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 記天正集團董事長高天樂
發布時間:2010-05-07 10:05:56
|
作者: 周文帥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天正集團董事長高天樂,在溫州柳市被尊稱為“儒商”,這不僅是因為教師出身和儒雅睿智的氣質,及提倡建設“學習型組織”,更重要的是他把儒家思想結合到企業的管理當中,形成了天正獨特的企業文化。自強不息,超越自我,不僅是高天樂人格魅力的寫照,更體現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內在精神力量。
逆水行舟 力挽信譽
改革開放的前十幾年里,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但也讓急于求成的溫州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90年6月,原輕工業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溫州低壓電器在內的多種產品列為重點整治對象。這次震動全國的打假行動刺痛了身為溫州人的高天樂的愛鄉之心。從那時起,他抱定了要親自參與制造,挽回溫州商人的聲譽。當年9月,高天樂放棄了在香港的工作,毅然返回家鄉,憑著借來的5萬元人民幣和雇請的8個農民,創辦了樂清柳市長城變壓器廠,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從裝配測試單一的控制變壓器產品開始,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摸索中前行。長城變壓器廠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用過硬的產品重新叩開了市場的大門。1991年銷售收入達30余萬元,在隨后的4年里突破了1個億。
質量興企,全力打造企業質量的“生命工程”,是高天樂確定的鐵的原則。1993年,天正投資300多萬元建起質量檢測中心,同時在溫州率先按照國際標準實行質量管理。同年,天正高精度的全自動穩壓器等產品被作為1993年中國質量萬里行浙江省推薦產品,《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新聞媒體紛紛報道了天正為溫州“正名”這一巨大變遷。
思維創新 共同成長
企業要尋求發展,必須天天在思維模式上創新。
天正在思維模式創新上一直是“排頭兵”。1990年前后,天正采用彩色包裝,推出CIS視覺識別系統;其他廠家仍使用中間商推銷商品時,天正又最早開始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直銷管理公司;在別人還熱衷于固定資產建設時,天正已另辟蹊徑大膽嘗試“虛擬經營”等。
十一年天正,最具有影響力的創新,當數1998年斥資1個億轉戰上海。在高天樂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超前思維里,中國的民營電器企業要在西門子、施耐德等強敵到來前搶占制高點,以上海為平臺實現產業升級。
在這之前,天正已歷經兩次大刀闊斧的股權變革,實現了股權多元化、企業社會化。高天樂認為,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不是一二個人的力量和智慧所能濟事,而必須走“協同發展”之道。天正進行股份制改組時,重點吸收中層以上骨干和高學歷的技術、管理人員參股,有選擇地發展表現出色、有專業特長的員工入股。同時,天正還推出了 “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計劃。
海納百川 學而不厭
高天樂將學習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說,人一旦停止了學習,思維模式就會出現問題。2001年,他再次走進了學堂---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從那里,他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獲取了不竭的動力。他不僅自己學習充電,還要求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都參加培訓。
“要成為中國的一流企業,首要的是人力資源。”高天樂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天正的成長得益于很好的人才引進機制,但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人才的培養和再教育。2003年天正對員工的培訓投入了400多萬元,平均每人2000元。正是引進人才與培育人才并舉的措施,讓天正有了加速發展的原動力。高天樂說,“我們提倡把企業辦成學習型組織,就是要倡導組織的學習能力與速度,這才是企業發展的真正希望所在”。
誠實守信 熱心公益
高天樂解釋“天正”中“正”的含義:正氣盎然,堂堂正正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要做成大事,首先要做好人,要講信譽。天正人始終堅持“無信不立、以誠為本”的誠信原則,“講信用、重誠信”是天正人對社會的鄭重承諾。高天樂動用“金筆”首次獲得中國工商銀行簽名貸款高達3000萬元,這是個人和企業長期積累的信用道德、信用制度、信用形象的綜合反映。截至去年底,天正集團已連續11年獲得政府有關部門頒發的“重合同、守信用”企業榮譽稱號。
在個人財富達到相當規模時,財富意味著什么?高天樂認為:應當把財富看成是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迄今為止,天正集團向社會捐贈了近2000萬元,用于扶貧濟困、希望工程、慈善事業等等。“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才是真正富有的企業。”高天樂在不斷地實踐著自己的心聲。
協調發展 志向高遠
經歷了創業的艱難與發展的成功后,高天樂卻始終有一種危機感,他意識到中國的民營企業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要不斷開拓市場,走向全國,走向世界。1999年,天正在上海浦東投資1.2億元興建工業園,目標是憑借上海的技術、人才、信息優勢實現產業升級。高天樂的目標:“我們的企業計劃從2001年開始,五年創國內一流,十年創世界品牌。”
加速發展,資產重組是一種最直接的做法。從創業到發展,高天樂邁出的第一步是對民營企業的兼并。經過幾年的打拼,天正已有足夠的實力將目標鎖定在國企。今年5月,高天樂赴四川成都考察。目前,天正已分別在四川、陜西、山東、湖北、江蘇及重慶等省市設立了辦事機構,積極參與當地國企改制。天正已完成了對南京容光達電子、耐特集團和內蒙古電纜廠等幾家老國企的收購,已在南京建立了200畝產業基地,在內蒙古建立270畝產業基地,正朝著多元化發展的方向加速前進。
“讓天正國際化”變為“國際化天正”是高天樂的又一目標。“力爭通過股權合作的形式,在通訊元器件、儀器儀表等業務領域實現中外合資合作,成立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這是天正2004年的目標。現在國內每個城市幾乎都有天正的銷售網點。“希望在未來5到10年,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我們的分公司。”天正海外投資公司為了這個目標正在穩步推進各項工作。
參政議政 擔當責任
2001年3月4日上午,在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聯組會上,高天樂聆聽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對非公有制經濟所作的重要講話。當總書記經過高天樂身邊時,他連忙上前自我介紹。總書記握著高天樂的手說,溫州經濟形勢好,你們要抓住機遇快發展。希望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把自身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個人富裕與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結合起來,把遵循市場法則與發揚社會主義道德結合起來。高天樂說,請總書記放心。
高天樂每年參加全國政協會議,都不忘自己的神圣職責,都要作一番精心準備。如針對大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落后、資金匱乏、科技創新能力弱的現狀,2000年他遞交提案《要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2001年,又遞交了《加大扶優扶強力度,促進企業集團發展》、《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大力推進國民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兩個提案。針對西部地區的發展,他先后以《充分發揮城市人口集聚的功效,促進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可以借鑒溫州經驗》為題發了言,還提交了《西部大開發要統籌規劃循序漸進》的提案。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民建與工商聯聯組會議,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高天樂根據天正集團十幾年來的實踐經驗,向總書記匯報了他對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即實現公司、員工和社會的共同發展,推動社會和企業的良性互動。討論結束后,高天樂與總書記握手時說:“您兩年前去溫州考察,給我們民營企業以很大的鼓勵,這進一步激發了我們的創業激情。盼望總書記再來溫州!”總書記說:“好,好!有機會一定去。”
(摘選自《浙江民建風采錄》)
逆水行舟 力挽信譽
改革開放的前十幾年里,為民營企業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但也讓急于求成的溫州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90年6月,原輕工業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溫州低壓電器在內的多種產品列為重點整治對象。這次震動全國的打假行動刺痛了身為溫州人的高天樂的愛鄉之心。從那時起,他抱定了要親自參與制造,挽回溫州商人的聲譽。當年9月,高天樂放棄了在香港的工作,毅然返回家鄉,憑著借來的5萬元人民幣和雇請的8個農民,創辦了樂清柳市長城變壓器廠,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從裝配測試單一的控制變壓器產品開始,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摸索中前行。長城變壓器廠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用過硬的產品重新叩開了市場的大門。1991年銷售收入達30余萬元,在隨后的4年里突破了1個億。
質量興企,全力打造企業質量的“生命工程”,是高天樂確定的鐵的原則。1993年,天正投資300多萬元建起質量檢測中心,同時在溫州率先按照國際標準實行質量管理。同年,天正高精度的全自動穩壓器等產品被作為1993年中國質量萬里行浙江省推薦產品,《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新聞媒體紛紛報道了天正為溫州“正名”這一巨大變遷。
思維創新 共同成長
企業要尋求發展,必須天天在思維模式上創新。
天正在思維模式創新上一直是“排頭兵”。1990年前后,天正采用彩色包裝,推出CIS視覺識別系統;其他廠家仍使用中間商推銷商品時,天正又最早開始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直銷管理公司;在別人還熱衷于固定資產建設時,天正已另辟蹊徑大膽嘗試“虛擬經營”等。
十一年天正,最具有影響力的創新,當數1998年斥資1個億轉戰上海。在高天樂強烈的創新意識和超前思維里,中國的民營電器企業要在西門子、施耐德等強敵到來前搶占制高點,以上海為平臺實現產業升級。
在這之前,天正已歷經兩次大刀闊斧的股權變革,實現了股權多元化、企業社會化。高天樂認為,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不是一二個人的力量和智慧所能濟事,而必須走“協同發展”之道。天正進行股份制改組時,重點吸收中層以上骨干和高學歷的技術、管理人員參股,有選擇地發展表現出色、有專業特長的員工入股。同時,天正還推出了 “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計劃。
海納百川 學而不厭
高天樂將學習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說,人一旦停止了學習,思維模式就會出現問題。2001年,他再次走進了學堂---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從那里,他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獲取了不竭的動力。他不僅自己學習充電,還要求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都參加培訓。
“要成為中國的一流企業,首要的是人力資源。”高天樂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天正的成長得益于很好的人才引進機制,但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人才的培養和再教育。2003年天正對員工的培訓投入了400多萬元,平均每人2000元。正是引進人才與培育人才并舉的措施,讓天正有了加速發展的原動力。高天樂說,“我們提倡把企業辦成學習型組織,就是要倡導組織的學習能力與速度,這才是企業發展的真正希望所在”。
誠實守信 熱心公益
高天樂解釋“天正”中“正”的含義:正氣盎然,堂堂正正做人,堂堂正正做事。要做成大事,首先要做好人,要講信譽。天正人始終堅持“無信不立、以誠為本”的誠信原則,“講信用、重誠信”是天正人對社會的鄭重承諾。高天樂動用“金筆”首次獲得中國工商銀行簽名貸款高達3000萬元,這是個人和企業長期積累的信用道德、信用制度、信用形象的綜合反映。截至去年底,天正集團已連續11年獲得政府有關部門頒發的“重合同、守信用”企業榮譽稱號。
在個人財富達到相當規模時,財富意味著什么?高天樂認為:應當把財富看成是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迄今為止,天正集團向社會捐贈了近2000萬元,用于扶貧濟困、希望工程、慈善事業等等。“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才是真正富有的企業。”高天樂在不斷地實踐著自己的心聲。
協調發展 志向高遠
經歷了創業的艱難與發展的成功后,高天樂卻始終有一種危機感,他意識到中國的民營企業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要不斷開拓市場,走向全國,走向世界。1999年,天正在上海浦東投資1.2億元興建工業園,目標是憑借上海的技術、人才、信息優勢實現產業升級。高天樂的目標:“我們的企業計劃從2001年開始,五年創國內一流,十年創世界品牌。”
加速發展,資產重組是一種最直接的做法。從創業到發展,高天樂邁出的第一步是對民營企業的兼并。經過幾年的打拼,天正已有足夠的實力將目標鎖定在國企。今年5月,高天樂赴四川成都考察。目前,天正已分別在四川、陜西、山東、湖北、江蘇及重慶等省市設立了辦事機構,積極參與當地國企改制。天正已完成了對南京容光達電子、耐特集團和內蒙古電纜廠等幾家老國企的收購,已在南京建立了200畝產業基地,在內蒙古建立270畝產業基地,正朝著多元化發展的方向加速前進。
“讓天正國際化”變為“國際化天正”是高天樂的又一目標。“力爭通過股權合作的形式,在通訊元器件、儀器儀表等業務領域實現中外合資合作,成立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這是天正2004年的目標。現在國內每個城市幾乎都有天正的銷售網點。“希望在未來5到10年,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我們的分公司。”天正海外投資公司為了這個目標正在穩步推進各項工作。
參政議政 擔當責任
2001年3月4日上午,在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聯組會上,高天樂聆聽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對非公有制經濟所作的重要講話。當總書記經過高天樂身邊時,他連忙上前自我介紹。總書記握著高天樂的手說,溫州經濟形勢好,你們要抓住機遇快發展。希望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把自身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把個人富裕與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結合起來,把遵循市場法則與發揚社會主義道德結合起來。高天樂說,請總書記放心。
高天樂每年參加全國政協會議,都不忘自己的神圣職責,都要作一番精心準備。如針對大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落后、資金匱乏、科技創新能力弱的現狀,2000年他遞交提案《要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2001年,又遞交了《加大扶優扶強力度,促進企業集團發展》、《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大力推進國民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兩個提案。針對西部地區的發展,他先后以《充分發揮城市人口集聚的功效,促進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可以借鑒溫州經驗》為題發了言,還提交了《西部大開發要統籌規劃循序漸進》的提案。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民建與工商聯聯組會議,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高天樂根據天正集團十幾年來的實踐經驗,向總書記匯報了他對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即實現公司、員工和社會的共同發展,推動社會和企業的良性互動。討論結束后,高天樂與總書記握手時說:“您兩年前去溫州考察,給我們民營企業以很大的鼓勵,這進一步激發了我們的創業激情。盼望總書記再來溫州!”總書記說:“好,好!有機會一定去。”
(摘選自《浙江民建風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