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丹桂飄香。9月15日上午,民建浙江省直四支部與中共黃公望村委共同設立的【公望大講堂】(鄉村振興)又開課啦!“最基層的黨課”再一次燃爆黃公望村的百人文化大禮堂。這次《公望大講堂》主講嘉賓是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所研究員、民建會員葉菊英,她主要從事人口學研究,長期關注人口生育政策與養老問題,多項成果和建議獲獎并被有關部門采納。黃公望村全體黨員100余人參加了此次講座。據了解,每個月15日是黃公望村黨員主題學習教育固定活動日。自設立《公望大講堂》后,利用這個特殊的活動日,民建浙江省直四支部充分利用了會內外人才、智力等資源優勢,已派多名專家學者前來黃公望村開展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講座與座談,為黃公望村的全體黨員干部送去了有關鄉村振興的文化理念、知識智力及精神食糧,助力黃公望村描繪農村發展新藍圖!
現代農村首要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嚴重。此次葉菊英老師上課的主題是農村養老與鄉村振興。她以十九大精神為指針,結合多年的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和經驗,從農村養老與鄉村振興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向與會人員講述了三方面的內容,即農村養老與鄉村振興關系、浙江省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現狀及影響與如何應對我省的人口老齡化?她指出,農村養老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目前鄉村振興的短板和難點,只有我們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搞好鄉村的“五大振興”,讓農村老人積極參與到農村養老工作當中,密切他們與社會的聯系,激發農村老人的積極性,才能真正讓農村老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和老有所為”美好愿望,分享鄉村振興的成果,提升農村老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她強調,我們要面對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現狀,遵循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規律和趨勢,把握人口老齡化特征與對鄉村振興的影響,積極開展調查研究,鼓勵老年人退而不休,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愛好為社會再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她最后為大家提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些個人思考與建議,一是牢固樹立健康老齡的理念;二是著力構建“五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三是改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適應老齡生活。
鄉村是中國文化文明發展之根,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百善孝為先。在講解分析中,葉菊英老師特別強調了要宣傳弘揚傳統的孝道文化和弘揚黃公望精神,挖掘鄉賢文化,為振興鄉村服務。在葉老師的眼里,黃公望精神就是:一是活到老、學到老、努力到老的精神,二是老有所為的養老最高境界。老有所養是養老的基本,老有所樂、老有所學是完善老年人自身的修養,而老有所為是養老的最高境界,是為社會作出貢獻。就像黃公望這樣,辭世前才完成他的絕世名作——《富春山居圖》。三是文化養老。最后,葉菊英老師寄語黃公望村,要充分利用黃公望村獨特的區域優勢、人文景觀與《富春山居圖》的影響,做鄉村振興的典型和樣板,同時,她對黃公望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從文化名村資源的深入開發的角度,從黃公望文化傳承的角度,完善黃公望村文化養老。比如,如何拓展黃公望名人效應,深入挖掘,擴大影響;如何把黃公望活到老學到老努力到老退而不休的精神轉化為村民整體素質的大提升,使得黃公望精神代代相傳;如何設計出一種能代表黃公望精神的紀念品,或者打造黃公望村特有的一項活動,等等,所有這些方面,還有很多事情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