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學者的行政歷練
——記湖州市政府副市長方新旗
發布時間:2010-05-12 12:22:34
|
作者: 靜 洲
從一個莘莘學子到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教十年,他執教力爭為良師;從市體改委的副主任到副縣長、市長助理、副市長,同時又是民建市委會的主委,從政10年,他行政力爭當好官。漫漫20年,一位學者在風與火的歷練中,成長為國家棟梁。
1984年8月的一天,淳安學子方新旗平生第一次來到湖州。這位風華正茂的華東師大政教系畢業生,成了湖州師專的一名教師。當時光悄悄邁過世紀的門檻時,經過20年歷練的方新旗,以湖州市副市長的身份出現在湖城百姓的面前,以民建湖州市委會主委的身份成了民主黨派地方組織的領頭人,自然而和諧地融入了湖州這個自古以出文人名士而著稱的美麗城市。
一次機遇
湖州,山清水秀,文化底蘊深厚。20世紀80年代,秉承絲綢之府的美名,湖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方新旗雖身處清純校園,心卻同時系于第二故鄉的點滴變化。在教學之余,他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解讀著湖州的經濟發展現象,力求使經濟理論教學與湖州經濟發展相融。他涉足湖州地方經濟、人口與文化的研究,欲為地方經濟發展出一分力。1988年,他的研究成果——《論湖州工業結構的轉軌》榮獲當年度湖州市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這也許是他送給這個城市的第一份入城之禮。
隨著時光的推移,90年代的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改革風起云涌,方新旗覺得,原有的知識已經不夠用。1991年9月,他如愿以償地跨進了浙江大學的校門,成為經濟系宏觀經濟管理專業的一名研究生。由教師再度成為一名學生,方新旗的身份變了,不變的是他對于湖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注和全心投入。
兩年多的再進修,方新旗不僅獲得了碩士學位,更重要的是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經濟理論的水平。1993年底,他作為指導老師,帶領湖州師專學生參加全省高校“大學生與市場經濟同行”經濟知識競賽。作為專科院校,在與眾多的重點大學、本科院校同場競賽中,獲得了第四名的優異成績。
此時,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夠擁有一個親身實踐、學以致用的機會。
機遇往往垂青于有準備的人。1995年春天,湖州市首次大規模公開選拔副局級領導干部,1300多人參與12個崗位的競爭。經過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兩輪筆試和面試,方新旗脫穎而出,隨即被任命為湖州市體改委副主任,走上了行政崗位。
一個難題
從執教為師的清靜校園走向風云變幻的從政之途,這是一個180度的大轉折,但方新旗日漸融入角色,很快適應了。
1997年底,當了兩年市體改委副主任的方新旗根據組織的安排,來到德清縣擔任副縣長,分管商貿、社會保障及經濟體制改革工作。上任伊始,他就遇到了一個極大的難題。在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下,德清的國有、集體企業日積月累的體制性、素質性、結構性的矛盾暴露無遺。一些企業由于經營不善,債臺高筑,企業停工停產,職工下崗失業。據統計,當時全縣困難企業積淀的存量資產達到十多億元。
在當時,企業破產還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新課題,不少人對它心存顧慮。有的怕國有、集體資產流失,有的擔心職工的分流引起社會不穩定,還有的想等待政策性破產。由于企業的破產手續無法履行,債權債務難以梳理,銀企關系漸趨緊張。
方新旗經過調研,認識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對生存困難的企業實行破產將是常事。他下決心推動已關閉、歇業的國有及集體企業的破產工作。全縣有18家企業先后進入破產程序,占當年全省縣級法院受理的破產案件的1/10。這次改革,為德清銀行呆賬的核銷、實現資產重組創造了條件。
方新旗從中體會到,作為分管領導,必須熟悉分管領域的基本政策和基本規律,把握事物發展的大勢。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糧食市場已經明顯供過于求,方新旗認為這必將導致糧價盤跌。基于這樣的判斷,在面上固守順價銷售的大背景下,他果斷作出了壓庫的決策。僅一個月的時間差,為縣財政糧食儲備減虧1000多萬元。當時,德清縣財政的年總收入也不過15億元。
一肩重擔
在經濟體制實行轉軌的關鍵時刻,在我國經濟日益與世界經濟加快融合的背景下,作為政府官員,必須熟悉和掌握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方法,才能有所作為。1998年,方新旗參加了浙江省經濟管理體制干部研究班,并于1999年上半年赴美國休斯頓大學學習;2001年又參加了中央統戰部與香港中華總商會聯合舉辦的香港工商業研討班。通過學習,方新旗對市場經濟框架下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職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后,他把學到的理論運用于自己分管的領域,不斷實現工作創新。
2000年10月,方新旗又履新職,調任湖州市市長助理,協助分管社會保障工作及有關的調研工作。當時,擺在方新旗面前的任務十分艱巨:由于前些年企業改革力度加大,離退休人員不斷增多,在職繳費人數逐年減少,到20世紀90年代末,市本級養老保險基金已經收不抵支,連年出現赤字,1999年的赤字就有4500多萬元。為此,方新旗在市領導的支持下,著手主持制定完善湖州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并不斷創新工作方法。2001年,制定和實施了擴面與差額征繳相結合的辦法,狠抓擴面工作。2003年5月,方新旗當選為湖州市副市長后,大刀闊斧地推行企業繳費和個人繳費相分離的養老保險征繳辦法,從政策上確保企業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金實現全覆蓋。如今,這些措施已明顯收到成效:2003年,市本級養老保險基金實現了結余。參加社會養老保障的職工大幅度增加,并出現了企業動員職工參保的良好局面。
幾年的工作經歷讓方新旗認識到,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其實是利益調整,每項改革都涉及職工的利益,涉及勞企關系,推進這項改革必須積極、穩妥、務實。首先,體制轉軌過程中,必須積極推進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其次,各種政策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要盡量避免產生新矛盾與不平衡;第三,保障水平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這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湖州失地農民的養老問題也日益突出。由于征地歷史延續較長,安置方式多樣,征地補償標準幾經調整,既要建立起新制度,又要解決好老問題,成為一個非常難解的課題。方新旗提出了“新老人員兼顧,低標準起步,相關政策銜接”的思路,為破解這個問題找到了鑰匙。2003年,湖州市在市區建立起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從2003年1月起,凡是失地的市區農民都參加了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實現了養老無憂。而此前的失地農民,也可自愿選擇參加生活補助制度。湖州的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其他地區前來學習者絡繹不絕。
一種責任
1995年,方新旗以一個黨外人士的身份走上領導崗位。1996年,方新旗又多了一個特殊的身份——民建湖州市委會副主委。2001年他又被推上民建湖州市委會主委的崗位。方新旗認為,這是一副比副縣長、副市長更重的擔子,不僅是副職與正職的區別,而且是做事與做人的工作的分別。
方新旗認為,民主黨派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格局中的參政黨,作為主委不僅要自己認同這一基本政治制度,更主要的是引導其成員能認同這一制度。每年的新會員學習會上,他都親自主講“多黨合作制度與民主政治”,從中國革命史到中國民主政治的進程、從中國國情到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民主的惡果、從民主理念到民主實踐,娓娓道來,使大家增強了對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認同。
一個民主黨派的地方主委是該黨派在當地的擎旗人,勝任這一職位,更需要個人的魅力。而很多時候,一個領導者的領導藝術和個人魅力,往往不單是體現在宏觀決策上的高度敏銳性和大刀闊斧的領導魄力,更在于細微之處以潤物細無聲式的方法體現他的才情和親和力。民主黨派工作是凝心聚力的工作,尤需和風細雨。一聲問候,可以溫暖和激發人們更大的工作熱情;一件小事,能凝聚起整個群體的心。無論是對老年會員的親切慰問,還是對年輕會員成長的關心,方新旗的言行感動著會員們的心。2004年的教師節,是一個讓民建組織中所有的教師會員都難以忘記的節日,每一位老師的手機上都出現了主委一句溫馨的問候:“教師節快樂!”于是,這一個節日就讓人覺得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民建會的大家庭中,我們的家長在時刻關注著我們啊。這樣的領導,我們可以走近他,沒有心與心的距離。
政府的工作再忙,方新旗也絕不會疏忽民建的會務工作。每年他參加不少于4個基層的支部活動,召開每月不少于一次的主委辦公會議,研究會的工作。尤其是對市委會的信息工作和“兩會”參政議政的提案、議案工作,更加傾心。他不是簡單地壓任務,而是身先士卒,言傳身教。在他的帶動下,民建湖州市委會的信息反映數量由2001年60多篇連年遞增,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省委會信息反映工作先進集體一等獎。
作為省政協委員,方新旗從他特有的角度,提出了不少有分量的提案。如在省政協九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對建筑石料開采征收資源稅的建議》,引起了省地稅局的高度重視,并由此促動省政府對“建筑用石料資源稅”稅種開展調研并最終批準開征。
在主委與副市長這兩個不同的事業平臺,方新旗一直努力兩者兼顧,探求其中的互補和共進。方新旗的體會是:協調平衡,準確定位。他坦言,要處理好參政與民主監督的關系,讓兩種角色做到截然分開是件難事,但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盡量分開。坐在副市長這個位置上就要主動把自己融入班子中,盡量不突出參政黨身份,首先考慮自己是班子成員之一,最重要的任務是合力把政府工作搞好,而不是著眼于監督。民主黨派的職能盡量通過民建市委會去完成,并對民建市委會班子成員參與政治協商等有關活動進行適當的分工:中共湖州市委組織的協商會由他本人參加;市人大、市政府的協商會,政協的會議,則由其他副主委參加。
值得方新旗自豪的是,在他的引領下,民建湖州市委會無論是在參政議政、組織發展還是機關建設工作中,都做出了較為顯著的成績。有一個開拓、睿智的領導者,必然會有一個進取、團結的整體。
十年從教,桃李滿園;十年從政,業績彰顯。對方新旗來說,無論是從教或是從政,無論是擔任政府官員或是黨派領導,這些都只是他從事的職業,而他為此所做出的所有成績正是他敬業的一種體現。敬業是一種道德的光輝折射,是一種對自己生存形態的升華,更是對社會的一種神圣回報。
1984年8月的一天,淳安學子方新旗平生第一次來到湖州。這位風華正茂的華東師大政教系畢業生,成了湖州師專的一名教師。當時光悄悄邁過世紀的門檻時,經過20年歷練的方新旗,以湖州市副市長的身份出現在湖城百姓的面前,以民建湖州市委會主委的身份成了民主黨派地方組織的領頭人,自然而和諧地融入了湖州這個自古以出文人名士而著稱的美麗城市。
一次機遇
湖州,山清水秀,文化底蘊深厚。20世紀80年代,秉承絲綢之府的美名,湖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方新旗雖身處清純校園,心卻同時系于第二故鄉的點滴變化。在教學之余,他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解讀著湖州的經濟發展現象,力求使經濟理論教學與湖州經濟發展相融。他涉足湖州地方經濟、人口與文化的研究,欲為地方經濟發展出一分力。1988年,他的研究成果——《論湖州工業結構的轉軌》榮獲當年度湖州市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這也許是他送給這個城市的第一份入城之禮。
隨著時光的推移,90年代的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改革風起云涌,方新旗覺得,原有的知識已經不夠用。1991年9月,他如愿以償地跨進了浙江大學的校門,成為經濟系宏觀經濟管理專業的一名研究生。由教師再度成為一名學生,方新旗的身份變了,不變的是他對于湖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注和全心投入。
兩年多的再進修,方新旗不僅獲得了碩士學位,更重要的是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經濟理論的水平。1993年底,他作為指導老師,帶領湖州師專學生參加全省高校“大學生與市場經濟同行”經濟知識競賽。作為專科院校,在與眾多的重點大學、本科院校同場競賽中,獲得了第四名的優異成績。
此時,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夠擁有一個親身實踐、學以致用的機會。
機遇往往垂青于有準備的人。1995年春天,湖州市首次大規模公開選拔副局級領導干部,1300多人參與12個崗位的競爭。經過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兩輪筆試和面試,方新旗脫穎而出,隨即被任命為湖州市體改委副主任,走上了行政崗位。
一個難題
從執教為師的清靜校園走向風云變幻的從政之途,這是一個180度的大轉折,但方新旗日漸融入角色,很快適應了。
1997年底,當了兩年市體改委副主任的方新旗根據組織的安排,來到德清縣擔任副縣長,分管商貿、社會保障及經濟體制改革工作。上任伊始,他就遇到了一個極大的難題。在亞洲金融風暴的沖擊下,德清的國有、集體企業日積月累的體制性、素質性、結構性的矛盾暴露無遺。一些企業由于經營不善,債臺高筑,企業停工停產,職工下崗失業。據統計,當時全縣困難企業積淀的存量資產達到十多億元。
在當時,企業破產還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新課題,不少人對它心存顧慮。有的怕國有、集體資產流失,有的擔心職工的分流引起社會不穩定,還有的想等待政策性破產。由于企業的破產手續無法履行,債權債務難以梳理,銀企關系漸趨緊張。
方新旗經過調研,認識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對生存困難的企業實行破產將是常事。他下決心推動已關閉、歇業的國有及集體企業的破產工作。全縣有18家企業先后進入破產程序,占當年全省縣級法院受理的破產案件的1/10。這次改革,為德清銀行呆賬的核銷、實現資產重組創造了條件。
方新旗從中體會到,作為分管領導,必須熟悉分管領域的基本政策和基本規律,把握事物發展的大勢。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糧食市場已經明顯供過于求,方新旗認為這必將導致糧價盤跌。基于這樣的判斷,在面上固守順價銷售的大背景下,他果斷作出了壓庫的決策。僅一個月的時間差,為縣財政糧食儲備減虧1000多萬元。當時,德清縣財政的年總收入也不過15億元。
一肩重擔
在經濟體制實行轉軌的關鍵時刻,在我國經濟日益與世界經濟加快融合的背景下,作為政府官員,必須熟悉和掌握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方法,才能有所作為。1998年,方新旗參加了浙江省經濟管理體制干部研究班,并于1999年上半年赴美國休斯頓大學學習;2001年又參加了中央統戰部與香港中華總商會聯合舉辦的香港工商業研討班。通過學習,方新旗對市場經濟框架下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職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后,他把學到的理論運用于自己分管的領域,不斷實現工作創新。
2000年10月,方新旗又履新職,調任湖州市市長助理,協助分管社會保障工作及有關的調研工作。當時,擺在方新旗面前的任務十分艱巨:由于前些年企業改革力度加大,離退休人員不斷增多,在職繳費人數逐年減少,到20世紀90年代末,市本級養老保險基金已經收不抵支,連年出現赤字,1999年的赤字就有4500多萬元。為此,方新旗在市領導的支持下,著手主持制定完善湖州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并不斷創新工作方法。2001年,制定和實施了擴面與差額征繳相結合的辦法,狠抓擴面工作。2003年5月,方新旗當選為湖州市副市長后,大刀闊斧地推行企業繳費和個人繳費相分離的養老保險征繳辦法,從政策上確保企業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金實現全覆蓋。如今,這些措施已明顯收到成效:2003年,市本級養老保險基金實現了結余。參加社會養老保障的職工大幅度增加,并出現了企業動員職工參保的良好局面。
幾年的工作經歷讓方新旗認識到,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其實是利益調整,每項改革都涉及職工的利益,涉及勞企關系,推進這項改革必須積極、穩妥、務實。首先,體制轉軌過程中,必須積極推進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其次,各種政策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要盡量避免產生新矛盾與不平衡;第三,保障水平必須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這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湖州失地農民的養老問題也日益突出。由于征地歷史延續較長,安置方式多樣,征地補償標準幾經調整,既要建立起新制度,又要解決好老問題,成為一個非常難解的課題。方新旗提出了“新老人員兼顧,低標準起步,相關政策銜接”的思路,為破解這個問題找到了鑰匙。2003年,湖州市在市區建立起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從2003年1月起,凡是失地的市區農民都參加了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實現了養老無憂。而此前的失地農民,也可自愿選擇參加生活補助制度。湖州的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其他地區前來學習者絡繹不絕。
一種責任
1995年,方新旗以一個黨外人士的身份走上領導崗位。1996年,方新旗又多了一個特殊的身份——民建湖州市委會副主委。2001年他又被推上民建湖州市委會主委的崗位。方新旗認為,這是一副比副縣長、副市長更重的擔子,不僅是副職與正職的區別,而且是做事與做人的工作的分別。
方新旗認為,民主黨派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格局中的參政黨,作為主委不僅要自己認同這一基本政治制度,更主要的是引導其成員能認同這一制度。每年的新會員學習會上,他都親自主講“多黨合作制度與民主政治”,從中國革命史到中國民主政治的進程、從中國國情到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民主的惡果、從民主理念到民主實踐,娓娓道來,使大家增強了對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的認同。
一個民主黨派的地方主委是該黨派在當地的擎旗人,勝任這一職位,更需要個人的魅力。而很多時候,一個領導者的領導藝術和個人魅力,往往不單是體現在宏觀決策上的高度敏銳性和大刀闊斧的領導魄力,更在于細微之處以潤物細無聲式的方法體現他的才情和親和力。民主黨派工作是凝心聚力的工作,尤需和風細雨。一聲問候,可以溫暖和激發人們更大的工作熱情;一件小事,能凝聚起整個群體的心。無論是對老年會員的親切慰問,還是對年輕會員成長的關心,方新旗的言行感動著會員們的心。2004年的教師節,是一個讓民建組織中所有的教師會員都難以忘記的節日,每一位老師的手機上都出現了主委一句溫馨的問候:“教師節快樂!”于是,這一個節日就讓人覺得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民建會的大家庭中,我們的家長在時刻關注著我們啊。這樣的領導,我們可以走近他,沒有心與心的距離。
政府的工作再忙,方新旗也絕不會疏忽民建的會務工作。每年他參加不少于4個基層的支部活動,召開每月不少于一次的主委辦公會議,研究會的工作。尤其是對市委會的信息工作和“兩會”參政議政的提案、議案工作,更加傾心。他不是簡單地壓任務,而是身先士卒,言傳身教。在他的帶動下,民建湖州市委會的信息反映數量由2001年60多篇連年遞增,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省委會信息反映工作先進集體一等獎。
作為省政協委員,方新旗從他特有的角度,提出了不少有分量的提案。如在省政協九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對建筑石料開采征收資源稅的建議》,引起了省地稅局的高度重視,并由此促動省政府對“建筑用石料資源稅”稅種開展調研并最終批準開征。
在主委與副市長這兩個不同的事業平臺,方新旗一直努力兩者兼顧,探求其中的互補和共進。方新旗的體會是:協調平衡,準確定位。他坦言,要處理好參政與民主監督的關系,讓兩種角色做到截然分開是件難事,但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盡量分開。坐在副市長這個位置上就要主動把自己融入班子中,盡量不突出參政黨身份,首先考慮自己是班子成員之一,最重要的任務是合力把政府工作搞好,而不是著眼于監督。民主黨派的職能盡量通過民建市委會去完成,并對民建市委會班子成員參與政治協商等有關活動進行適當的分工:中共湖州市委組織的協商會由他本人參加;市人大、市政府的協商會,政協的會議,則由其他副主委參加。
值得方新旗自豪的是,在他的引領下,民建湖州市委會無論是在參政議政、組織發展還是機關建設工作中,都做出了較為顯著的成績。有一個開拓、睿智的領導者,必然會有一個進取、團結的整體。
十年從教,桃李滿園;十年從政,業績彰顯。對方新旗來說,無論是從教或是從政,無論是擔任政府官員或是黨派領導,這些都只是他從事的職業,而他為此所做出的所有成績正是他敬業的一種體現。敬業是一種道德的光輝折射,是一種對自己生存形態的升華,更是對社會的一種神圣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