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涅磐
—— 記臺州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柯正侃
發布時間:2010-05-07 10:56:28
|
作者: 黃正國
柯正侃所從事的燃氣業,可說是火的事業。他在辦企業的征途中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靠的就是從祖先那里繼承的“鉆木取火”的精神。作為民建地方組織的領導者,他同樣繼承民建老一輩“責在人先,利居眾后”的優良傳統,用火一樣的熱情投入各項工作,把民建的各項活動搞得有聲有色。他書寫的是一曲“火的涅?”之歌。他曾榮獲民建中央首批全國優秀民建會員稱號、國家建設部頒發的全國城市燃氣安全管理工作先進個人獎牌。擔任浙江省政協委員的他,年年都是提案大戶。
一
1986年10月12日,“九?九”重陽節,椒江市新任市長周林本邀請市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參加登山活動。登山前,周市長開門見山地說:“今天是星期天,恰逢九月九,我們一起在烈士山登高,一可健身,二可換空氣,三可看椒江全景,不知各位可有興致?”“好!”登山開始了,時任市開發公司副經理的柯正侃被周市長拉到了身邊。
秋高氣爽,萬里無云,登上山頂,心曠神怡。10點半剛過,千家萬戶的屋頂上都冒出了團團濃煙,使碧空如洗的藍天蒙上了一層灰暗的云翳。大家美好的心情也隨之灰暗起來。柯正侃感嘆道:“有朝一日,我們椒江能用上煤氣該有多好!”周市長對柯正侃說:“我們想到一塊去了。怎么樣,這個工作你去搞好不好?”像是說著玩,又像是說真的。柯正侃隨口應道:“搞搞看也好。”其實周市長雖然剛上任,對柯正侃的情況卻了如指掌:他1964年插隊,1976年返城,當過糖煙酒總店副經理,海門市政建設負責人,街道拆遷辦負責人,籌建了城市建設開發公司,每到一個崗位都是白手起家,件件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年近不惑足智多謀,是民主黨派成員中的少壯派,是經濟建設中的開拓者。
沒過幾天,市城建局領導找柯正侃談話,要他開辦煤氣公司。因為有了與市長的登山對話,自己又喜歡闖世界、辦事業,他就一口應承了。紅頭文件一下,一個事業單位算是成立了,但交到他手里的卻只有一張蓋著政府大紅印章的任命書。辦公室、辦公用具統統都得向外單位借;說是事業單位,卻連職工的工資都要自己想辦法。當時有人勸柯正侃:還是回房產開發公司好,既輕松又實惠,何必去搞什么煤氣公司,做什么“化齋”和尚?!可是柯正侃不這么想,他認為燃氣事業既有光明的前景,又是一個惠及千家萬戶的公益事業。只要能把這件事辦好,個人工作苦上三五年,收入減少三五千,又有何妨?!
然而,辦企業不像說的那么簡單,首先擺在他面前的,就是如何解決資金的問題。盡管椒江的液化氣和燃氣灶具供不應求,但椒江是新建市,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地方財政一時又擠不出什么錢來。沒有資金如何施展身手呢?柯正侃輾轉反側,整夜難眠,香煙不知抽掉了多少包。“與其望著江水渴死,不如跳下江里淹死”,經過苦心思索,一個點子終于在他腦海里一閃而過。他興奮地跳了起來,你不是要我供氣嗎,那好,先把錢拿來,我隨后供氣。就這樣,他把預收款當作應付款,硬是把市場打開了。一個計劃經濟嚴控下的事業單位不自覺地向市場經濟邁出了第一步!他們所經營的燃氣灶具不僅有國產名牌,還有香港、日本及韓國等地的進口貨,填補了椒江乃至臺州市場的空白。就是憑著這股闖勁,柯正侃硬是沒要過政府一分錢的財政補貼。翌年,他又召開了一個燃氣灶具訂貨展銷會,一天就簽訂供貨合同40多萬元。到了下半年,經營贏利16萬元。
然而,正當煤氣公司事業有了起色之際,一場意想不到的橫禍從天而降。1989年9月19日夜,正逢農歷八月十六的中秋大潮,23號臺風挾著暴雨正面襲向椒江,煤氣公司在椒江口租借的倉庫被海潮沖毀,存放著的2000多只液化氣瓶全部漂浮在椒江幾十公里的水域中。慘!一片汪洋侵蝕;險!隨時會有燃爆事故發生;難!要在方圓幾十公里找回2000多只液化氣瓶談何容易!當日子夜,潮水退了,柯正侃帶領全體職工,冒著暴雨奔赴外沙搶救尚未漂走的鋼瓶。當時的外沙化工區尚在建設之中,許多未建廠房的地基積著不少海水淤泥,臺風海潮沖出來的大量化工原料,溶解于水,又臭又臟又有毒。但煤氣公司職工根本不顧這些,他們趟水溝,涉泥潭,將一只又一只鋼瓶收回。在柯正侃的帶領下,一連八天九夜,他們硬是摳回了近2000只鋼瓶。然而,這一年,公司經濟損失仍然達到104萬元,辛苦了好幾年的努力幾乎全部付諸東流。
真是“屋漏又逢連夜雨”,偏在這時,向外單位融資借入的200多萬資金又到了償還期。如果還,企業的資金運作將變得異常艱難;如果不還,企業就會失去信譽。怎么辦?柯正侃當時咬了咬牙,吐出一個字:“還!”他說:“錢虧了,可以賺,但信譽丟了,花多少錢也買不回!”
面對滅頂之災,柯正侃不灰心,不氣餒,仍是憑著他對事業的執著和火一般的熱情,繼續帶領全體職工,團結一致,發憤圖強。在市場經濟中,他認為“不找政府找政策,不找市長找市場”才是開拓創新的新思路。此時,公司勒緊褲帶還錢的事,已成為企業誠信的美談,為企業贏得了極佳的聲譽。不久公司從省外融資230多萬元,在臺州率先建造了液化氣儲氣站。
柯正侃并不滿足于此。隨著建設的加快,城市里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在他腦海里漸漸浮現,那就是建設管道燃氣。作為方便、安全、快捷的供氣方式,管道燃氣是國內外大中城市燃氣供應的大趨勢。經過考察學習、反復論證,1998年,他提出了全面規劃、整體設計、分步實施、滾動開發的管道燃氣建設與城市發展的“三同步”(即與道路拓展同步、與新區開發同步、與舊城改造同步)新論斷,又帶領大家開始了管道燃氣建設的新“長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深化,公司舊有的體制對企業發展的制約也日漸明顯。早在1998年,柯正侃就開始醞釀企業改制。經過三年多的探索,2001年底,終于在他的努力下完成臺州市第一家公用事業性質的國有企業改制。柯正侃以“董事會持大股、經營者多持股、普通職工自愿參股”的方式,通過內整外合和調動民間游資等辦法,盤活了企業存量資產,以人為本,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熱情,極大地解放了企業的生產力,并通過向外融資,解決資本不足,從此公司資產像滾雪球一樣成倍增長。他提出“燃氣事業做強做精,多元發展做活做新”的新思路,并把資金投向長三角,業務擴大到國際貿易上去,相繼投資成立了臺州正信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寧波正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上海三江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上海正瑞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及上海正航商務酒店,并于2004年5月在多米尼加創建了“中國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柯正侃的帶領下,一個集燃氣儲運、銷售、設計研究、工程建設于一體,金融投資、國際貿易、石油化工、再生資源、旅業酒店多元化發展的規模型集團企業已出現在浙江燃氣行業的前列。
二
柯正侃不僅是一位具有遠見的企業家,也是一個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的民主黨派代表人士。他1986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當時全國民建組織剛剛恢復活動,國家的大政方針已定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柯正侃認定自己既然是從事經濟工作的,就毅然選擇了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民建組織。加入民建后,他從老一輩民建會員身上學到了不少優秀的品質,這對他一生的事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入會不久,他先后在椒江任副主委、主委。他的工作能力和業績,得到了時任民建椒江市委會主委趙連城老先生的賞識和組織的認可,1988年被推舉參加民建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時參加會議的大多是白發蒼蒼、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是其中為數很少的黑發青年。時任民建中央主席孫起孟專門接見了他,并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送你兩句話,‘責在人先,利居眾后’,切記切記。”回來后,他始終把這兩句話和民建創始人黃炎培先生的“事閑勿荒,事繁勿忙,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奉為座右銘。1988年,他組織椒江民建會員開展質量品種效益年活動。民建椒江百貨支部還被民建中央評為優秀支部。由柯正侃擔任董事長的椒江建聯職業高級中學在激烈的生源競爭中每年有所發展,建校以來已為社會輸送了5000多名有用之才,被民建中央評為全國辦學先進集體,并得到省、市、區各級政府的肯定,榮獲社會力量辦學先進集體、優秀民辦學校等稱號。
民建的優良傳統對柯正侃的做人和經營企業都有很大影響。他把“責在人先,利居眾后”寫進企業領導班子制度建設之中,按民建傳統來要求班子成員,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繼承優良傳統。對他來講,從事會務工作完全是盡義務,是奉獻,不管在椒江,在臺州,近20年來,他從未到會里報銷過一分錢。
1998年9月,柯正侃被選舉擔任民建臺州市委會主委。2002年6月,臺州市民建換屆,他又被選舉為市委會主委。
在臺州民建工作中,柯正侃是一個出色的組織者。他根據椒江、黃巖、路橋三區組織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確定不同的工作側重點,發揮好臺州民建的整體作用。通過健全制度,發展會員,開展了主題鮮明的會務活動,促進了臺州民建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在組織建設上,幾年來先后建立了民建市委會直屬支部及黃巖、路橋支部,并建立民建企業家聯誼會,老齡會員、婦女會員、三胞會員各有自己的組織,政策研究及信息工作各有機構,使民建組織結構日趨完善。
柯正侃不管企業工作多忙,始終保持民建會員“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四自學風。1990年,他通過自學考取了深圳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函授班。1992年,他取得了大專文憑。他也是臺州唯一的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員,不管多忙,他都要擠出時間,學理論、學文化、學科技、學管理;只要對企業、民建、社會有用的知識,他都孜孜不倦,執著追求。2004年7月,正當企業為“多元發展”融資的緊要關頭,他獲悉民建中央會員培訓中心將在北京舉辦《企業資本運作專題講座》,就從上海趕到北京,聆聽成思危主席的親自授課。柯正侃甚至把開會、出差與調研都當成一種學習方式,一種信息渠道,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中共十六大明確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臺州是全國非公經濟很有特色的城市,與長三角其他城市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大,如何協助地方黨委和政府做好非公經濟代表性人士的工作,一直是柯正侃思考的問題。他把加強所聯系的非公經濟代表性人士的工作作為民建臺州市委會自身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以落實中共中央賦予的“繼續協助有關方面做好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教育引導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的政治任務。
中共十六大報告中說得十分清楚:包括私營企業主在內的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柯正侃審時度勢,把做好非公經濟人士會員發展工作看作形勢發展的需要,大力培育非公經濟人士的好“苗子”,加以正確引導,促其成為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好“尖子”。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會員戴學利的浙江鼎利機電實業有限公司,柯燕萍的黃燕模具集團有限公司,周夏龍的中國玉宏房地產集團,胡齊乾的浙江白鴿實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非公經濟企業,得到飛速發展,他們有的資產上億,有的是省級高新企業,有的創出國家名牌,有的產品出口到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的被評為省、市、區各級優秀企業。目前,臺州民建非公有制經濟會員中有3名省政協委員,7名市政協委員(1名常委、副秘書長),12名區政協委員(3名常委),有14人擔任特邀(約)監督員,不少會員還被安排擔任工商聯行業協會的領導。2002年中共臺州市委黨校舉辦民主黨派骨干培訓班,臺州民建特意安排了一些非公經濟人士會員參加,使他們的政黨意識、統戰意識得到加強。
1999年以來,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名譽副主席萬國權曾來臺州視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先后兩次來臺州調研考察民營經濟及民建會員企業,對臺州民建做好民建會員企業和加強所聯系的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工作作了肯定。柯正侃把這看作是對自己的鞭策,用自己掌握的理論和切身體會,撰寫了《突出特色,與時俱進,認真做好非公經濟人士會員的發展》,發表在《浙江民建》上。
三
柯正侃參政議政的意識特別強,憑著一顆火熱的心和關愛的情,留意椒江、臺州及浙江的社會經濟發展,認真了解社情民意,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筆耕不輟,積極建言獻策。
每次參加省、市、區政協會議前幾個月甚至半年,柯正侃就開始調查研究,充分收集有關資料和信息。從任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以來,他僅在大會期間提交的發言、提案、社情民意就有150多篇,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在2000年春,柯正侃結合自己從事的燃氣本行,提出了《浙江省盡早開發東海油氣田》的提案,被省計經委采納,認為“見解十分精辟,分析合情合理,很有決策價值,并將建議上報省政府”。
當臺州市委、市政府著手制定臺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時,柯正侃按照“突出大經濟,開發大海洋,發展大文化,建設大臺州”的思路,提出了一個既適應新形勢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又具有臺州特色的建議,得到了市領導的肯定,市委辦還專門轉發了建議書的全文,引起了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
柯正侃還是個敢于說真話的人,從不人云亦云。如2002年,臺州機場興建問題被提到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柯正侃經過調研后,認為當時尚不具備興建條件,在2002年市二屆三次政協會議上提交了提案《臺州機場興建應考慮經濟效益的不可行性》。在2003年市二屆四次政協會議上,柯正侃又撰寫了《新建臺州機場應暫緩進行》的提案。柯正侃說,如果市里還想上馬,只要條件還不成熟,我便將再次上書勸阻。柯正侃就是這樣的人,在有利于社會發展和人民利益的事上,他積極建言獻策,鞠躬盡瘁,在不利社會發展和人民利益的事上,他也據理力爭,坦言不諱。正如他所說的,作為一名社會人士,站到了這個位置,我就要為社會的發展作點貢獻,要為人民的生活謀點利益,這樣才能無愧于生我的這方土地,無愧于養我的人民。
四
2004年,《浙江燃氣》的主編采訪他時問道:您作為一位民主黨派人士,公務、會議占據了您的許多寶貴時間,但您的臺州燃氣公司這幾年卻規模不斷擴大,影響愈來愈大,您是如何支配時間,做到“革命、生產”兩不誤的?柯正侃說:“我全年1/3時間開會學習,1/3時間搞工作調研與社會調研,1/3時間抓企業經濟發展。我的體會是:協調是正確處理兼職與專職、會務與業務關系的基本方法。統戰協調也是解放生產力,它具有聚人心、凝力量的功能。按照黨的宗旨和會務發展及業務工作的需要,只要善于協調,就能正確處理好兼職與專職、會務與業務的關系。‘結合’適當,就能起到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作用。身為臺州民建的帶頭人,臺州燃氣的‘領頭雁’,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學會善于約束自我,解放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才能當好黨委、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才能做到多黨合作不錯位,民主監督不越位,參政議政有方位,本職工作能到位,才能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每一個人都在扮演著一種角色。他所扮演的是一位探索“火--燃氣之路”的戰士。作為臺州燃氣業的創始人,他從椒江煤氣公司經理到浙江省燃氣協會副理事長,再到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常務理事,麾下擁有十多家公司的董事長;從一名普通民建會員到民建臺州市委會主委,再到民建浙江省委常委、連續四屆的民建全國代表;從區政協副主席到市政協常委,再到省第八、九兩屆政協委員。正如詩人所嘆,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它現時的明艷,可誰又能體會到它背后的辛酸?!在烈火般的考驗中,柯正侃一次又一次地默默承受著,一回又一回地努力學習著,在承受與學習中,他又在執著地追求著,積極地探索著!每一次的成功、每一次的喜悅,都是他不斷自我奮斗、超越自我的結果;每一次提升,每一次飛躍,都是他不斷自我蛻變、自我完善的過程。火的激情歲月,造就了他剛毅的性格、雷厲風行的作風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倔強勁。他視事業為生命,事業也濃墨重彩地雕塑著他,他將以在烈火中鑄就的“金心”報效社會和人民。
一
1986年10月12日,“九?九”重陽節,椒江市新任市長周林本邀請市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參加登山活動。登山前,周市長開門見山地說:“今天是星期天,恰逢九月九,我們一起在烈士山登高,一可健身,二可換空氣,三可看椒江全景,不知各位可有興致?”“好!”登山開始了,時任市開發公司副經理的柯正侃被周市長拉到了身邊。
秋高氣爽,萬里無云,登上山頂,心曠神怡。10點半剛過,千家萬戶的屋頂上都冒出了團團濃煙,使碧空如洗的藍天蒙上了一層灰暗的云翳。大家美好的心情也隨之灰暗起來。柯正侃感嘆道:“有朝一日,我們椒江能用上煤氣該有多好!”周市長對柯正侃說:“我們想到一塊去了。怎么樣,這個工作你去搞好不好?”像是說著玩,又像是說真的。柯正侃隨口應道:“搞搞看也好。”其實周市長雖然剛上任,對柯正侃的情況卻了如指掌:他1964年插隊,1976年返城,當過糖煙酒總店副經理,海門市政建設負責人,街道拆遷辦負責人,籌建了城市建設開發公司,每到一個崗位都是白手起家,件件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年近不惑足智多謀,是民主黨派成員中的少壯派,是經濟建設中的開拓者。
沒過幾天,市城建局領導找柯正侃談話,要他開辦煤氣公司。因為有了與市長的登山對話,自己又喜歡闖世界、辦事業,他就一口應承了。紅頭文件一下,一個事業單位算是成立了,但交到他手里的卻只有一張蓋著政府大紅印章的任命書。辦公室、辦公用具統統都得向外單位借;說是事業單位,卻連職工的工資都要自己想辦法。當時有人勸柯正侃:還是回房產開發公司好,既輕松又實惠,何必去搞什么煤氣公司,做什么“化齋”和尚?!可是柯正侃不這么想,他認為燃氣事業既有光明的前景,又是一個惠及千家萬戶的公益事業。只要能把這件事辦好,個人工作苦上三五年,收入減少三五千,又有何妨?!
然而,辦企業不像說的那么簡單,首先擺在他面前的,就是如何解決資金的問題。盡管椒江的液化氣和燃氣灶具供不應求,但椒江是新建市,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地方財政一時又擠不出什么錢來。沒有資金如何施展身手呢?柯正侃輾轉反側,整夜難眠,香煙不知抽掉了多少包。“與其望著江水渴死,不如跳下江里淹死”,經過苦心思索,一個點子終于在他腦海里一閃而過。他興奮地跳了起來,你不是要我供氣嗎,那好,先把錢拿來,我隨后供氣。就這樣,他把預收款當作應付款,硬是把市場打開了。一個計劃經濟嚴控下的事業單位不自覺地向市場經濟邁出了第一步!他們所經營的燃氣灶具不僅有國產名牌,還有香港、日本及韓國等地的進口貨,填補了椒江乃至臺州市場的空白。就是憑著這股闖勁,柯正侃硬是沒要過政府一分錢的財政補貼。翌年,他又召開了一個燃氣灶具訂貨展銷會,一天就簽訂供貨合同40多萬元。到了下半年,經營贏利16萬元。
然而,正當煤氣公司事業有了起色之際,一場意想不到的橫禍從天而降。1989年9月19日夜,正逢農歷八月十六的中秋大潮,23號臺風挾著暴雨正面襲向椒江,煤氣公司在椒江口租借的倉庫被海潮沖毀,存放著的2000多只液化氣瓶全部漂浮在椒江幾十公里的水域中。慘!一片汪洋侵蝕;險!隨時會有燃爆事故發生;難!要在方圓幾十公里找回2000多只液化氣瓶談何容易!當日子夜,潮水退了,柯正侃帶領全體職工,冒著暴雨奔赴外沙搶救尚未漂走的鋼瓶。當時的外沙化工區尚在建設之中,許多未建廠房的地基積著不少海水淤泥,臺風海潮沖出來的大量化工原料,溶解于水,又臭又臟又有毒。但煤氣公司職工根本不顧這些,他們趟水溝,涉泥潭,將一只又一只鋼瓶收回。在柯正侃的帶領下,一連八天九夜,他們硬是摳回了近2000只鋼瓶。然而,這一年,公司經濟損失仍然達到104萬元,辛苦了好幾年的努力幾乎全部付諸東流。
真是“屋漏又逢連夜雨”,偏在這時,向外單位融資借入的200多萬資金又到了償還期。如果還,企業的資金運作將變得異常艱難;如果不還,企業就會失去信譽。怎么辦?柯正侃當時咬了咬牙,吐出一個字:“還!”他說:“錢虧了,可以賺,但信譽丟了,花多少錢也買不回!”
面對滅頂之災,柯正侃不灰心,不氣餒,仍是憑著他對事業的執著和火一般的熱情,繼續帶領全體職工,團結一致,發憤圖強。在市場經濟中,他認為“不找政府找政策,不找市長找市場”才是開拓創新的新思路。此時,公司勒緊褲帶還錢的事,已成為企業誠信的美談,為企業贏得了極佳的聲譽。不久公司從省外融資230多萬元,在臺州率先建造了液化氣儲氣站。
柯正侃并不滿足于此。隨著建設的加快,城市里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在他腦海里漸漸浮現,那就是建設管道燃氣。作為方便、安全、快捷的供氣方式,管道燃氣是國內外大中城市燃氣供應的大趨勢。經過考察學習、反復論證,1998年,他提出了全面規劃、整體設計、分步實施、滾動開發的管道燃氣建設與城市發展的“三同步”(即與道路拓展同步、與新區開發同步、與舊城改造同步)新論斷,又帶領大家開始了管道燃氣建設的新“長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深化,公司舊有的體制對企業發展的制約也日漸明顯。早在1998年,柯正侃就開始醞釀企業改制。經過三年多的探索,2001年底,終于在他的努力下完成臺州市第一家公用事業性質的國有企業改制。柯正侃以“董事會持大股、經營者多持股、普通職工自愿參股”的方式,通過內整外合和調動民間游資等辦法,盤活了企業存量資產,以人為本,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熱情,極大地解放了企業的生產力,并通過向外融資,解決資本不足,從此公司資產像滾雪球一樣成倍增長。他提出“燃氣事業做強做精,多元發展做活做新”的新思路,并把資金投向長三角,業務擴大到國際貿易上去,相繼投資成立了臺州正信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寧波正源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上海三江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上海正瑞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及上海正航商務酒店,并于2004年5月在多米尼加創建了“中國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柯正侃的帶領下,一個集燃氣儲運、銷售、設計研究、工程建設于一體,金融投資、國際貿易、石油化工、再生資源、旅業酒店多元化發展的規模型集團企業已出現在浙江燃氣行業的前列。
二
柯正侃不僅是一位具有遠見的企業家,也是一個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的民主黨派代表人士。他1986年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當時全國民建組織剛剛恢復活動,國家的大政方針已定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柯正侃認定自己既然是從事經濟工作的,就毅然選擇了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民建組織。加入民建后,他從老一輩民建會員身上學到了不少優秀的品質,這對他一生的事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入會不久,他先后在椒江任副主委、主委。他的工作能力和業績,得到了時任民建椒江市委會主委趙連城老先生的賞識和組織的認可,1988年被推舉參加民建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當時參加會議的大多是白發蒼蒼、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他是其中為數很少的黑發青年。時任民建中央主席孫起孟專門接見了他,并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送你兩句話,‘責在人先,利居眾后’,切記切記。”回來后,他始終把這兩句話和民建創始人黃炎培先生的“事閑勿荒,事繁勿忙,有言必信,無欲則剛”奉為座右銘。1988年,他組織椒江民建會員開展質量品種效益年活動。民建椒江百貨支部還被民建中央評為優秀支部。由柯正侃擔任董事長的椒江建聯職業高級中學在激烈的生源競爭中每年有所發展,建校以來已為社會輸送了5000多名有用之才,被民建中央評為全國辦學先進集體,并得到省、市、區各級政府的肯定,榮獲社會力量辦學先進集體、優秀民辦學校等稱號。
民建的優良傳統對柯正侃的做人和經營企業都有很大影響。他把“責在人先,利居眾后”寫進企業領導班子制度建設之中,按民建傳統來要求班子成員,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繼承優良傳統。對他來講,從事會務工作完全是盡義務,是奉獻,不管在椒江,在臺州,近20年來,他從未到會里報銷過一分錢。
1998年9月,柯正侃被選舉擔任民建臺州市委會主委。2002年6月,臺州市民建換屆,他又被選舉為市委會主委。
在臺州民建工作中,柯正侃是一個出色的組織者。他根據椒江、黃巖、路橋三區組織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確定不同的工作側重點,發揮好臺州民建的整體作用。通過健全制度,發展會員,開展了主題鮮明的會務活動,促進了臺州民建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在組織建設上,幾年來先后建立了民建市委會直屬支部及黃巖、路橋支部,并建立民建企業家聯誼會,老齡會員、婦女會員、三胞會員各有自己的組織,政策研究及信息工作各有機構,使民建組織結構日趨完善。
柯正侃不管企業工作多忙,始終保持民建會員“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四自學風。1990年,他通過自學考取了深圳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函授班。1992年,他取得了大專文憑。他也是臺州唯一的中華職業教育社社員,不管多忙,他都要擠出時間,學理論、學文化、學科技、學管理;只要對企業、民建、社會有用的知識,他都孜孜不倦,執著追求。2004年7月,正當企業為“多元發展”融資的緊要關頭,他獲悉民建中央會員培訓中心將在北京舉辦《企業資本運作專題講座》,就從上海趕到北京,聆聽成思危主席的親自授課。柯正侃甚至把開會、出差與調研都當成一種學習方式,一種信息渠道,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中共十六大明確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臺州是全國非公經濟很有特色的城市,與長三角其他城市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大,如何協助地方黨委和政府做好非公經濟代表性人士的工作,一直是柯正侃思考的問題。他把加強所聯系的非公經濟代表性人士的工作作為民建臺州市委會自身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以落實中共中央賦予的“繼續協助有關方面做好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教育引導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的政治任務。
中共十六大報告中說得十分清楚:包括私營企業主在內的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柯正侃審時度勢,把做好非公經濟人士會員發展工作看作形勢發展的需要,大力培育非公經濟人士的好“苗子”,加以正確引導,促其成為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好“尖子”。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努力,會員戴學利的浙江鼎利機電實業有限公司,柯燕萍的黃燕模具集團有限公司,周夏龍的中國玉宏房地產集團,胡齊乾的浙江白鴿實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非公經濟企業,得到飛速發展,他們有的資產上億,有的是省級高新企業,有的創出國家名牌,有的產品出口到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的被評為省、市、區各級優秀企業。目前,臺州民建非公有制經濟會員中有3名省政協委員,7名市政協委員(1名常委、副秘書長),12名區政協委員(3名常委),有14人擔任特邀(約)監督員,不少會員還被安排擔任工商聯行業協會的領導。2002年中共臺州市委黨校舉辦民主黨派骨干培訓班,臺州民建特意安排了一些非公經濟人士會員參加,使他們的政黨意識、統戰意識得到加強。
1999年以來,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名譽副主席萬國權曾來臺州視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先后兩次來臺州調研考察民營經濟及民建會員企業,對臺州民建做好民建會員企業和加強所聯系的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工作作了肯定。柯正侃把這看作是對自己的鞭策,用自己掌握的理論和切身體會,撰寫了《突出特色,與時俱進,認真做好非公經濟人士會員的發展》,發表在《浙江民建》上。
三
柯正侃參政議政的意識特別強,憑著一顆火熱的心和關愛的情,留意椒江、臺州及浙江的社會經濟發展,認真了解社情民意,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筆耕不輟,積極建言獻策。
每次參加省、市、區政協會議前幾個月甚至半年,柯正侃就開始調查研究,充分收集有關資料和信息。從任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以來,他僅在大會期間提交的發言、提案、社情民意就有150多篇,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在2000年春,柯正侃結合自己從事的燃氣本行,提出了《浙江省盡早開發東海油氣田》的提案,被省計經委采納,認為“見解十分精辟,分析合情合理,很有決策價值,并將建議上報省政府”。
當臺州市委、市政府著手制定臺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時,柯正侃按照“突出大經濟,開發大海洋,發展大文化,建設大臺州”的思路,提出了一個既適應新形勢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又具有臺州特色的建議,得到了市領導的肯定,市委辦還專門轉發了建議書的全文,引起了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
柯正侃還是個敢于說真話的人,從不人云亦云。如2002年,臺州機場興建問題被提到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來,柯正侃經過調研后,認為當時尚不具備興建條件,在2002年市二屆三次政協會議上提交了提案《臺州機場興建應考慮經濟效益的不可行性》。在2003年市二屆四次政協會議上,柯正侃又撰寫了《新建臺州機場應暫緩進行》的提案。柯正侃說,如果市里還想上馬,只要條件還不成熟,我便將再次上書勸阻。柯正侃就是這樣的人,在有利于社會發展和人民利益的事上,他積極建言獻策,鞠躬盡瘁,在不利社會發展和人民利益的事上,他也據理力爭,坦言不諱。正如他所說的,作為一名社會人士,站到了這個位置,我就要為社會的發展作點貢獻,要為人民的生活謀點利益,這樣才能無愧于生我的這方土地,無愧于養我的人民。
四
2004年,《浙江燃氣》的主編采訪他時問道:您作為一位民主黨派人士,公務、會議占據了您的許多寶貴時間,但您的臺州燃氣公司這幾年卻規模不斷擴大,影響愈來愈大,您是如何支配時間,做到“革命、生產”兩不誤的?柯正侃說:“我全年1/3時間開會學習,1/3時間搞工作調研與社會調研,1/3時間抓企業經濟發展。我的體會是:協調是正確處理兼職與專職、會務與業務關系的基本方法。統戰協調也是解放生產力,它具有聚人心、凝力量的功能。按照黨的宗旨和會務發展及業務工作的需要,只要善于協調,就能正確處理好兼職與專職、會務與業務的關系。‘結合’適當,就能起到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作用。身為臺州民建的帶頭人,臺州燃氣的‘領頭雁’,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才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學會善于約束自我,解放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才能當好黨委、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才能做到多黨合作不錯位,民主監督不越位,參政議政有方位,本職工作能到位,才能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每一個人都在扮演著一種角色。他所扮演的是一位探索“火--燃氣之路”的戰士。作為臺州燃氣業的創始人,他從椒江煤氣公司經理到浙江省燃氣協會副理事長,再到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常務理事,麾下擁有十多家公司的董事長;從一名普通民建會員到民建臺州市委會主委,再到民建浙江省委常委、連續四屆的民建全國代表;從區政協副主席到市政協常委,再到省第八、九兩屆政協委員。正如詩人所嘆,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它現時的明艷,可誰又能體會到它背后的辛酸?!在烈火般的考驗中,柯正侃一次又一次地默默承受著,一回又一回地努力學習著,在承受與學習中,他又在執著地追求著,積極地探索著!每一次的成功、每一次的喜悅,都是他不斷自我奮斗、超越自我的結果;每一次提升,每一次飛躍,都是他不斷自我蛻變、自我完善的過程。火的激情歲月,造就了他剛毅的性格、雷厲風行的作風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倔強勁。他視事業為生命,事業也濃墨重彩地雕塑著他,他將以在烈火中鑄就的“金心”報效社會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