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9日全國“兩會”會期過半,省委會老同志學習組舉行學習會,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精神早學習、早領會。老同志們圍繞這條主線,積極討論、氣氛熱烈。
杭州市委會原副主委邵義彬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讓人印象深刻有幾點:一是報告強調了民生,把民生問題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報告中提出了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增長目標略微調低了,可見今年我們的發展更強調質量和效益,總的基調是穩中求進,這是符合當前中國實際的,也是實事求是的;三是報告強調了要加強實體經濟,扶持微小企業,解決實體經濟空心化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我們還是看今后落實上會有什么實招;四是關于深入分配問題,尤其是養老金雙軌制備受詬病,但看起來這個問題任重道遠,解決還沒有時間表。
原省屬工委副主任陳祖耀說,GDP增長目標調至7.5%,雖然對我國來說是幾年來的首次調低,但在世界范圍看這個速度仍然不低,要實現并非易事,單就房地產業來看,包括與其相關產業,對GDP的貢獻明顯不如過去,而且整體上我國正處于結構調整期,所以要保持7.5%的增長不容易;當然對中國長期來看還是好的,為科學健康的發展犧牲一點速度是值得的。對此,應家源有不同意見,他認為,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對相關產業的傷害并不大,因為政府同時加大了保障房的建設與供應,這樣上下游產業還是有發展的空間,且從我國近年來GDP增長目標的實現情況觀察,7.5%目標應該能實現,且會有所超越。應家源同時指出,針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對GDP快速增長(尤其是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諸多批評意見,他認為還是要兩面都看看,要看到積極的一面,我們社會的發展,包括養老金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要靠財富的增長,只有社會財富政治了、財政收入增長了,政府才有能力解決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問題。
深化改革問題也是大家討論的一個焦點,吳順祥認為,當前我們最主要的還是要和諧發展,當然“和諧”與“發展”中都出現了一些問題,畢竟改革到了“深水區”,觸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肯定會受到他們的強烈抵制,因此深化改革任重道遠;吳春達認為,當前深化改革的問題其實與改善民生問題是相輔相成的,要進一步改善民生就需要不斷深化改革,而改革深化落實了民生也就會得到改善。目前推行改革需要的是像治理“酒駕”一樣的雷厲風行的作風,相信有那樣的決心和工作作風,政治改革也一定可以獲得全面推進。省政協原副主席、省委會原主委程煒也對深化改革問題提出了一些意見看法,他說,今年是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二十周年,深化改革問題要引起重視。“改革好比是火箭的推進器”,改革開放以來這樣的推進我們已經經歷了兩次,一次是1978年,確定實行改革開放,鄧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 否定了“兩個凡是”,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那是很不容易的,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抉擇;第二次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解決了姓資姓社的問題,提出了“三個有利于”標準,是又一次的思想大解放,也是改革的又一次積極推進;現在我們面臨的是第三次。從經濟領域到社會政治領域,改革越是向前推進,所觸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復雜,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通俗講,現在改革到了“深水區”,容易改的在前兩次都已經改掉,現在要改的都是“硬骨頭”,難度當然很大。“壟斷行業改革”、“官員財產公示”、“頂層設計”等現在有許多的議論,那么到底要怎么改,《人民日報》在“兩會”召開之前發表該報評論部文章——《寧要微詞,不要危機》,下一步我們要觀察政府會作出怎樣的決策。
鈕冠雄對當前社會存在的問題表示了進一步的擔憂,從食品安全、住房拆遷、高鐵建設,到物價上漲、基金股票市場的混亂等,他認為都還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他同時肯定了“兩會”代表委員一年比一年“敢講真話”,特別提到寧波市工商聯副主席李立新關于“吳英判死刑沒有道理”的言論,認為他是“為民請命”,十分了不起。
原省屬工委主任、浙大副教授李加種主持會議,他說我們關注“兩會”,一是關注它跟往年有何不同,二是關注“兩會”出現了哪些新的熱點,三是要看看政府工作報告上那些鼓舞人心的內容如何落實,我們民主黨派該怎樣來監督。從今年“兩會”看,各方面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認識和落實更深入、更符合中國實際,貫徹科學發展觀也更顯科學;對民生的關注更細、也更貼近老百姓等等,這些都是好的趨勢,也是世界潮流,我們相信只要順乎這個潮流,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