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規定、強作風、樹形…
- 會史大學習
- 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屆…
- 聚焦2024全國兩會
- 聚焦2024浙江省兩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
- 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
- 2023全國兩會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兩會
- 學習貫徹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學習貫徹省第十五次黨代…
- 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
- 2022年全國兩會
- 十九屆六中全會
-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 2022年省兩會
- 2019年兩會專題
- 2018年兩會專題
- 2016年兩會專題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兩會專題
- 五水共治
- 2014年兩會專題
- 2013年兩會專題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兩會專題
- 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
- 2011年兩會專題
- 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
- 2010年兩會專題
- 建國60周年
- 抗擊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繼續攜…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多黨…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征文選…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專題…
- 優秀會員專題
- 紀念湯元炳同志誕辰100…
-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專題…
- 政治交接學習教育活動專…
- 2009年省兩會專題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9月15日,美國政府派兵在朝鮮登陸,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并派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疆地區,嚴重威脅我國安全。9月30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出強烈抗議。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誕生就面臨侵略威脅的時刻,各民主黨派成員表現了高度的愛國熱忱。周恩來的聲明發表后,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紛紛表示擁護。在是否出兵抗美援朝的問題上,中共跟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進行了協商座談、征求意見,很快達成了共識。根據黃炎培的建議,稱出兵援朝的隊伍為“中國人民志愿軍”。
為加強抗美援朝工作,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民主人士協商決定,成立抗美援朝運動委員會。各民主黨派紛紛組織成員積極參加抗美援朝運動。1950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在北京成立。1950年11月4日,由中國共產黨領銜,發表了《各民主黨派聯合宣言》,宣布“為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神圣任務而奮斗”。
抗美援朝運動開始后,民建總會及各地方組織紛紛開展了深入廣泛的教育活動,以各種形式揭露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破除親美、崇美、恐美的思想迷障,調動和鼓舞廣大工商界的愛國熱情。
1950年8月15日,黃炎培、章乃器、南漢宸致電金日成,代表民建祝賀朝鮮解放五周年,聲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斗爭。1950年11月,民建總會舉行擴大會議,通過了《全國工商界團結起來,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而奮斗》的政治報告。發出《關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宣教要點》,組織廣大成員以實際行動積極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運動中去。
1950年11月30日,李燭塵等率領天津市工商界舉行抗美援朝示威大游行,并宣讀給毛澤東主席的致敬電。示威游行得到了毛澤東復電肯定。之后,傅華亭等在北京,胡厥文等在上海,以及沈陽等21個城市的工商界相繼舉行了抗美援朝大游行,掀起了抗美援朝運動的高潮。
同時,民建還派成員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愿軍。胡厥文、胡子昂、章乃器等數十人先后赴朝,到前沿陣地慰問志愿軍。歸國以后,他們向各界人士報告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戰績,激發國內人民對帝國主義的義憤和以實際行動搞好生產,支援抗美援朝運動的極大熱情。
民建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陳巳生在參加赴朝慰問時,以民建及上海工商界代表的身份,向全國各界人士發出捐獻飛機大炮的倡議,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響應和支持,并成為后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六一號召”的重要內容之一。1951年6月4日、6月18日,民建總會相繼發出通知,號召全會響應“六一號召”,并成立了抗美援朝捐獻運動委員會。
在捐獻工作中,北京工商界捐獻飛機31架;天津工商界捐獻戰斗機38架、現金29億元(人民幣舊幣);上海工商界捐獻戰斗機404架,其中民建成員捐獻179架;武漢工商界捐獻戰斗機44架;成都工商界捐獻飛機4架;濟南、青島工商界捐獻戰斗機34架;福州工商界捐獻飛機8架。其他城市的工商界也都積極投入捐獻運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抗美援朝運動中,不少民建成員或成員親屬參軍赴朝作戰。胡厥文、胡子昂、吳蘊初等親送子女上前線。吳蘊初說:“我愛我的女兒,但更愛我的祖國?!?953年春季,美帝國主義發動細菌戰后,各民主黨派與中共聯合發表了《對于帝國主義進行細菌戰的抗議》。隨后,民建成員參加了“美帝國主義細菌戰罪行調查委員會”,赴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前線進行實地調查。
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中,民建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動員廣大成員和工商界人士,熱烈響應“六一號召”,踴躍捐獻飛機、大炮,堅持生產,積極納稅,為祖國奉獻了一片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