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五一口號”精神 共繪區域發展新篇——民建拱墅區十三支部攜手民革、民盟開展跨黨派共建活動
發布時間:2025-06-06 11:30:46
|
作者: 方國乾 何曉潔
1948年,中共中央“五一口號”如春雷激蕩,開啟了多黨合作的新紀元。民建創始人黃炎培、胡厥文等先賢率先響應,以“實業救國”的赤子之心,與中國共產黨勠力同行,書寫了“肝膽相照”的歷史篇章。為傳承“五一口號”精神,賡續紅色血脈,4月29日,民建拱墅區十三支部與民革、民盟聯動,共赴嘉興海寧開展了一場別具意義的活動。民建拱墅區基層委原主委沈燕翔受邀參加活動。
眾人首先走進鹽官古城紅色地標群。在史量才紀念碑前,《申報》創始人史量才以筆為劍、與中國共產黨并肩推動民主救國的事跡,深深打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在陳巳生歷史資料陳列館,會員們通過展出的珍貴史料了解到這位民建先賢實業救國的篳路藍縷,其“實業興邦、愛黨為民”的堅定信仰,為新時代民建人立起精神豐碑。
下午,大家實地考察了海寧市的皮革產業“時尚設計 + 電商直播”雙軌轉型模式,深入企業服務驛站,了解政策扶持、人才培養等配套機制。直播間內,主播們熟練展示皮革制品工藝,呈現出傳統產業在創新驅動下煥發出的蓬勃生機。支部會員們結合自身行業實際,圍繞數字賦能、區域產業聯動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思索著如何將海寧皮革城的成功經驗轉化為拱墅模板,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拱墅區打造“運河電商走廊”提供借鑒和支持。
沈燕翔表示,從民建先輩們的實業救國,到新時代民建會員企業家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勇立潮頭,變的是時代課題,不變的是民建人“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赤誠,民建的履職基因始終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同時,希望跨區域黨派聯動不是“走形式”,而是“謀實策”,要始終以“五一口號”精神為指引,把民建聯系經濟界的優勢轉化為破解區域協同堵點的金鑰匙,成為新時代多黨合作“1+1>2”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