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翠之間現明珠 青山深處臥鋼龍
——記浙江青山特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積敏
發布時間:2010-05-14 09:04:02
|
作者: 湯海鵬 黃穎艷
張積敏曾經驕傲地說,我們能用200多個員工創造4個億的年產值,靠的就是“科技興廠”的方針。2003年公司被確認為龍灣區的科技型企業、年度百強企業、納稅大戶。在全國工商聯舉辦的2002年度、2003年度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排名中,青山特鋼兩次登榜。
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張積敏有著強烈的環保意識。公司連年增加環保設備的資金投入,廠內蒼翠一片,博得了“城市花園”的美名。
六年前,溫州市龍水鎮青山村還是個偏僻的山坳。六年后的今天,浙江青山特鋼有限公司在這里成就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輝煌,區區200多名員工,卻創造了4個億的年產值!溫州人、民建會員張積敏創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神話,他的創業故事耐人尋味。
花園式的廠房里,張積敏欣然接受了我們的采訪。沉穩而低調的他談起自己艱苦的創業歷程時說:“我是平凡的,就如青山的草木一樣,就如草木眷戀青山,我也熱愛著自己的事業。”
求才若渴
青山特鋼是一家股份制企業,最初只從事不銹鋼生產。但是他們并不滿足于此,而要在其他廠還沒具備專利技術之前,研制出自己的專利!這就少不了要引進技術,聘請人才,購買設備。只有這樣,才能邊學邊用邊進步,最終達到既定的目標。
聊起當初如何聘請專家來廠指導的事情,張積敏感慨良多。
當時那些專家都在國有企業,像撫順的撫鋼,太原的太鋼,上海的上鋼三廠、五廠。當聽說民營企業有意向跟他們合作,他們個個搖頭。畢竟在當時,能在國有企業謀得一職就等于有了一個終身的“金飯碗”,誰會愿意放棄這么好的工作而到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來當顧問呢?當時一位專家的一番話讓張積敏至今都印象深刻:“先別說民企的待遇不如國企的好,就是以后的勞保該怎么保都成問題?。∥覀冊僭趺床粸檠矍暗氖驴紤],總也要為將來老了以后找個保障吧?”
張積敏知道專家說的話都是事實,無可反駁,他就是要跟國企競爭一下:國企能做到的,為什么民營企業就不能做到?國企能留住專家,難道我們民企就不能嗎?“我非但要讓專家能來民企,還要讓他們愿意來民企,更讓他們只想來民企!”張積敏先是在這些專家們的家附近住了下來,然后每天都準時到他們家里拜訪。起先有些專家似乎有意為難,就是讓他一個人枯坐在那里,連茶也不泡一杯,更別說是陪他聊天了。張積敏既不氣餒也不焦躁,他知道,想讓專家們放棄現在的待遇確實很難,只要專家們同意來他們企業,只要能做到的,他們什么都愿意做到。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后,連當初有意為難他的專家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慢慢開始跟他聊上幾句。此時的張積敏并不直接舊話重提,要求他們來廠里當技術指導,而是時不時向專家們討教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有時張積敏還帶上一些從溫州捎來的土特產品,讓專家們嘗嘗鮮。就這樣,有幾位專家被張積敏的誠意打動了,同意跟他來溫州,幫他解決技術上的難題。
就在采訪的間隙,幾位專家來跟張積敏談一些工作上的問題,我們趁機“逮”著其中的一位,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最早來溫州的那批專家中的一個。當我們問起他對張積敏的評價,他贊不絕口:“張董很平易近人,沒什么架子,平時對員工很關心。對我們這些專家更是沒話說,生活方面真的照顧得很細心啊!”當我們問起他當初為何來溫州時,這位專家笑著說:“還不是因為怕了他的牛皮糖功夫!沒見過這么有‘毅力’的人啊!我都已經不理他了,他依然每天在我家自得其樂!真是難得遇上這么一位老總?。?rdquo;
從最初專家不愿來到現在專家都想來,應驗了那句“花香蝶自來”的老話。而原先的新員工在專家的指導下,也成了公司的得力助手,帶出了好幾批新員工。目前,一些專家和老員工去了青田那邊新的廠區,幫助那里創業了。
科技興廠
張積敏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現在的“青山特鋼”不僅已經有了兩項專利技術,而且開創了溫州人冶煉不銹鋼的先河。
“你們現在的年產值是多少?”我們試探性地問。
“4個億。”張積敏說得很平靜。“那你們公司現在有多少員工呢?”當我們提出這個問題時,自己也約莫估計了一下,心想,以這樣的年產值,至少也應該有1000多位工人吧!可是張積敏的回答大大出乎了我們的意料:“200多個!”那豈不是一個工人一年就創造了200萬的產值!這在向來以勞動密集型生產為主的溫州真的是個奇跡啊!
看到我們驚訝的表情,張積敏驕傲地說,我們能用200多個員工創造4個億的年產值,靠的就是“科技興廠”的方針。早在2000年公司的二期建設中,我們就對生產設施進行了技術改造,增設了水平連鑄生產線,使產量成倍增長,質量也明顯提高。現在結合生產實踐,不斷改進技術,革新工藝。公司已獲得的兩項不銹鋼冶煉方面的專利,對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有明顯的成效。基于在科技工作中所取得的業績,2003年公司還被確認為龍灣區的科技型企業。
環保建廠
當我們贊嘆公司獨特的綠色氛圍時,張積敏開心地笑了起來:“你們肯定不知道,當初就是為了這個環保問題,搞得我焦頭爛額,分身乏術??!”
當初,企業剛剛成立,大伙兒都是集中精力搞生產,雖然也投資80萬元與生產線同步建造了除塵設施,可是過不了多久,問題還是出現了。先是環保部門過來檢查,沒過關;之后村民又前來鬧事,說是企業生產污染了他們的環境。公司很重視這件事,于是馬上就采取措施,向外地購進先進的環保設備。
之后的每一年,公司都增加環保設備的資金投入。其中2001年和2002年相繼投資200萬元,對原有的除塵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F在,公司將環保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義務。如今,廠內蒼翠一片,博得了“城市花園”的美名。
過去未來共斟酌
公司在獲得成功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積極投身公益事業。2002年9月,捐款支持溫州國際網球中心建設。2003年元月,又向市慈善總會捐贈30萬元。公司還多次向“希望工程”等慈善事業捐贈,希望通過公司的綿薄之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群。
對于公益事業如此熱情,而對于公司的成本投入卻是“斤斤計較”。溫州市的電力缺口非常大,公司花300多萬元買了一臺3000kW的二手發電機。我們問,“為什么不干脆買臺新的?”張積敏說:“我們公司方針的其中一條就是‘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這臺二手發電機既然可以用,價格又合適,我們為什么要‘棄便宜就貴’呢?”
公司建立才短短五年,單單2003年獲得的榮譽就令人稱羨:2003年10月,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授予公司2002年度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稱號,名列第323位;龍灣區政府授予公司2003年度百強企業、納稅大戶、科技型中小企業稱號;公司的注冊商標被評為著名商標,公司法人代表榮獲“飛龍獎”獎杯;公司工會2003年被溫州市總工會授予先進工會榮譽稱號;被龍灣區授予先進職工之家和計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最近,公司又被評為溫州市信用企業。
在三個多小時的采訪中,“青山特鋼”的實力和張積敏的個人魅力,讓我們見識到了真正的企業和企業家風范。
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張積敏有著強烈的環保意識。公司連年增加環保設備的資金投入,廠內蒼翠一片,博得了“城市花園”的美名。
六年前,溫州市龍水鎮青山村還是個偏僻的山坳。六年后的今天,浙江青山特鋼有限公司在這里成就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輝煌,區區200多名員工,卻創造了4個億的年產值!溫州人、民建會員張積敏創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神話,他的創業故事耐人尋味。
花園式的廠房里,張積敏欣然接受了我們的采訪。沉穩而低調的他談起自己艱苦的創業歷程時說:“我是平凡的,就如青山的草木一樣,就如草木眷戀青山,我也熱愛著自己的事業。”
求才若渴
青山特鋼是一家股份制企業,最初只從事不銹鋼生產。但是他們并不滿足于此,而要在其他廠還沒具備專利技術之前,研制出自己的專利!這就少不了要引進技術,聘請人才,購買設備。只有這樣,才能邊學邊用邊進步,最終達到既定的目標。
聊起當初如何聘請專家來廠指導的事情,張積敏感慨良多。
當時那些專家都在國有企業,像撫順的撫鋼,太原的太鋼,上海的上鋼三廠、五廠。當聽說民營企業有意向跟他們合作,他們個個搖頭。畢竟在當時,能在國有企業謀得一職就等于有了一個終身的“金飯碗”,誰會愿意放棄這么好的工作而到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來當顧問呢?當時一位專家的一番話讓張積敏至今都印象深刻:“先別說民企的待遇不如國企的好,就是以后的勞保該怎么保都成問題?。∥覀冊僭趺床粸檠矍暗氖驴紤],總也要為將來老了以后找個保障吧?”
張積敏知道專家說的話都是事實,無可反駁,他就是要跟國企競爭一下:國企能做到的,為什么民營企業就不能做到?國企能留住專家,難道我們民企就不能嗎?“我非但要讓專家能來民企,還要讓他們愿意來民企,更讓他們只想來民企!”張積敏先是在這些專家們的家附近住了下來,然后每天都準時到他們家里拜訪。起先有些專家似乎有意為難,就是讓他一個人枯坐在那里,連茶也不泡一杯,更別說是陪他聊天了。張積敏既不氣餒也不焦躁,他知道,想讓專家們放棄現在的待遇確實很難,只要專家們同意來他們企業,只要能做到的,他們什么都愿意做到。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后,連當初有意為難他的專家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慢慢開始跟他聊上幾句。此時的張積敏并不直接舊話重提,要求他們來廠里當技術指導,而是時不時向專家們討教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有時張積敏還帶上一些從溫州捎來的土特產品,讓專家們嘗嘗鮮。就這樣,有幾位專家被張積敏的誠意打動了,同意跟他來溫州,幫他解決技術上的難題。
就在采訪的間隙,幾位專家來跟張積敏談一些工作上的問題,我們趁機“逮”著其中的一位,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最早來溫州的那批專家中的一個。當我們問起他對張積敏的評價,他贊不絕口:“張董很平易近人,沒什么架子,平時對員工很關心。對我們這些專家更是沒話說,生活方面真的照顧得很細心啊!”當我們問起他當初為何來溫州時,這位專家笑著說:“還不是因為怕了他的牛皮糖功夫!沒見過這么有‘毅力’的人啊!我都已經不理他了,他依然每天在我家自得其樂!真是難得遇上這么一位老總?。?rdquo;
從最初專家不愿來到現在專家都想來,應驗了那句“花香蝶自來”的老話。而原先的新員工在專家的指導下,也成了公司的得力助手,帶出了好幾批新員工。目前,一些專家和老員工去了青田那邊新的廠區,幫助那里創業了。
科技興廠
張積敏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現在的“青山特鋼”不僅已經有了兩項專利技術,而且開創了溫州人冶煉不銹鋼的先河。
“你們現在的年產值是多少?”我們試探性地問。
“4個億。”張積敏說得很平靜。“那你們公司現在有多少員工呢?”當我們提出這個問題時,自己也約莫估計了一下,心想,以這樣的年產值,至少也應該有1000多位工人吧!可是張積敏的回答大大出乎了我們的意料:“200多個!”那豈不是一個工人一年就創造了200萬的產值!這在向來以勞動密集型生產為主的溫州真的是個奇跡啊!
看到我們驚訝的表情,張積敏驕傲地說,我們能用200多個員工創造4個億的年產值,靠的就是“科技興廠”的方針。早在2000年公司的二期建設中,我們就對生產設施進行了技術改造,增設了水平連鑄生產線,使產量成倍增長,質量也明顯提高。現在結合生產實踐,不斷改進技術,革新工藝。公司已獲得的兩項不銹鋼冶煉方面的專利,對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都有明顯的成效。基于在科技工作中所取得的業績,2003年公司還被確認為龍灣區的科技型企業。
環保建廠
當我們贊嘆公司獨特的綠色氛圍時,張積敏開心地笑了起來:“你們肯定不知道,當初就是為了這個環保問題,搞得我焦頭爛額,分身乏術??!”
當初,企業剛剛成立,大伙兒都是集中精力搞生產,雖然也投資80萬元與生產線同步建造了除塵設施,可是過不了多久,問題還是出現了。先是環保部門過來檢查,沒過關;之后村民又前來鬧事,說是企業生產污染了他們的環境。公司很重視這件事,于是馬上就采取措施,向外地購進先進的環保設備。
之后的每一年,公司都增加環保設備的資金投入。其中2001年和2002年相繼投資200萬元,對原有的除塵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F在,公司將環保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義務。如今,廠內蒼翠一片,博得了“城市花園”的美名。
過去未來共斟酌
公司在獲得成功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積極投身公益事業。2002年9月,捐款支持溫州國際網球中心建設。2003年元月,又向市慈善總會捐贈30萬元。公司還多次向“希望工程”等慈善事業捐贈,希望通過公司的綿薄之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群。
對于公益事業如此熱情,而對于公司的成本投入卻是“斤斤計較”。溫州市的電力缺口非常大,公司花300多萬元買了一臺3000kW的二手發電機。我們問,“為什么不干脆買臺新的?”張積敏說:“我們公司方針的其中一條就是‘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這臺二手發電機既然可以用,價格又合適,我們為什么要‘棄便宜就貴’呢?”
公司建立才短短五年,單單2003年獲得的榮譽就令人稱羨:2003年10月,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授予公司2002年度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稱號,名列第323位;龍灣區政府授予公司2003年度百強企業、納稅大戶、科技型中小企業稱號;公司的注冊商標被評為著名商標,公司法人代表榮獲“飛龍獎”獎杯;公司工會2003年被溫州市總工會授予先進工會榮譽稱號;被龍灣區授予先進職工之家和計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最近,公司又被評為溫州市信用企業。
在三個多小時的采訪中,“青山特鋼”的實力和張積敏的個人魅力,讓我們見識到了真正的企業和企業家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