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暖陽惹人醉,品味最美夕陽紅。2015年10月17日,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民建省屬四支部聯合會員企業天意物業管理公司在黃公望公園歡聚一堂,共享如畫美景,探討人文精神。黃公望隱居地地處富陽,臨近富春江,聚天地之精華,集萬物之光輝,深厚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交相輝映。富春江一脈靈氣,滋潤崢嶸萬物之靈性,哺育生態人文之靈魂。恰逢金秋十月,層林盡染,幽靜祥和。
出席本次研討會的人員有省政府參事,原省民建副主委,省政協常委及付秘書長陸惠明;原省民建組織處處長張金龍;省民建組織處付調研員胡瑋瑋;省民建調研處副調研員樓冰;省民建組織處干部張磊及省直四支部支委和省直四支部夕陽紅小組成員等。本次活動首先由特邀文史專家著名作家記者董廣生先生介紹黃公望生平事跡和人文精神解讀,隨后會員們其就藝術成就和事業精神——活到老和學到老創業到老的典范展開認真深入討論。午后的養生心得交流茶話,大家各抒己見,分享經驗,受益非淺。隨后實地考察參觀了黃公望創作歸隱地及黃公望紀念館,對其創作環境及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收獲頗多。
本次活動就黃公望創作著名《富春山居圖》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其人文精神及現代養老新思維。黃公望,元代畫家,描繪富春江兩岸絕美秋色的《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一生繪畫的最高成就,是黃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其藝術性和思想性雙絕,是中華文化風骨集大成者。此畫卷流傳于世界兩卷,即《無用師卷》和《子明隱君卷》,而此畫兩部分的合并促進了臺灣同胞與大陸的聯系和交流,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元代黃公望創作這巔峰之作時已是79歲高齡,直到86歲高齡去世前一年才完成。他置身于美麗的富春山水之間,全身心地投入作品的創作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對人生夢想的熱誠和堅持,用生花妙筆描繪出了傳奇的經典。用自己的繪畫和經歷向世人完美地詮釋了“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的堅定和豪邁,黃公望通過繪畫成就理想,表現其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蘊,在古稀之年仍有著對道義和人生的追求,用繪畫傳遞出了最有震撼力的影響力。這對現代養老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啟示,體現了學到老和活到老創業到老的精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養老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老年人在歲月的磨礪中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積淀了深厚文化知識的力量,是社會的重點關注和呵護對象。安度晚年是老人們的追求,身體好兒孫孝享受天倫之樂固然是美好安然,但其中也不應缺乏活到老和學到老創業到老的精神。堅持自己所愛所想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也同樣有資本實現自己的更高目標和理想。在豐富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堅定不移,踏實肯干,不斷吸收新鮮血液,更新自身硬件條件,挑戰自我,再攀高峰。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倡導全社會形成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風氣。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成了日趨現實的話題。會員們表示,浙江人杰地靈,鐘靈毓秀,前有黃公望崇尚生活,熱愛自然,老年再創巔峰之作,后有習近平同志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高尚理念。兩者一脈相承,體現了對自然山水的崇敬和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實質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歷史文化的積淀。在養老大潮來臨之際,社會不僅要注重生理養老,更需強調精神養老的重要性。老有所想,老有所為,老有所創,為社會和國家貢獻一份力量,為人文發展和文明進步樹立新榜樣,追求心靈真正意義上的舒適和自由,品味靈魂層面的釋然和滿足,活出新姿態,譜寫新篇章。同時在民建成立70周年之際,作為民建會員,更要緬懷先輩,愛護和學習老同志,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和精神,共圓中國夢。
本次研討會目的明確,討論熱烈,交流充分。進行了對黃公望的人文精神探討以及對現代養老養生的經驗分享和總結,加深了活到老和學到老創業到老的養老精神的理解。大家意猶未盡,回味無窮:養老是一門藝術,應將理想和實際行動相結合,滌蕩心靈,升華靈魂,更關注提倡精神養老,老有所為,用積極的心態,唱出最美夕陽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