主動地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民建的思想建設進一步加強,會員覺悟程度、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   1989年,民建中央及時向全會發出通知,要求各級組織認真傳達學習中共中央14號文件精神,在成員中普遍深入地進行多黨合作教育,在全會形成了學習貫徹、廣泛宣傳的熱潮。1993到1995年,民建中央先后發出通知,深入開展了以學習鄧小平理論為核心的思想教育活動。各級組織采取舉辦讀書班、報告會、研討班等多種形式,推動成員認真學習。通過這一系列學習活動,加深了成員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基本路線的理解與把握,增強了參與改革、建設的積極性和維護安定團結政治局面的自覺性。同時,廣泛開展會章會史和時事政策的學習,認真進行會的優良傳統教育。   為加強在新形勢下的思想建設,積極探索宣傳思想工作新路子,民建中央于1994年10月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就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的問題進行研究。上海、浙江、吉林、四川、福建等地方組織在會上介紹了開展宣傳思想工作的方法和經驗。會后,民建各級組織認真貫徹會議精神,積極探索新時期宣傳思想工作的途徑和方法,積累了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為實現民建新時期的政治任務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充分發揮民建密切聯系經濟界的特點和優勢,從發展統一戰線的角度積極做好宣傳工作,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民建中央于1993年9月創辦了“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孫起孟為名譽社長。隨后,又創辦了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經濟類雜志《經濟界》,1995年1月正式出版發行。   1995年12月16日是民建成立50周年紀念日。為了回顧民建建立和發展的歷史,鼓舞成員繼承和發揚民建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歷史時期作出更大的貢獻,民建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孫起孟在講話中總結了民建在長期實踐中形成、豐富和發展的三大優良傳統。民建中央編輯出版了《中國民主建國會五十年》一書和《中國民主建國會五十年》大型畫冊。同時,由民建中央同有關單位聯合攝制的連續劇《夾縫》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提供了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為了順利推進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搞好政治交接,民建中央于1997年8月舉辦宣傳工作研討班。這次研討班,是民建加強思想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研討班分析了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形勢,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任務,探討了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的措施,并形成民建中央宣傳工作研討班紀要。紀要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民建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心任務,要圍繞順利實現新老兩代人的政治交接,進一步加強會的思想建設。紀要還明確了民建宣傳部門的基本職能,有利于宣傳部門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調動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整體合力,充分發揮宣傳部門在思想建設中的作用。   3、民建七大以來。1997年12月,民建七大提出要把民建建設成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的參政黨。2002年,民建八大提出了建設適應新世紀要求參政黨的任務,后來又提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功立業,完整地明確了民建在履行參政黨職能和自身建設兩個方面的政治任務。這期間,民建在積極參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的實踐中,制定規劃,認真落實,以政治交接為主線,堅持不懈地推動全會的思想建設。   民建中央于2000年和2007年先后召開民建全國思想建設工作會議及民建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于2002年和2007年召開理論工作會議、理論研討會,確定了加強全會的思想和理論建設工作的基本目標、內容和措施,推動民建思想工作的發展,保證了對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這一要求的貫徹落實。   這期間,民建多次組織會員深入學習中共中央的重大會議精神和方針政策,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鞏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思想基礎。為總結實踐經驗,探索參政黨建設的理論,還通過加強理論學習、開展理論研究,召開理論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積極推進參政黨的理論建設。為了適應開展理論研究的需要,民建中央將會史研究委員會更名為“會史及理論研究委員會”,后更名為“理論研究委員會”,并多次召開理論委員會工作會議和理論研討會。2000年5月至2001年6月,民建中央宣傳部以“慶祝55周年、迎接新世紀”為主題,在全會開展理論征文活動,重點就自身建設當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2004年,又開展了“建設新世紀參政黨,做合格民建會員”活動,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多黨合作理論、會史、會章。2006年和2007年,分別圍繞“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參政能力”、“七大以來會務工作的創新與發展”的重點課題,組織力量開展研究。建會60周年之際,通過深入研討和認真總結,集中全會的智慧,在繼承三個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民建的建黨理念,形成了“五個堅持”的優良傳統和“四種精神”的基本共識,成為新世紀民建發揚傳統、開拓創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成員教育上,民建通過各種途徑,探索新形勢下思想工作的新方法。2008年,各省、市級組織舉辦各級各類學習班、培訓班850期,3萬多名會員參加。1998年3月,民建中央編印了《孫起孟文稿選編》;2000年9月,為更好地發揚傳統,發揮特色,使成員了解會的歷史,編著了《中國民主建國會史稿》;2001年,整理了成思危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編印了《民訊》2001年第2期專刊;2004年,針對新時期會員的思想特點,編寫了《中國民主建國會基本知識》讀本,從參政黨的角度介紹民建在多黨合作政治制度中的性質、地位和作用;2006年,編印了《成思危論民建工作》(續編);2007年,又重新編印了《孫起孟文稿選編》(第一、二、三卷)、《成思危論民建工作》(上卷、下卷)、《民建中央中心學習組發言選編》等學習材料。2008年,民建中央宣傳部與理論研究委員會共同撰寫了民建優良傳統宣講稿的通稿,即將印制成冊。這一系列教材的編印出版和各類培訓班的舉辦增進了廣大成員對新時期多黨合作基本理論和民建優良傳統的了解,增強了堅持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思想基礎。   民建的各級組織在自我教育中,既注重對成員的系統教育,又開展豐富多彩的日常教育活動。這一時期,圍繞講會史、講傳統、講使命,大力開展宣講報告、專題座談等活動。2006年,民建中央及各省級組織領導深入各地進行民建優良傳統的宣講,舉辦各類專題報告會50場,近萬名會員參加。2007年至2008年,民建以深入開展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為重點,結合紀念各民主黨派響應中共“五一口號”6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等重大紀念活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繼承和弘揚民建的優良傳統。2007年4月,民建中央成立了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和學習教育活動辦公室。2008年1月,民建九大剛剛召開不久,陳昌智就到民建發祥地重慶學習調研,參觀考察了民建成立紀念碑,以及滄白堂、校場口等早期活動的紀念地,回顧民建的光榮歷史。在與當地民建干部和會員進行座談時,他強調,在會務實踐中,要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共的理論路線政策與民建具體實際的關系、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的關系、改革和發展全局的要求與代表成員合法權益的關系、建設基本隊伍與提高整體素質的關系、堅持進行自我教育與加強制度建設的關系。為紀念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響應中共“五一口號”60周年,陳昌智、張榕明、馬培華等所有在京主席、副主席隨中央統戰部考察團赴西柏坡學習考察,追尋革命前輩的足跡,緬懷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重溫民建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歷程。民建中央下發了《關于開展紀念民建響應中共“五一口號”60周年活動的通知》,召開“紀念民建響應中共‘五一口號’60周年學習座談會”、參加了中央統戰部舉辦的“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60周年理論研討會”、開展“弘揚傳統、開拓奮進”主題征文活動,收到文章400余篇。還下發了《關于開展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活動的通知》, 開展“與改革同行,為民建增光”主題征文活動,收到文章300余篇。各級組織結合自身實際,通過舉辦座談會、報告會、參觀、書畫展等,教育引導廣大成員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巨大成就、成功經驗和前進方向,加深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   在做好日常教育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領導集體新成員的培訓力度,使培訓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各級領導集體,首先是民建中央領導集體健全了學習制度,在全會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了中心學習組、機關全體工作人員學習會、機關學習組、老同志座談會等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習會。八大期間,民建中央中心組學習56次,2008年,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組織學習11次。通過系統的培訓學習、自我學習和相互學習以及經常性的思想工作,為實現民建的政治任務,履行參政黨職能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七大以來,民建中央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輿論宣傳工作,擴大了社會影響。在會內宣傳方面,《民訊》、《經濟界》雜志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在思想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每逢重大紀念、慶?;顒訒r,會刊都編發??栽鰪娦麄餍Ч?。建成了民建中央和地方組織網站,并于2008年完成了對民建中央網站的改版工作,拓寬了宣傳交流渠道。會外宣傳方面,民建各級組織都主動與新聞媒體加強聯系,努力擴大民建的社會影響。從2000年開始,為推進全會的新聞宣傳工作,民建中央宣傳部舉辦省級組織新聞宣傳工作評選活動。各級組織積極開展會外宣傳,有些地區全年在省以上報刊發表的稿件逾300篇,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八大期間,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等主要新聞媒體上,關于民建的報道達3500多條。在歷次全國政協、中共中央統戰部有關媒體評選活動中,民建都榜上有名。2008年,《民訊》和民建中央網站開辟了學習專欄,宣傳民建響應中共“五一口號”的過程、意義以及老一輩會員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合作形成的優良傳統,宣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以及民建為推進改革開放作出的積極貢獻和取得的基本經驗。在抗擊南方冰雪災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過程中,及時開辟專欄,編發???,大力宣傳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事跡。   在一系列重大政治問題上,在抗議美國導彈襲擊我駐南使館、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反對邪教、揭批“法輪功”,反對“臺獨”、維護祖國統一等重大政治斗爭中,民建堅定地同全國人民站在一起,同中國共產黨保持一致。在抗洪救災、抗擊非典、抗擊冰雪、抗震救災的重要關頭,民建表現出高度的政治責任意識,體現了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風雨同舟的政治堅定性。在2008年的抗擊冰雪災害和抗震救災中,民建迅速行動,舉全會之力參與其中,為災區重建獻計出力。民建中央帶領全會在積極參加這些斗爭實踐的同時,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一時期的工作,反映了民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心、對中共中央的信任。  ?。ǘ┲φ{整組織結構,隊伍素質不斷提升   30年改革開放使民建的組織工作煥發了活力。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中共的關懷下,民建組織經過恢復、調整,進入了積極發展的階段。民建中央根據新世紀多黨合作的要求,從長期發展考慮,對組織建設中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使民建的組織路線更加明晰,成員隊伍不斷壯大。   1、民建三大到五大期間。經過撥亂反正,民建逐步恢復組織活動,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民建中央領導機構建立后,面臨的任務十分繁重。一方面,必須盡快把在“文革”中遭到破壞的地方組織恢復起來,把成員聯系、發動起來;另一方面,協助中共和政府繼續撥亂反正、落實對原工商業者的政策,在此基礎上打開工作局面,發揮作用。   民建三大后,原有的地方組織得到完全恢復,并有了很大發展。原17個省級工作委員會正式改建為省級組織,新建了云南、貴州、山西省委員會,成立了湖北省籌委會、青海省工作組。到1983年,民建共有23個省級組織、1個省級籌委會、1個省級工作組;107個市級委員會;59個城市支部,1319個基層支部(小組)。1988年至1991年間,民建青海省委、寧夏區委、內蒙古區委、海南省委、新疆區委相繼成立,民建在全國除西藏、臺灣外的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建立了委員會組織。到1992年6月,地方組織增加到255個。經過全會努力,會員總數也由1979年的18339人,到1992年6月達53518人。會員的年齡、知識和專業結構不斷改善。三大期間,為了適應工作發展的需要,民建中央與全國工商聯設立了各自獨立的組織工作辦事機構,開始分署辦公。1980年7、8月間,民建中央組織處改為組織部,開始編發《民建支部通訊》雜志,指導和推動全會的組織工作。   1981年6月,民建中央召開組織工作座談會。這是在1951年組織工作會議30年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組織工作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目前組織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堅持發展與鞏固相結合的方針,在今后一定時期內,組織發展工作在繼續發展原工商業者的同時,適當發展與本會工作有聯系的中上層知識分子入會。在發展對象中,要注意吸收有代表性的中年人士和對于引進外資、科學技術有作用、對臺灣回歸祖國有影響的、與本會有聯系的愛國人士。這次會議,對于在新形勢下加強組織建設的問題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明確了任務,對民建的組織發展工作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會議以后,各級組織陸續發展了一批知識分子入會。為做好這部分成員的工作,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民建中央于1982年10月召開了有15個省級組織代表參加的知識分子成員座談會。會議提出,要吸收有代表性的、有影響的知識分子成員參加各級領導班子,充實和加強領導集體的力量。   同時,民建中央也注意到,成員隊伍雖然得到恢復,但年齡老化問題相當嚴重。到1983年四大召開時,全會共有成員26372名,其中84%是原工商業者,平均年齡62.2歲。在此后的半年多時間,發展成員475名,同一時期逝世325名,增長幅度很小。有的地方組織是負增長。由于當時組織發展的指導思想不夠明確,在一段時間內組織發展工作幾近停滯。針對這種狀況,民建中央進行反復研究,認為關鍵是要解放思想,放寬視野,根據政治任務的需要,從實際出發,重新明確組織發展方針。為此,1985年1月召開四屆二中全會,重點對組織發展問題進行研究。會議提出,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在工作中發展、發展為了工作”的原則,積極主動地做好發展成員的工作,特別要注意發展從事工商企業和其他經濟工作的中年人士。同年8月,民建中央召開組織工作會議,明確以中年知識分子為主,把經濟師、會計師、統計師、工程師、財經界人士、經濟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人士、在工商企業中擔任一定領導職務或社會聯系較廣泛的經營管理人員、生產技術人員等作為重點發展對象。這次會議,對組織發展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1987年9月,民建中央召開了27個省級組織、14個市級組織參加的組織工作會議。與會同志圍繞發展與鞏固、數量與質量、調動新老成員積極性和活躍基層組織生活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1988年,孫起孟在民建五大上提出,今后的組織工作,要積極推進領導班子的新老合作交替,繼續作好鞏固和發展組織的工作。會議通過的新會章,把民建的發展對象界定為,“從事經濟工作的人士,有關專家學者以及其他人士”。經過努力,到1987年底,成員平均年齡降到了59歲。   這一時期組織工作的一個突出成果,就是新老合作交替有了新進展。根據四大決定,民建中央設置了中央執行局和榮譽職務,為促進新老合作交替創造了條件。四大以后,民建中央對執行局和各工作機構進行了幾次調整。在1985年的四屆二中全會上,孫曉村主動辭去了執行局主任職務,選舉萬國權為執行局主任,增選馮克煦為執行局委員,工作機構進一步年輕化。此后,民建中央把培養、選拔、考核、引進年輕同志、建立后備干部隊伍,推動新老合作交替,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1985年底到1988年,連續舉辦了6期讀書班,培訓成員118名,從中物色、選拔了一批骨干力量,充實到中央和省級組織的領導和工作機構。五大期間,民建中央共培訓了各地推薦的成員近百人,還選送一部分成員到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進修。這些成員大多是即將或剛剛走上民建中央和地方組織領導崗位的中青年骨干。   根據各民主黨派協商一致的意見,1989年民建五屆二中全會提出,根據當時情況,在一定時期內,應側重做好鞏固健全組織的工作。1990年7月,民建中央提出《關于當前做好健全、鞏固組織工作的幾點意見》,對組織工作作出部署。9月召開的民建中央五屆七次中常委會議再次強調要貫徹好這個意見,并提出具體要求。各級組織從實際出發,加強健全、鞏固工作,取得一定成績。到1992年,全國26個省級組織全部召開了成員代表大會,完成了換屆任務。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得到妥善的安排,省級名譽主委26人,省級名譽副主委24人,顧問225人,同時又引進一批德才兼備的新同志,充實了地方領導班子。   三大期間,甘肅、浙江、江蘇、上海、遼寧等省級地方組織先后召開了基層組織工作經驗交流會或組織工作座談會,重點研究了組織發展特別是基層組織建設問題。五大后,民建對基層支部進行了必要的調整。根據五大提出的“多建一些企業支部和單位支部”的要求,新建了約1000多個企業支部和單位支部。這些支部成員相對集中,組織健全,與成員所在單位中共黨委關系密切,對開展會務起到了推動作用。   2、民建六大以來。上個世紀9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出現了包括私營企業主、民營企業家、中介服務人員等一些新的社會階層,使民建的社會基礎、成員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期間,民建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從1978年恢復活動時的不足2萬人發展到今天的11萬多人。   1992年,民建六大通過了新的《中國民主建國會章程》,規定“會的組織工作要貫徹發展與鞏固相結合的方針,堅持以大中城市為主,以中上層人士為主,以經濟界人士為主,注重素質和代表性”。1993年10月,民建中央召開全國組織工作會議,著重研究新形勢下如何開創民建組織工作新局面、如何加強領導骨干隊伍和成員隊伍建設等問題。會議形成了《關于當前組織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會議以后,各級組織根據建立跨世紀的干部骨干隊伍為目標、積極推進組織建設的要求,制定了相應措施。1998年又召開了組織工作會議,會議形成了《關于當前加強組織工作的意見》,確定了組織工作的重點、原則和若干措施,強調要積極穩妥地做好組織發展工作。會議提出堅持以協商確定的范圍和對象、大中城市、有一定代表性人士為主,注意改善結構、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系、積極慎重地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入會等要求。八大后,民建中央根據多黨合作形勢和任務的要求,根據組織發展工作堅持“注重質量,注意數量”的方針和“三個為主”的原則,進一步理順了做好非公經濟人士工作的思路。之后,在提出建設以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主體的企業界人士隊伍和以專家學者為主體的專業人士隊伍的基礎上,確定了在組織建設中要加強各級領導集體建設、增進基層組織活力、建設骨干隊伍、發揚會內民主等工作方針,為民建發揮參政黨作用提供了人才基礎。   民建的會員結構有明顯改善,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與經濟界有密切聯系的專家學者為骨干的兩支基本隊伍。一批優秀的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入會,為民建注入了新鮮血液,增強了民建的活力。七大期間,發展會員20455名。八大期間,發展會員23213名。到2008年6月,民建共有會員114347人,平均年齡51.8歲。其中大專以上學歷會員占74.1%;企業界會員71630人,占62.6%;新的社會階層人士23993人,占21%;女會員36217人,占31.7%。高層次、代表性人士比例顯著提高。1997年4月9日,民建重慶市委成立。至此,民建在全國共建立了30個省級委員會組織。   加強兩支基本隊伍和四支骨干隊伍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和成效。民建中央召開了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工作會議,有力地推動了對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組織發展和引導教育工作。六大期間,由民建中央選送到中央統戰部培訓中心學習、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進修的地方組織領導干部達150人(次)。各地方組織通過地方統戰部、社會主義學院培訓的領導干部有數千人。七大期間,民建中央先后舉辦10期鄧小平理論研修班,培訓了一批骨干。許多省級組織也舉辦了多種形式的培訓和研討活動。八大期間,提出了四項制度保證,即民主集中制度、中心組學習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聯系基層制度。并加大培訓工作力度,從省級組織主委、副主委、秘書長到市級主委,從支部主任到骨干會員,從建華課堂到分課堂,從國內到走出國門,開展了一系列培訓工作。先后舉辦了8期市級組織主委培訓班,共培訓市(地)級主委246人;舉辦了10期學習中共中央兩個5號文件精神研修班,279名骨干會員參加了培訓;陸續舉辦了新任中委培訓班、在政府和司法機關擔任領導職務干部培訓班和新增補副主委培訓班等。2007年在省級組織換屆后舉辦了新主委培訓班,19位省級組織主委參加了培訓;舉辦了省級組織專職副主委、秘書長培訓班,47人參加了培訓。地方組織年均培訓骨干會員達2萬人次。面向會員開展了以“建華企業家課堂”為重點的培訓工作,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創辦了建華研究院,采用專題講座與交流互動相結合的授課形式,幫助會員開拓思路,增長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截至2008年,“建華企業家課堂”已先后在20多個省市舉辦了140多次專題講座,并在部分地區建立了區域分課堂,近4萬人次參加了培訓,特別是邀請“歐元之父”蒙代爾舉辦的講座和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上海舉辦的金融論壇,在會員中和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通過各類培訓,提高了骨干隊伍的素質,為中央和省、市級組織換屆提供了思想、組織和人才保證。   為實現把基層組織建成自我教育的學校、團結互助的集體、參政議政的橋梁、培養人才的基地的目標,民建中央明確了合格支部的標準,規范了支部的類型,對薄弱支部進行調整,選拔優秀人才擔任支部主任,豐富支部生活的內容和活動形式,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1995年5月,召開了全國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重點是總結交流經驗,探討新形勢下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途徑和方法,討論通過了《民建中央關于當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七大后,民建中央領導同志定期參加基層支部活動,各級組織重視對基層組織的聯系和指導,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組織建設的新途徑,不少支部的活動質量有所提高。八大后,民建中央和各級地方組織建立了領導聯系基層制度。民建中央主席、副主席分工聯系和走訪了近300個地市級組織,了解情況,熟悉骨干,面對面地指導工作,協助解決一些具體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進行了多次較大規模的基層組織調研,召開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近百次。九大后,民建中央各工作部門又分別與對口支部建立了聯系。民建全會能夠正常開展活動的支部占80%以上,支部活動出勤率逐年上升,基層組織建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涌現出一批先進支部,會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為了解決領導集體老化問題,民建中央于1993年作出了“積極推進各級組織領導集體新老合作交替,建立跨世紀的干部骨干隊伍,核心是各級領導集體的新老合作交替,重點是中央和省級組織,關鍵是做好近兩年工作”的決策。六大期間,根據“滾動交替”的方針,采取“先進后出”的辦法,在屆內增補中央委員26人,占委員總數的15.2%。全國有25個省級組織屆中增補委員38人,5個省級組織更選了主委,七大召開前,全國30個省級組織全部完成換屆工作,一批政治業務素質好、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同志進入領導集體和工作班子,使老化嚴重、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緩解,給會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減輕了1997年的換屆壓力,為順利實現新老交替做了組織準備。七大后,從1999年起,民建中央就開始圍繞換屆積極開展工作。各級地方組織在換屆工作中堅持發揚民主,嚴格按照民主推薦、組織考核、集體決定、會議選舉的程序進行。在中共黨委的支持幫助下,地方組織認真籌備,基層組織和廣大成員積極參與,會員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履行職責,30個省級組織和294個市級組織圓滿完成了換屆工作,為開好民建八大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在地方組織換屆的基礎上,民建中央進一步擴大了中央委員候選人選的遴選比例,在中央及各地方組織民主推薦出的135名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優秀人才中,經過常委會集體遴選,59人成為中央委員候選人的建議人選,在改善中央委員會結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八大期間,民建會內協商民主和選舉民主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在換屆工作中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九屆中央委員會屆內增補副主席1名、常委3名、中央委員20名。在地方組織圓滿換屆的基礎上,民建中央擴大了九屆中央委員候選人人選的遴選比例,經過常委會集體遴選,在民建中央及各地方組織民主推薦的175名優秀人選中,88名成為九屆中央委員候選人的建議人選。   同時,進一步加大了信訪工作的力度。八大期間,民建中央共處理群眾來信和接待會員來訪1529件次,維護了會員的合法權益,繼續做好了原工商業者會員的困難補助工作,共慰問和補助1128人次。  ?。ㄈ┓e極創新探索,參政黨制度進一步健全   制度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是其它方面建設不可或缺的載體。民建的制度建設形成了良好的傳統。新時期特別是七大以來,民建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制度建設,明確把“制度上健全”作為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目標,這期間,民建不斷探索,勇于創新,努力形成了一套健全的參政黨機制。   根據民主集中制的精神,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完善了有關工作制度和工作規程,明確了工作思路,會的領導工作和會務的運作進一步制度化、科學化、效率化。七大后,民建中央每年召開一次中央全會,總結當年工作,提出今后要求;每季度召開一次中常委會議,聽取中央工作部門和地方組織的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帶全局性的重要問題;主席會議、主席辦公會議按期召開,集體決定重要會務事項,并分工負責執行。堅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行重大決策。民建中央每年召開一次全國工作會議,研究一個專題,推動組織建設、參政議政、思想建設、社會服務、理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主席和各位副主席都分別聯系幾個地方組織,加強中央對地方工作的了解和指導。民建中央機關實行主席會議領導下的秘書長負責制,理順了領導機構與工作機構的關系。積極推進中央機關的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工作質量和效率有明顯提高。經過幾年努力,許多方面有了可喜進展,各項制度不斷健全。   八大后,是民建歷史上推進會內民主力度最大的時期。特別是注意從體制和機制入手,進行民主建設,使民建在健全制度方面前進了一大步。到2008年,民建中央制定、修訂了常委會議、主席會議等10項議事規程和工作規則,逐步推行加強領導集體建設的專項制度。陸續出臺了領導集體民主集中制度、中心組學習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領導集體成員分工聯系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制度等,特別是中央委員的遴選制度,在原有基礎上又有了創新和突破,進一步擴大了會內民主。1996年以來,民建中央共進行了4次中央委員建議人選的遴選,規模、遴選比例逐次擴大,取得良好效果,使優秀人才能脫穎而出,遴選已成為民建中央一項規范的制度。   在貫徹民主集中制上,形成了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十六字”決策程序,對會的重大問題,都要在協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會議表決,為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奠定了制度基礎。在領導集體建設上,注意改善結構,特別是引入競爭機制,在中央委員會實行擇優選拔、差額選舉。在會的領導工作上,強調發揮領導集體的作用,完善了主席會議制度。每年召開4次主席會議、1次主席務虛會議,對會情進行全面分析,對會內重大事務在各抒己見的基礎上取得共識。主席和專職副主席堅持每月一次中心組學習,認真領會中共和政府有關重大會議精神和方針政策,并聯系民建實際進行分析研究。民建中央堅持每年確定一項重點工作,同時通過調查研究、征求意見、召開會議、做出決定等程序,對工作形成指導性意見。繼續實行主席、副主席分工聯系地方組織的制度。主席、副主席聯系到市級組織,直接了解基層組織情況,幫助地方組織研究分析會情,指導工作。同時通過召開座談會了解會員的意見和反映。主席、副主席的走訪受到了中共地方黨委的高度重視,切實幫助地方組織解決工作條件、干部安排等問題。廣大成員能直接聽到中央的聲音,拉近了距離,增強了會的凝聚力。在領導職務任期上,明確了任期制和屆內調整的規定,在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方面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民建根據會務實踐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在有關方面的幫助下,民建中央進行了會內監督問題的調研,民建九大通過了《民建中央關于加強會內監督工作的意見》,在九屆四次中常委會議上形成了《民建中央會內監督條例(試行)》,目前,正在組建民建中央監督委員會。在機關建設上,對領導體制進行了調整,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積極倡導機關文化建設。     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航船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為多黨合作事業的繁榮提供了思想解放的輿論環境,為民建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履行參政黨職能奠定了堅實基礎。民建始終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促進政黨關系的和諧發展作出了努力。多黨合作事業的不斷發展、民建工作的不斷進步,也充分反映出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多黨合作事業將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民建一定能團結帶領廣大成員,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念,發揮密切聯系經濟界的優勢,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參政能力,與中國共產黨一道,風雨同舟、共創偉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作出更大的貢獻,再創民建歷史的新的輝煌!


   
国产激情在线观看|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永久地址| 波多野结衣上班| xxxxx亚洲| 精品欧美同性videosbest| 日日天干夜夜人人添|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窝窝免费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好猛好紧好硬使劲好大男男| 免费在线观看色| 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真实国产精品视频国产网| 天天操天天操天天射|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18videosex性加拿大|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国产乱子伦露脸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最猛性xxxxx免费|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激情偷乱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处女的诱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内自产少妇自拍区免费|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粗大白浊受孕h鞠婧祎小说|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人妖系列|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神秘电影欧美草草影院麻豆第一页|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2019国产精品|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黑人又大又硬又粗再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