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甌變革
——記溫州東甌會計師事務所主任會計師金國達
發布時間:2010-05-14 09:05:20
|
作者: 梁小波
金國達曾想做一名職業經理人,為了摸透企業管理而去學財會知識,卻因此“無心插柳柳成蔭”--考取了注冊會計師資格,自然而然開始了他的會計師職業。1999年,他被推選為東甌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從此開始了一系列引人矚目的變革。2004年,東甌會計師事務所被評為浙江省百強中介機構,金國達被評為鹿城區誠信創業企業家。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依托的是市場,這早已成為共識。
采訪之前,記者了解到一個信息:溫州東甌會計師事務所從掛靠的財政部門脫鉤改制后,4年的業務收入超過前7年的53%,充分顯示了市場經濟的生機和活力。
于是有關“東甌”的故事得從改制說起。
“東甌”出籠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市場經濟也是如此,沒有競爭就沒有生機、沒有活力。
1998年8月,財政部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的通知,明確規定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在1999年12月31日前完成脫鉤改制工作,未完成脫鉤改制工作的,將停止執行注冊會計師業務。
這個通知對一直在政府部門保護下長大但羽翼未豐滿的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來說無疑是殘酷的,但對中國的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來說絕對是個喜訊--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終于可以參與市場競爭了!
1999年,溫州鹿城會計師事務所從區財政部門脫鉤改制出來,重組為溫州東甌會計師事務所,成為一家參與市場競爭的中介企業。
為什么要取名為“東甌”?
“溫州古稱東甌,取名東甌是希望我們所能夠在溫州打響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品牌!”東甌會計師事務所的主任會計師金國達如是說。
“東甌”變革
東甌會計師事務所是1993年6名職員租用50平方米民房起家的,當時的名稱是溫州會計師事務所鹿城辦事處,當年的業務收入是16.3萬元。
經歷了11年的發展,11年的蛻變,當年的辦事處由小變大。從溫州會計師事務所鹿城辦事處到溫州鹿城會計師事務所再到溫州東甌會計師事務所,東甌會計師事務所三易其名,如今已發展成擁有50多名職員,有1000多平方米裝修一流、設施齊全的辦公樓層,年業務收入超600萬元的現代化會計師事務所。
對東甌會計師事務所主任金國達的采訪也是圍繞東甌所“成長”進行的。
問:東甌的辦所宗旨是什么?是怎么一步一個臺階發展的?
金國達:我所一直堅持以“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會計鑒證和服務作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為己任,在執業過程中始終貫徹開拓業務與提高質量并舉的方針,強調防止單純追求收入、不重證據或作偽證的不良傾向,認真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既不受任何方面的干擾,又不為人情關系所左右,依法規辦事,廉潔自律,做到法定程序到位,深入現場查證,加強三級復核,按照標準收費,把好審驗關。
據1999年和2000年的統計數據,我所共完成工程決算審價項目202個,送審價為2.71億元,審定價為2.18億元,凈核減率為19.6%,為國家節約了建設資金5300多萬元。如鹿城區某局委托的公共廁所工程審價,通過現場查驗,發現圖紙要求平砌,而實際施工為立砌,經逐筆計算工程量,核減了造價70多萬元,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受到委托單位的好評。
但在堅持原則的同時,我們也盡可能為企業排憂解難,以優質服務取信客戶。如某施工企業實收資本只有280萬元,為晉升資質需要,多次懇求幫忙“放行”。我所既婉言拒絕“人為”增資出具偽證,又深入企業了解情況,提供咨詢服務,發現該企業已竣工未結算的銷售款達數千萬元,于是建議企業抓緊竣工決算,增加未分配利潤,并按規定手續增為資本金后,出具了驗資報告,使該企業順利通過了資質晉升,解決了發展中的燃眉之急。
問:人才話題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東甌是怎么培養人才,開發和利用人才資源的?有什么收獲?
金國達:我所始終把人才戰略放在謀求發展的首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開發和利用人才資源。一是以老帶新,合作交替,保持專業骨干力量的梯形結構,做到后繼有人;二是公開招聘,雙向選擇,吸納社會上的專業人士,擇優錄用大中專畢業生,使人才隊伍專業化、年輕化;三是實行定額、項目、效益三項工資“捆綁式”的分配制度,體現多勞多得,拉開收入檔次,激發職員主動性和積極性;四是崗位培訓,造就人才,組織和鼓勵專業人員繼續再教育、學歷再提升、職稱再晉級。到目前為止,全所50多名專職人員中,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占80%,具有中、高級職稱的達60%,其中注冊會計師12名,注冊資產評估師6名,注冊稅務師3名,造價工程師8名。
重視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執業水平,而且為拓展服務范圍、增加業務收入創造了條件。現在,我所已具有驗資、審計、評估、審價、培訓、咨詢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執業資格,也是溫州地區唯一擁有省財政廳一級工程預決算審價資質、省建設廳乙級工程造價咨詢資格、省審計廳國家建設工程預決算審計驗證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自1996年經批準承辦工程預決算審價業務至2002年,累計出具建設工程審價報告1831個,審價業務收入631.3萬元,占這7年全所業務收入的29.3%,成了業務活動的“重頭戲”。
問:談到人才,自然也會涉及管理,東甌在加強內部管理上,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成效?
金國達:會計師事務所與律師事務所有所不同,會計師事務所是靠集體的聲譽拓展業務的,而律師事務所卻是靠律師的知名度來保證業務的。所以我認為會計師事務所必須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才會防止人情審計和隨意性,才可保證會計師事務所的客觀公正性,才能保全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因此,我所十分注重制度建設,對于管理是質量也是效益的認識很深,可以這么說,我們的“一班子”大多是管理型人才。我們做的加強管理的工作,一是建立黨團組織,二是健全法人治理,三是明確部門職責,四是制訂規章制度。
目前,我們正著手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進一步提高執業水平,加快同國際接軌的步伐。
英雄莫問出處
與金國達聊得久了,自然地聊到了他個人。
1980年7月,高中肄業的金國達分到了當時溫州最“吃香”的熱處理廠從事熱處理工作。當金國達從一個肄業的學生變成一個他人羨慕的工人時,他的人生也開始了一次新的轉機。
金國達有了人生最真實的理想---做一名職業經理人。他全脫產去大學學習管理工程專業,學業有成后他被單位委以重任,但在實際工作中他卻發現“搞管理的看不懂財會報表,看不懂財會報表,也就無法搞好管理工作”。于是他請求領導調他去財務科。到了財務科,為了看懂財會報表,他就不得不去學習財會知識。這樣幾年下來,企業運作的方式方法,被他摸了個通通透透。
摸透了企業管理的金國達卻高興不起來,有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誤入歧途”的感覺---就像一只翩然飛舞的鳥,好不容易擠進了“金絲籠”,卻發現里面連自由轉身的空間都沒有。是像其他眾多的鳥一樣收緊翅膀委屈自己,老老實實呆在籠中,還是展翅一擊,破籠而出,重新尋找自己的天空?
1991年,全國舉行第一屆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金國達在老師的鼓勵下也去參加考試,考試的結果是沒通過,但“會計”的單課成績卻合格,許多人都為之驚訝,認為金國達是個做會計的“料”。
1993年,全國舉行第二屆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金國達又去考,沒想到他竟通過了考試,取得了注冊會計師資格。
“無心插柳”的結果,讓金國達多了一些想法,他在溫州熱處理廠開始呆不住了。他被借調到一家房屋開發公司工作,任辦公室主任兼銷售部經理。一年后,他又去了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從事獨立審計工作。
1995年,金國達加入中國民主建國委員會。
1997年,他調到了溫州鹿城會計師事務所,也就是東甌所的前身,從事審計、審價、評估等工作,擔任項目負責人。
1999年,溫州鹿城會計師事務所改制為溫州東甌會計師事務所,金國達作為首席發起人,因為精通企業管理,被推選為董事長。
坐看云起時
2004年是東甌會計師事務所的“好運”年。新年伊始,東甌會計師事務所就喜遷辦公新址--溫州市區的馬鞍池大廈。1000多平方米裝修一流的現代辦公樓,配置了現代化網絡、投影、監控系統和大小會議室、黨員活動室、員工休息室……“東甌”成了溫州市辦公環境最好的會計師事務所。
同時,一本反映東甌會計師事務所10年發展歷程的所志--《東甌所所志》也在新年面世。“盛世編史”,《東甌所所志》的出版為許多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5月,金國達被鹿城區評為誠信創業企業家。
8月,東甌會計師事務所被評為浙江省百強中介機構,溫州市僅“東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入選。
東甌會計師事務所正在溫州人的注目下“起飛”!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依托的是市場,這早已成為共識。
采訪之前,記者了解到一個信息:溫州東甌會計師事務所從掛靠的財政部門脫鉤改制后,4年的業務收入超過前7年的53%,充分顯示了市場經濟的生機和活力。
于是有關“東甌”的故事得從改制說起。
“東甌”出籠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人不出門身不貴,火不燒山地不肥。”市場經濟也是如此,沒有競爭就沒有生機、沒有活力。
1998年8月,財政部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的通知,明確規定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在1999年12月31日前完成脫鉤改制工作,未完成脫鉤改制工作的,將停止執行注冊會計師業務。
這個通知對一直在政府部門保護下長大但羽翼未豐滿的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來說無疑是殘酷的,但對中國的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來說絕對是個喜訊--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終于可以參與市場競爭了!
1999年,溫州鹿城會計師事務所從區財政部門脫鉤改制出來,重組為溫州東甌會計師事務所,成為一家參與市場競爭的中介企業。
為什么要取名為“東甌”?
“溫州古稱東甌,取名東甌是希望我們所能夠在溫州打響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品牌!”東甌會計師事務所的主任會計師金國達如是說。
“東甌”變革
東甌會計師事務所是1993年6名職員租用50平方米民房起家的,當時的名稱是溫州會計師事務所鹿城辦事處,當年的業務收入是16.3萬元。
經歷了11年的發展,11年的蛻變,當年的辦事處由小變大。從溫州會計師事務所鹿城辦事處到溫州鹿城會計師事務所再到溫州東甌會計師事務所,東甌會計師事務所三易其名,如今已發展成擁有50多名職員,有1000多平方米裝修一流、設施齊全的辦公樓層,年業務收入超600萬元的現代化會計師事務所。
對東甌會計師事務所主任金國達的采訪也是圍繞東甌所“成長”進行的。
問:東甌的辦所宗旨是什么?是怎么一步一個臺階發展的?
金國達:我所一直堅持以“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會計鑒證和服務作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為己任,在執業過程中始終貫徹開拓業務與提高質量并舉的方針,強調防止單純追求收入、不重證據或作偽證的不良傾向,認真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既不受任何方面的干擾,又不為人情關系所左右,依法規辦事,廉潔自律,做到法定程序到位,深入現場查證,加強三級復核,按照標準收費,把好審驗關。
據1999年和2000年的統計數據,我所共完成工程決算審價項目202個,送審價為2.71億元,審定價為2.18億元,凈核減率為19.6%,為國家節約了建設資金5300多萬元。如鹿城區某局委托的公共廁所工程審價,通過現場查驗,發現圖紙要求平砌,而實際施工為立砌,經逐筆計算工程量,核減了造價70多萬元,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受到委托單位的好評。
但在堅持原則的同時,我們也盡可能為企業排憂解難,以優質服務取信客戶。如某施工企業實收資本只有280萬元,為晉升資質需要,多次懇求幫忙“放行”。我所既婉言拒絕“人為”增資出具偽證,又深入企業了解情況,提供咨詢服務,發現該企業已竣工未結算的銷售款達數千萬元,于是建議企業抓緊竣工決算,增加未分配利潤,并按規定手續增為資本金后,出具了驗資報告,使該企業順利通過了資質晉升,解決了發展中的燃眉之急。
問:人才話題似乎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東甌是怎么培養人才,開發和利用人才資源的?有什么收獲?
金國達:我所始終把人才戰略放在謀求發展的首要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開發和利用人才資源。一是以老帶新,合作交替,保持專業骨干力量的梯形結構,做到后繼有人;二是公開招聘,雙向選擇,吸納社會上的專業人士,擇優錄用大中專畢業生,使人才隊伍專業化、年輕化;三是實行定額、項目、效益三項工資“捆綁式”的分配制度,體現多勞多得,拉開收入檔次,激發職員主動性和積極性;四是崗位培訓,造就人才,組織和鼓勵專業人員繼續再教育、學歷再提升、職稱再晉級。到目前為止,全所50多名專職人員中,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占80%,具有中、高級職稱的達60%,其中注冊會計師12名,注冊資產評估師6名,注冊稅務師3名,造價工程師8名。
重視人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執業水平,而且為拓展服務范圍、增加業務收入創造了條件。現在,我所已具有驗資、審計、評估、審價、培訓、咨詢等門類比較齊全的執業資格,也是溫州地區唯一擁有省財政廳一級工程預決算審價資質、省建設廳乙級工程造價咨詢資格、省審計廳國家建設工程預決算審計驗證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自1996年經批準承辦工程預決算審價業務至2002年,累計出具建設工程審價報告1831個,審價業務收入631.3萬元,占這7年全所業務收入的29.3%,成了業務活動的“重頭戲”。
問:談到人才,自然也會涉及管理,東甌在加強內部管理上,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成效?
金國達:會計師事務所與律師事務所有所不同,會計師事務所是靠集體的聲譽拓展業務的,而律師事務所卻是靠律師的知名度來保證業務的。所以我認為會計師事務所必須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才會防止人情審計和隨意性,才可保證會計師事務所的客觀公正性,才能保全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因此,我所十分注重制度建設,對于管理是質量也是效益的認識很深,可以這么說,我們的“一班子”大多是管理型人才。我們做的加強管理的工作,一是建立黨團組織,二是健全法人治理,三是明確部門職責,四是制訂規章制度。
目前,我們正著手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進一步提高執業水平,加快同國際接軌的步伐。
英雄莫問出處
與金國達聊得久了,自然地聊到了他個人。
1980年7月,高中肄業的金國達分到了當時溫州最“吃香”的熱處理廠從事熱處理工作。當金國達從一個肄業的學生變成一個他人羨慕的工人時,他的人生也開始了一次新的轉機。
金國達有了人生最真實的理想---做一名職業經理人。他全脫產去大學學習管理工程專業,學業有成后他被單位委以重任,但在實際工作中他卻發現“搞管理的看不懂財會報表,看不懂財會報表,也就無法搞好管理工作”。于是他請求領導調他去財務科。到了財務科,為了看懂財會報表,他就不得不去學習財會知識。這樣幾年下來,企業運作的方式方法,被他摸了個通通透透。
摸透了企業管理的金國達卻高興不起來,有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誤入歧途”的感覺---就像一只翩然飛舞的鳥,好不容易擠進了“金絲籠”,卻發現里面連自由轉身的空間都沒有。是像其他眾多的鳥一樣收緊翅膀委屈自己,老老實實呆在籠中,還是展翅一擊,破籠而出,重新尋找自己的天空?
1991年,全國舉行第一屆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金國達在老師的鼓勵下也去參加考試,考試的結果是沒通過,但“會計”的單課成績卻合格,許多人都為之驚訝,認為金國達是個做會計的“料”。
1993年,全國舉行第二屆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金國達又去考,沒想到他竟通過了考試,取得了注冊會計師資格。
“無心插柳”的結果,讓金國達多了一些想法,他在溫州熱處理廠開始呆不住了。他被借調到一家房屋開發公司工作,任辦公室主任兼銷售部經理。一年后,他又去了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從事獨立審計工作。
1995年,金國達加入中國民主建國委員會。
1997年,他調到了溫州鹿城會計師事務所,也就是東甌所的前身,從事審計、審價、評估等工作,擔任項目負責人。
1999年,溫州鹿城會計師事務所改制為溫州東甌會計師事務所,金國達作為首席發起人,因為精通企業管理,被推選為董事長。
坐看云起時
2004年是東甌會計師事務所的“好運”年。新年伊始,東甌會計師事務所就喜遷辦公新址--溫州市區的馬鞍池大廈。1000多平方米裝修一流的現代辦公樓,配置了現代化網絡、投影、監控系統和大小會議室、黨員活動室、員工休息室……“東甌”成了溫州市辦公環境最好的會計師事務所。
同時,一本反映東甌會計師事務所10年發展歷程的所志--《東甌所所志》也在新年面世。“盛世編史”,《東甌所所志》的出版為許多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5月,金國達被鹿城區評為誠信創業企業家。
8月,東甌會計師事務所被評為浙江省百強中介機構,溫州市僅“東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入選。
東甌會計師事務所正在溫州人的注目下“起飛”!