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風采 “海力”奇跡
——記浙江海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江海林
發布時間:2010-05-12 11:23:50
|
作者: 謝土英 葉美貞
他從大山深處走來,投資1萬元創辦了衢縣五金機械廠。憑著堅毅果斷的創業精神、誠實守信的經營風格,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魚得水。他本人被省、市、區各級政府評為優秀企業家,衢州市首屆突出貢獻工業企業經營者,2004年衢州市勞動模范。他還擔任浙江省民營(私營)企業協會和個體勞動者協會理事、衢州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衢州市民營(私營)企業協會和個體勞動者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創 業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衢州市廟前鄉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村。江海林高中畢業后,走進了當時在農村最具生機和活力的鄉鎮企業。在這片創業的熱土上,他憑著靈活的頭腦、過人的膽識,先后擔任過廟前鄉燈泡廠廠長和造紙廠廠長。廠子辦得紅紅火火,他也為自己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
1994年是江海林創業的轉折點。他個人投資一萬元創辦了衢縣五金機械廠。兩臺機器、五個工人,開始了手工作坊式的生產,也開始了他真正意義上的創業生涯。最初,他“背著螺栓闖市場”,憑著堅毅果斷的創業精神、誠實守信的經營風格,贏得了電力部門的信任,使他的企業很快站穩了腳跟。
此時的中華大地,正掀起一股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農業電氣化建設熱潮,電力線路緊固件市場前景無限廣闊。江海林敏銳地意識到,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弱我強”,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大市場中爭得屬于自己的一塊蛋糕。10年間,江海林幾乎將所有的精力和資金都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上。1996年、2001年和2003年,他三次對企業進行大規模的項目擴建和技術改造,使企業規模迅速擴大,企業內部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革。從家庭作坊式的五金機械廠發展為現代化大規模生產的浙江海力標準件有限公司,又發展為產品門類齊全、具有雄厚技術研發能力的浙江海力集團有限公司。1994年企業剛注冊時,僅有數萬元資金,員工11名,年銷售額84萬元。至2003年,企業已擁有資產16億元,員工600多名,各類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120多名,年銷售額達13億元,年創利稅1300多萬元。現在的浙江海力集團有限公司,擁有150余臺國際先進的緊固件自動化、半自動化成型設備、熱處理生產線等,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40%,成為全國電力線路緊固件行業的一顆明星。企業還走出國門,與7個國家10余家企業建立了業務關系。
創 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針對電力線路緊固件對安全性能要求高、防盜能力要求強的特點,江海林主持研究開發了幾十種新產品,其中防御螺栓、帶異形銷的防御螺栓、組合式防松防盜螺栓、防松防盜螺栓連接四個產品獲國家專利,有效地解決了多年來困擾電力行業工程因緊固件被盜而遭破壞的難題。為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他又積極改進生產工藝,與天津理工大學合作開發出國內最先進的熱浸鍍鋅生產工藝——電內加熱陶瓷鍍鋅爐生產工藝,從而使產品質量迅速提高,在行業內處領先地位,產品被三峽、西電東送、西北750、黃河大橋、錢江大橋、吳淞口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廣泛采用,產品和企業獲得浙江省優質科技產品,浙江市場質量,計量信得過產品,衢州市專利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HL”商標在2004年1月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浙江省著名商標。
江海林深知,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為了使企業富有生機活力,他不斷地向全國引進中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又不斷通過自培代培等方式培養技術和管理人才。2004年集團公司出資派遣7位員工函授攻讀浙江大學MBA。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實行情感管理的基礎上,他不但以股份、獎金、提高薪水、建專家樓等激勵機制吸引人才,更致力于創造寬松的創業環境,以事業留人。幾年來,海力的人才優勢逐漸凸現:與市、區質檢部門合作創建了兩家省級機械產品檢測中心--浙江省空壓機及風動工具質量檢驗中心(全國第二家)、浙江省電力線路緊固件檢驗中心(浙江省內第一家),為衢州甚至浙江境內的其他各種機械產品、原材料提供了質量、性能檢測條件,填補了浙江無機械產品權威檢測機構的空白。1998年率先在同行業中通過ISO9000質量論證,2002年通過GB/T/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2003年6月被浙江省環保局授予浙江省首批“綠色企業”稱號。2004年被衢州市授予“專業實施示范企業”稱號。
回 饋
隨著企業越做越大,江海林所擔任的社會職務也越來越多:浙江省民營(私營)企業協會和個體勞動者協會理事、衢州市民營(私營)企業協會和個體勞動者協會副會長、衢州市輸變電協會副會長、衢江區企業家協會和私營企業協會副會長、民建衢州市企業委員會副主任、衢州市企業聯合會和企業家協會副會長、衢州市留聯會副會長、衢江區留聯會會長等等。他還分別被聘為衢江區人民檢察院“特邀廉政監督員”、衢江區地稅局“行風監督員”、衢州市用電管理所“行風監督員”。2004年被浙江省中小企業局聘為浙江省中小企業指導師。
江海林深深地眷戀著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雖然企業工作繁忙,但他仍時時牽掛著那里的父老鄉親:修橋鋪路,資助建敬老院,結對貧困學生,慰問災區,一樁樁,一件件,源源不斷地回報社會。2003年為廟前鄉公路建設捐助31萬元,2004年提供場地和資金(約30萬元)資助杜澤鎮辦起海力敬老院。幾年來,捐助各類社會公益事業的款項累計達100多萬元。為幫助鄉親們共同致富,他還將龍游、杜澤等多家同類企業吸納為外協廠,在資金、技術、管理上給予諸多的扶持。同時,他還專門在樟潭、高家、白水、蓮花等鄉鎮辦起了四家緊固件裝配點,吸納200多名農村閑弱勞力就業,使他們有月均500多元的收入。
江海林對社會事務盡力關心,也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社會的肯定:他先后被評為全國第五屆鄉鎮優秀企業家和省、市、區優秀企業家,衢州市首屆突出貢獻工業企業經營者,他還被選為衢州市人大代表、衢江區人大代表,2004年被評為衢州市勞動模范。
藍 圖
浩瀚的大海蘊藏著無限的力量---這就是“海力”的企業文化。建成一艘多元化經營、能抗御市場經濟大風大浪的現代化企業航母,是“海力”發展的戰略目標。做大做強“海力”是江海林永恒的追求。2003年6月,江海林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又在沈家開發區南山工業園區征地150畝,規劃著“海力”揚帆的又一宏偉藍圖。一期投資5000萬元用于新廠區建設、技術改造及設備更新,現已局部投入使用。同年他又與浙江衢州光明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衢州光明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標特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強強聯合,共同出資創立了由海力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衢州東港環保熱電有限公司,開創了海力集團有限公司多元經營的新紀元!預計2006年“海力”年產值可達5億元。
“海力”,正在浙西的廣袤大地上振翅騰飛!
創 業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進了衢州市廟前鄉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村。江海林高中畢業后,走進了當時在農村最具生機和活力的鄉鎮企業。在這片創業的熱土上,他憑著靈活的頭腦、過人的膽識,先后擔任過廟前鄉燈泡廠廠長和造紙廠廠長。廠子辦得紅紅火火,他也為自己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
1994年是江海林創業的轉折點。他個人投資一萬元創辦了衢縣五金機械廠。兩臺機器、五個工人,開始了手工作坊式的生產,也開始了他真正意義上的創業生涯。最初,他“背著螺栓闖市場”,憑著堅毅果斷的創業精神、誠實守信的經營風格,贏得了電力部門的信任,使他的企業很快站穩了腳跟。
此時的中華大地,正掀起一股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農業電氣化建設熱潮,電力線路緊固件市場前景無限廣闊。江海林敏銳地意識到,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弱我強”,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大市場中爭得屬于自己的一塊蛋糕。10年間,江海林幾乎將所有的精力和資金都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上。1996年、2001年和2003年,他三次對企業進行大規模的項目擴建和技術改造,使企業規模迅速擴大,企業內部也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革。從家庭作坊式的五金機械廠發展為現代化大規模生產的浙江海力標準件有限公司,又發展為產品門類齊全、具有雄厚技術研發能力的浙江海力集團有限公司。1994年企業剛注冊時,僅有數萬元資金,員工11名,年銷售額84萬元。至2003年,企業已擁有資產16億元,員工600多名,各類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120多名,年銷售額達13億元,年創利稅1300多萬元。現在的浙江海力集團有限公司,擁有150余臺國際先進的緊固件自動化、半自動化成型設備、熱處理生產線等,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40%,成為全國電力線路緊固件行業的一顆明星。企業還走出國門,與7個國家10余家企業建立了業務關系。
創 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針對電力線路緊固件對安全性能要求高、防盜能力要求強的特點,江海林主持研究開發了幾十種新產品,其中防御螺栓、帶異形銷的防御螺栓、組合式防松防盜螺栓、防松防盜螺栓連接四個產品獲國家專利,有效地解決了多年來困擾電力行業工程因緊固件被盜而遭破壞的難題。為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他又積極改進生產工藝,與天津理工大學合作開發出國內最先進的熱浸鍍鋅生產工藝——電內加熱陶瓷鍍鋅爐生產工藝,從而使產品質量迅速提高,在行業內處領先地位,產品被三峽、西電東送、西北750、黃河大橋、錢江大橋、吳淞口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廣泛采用,產品和企業獲得浙江省優質科技產品,浙江市場質量,計量信得過產品,衢州市專利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HL”商標在2004年1月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浙江省著名商標。
江海林深知,企業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為了使企業富有生機活力,他不斷地向全國引進中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又不斷通過自培代培等方式培養技術和管理人才。2004年集團公司出資派遣7位員工函授攻讀浙江大學MBA。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實行情感管理的基礎上,他不但以股份、獎金、提高薪水、建專家樓等激勵機制吸引人才,更致力于創造寬松的創業環境,以事業留人。幾年來,海力的人才優勢逐漸凸現:與市、區質檢部門合作創建了兩家省級機械產品檢測中心--浙江省空壓機及風動工具質量檢驗中心(全國第二家)、浙江省電力線路緊固件檢驗中心(浙江省內第一家),為衢州甚至浙江境內的其他各種機械產品、原材料提供了質量、性能檢測條件,填補了浙江無機械產品權威檢測機構的空白。1998年率先在同行業中通過ISO9000質量論證,2002年通過GB/T/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2003年6月被浙江省環保局授予浙江省首批“綠色企業”稱號。2004年被衢州市授予“專業實施示范企業”稱號。
回 饋
隨著企業越做越大,江海林所擔任的社會職務也越來越多:浙江省民營(私營)企業協會和個體勞動者協會理事、衢州市民營(私營)企業協會和個體勞動者協會副會長、衢州市輸變電協會副會長、衢江區企業家協會和私營企業協會副會長、民建衢州市企業委員會副主任、衢州市企業聯合會和企業家協會副會長、衢州市留聯會副會長、衢江區留聯會會長等等。他還分別被聘為衢江區人民檢察院“特邀廉政監督員”、衢江區地稅局“行風監督員”、衢州市用電管理所“行風監督員”。2004年被浙江省中小企業局聘為浙江省中小企業指導師。
江海林深深地眷戀著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雖然企業工作繁忙,但他仍時時牽掛著那里的父老鄉親:修橋鋪路,資助建敬老院,結對貧困學生,慰問災區,一樁樁,一件件,源源不斷地回報社會。2003年為廟前鄉公路建設捐助31萬元,2004年提供場地和資金(約30萬元)資助杜澤鎮辦起海力敬老院。幾年來,捐助各類社會公益事業的款項累計達100多萬元。為幫助鄉親們共同致富,他還將龍游、杜澤等多家同類企業吸納為外協廠,在資金、技術、管理上給予諸多的扶持。同時,他還專門在樟潭、高家、白水、蓮花等鄉鎮辦起了四家緊固件裝配點,吸納200多名農村閑弱勞力就業,使他們有月均500多元的收入。
江海林對社會事務盡力關心,也贏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社會的肯定:他先后被評為全國第五屆鄉鎮優秀企業家和省、市、區優秀企業家,衢州市首屆突出貢獻工業企業經營者,他還被選為衢州市人大代表、衢江區人大代表,2004年被評為衢州市勞動模范。
藍 圖
浩瀚的大海蘊藏著無限的力量---這就是“海力”的企業文化。建成一艘多元化經營、能抗御市場經濟大風大浪的現代化企業航母,是“海力”發展的戰略目標。做大做強“海力”是江海林永恒的追求。2003年6月,江海林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又在沈家開發區南山工業園區征地150畝,規劃著“海力”揚帆的又一宏偉藍圖。一期投資5000萬元用于新廠區建設、技術改造及設備更新,現已局部投入使用。同年他又與浙江衢州光明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衢州光明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標特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強強聯合,共同出資創立了由海力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衢州東港環保熱電有限公司,開創了海力集團有限公司多元經營的新紀元!預計2006年“海力”年產值可達5億元。
“海力”,正在浙西的廣袤大地上振翅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