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第一家”
——民建省屬支部考察調研浦江美麗鄉村民宿建設紀實
發布時間:2014-10-30 00:00:00
|
作者: 張蔚青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金秋十月,由民建浙江省屬綜合四支部組織,聯合浙江農林大學支部及浙江科技學院支部會員代表一行15人,來到浙江省浦江縣考察調研美麗鄉村民宿建設,并進行民建綜合四支部“會員之家”掛牌儀式,受到浦江縣政府辦、縣統戰部、縣旅游局、虞宅鄉政府的熱情歡迎。
杭州有西溪 浦江有茜溪
杭州有西溪 浦江有茜溪。“鴛鴦石樹有情,石韻民宿有請”,由經濟專家、學者、工商企業家等成員組成的民建考察調研小組,首先來到浦江美麗鄉村民宿建設茜溪源頭馬嶺民宿,這里有千年的榧樹,百年的古屋,石景,石板路,石凳,無不彰顯原生態江南村屋的特色,村內泥墻星瓦,依山而建,冬暖夏涼,山清水碧鳥嶼谷幽,古色古香,宛如世外桃源。 “青磚黑瓦磚頭跳,窗臺斗拱石門架”,江南的喬家大院-新光村,穿行靈巖古莊園,隨處可以觸摸中國傳統文化的細節,每一座門廳到每一道額坊,每一彎石柱到每一塊磚頭,各種細膩的雕刻裝飾著石村落的每一個角落,似乎在傳遞她數百年的滄桑,傳遞她百年的仁德義。。。。。。浦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自古有“書畫之鄉”“文化之都”的美稱,書畫名家輩出,民間文化豐富多彩,有6項名列國家非物質遺產保護名號。近幾年發展工業經濟,特別是水晶工業,經濟上去了,環境----水資源土地質量受到了嚴重破壞,“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在經濟和環境之間,浦江的領導人在徘徊選擇,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浦江的山水資源給了領導人靈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麗鄉村茜溪建設就這樣慢慢呈現在世人面前,利用交通,河流,山村資源,在保護環境,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上找到了很好的路子,聽副縣長張衛東介紹馬嶺民宿與杭州文化企業洽談引入戰略投資,建設完整的民宿村落。

考察調研小組與浦江縣政府領導一起參觀馬嶺腳民宿

浦江縣領導向考察調研小組介紹民宿情況

考察調研小組參觀馬嶺腳民國樓
文化大禮堂 智慧大碰撞
江南喬家大院——新光村,以它厚重的文化,又稱金華第一村。值得驚喜的是在這里,我們見到寬敞大氣的文化禮堂,有舞臺,有豐安講堂教室,集農民教育學習、娛樂為一體,既有濃郁農村風俗風貌的,又有現代化設施的文化場所,讓同行的城里人十分驚訝。我們同行中的國學學者楊天才教授,鄉村建設規劃專家鄭國全教授,經濟學家徐劍峰教授在“豐安大禮堂”分別講授了《領導智慧》《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等主題內容,特定的環境特定的主題,縣、鄉領導和民建會員們個個像學生一樣聚精會神地聆聽演講,并對美麗鄉村建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傳統和現代、國內和國外、現實和未來,理念和方法、經驗和教訓,碰撞與交流、借鑒和啟發……大家暢所欲言,受益頗多。本次交流從下午四時一直持續到晚九點還意猶未盡。當地領導說:這也是一次很接地氣的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據悉,這是民建會員乃至民主黨派首次進入鄉村文化大禮堂。

交流探討

考察調研小組參觀新光村古宅
“江南第一家”“民建第一家”
浦江有江南第一家,名震海內外,鄭姓字旅,世代興旺,遵循嚴格家訓,孝、義、清、廉,國家何嘗不是,愛家愛國,興業興幫。。。。。。此次浦江之行,建立“民建第一家”,在茜溪源頭浦江鄉虞宅鄉朱村畈村,海敦書院舉行民建省屬綜合四支部“會員之家”掛牌儀式。這是繼四支部在省屬支部率先成立“會員之家”后,首次在異地設立“會員之家”。民建省委常委徐劍峰與浦江縣副縣長張衛東、副縣長徐友龍共同舉行掛牌儀式,大家笑稱這是“民建第一家”,因為民建在浦江縣沒有組織機構,省民建異地掛“會員之家”也是首次,而且,在浦江美麗鄉村茜溪源頭的小山村建立民建之家,也是民建第一次,在習主席直接關心改建的20省道旁成立會員之家,又是意義非凡。通過創建“會員之家”,將其打造成支部及廣大會員溝通交流的紐帶、相互激勵的場所,學習和活動的陣地和平臺,成為進一步增強會員組織意識和凝聚力的有效載體;同時實行開放式的運作,大家在這里真正的資源共享,成為當地群眾的“良師益友”。會員家屬,當了20年的中學校長的書院主人張順土表示將出資建設書院,增加書院藏書量,免費提供來到書院的任何人借閱,農民、學生、退休人員也可在書院內學習、作畫等等,不亦樂乎。

浦江縣副縣長張衛東、徐友龍和民建省委常委徐劍峰為“會員之家”掛牌

民建會員與浦江縣政府領導合影
國家主席的路 農民的康莊大道
美麗的茜溪水蜿蜒向東,沿線20省道貫穿期間,路面平坦,交通便利,山水環境優美、歷史文化積淀豐厚。2006年,新年伊始,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收到一封署名“20省道浦江沿線村民”的來信,信中說”我們是浦江縣20省道的村民,今天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致信感謝習書記,感謝省委省政府幫助我們修建了致富路\幸福路……幾多艱辛,兩歷寒暑,崎嶇蜿蜒的山路變成了平坦寬敞的大道,打通隧道架起橋,天塹變通途’山里山外拉近了距離,我們出門行路,走親訪友,進城辦事再也不用翻山越嶺。老百姓都說修建了這條路山區農村離城市更近了致富奔小康的路更平了……”原來20省道浦江段的修建是2003年9月18日,當時的省委書記習近平下訪浦江時接到群眾的反映,當場要求當地政府和交通部門抓緊項目的論證,盡早開工建設。并表示,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必須高度重視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沿線的村民喜悅地告訴我們:“這條路是近平路,是村民的康莊大道,是幸福路。。。。。。”

建設好的S20幸福路浦江段
通過此次考察調研,我們一行人感觸良多,同時有引入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和建設民宿項目的意愿,收獲頗多,不虛此行。虞宅鄉書記周占偉表示歡迎民建會員經常下鄉體驗農村建設的變化,為鄉村民宿及美麗鄉村發展建言獻策。民建省委會調研處王志強副處長、民建省委常委、省社科院經濟所長徐劍峰、民建省屬四支部主任黃煒、民建浙江農林學院支部主任侯平教授,民建浙江科技學院支部主任許友生教授等參加本次考察調研活動。
杭州有西溪 浦江有茜溪
杭州有西溪 浦江有茜溪。“鴛鴦石樹有情,石韻民宿有請”,由經濟專家、學者、工商企業家等成員組成的民建考察調研小組,首先來到浦江美麗鄉村民宿建設茜溪源頭馬嶺民宿,這里有千年的榧樹,百年的古屋,石景,石板路,石凳,無不彰顯原生態江南村屋的特色,村內泥墻星瓦,依山而建,冬暖夏涼,山清水碧鳥嶼谷幽,古色古香,宛如世外桃源。 “青磚黑瓦磚頭跳,窗臺斗拱石門架”,江南的喬家大院-新光村,穿行靈巖古莊園,隨處可以觸摸中國傳統文化的細節,每一座門廳到每一道額坊,每一彎石柱到每一塊磚頭,各種細膩的雕刻裝飾著石村落的每一個角落,似乎在傳遞她數百年的滄桑,傳遞她百年的仁德義。。。。。。浦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自古有“書畫之鄉”“文化之都”的美稱,書畫名家輩出,民間文化豐富多彩,有6項名列國家非物質遺產保護名號。近幾年發展工業經濟,特別是水晶工業,經濟上去了,環境----水資源土地質量受到了嚴重破壞,“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在經濟和環境之間,浦江的領導人在徘徊選擇,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浦江的山水資源給了領導人靈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麗鄉村茜溪建設就這樣慢慢呈現在世人面前,利用交通,河流,山村資源,在保護環境,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上找到了很好的路子,聽副縣長張衛東介紹馬嶺民宿與杭州文化企業洽談引入戰略投資,建設完整的民宿村落。

考察調研小組與浦江縣政府領導一起參觀馬嶺腳民宿

浦江縣領導向考察調研小組介紹民宿情況

考察調研小組參觀馬嶺腳民國樓
文化大禮堂 智慧大碰撞
江南喬家大院——新光村,以它厚重的文化,又稱金華第一村。值得驚喜的是在這里,我們見到寬敞大氣的文化禮堂,有舞臺,有豐安講堂教室,集農民教育學習、娛樂為一體,既有濃郁農村風俗風貌的,又有現代化設施的文化場所,讓同行的城里人十分驚訝。我們同行中的國學學者楊天才教授,鄉村建設規劃專家鄭國全教授,經濟學家徐劍峰教授在“豐安大禮堂”分別講授了《領導智慧》《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等主題內容,特定的環境特定的主題,縣、鄉領導和民建會員們個個像學生一樣聚精會神地聆聽演講,并對美麗鄉村建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傳統和現代、國內和國外、現實和未來,理念和方法、經驗和教訓,碰撞與交流、借鑒和啟發……大家暢所欲言,受益頗多。本次交流從下午四時一直持續到晚九點還意猶未盡。當地領導說:這也是一次很接地氣的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據悉,這是民建會員乃至民主黨派首次進入鄉村文化大禮堂。

交流探討

考察調研小組參觀新光村古宅
“江南第一家”“民建第一家”
浦江有江南第一家,名震海內外,鄭姓字旅,世代興旺,遵循嚴格家訓,孝、義、清、廉,國家何嘗不是,愛家愛國,興業興幫。。。。。。此次浦江之行,建立“民建第一家”,在茜溪源頭浦江鄉虞宅鄉朱村畈村,海敦書院舉行民建省屬綜合四支部“會員之家”掛牌儀式。這是繼四支部在省屬支部率先成立“會員之家”后,首次在異地設立“會員之家”。民建省委常委徐劍峰與浦江縣副縣長張衛東、副縣長徐友龍共同舉行掛牌儀式,大家笑稱這是“民建第一家”,因為民建在浦江縣沒有組織機構,省民建異地掛“會員之家”也是首次,而且,在浦江美麗鄉村茜溪源頭的小山村建立民建之家,也是民建第一次,在習主席直接關心改建的20省道旁成立會員之家,又是意義非凡。通過創建“會員之家”,將其打造成支部及廣大會員溝通交流的紐帶、相互激勵的場所,學習和活動的陣地和平臺,成為進一步增強會員組織意識和凝聚力的有效載體;同時實行開放式的運作,大家在這里真正的資源共享,成為當地群眾的“良師益友”。會員家屬,當了20年的中學校長的書院主人張順土表示將出資建設書院,增加書院藏書量,免費提供來到書院的任何人借閱,農民、學生、退休人員也可在書院內學習、作畫等等,不亦樂乎。

浦江縣副縣長張衛東、徐友龍和民建省委常委徐劍峰為“會員之家”掛牌

民建會員與浦江縣政府領導合影
國家主席的路 農民的康莊大道
美麗的茜溪水蜿蜒向東,沿線20省道貫穿期間,路面平坦,交通便利,山水環境優美、歷史文化積淀豐厚。2006年,新年伊始,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收到一封署名“20省道浦江沿線村民”的來信,信中說”我們是浦江縣20省道的村民,今天懷著無比感激的心情,致信感謝習書記,感謝省委省政府幫助我們修建了致富路\幸福路……幾多艱辛,兩歷寒暑,崎嶇蜿蜒的山路變成了平坦寬敞的大道,打通隧道架起橋,天塹變通途’山里山外拉近了距離,我們出門行路,走親訪友,進城辦事再也不用翻山越嶺。老百姓都說修建了這條路山區農村離城市更近了致富奔小康的路更平了……”原來20省道浦江段的修建是2003年9月18日,當時的省委書記習近平下訪浦江時接到群眾的反映,當場要求當地政府和交通部門抓緊項目的論證,盡早開工建設。并表示,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必須高度重視農村的建設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沿線的村民喜悅地告訴我們:“這條路是近平路,是村民的康莊大道,是幸福路。。。。。。”

建設好的S20幸福路浦江段
通過此次考察調研,我們一行人感觸良多,同時有引入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和建設民宿項目的意愿,收獲頗多,不虛此行。虞宅鄉書記周占偉表示歡迎民建會員經常下鄉體驗農村建設的變化,為鄉村民宿及美麗鄉村發展建言獻策。民建省委會調研處王志強副處長、民建省委常委、省社科院經濟所長徐劍峰、民建省屬四支部主任黃煒、民建浙江農林學院支部主任侯平教授,民建浙江科技學院支部主任許友生教授等參加本次考察調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