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盛開的“水花”
—— 記麗水市水花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水花
發布時間:2010-05-07 10:17:11
|
作者: 單曉峰
陳水花創建的麗水市水花電器有限公司是麗水市著名的商業企業。公司以可靠的質量、合理的價格、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好口碑,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市、縣、區級消費者信得過單位、省私企文明經營示范單位、質量信得過單位、先進私營企業、省“金承諾”信譽單位、省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店等;她本人是民建會員,擔任著市政協委員和市工商聯執委。
麗水市水花電器有限公司創建于1998年5月,專業經銷家電電器,集零售、批發、安裝、維修為一體,是麗水市著名的商業企業。
這家公司的總經理陳水花,雖是女性,卻有男子漢的氣魄和勇氣,憑著自己的一雙手,把一個小小的維修部打造成一家像模像樣的公司。她說:“做生意首先要學好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生意。”
丟掉“鐵飯碗” 白手起家辦企業
陳水花1977年從杭州商校五金電工專業畢業后,分配到麗水市五交化公司家電維修部任維修工。她認真鉆研技術,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有超前意識。在七八十年代,她就開始學習彩電、冰箱等“新一族”電器的維修技術。一次,一位用戶的電視機壞了,找了四五個維修點都沒修好,最后找到了陳水花的維修部。陳水花拆開電視機,查了一個下午也沒找到病根。這種怪毛病大家都修不好,本來推脫掉也就算了,但陳水花不服氣,晚上一個人來到修理部,經過反復檢查,終于把它修好了。第二天早上,她將修好的電視機交到用戶手中。由于她的刻苦鉆研和良好技術,同事和用戶都向她投去敬佩的眼光。
1984年,連年虧損的維修部開始了承包經營的體制改革。她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調到其他崗位,繼續端“鐵飯碗”;二是競爭承包,沒有工資、醫藥費、勞保等,一切自負盈虧。陳水花權衡利弊后,與同事一起承包了維修部。
維修部當時的家當只有1把電烙鐵和1只萬用表,一沒資金,二沒業務,碰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陳水花懂得萬事開頭難,于是她承擔了業務開發,跑家用電器商場,聯系保修維修點業務。她憑著誠摯的態度、過硬的技術和周到的服務,最終贏得了許多用戶。有了業務,提高服務質量就成了關鍵。陳水花帶頭開展上門維修的業務。只要用戶需要,不管酷暑嚴寒、白天黑夜,她都主動上門服務。青林村地處麗水郊區,離城5公里。一次,一位用戶的電視機壞了,陳水花因白天抽不了身,為了讓用戶早日收看電視節目,晚上騎著自行車上門修理,修好電視機已是深夜了。用戶感激萬分,因此也在青林村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一些曾經讓陳水花修過電視機的用戶,很多年以后遇見她,還感激地說:“你修過的電視機我一直用到現在,沒壞過。”陳水花的心血沒有白費,經過努力拼搏,維修部很快扭虧轉盈。1985年,陳水花的維修部掛起了麗水市第一塊“家用電器全國聯保”的牌子,不僅提高了維修部的知名度,還擴大了維修業務的范圍。
誠信經商 開發銷售新天地
1986年,正是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的過渡期,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提高,消費觀念開始轉變。陳水花發現市場上家用電器銷售勢頭很好,果斷地提出了兼搞銷售的想法,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于是她立即到廣州、上海、四川等地,想方設法到廠家購進一些適銷對路的計劃外電視機、電冰箱等家電進行試銷,結果馬上銷售一空,她的經商才能初露鋒芒。
20世紀90年代初,家用電器市場更加火爆,全國各地廠家一擁而上,好壞優劣產品俱全。當時市場管理也不規范,偽劣產品時時會鉆空子,而銷售這些偽劣貨利潤空間很大。有一次,一位業務員從金華進來一批貨,其中有十幾臺上海某廠生產的電風扇有質量問題,賣出3臺后,用戶反映噪聲過大。陳水花立即到門市部查實,發現這種電風扇沒有產品檢驗合格證。她馬上要求全部封存這批電風扇,并聯系已購買的用戶退貨。有人勸她:“現在假冒偽劣商品到處有人賣,幾臺電扇何必如此認真呢,再說,如果廠家不給退貨,我們損失就更大了。”陳水花說:“這批電扇寧愿爛掉,也不能賣。爛了幾千元事小,爛了聲譽就事大了。”事后,她制定了一套規章制度,嚴禁“三無”產品和無安全認證產品進倉、進店、上柜臺,還向社會公開承諾“假一賠十”。陳水花堅持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原則,寧做虧本生意,不做虧心生意;她堅信“質量和服務是企業的生命”。
1992年,麗水市五交化公司再度承包招標,陳水花以絕對優勢中標。她把經銷家電從維修部脫離出來,單獨開了家電商場,實行“以賣帶修”。她抓住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時間差,搶占了家電市場,形成了水花電器的雛形。
這一年,陳水花向社會招收了4名下崗女工和2名維修工,自己既當修理師傅又做銷售業務。當時維修部設在閣樓上,夏天溫度高,悶得人喘不過氣來,腰也直不起,陳水花一會兒爬到閣樓上修理,一會兒又下來做生意。那時生意極為紅火,熱水器最高銷量一天達100多臺,平均每個人銷售二三十臺,還要自己去倉庫提貨、為顧客送貨。陳水花以身作則,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一階段,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為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1996年,五交化家電商場經營面積擴展到100平方米,經營品種從30多種增加到近千種,其中總代理品牌就達13個,是當時麗水城關鎮最大的家電商場之一。不論用戶來自城鎮還是農村,陳水花都一視同仁,服務周到,對農村的用戶盡量幫助他們用盡可能少的錢置辦最理想的家電,許多農村消費者都感到“買得實惠、用得放心”。
規范管理 樹立先進經營理念
1998年,人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人們紛紛下海經商。此時的陳水花已是久經風雨的市場經濟弄潮兒,她懂得現在是爭取規模效益的時機,只有在規模上領先,才能勝人一籌。這是她事業成功路上的一次飛躍。她將家電商場搬遷到了中東路,營業面積擴大至1000平方米,經營品牌達2000多種,從業人員增加到50多人。同時,售后技術服務中心單獨掛牌營業,營業面積達100平方米,售后服務技術力量也大為加強。
1998年5月,陳水花成立了水花電器有限公司,自任總經理。她意識到今后的競爭將愈來愈激烈,而競爭不只是市場競爭,而且還是服務管理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于是,她提出了“以質量求生存,以服務求發展”的經營宗旨和爭創“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企業”的目標,制定了崗位責任和各項管理制度,走上了規范經營的軌道。
在經營上,強調品牌和服務理念,提高企業形象,增強全員素質,讓用戶百分之百滿意成為公司管理的重點。陳水花推出了空調“十免費”售后服務和24小時售后服務等一系列服務措施,她倡導的“免費送貨,終身維修,24小時服務到位”,解除了眾多消費者的后顧之憂。一次,有位消費者電話預約服務中心維修家電,工作人員忙得錯過了預約時間,陳水花知道后,批評了修理工并親自和修理工一起上門向消費者道歉。有位用戶買了只電飯鍋,自己提出不要打帶包裝,后因不慎商品落地破損前來調換。營業員認為不是商家的責任,不予調換。陳水花知道后誠懇地向用戶解釋,并馬上調換了商品。事后她還對營業員說:“我們應該懂得商品包裝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我們應該向用戶講清楚,對用戶負責,而不是盲目聽從用戶某些不正確的要求。如果商品發生問題,不管是否用戶自身原因,責任在于我們。”用戶們反映,陳水花店里的東西質量好,價格公道,特別是服務做得好。來水花電器買家電的用戶80%是回頭客。
致富思源 主動回報社會
從1992年開始,陳水花就聘用下崗職工,現今公司里的下崗職工占員工總數的60%以上。她說:“下崗職工再就業很難,我是依靠國家的政策富起來的,現在有能力了,幫助別人,義不容辭。”金桂明原是玻纖廠下崗職工,現是家電超市經理;章政原是動力廠下崗職工,現是家電超市副經理。在公司干得最久的鄭巧梅,原是麗水曳嶺糧管所下崗職工,1992年到陳水花家電商場工作至今,現已升為公司副總經理。鄭巧梅說:“這一切都是陳總給我的,她是我們下崗職工的知心人。”
陳水花永遠不會忘記支持她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知恩圖報是她做人的原則。長江抗洪救災募捐、麗水電纜工程、慰問解放軍、支持老年人和殘疾人事業等公益活動她都帶頭參與。她為中國第一次舉辦亞運會捐款并到北京現場觀看。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她捐資8萬元用于麗水的體育設施建設。水閣鄉桐嶺村修路缺少資金,她捐款5萬元。縉云有位浙江大學研究生的母親需要做換腎手術,兒子自愿捐腎給母親,她覺得這樣的兒子既有才又有情,確實令人感動,社會上很需要這份真情,她馬上資助5000元幫助這位研究生。
2001年初,陳水花參加了麗水市“幫教志愿者”隊伍,與4名服刑人員結成了幫教對子,并簽訂了“結對幫教協議書”。這4名幫教對象分別被判處五年、十年徒刑或死緩,面對這些特殊群體,她懷著一顆善良的心,給他們寫信、寄報紙,耐心地從思想上引導啟發,生活上關心幫助,鼓勵他們在獄中認真接受改造,爭取減刑。同時她還走訪服刑人員家庭,共同做好服刑人員的工作。現他們當中一人獲得“省改造積極分子”稱號,一人參加了監獄文藝隊。
2002年,陳水花為“浙江綠谷”十佳形象大賽捐助,向市兒童福利院和市機關幼兒園分贈了一批玩具及生活用品,為麗水中學百年華誕捐助。她還每年開展下鄉巡回免費維修家電活動。2003年,公司為協助政府抗“非典”,免費為兩個小區的住戶清洗空調300多臺。2004年“六一”兒童節,水花電器公司又到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捐助獻愛心活動,向該校捐贈“海爾”全自動洗衣機三臺。陳水花多年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麗水家喻戶曉,她被社會上許多人譽為“講情義、熱心腸”的慈善家。
麗水市水花電器有限公司創建于1998年5月,專業經銷家電電器,集零售、批發、安裝、維修為一體,是麗水市著名的商業企業。
這家公司的總經理陳水花,雖是女性,卻有男子漢的氣魄和勇氣,憑著自己的一雙手,把一個小小的維修部打造成一家像模像樣的公司。她說:“做生意首先要學好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生意。”
丟掉“鐵飯碗” 白手起家辦企業
陳水花1977年從杭州商校五金電工專業畢業后,分配到麗水市五交化公司家電維修部任維修工。她認真鉆研技術,善于接受新鮮事物,有超前意識。在七八十年代,她就開始學習彩電、冰箱等“新一族”電器的維修技術。一次,一位用戶的電視機壞了,找了四五個維修點都沒修好,最后找到了陳水花的維修部。陳水花拆開電視機,查了一個下午也沒找到病根。這種怪毛病大家都修不好,本來推脫掉也就算了,但陳水花不服氣,晚上一個人來到修理部,經過反復檢查,終于把它修好了。第二天早上,她將修好的電視機交到用戶手中。由于她的刻苦鉆研和良好技術,同事和用戶都向她投去敬佩的眼光。
1984年,連年虧損的維修部開始了承包經營的體制改革。她面臨著兩種選擇:一是調到其他崗位,繼續端“鐵飯碗”;二是競爭承包,沒有工資、醫藥費、勞保等,一切自負盈虧。陳水花權衡利弊后,與同事一起承包了維修部。
維修部當時的家當只有1把電烙鐵和1只萬用表,一沒資金,二沒業務,碰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陳水花懂得萬事開頭難,于是她承擔了業務開發,跑家用電器商場,聯系保修維修點業務。她憑著誠摯的態度、過硬的技術和周到的服務,最終贏得了許多用戶。有了業務,提高服務質量就成了關鍵。陳水花帶頭開展上門維修的業務。只要用戶需要,不管酷暑嚴寒、白天黑夜,她都主動上門服務。青林村地處麗水郊區,離城5公里。一次,一位用戶的電視機壞了,陳水花因白天抽不了身,為了讓用戶早日收看電視節目,晚上騎著自行車上門修理,修好電視機已是深夜了。用戶感激萬分,因此也在青林村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一些曾經讓陳水花修過電視機的用戶,很多年以后遇見她,還感激地說:“你修過的電視機我一直用到現在,沒壞過。”陳水花的心血沒有白費,經過努力拼搏,維修部很快扭虧轉盈。1985年,陳水花的維修部掛起了麗水市第一塊“家用電器全國聯保”的牌子,不僅提高了維修部的知名度,還擴大了維修業務的范圍。
誠信經商 開發銷售新天地
1986年,正是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的過渡期,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提高,消費觀念開始轉變。陳水花發現市場上家用電器銷售勢頭很好,果斷地提出了兼搞銷售的想法,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于是她立即到廣州、上海、四川等地,想方設法到廠家購進一些適銷對路的計劃外電視機、電冰箱等家電進行試銷,結果馬上銷售一空,她的經商才能初露鋒芒。
20世紀90年代初,家用電器市場更加火爆,全國各地廠家一擁而上,好壞優劣產品俱全。當時市場管理也不規范,偽劣產品時時會鉆空子,而銷售這些偽劣貨利潤空間很大。有一次,一位業務員從金華進來一批貨,其中有十幾臺上海某廠生產的電風扇有質量問題,賣出3臺后,用戶反映噪聲過大。陳水花立即到門市部查實,發現這種電風扇沒有產品檢驗合格證。她馬上要求全部封存這批電風扇,并聯系已購買的用戶退貨。有人勸她:“現在假冒偽劣商品到處有人賣,幾臺電扇何必如此認真呢,再說,如果廠家不給退貨,我們損失就更大了。”陳水花說:“這批電扇寧愿爛掉,也不能賣。爛了幾千元事小,爛了聲譽就事大了。”事后,她制定了一套規章制度,嚴禁“三無”產品和無安全認證產品進倉、進店、上柜臺,還向社會公開承諾“假一賠十”。陳水花堅持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原則,寧做虧本生意,不做虧心生意;她堅信“質量和服務是企業的生命”。
1992年,麗水市五交化公司再度承包招標,陳水花以絕對優勢中標。她把經銷家電從維修部脫離出來,單獨開了家電商場,實行“以賣帶修”。她抓住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的時間差,搶占了家電市場,形成了水花電器的雛形。
這一年,陳水花向社會招收了4名下崗女工和2名維修工,自己既當修理師傅又做銷售業務。當時維修部設在閣樓上,夏天溫度高,悶得人喘不過氣來,腰也直不起,陳水花一會兒爬到閣樓上修理,一會兒又下來做生意。那時生意極為紅火,熱水器最高銷量一天達100多臺,平均每個人銷售二三十臺,還要自己去倉庫提貨、為顧客送貨。陳水花以身作則,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一階段,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為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1996年,五交化家電商場經營面積擴展到100平方米,經營品種從30多種增加到近千種,其中總代理品牌就達13個,是當時麗水城關鎮最大的家電商場之一。不論用戶來自城鎮還是農村,陳水花都一視同仁,服務周到,對農村的用戶盡量幫助他們用盡可能少的錢置辦最理想的家電,許多農村消費者都感到“買得實惠、用得放心”。
規范管理 樹立先進經營理念
1998年,人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人們紛紛下海經商。此時的陳水花已是久經風雨的市場經濟弄潮兒,她懂得現在是爭取規模效益的時機,只有在規模上領先,才能勝人一籌。這是她事業成功路上的一次飛躍。她將家電商場搬遷到了中東路,營業面積擴大至1000平方米,經營品牌達2000多種,從業人員增加到50多人。同時,售后技術服務中心單獨掛牌營業,營業面積達100平方米,售后服務技術力量也大為加強。
1998年5月,陳水花成立了水花電器有限公司,自任總經理。她意識到今后的競爭將愈來愈激烈,而競爭不只是市場競爭,而且還是服務管理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于是,她提出了“以質量求生存,以服務求發展”的經營宗旨和爭創“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企業”的目標,制定了崗位責任和各項管理制度,走上了規范經營的軌道。
在經營上,強調品牌和服務理念,提高企業形象,增強全員素質,讓用戶百分之百滿意成為公司管理的重點。陳水花推出了空調“十免費”售后服務和24小時售后服務等一系列服務措施,她倡導的“免費送貨,終身維修,24小時服務到位”,解除了眾多消費者的后顧之憂。一次,有位消費者電話預約服務中心維修家電,工作人員忙得錯過了預約時間,陳水花知道后,批評了修理工并親自和修理工一起上門向消費者道歉。有位用戶買了只電飯鍋,自己提出不要打帶包裝,后因不慎商品落地破損前來調換。營業員認為不是商家的責任,不予調換。陳水花知道后誠懇地向用戶解釋,并馬上調換了商品。事后她還對營業員說:“我們應該懂得商品包裝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我們應該向用戶講清楚,對用戶負責,而不是盲目聽從用戶某些不正確的要求。如果商品發生問題,不管是否用戶自身原因,責任在于我們。”用戶們反映,陳水花店里的東西質量好,價格公道,特別是服務做得好。來水花電器買家電的用戶80%是回頭客。
致富思源 主動回報社會
從1992年開始,陳水花就聘用下崗職工,現今公司里的下崗職工占員工總數的60%以上。她說:“下崗職工再就業很難,我是依靠國家的政策富起來的,現在有能力了,幫助別人,義不容辭。”金桂明原是玻纖廠下崗職工,現是家電超市經理;章政原是動力廠下崗職工,現是家電超市副經理。在公司干得最久的鄭巧梅,原是麗水曳嶺糧管所下崗職工,1992年到陳水花家電商場工作至今,現已升為公司副總經理。鄭巧梅說:“這一切都是陳總給我的,她是我們下崗職工的知心人。”
陳水花永遠不會忘記支持她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知恩圖報是她做人的原則。長江抗洪救災募捐、麗水電纜工程、慰問解放軍、支持老年人和殘疾人事業等公益活動她都帶頭參與。她為中國第一次舉辦亞運會捐款并到北京現場觀看。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她捐資8萬元用于麗水的體育設施建設。水閣鄉桐嶺村修路缺少資金,她捐款5萬元。縉云有位浙江大學研究生的母親需要做換腎手術,兒子自愿捐腎給母親,她覺得這樣的兒子既有才又有情,確實令人感動,社會上很需要這份真情,她馬上資助5000元幫助這位研究生。
2001年初,陳水花參加了麗水市“幫教志愿者”隊伍,與4名服刑人員結成了幫教對子,并簽訂了“結對幫教協議書”。這4名幫教對象分別被判處五年、十年徒刑或死緩,面對這些特殊群體,她懷著一顆善良的心,給他們寫信、寄報紙,耐心地從思想上引導啟發,生活上關心幫助,鼓勵他們在獄中認真接受改造,爭取減刑。同時她還走訪服刑人員家庭,共同做好服刑人員的工作。現他們當中一人獲得“省改造積極分子”稱號,一人參加了監獄文藝隊。
2002年,陳水花為“浙江綠谷”十佳形象大賽捐助,向市兒童福利院和市機關幼兒園分贈了一批玩具及生活用品,為麗水中學百年華誕捐助。她還每年開展下鄉巡回免費維修家電活動。2003年,公司為協助政府抗“非典”,免費為兩個小區的住戶清洗空調300多臺。2004年“六一”兒童節,水花電器公司又到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捐助獻愛心活動,向該校捐贈“海爾”全自動洗衣機三臺。陳水花多年來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麗水家喻戶曉,她被社會上許多人譽為“講情義、熱心腸”的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